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4718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docx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厦门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和力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大小为8N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做加速直线运动。

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是(  )

A.3NB.4NC.5ND.6N

2.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3.如图,用手握住装有水的瓶子,使其竖直且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瓶子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瓶子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瓶子静止在手中,此时瓶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C.手握瓶子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减少瓶子里水的质量,酒瓶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

4.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6.小红和妈妈在超市购物,她用8N的力水平推着一个购物车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小红发现前面有人,她马上用17N的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此时妈妈不再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是17NB.小车受到的合力是8N

C.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D.小车受到的合力是25N

7.如图所示,一盏台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台灯受到的重力与台灯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台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B.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

C.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9.对于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矿泉水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B.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力是不同的

D.如果瓶子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10.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梅西充分发挥了惯性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1.小龙让质量、底面积相等的A、B两个长方体木块以如图方式放在同一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他测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F3=_______N,B的表面比A的表面_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

1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一定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的位置。

甲、乙两个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若ab间距离为30cm,光源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m/s;

(2)乙球受到的重力____________阻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甲球的质量为m,受到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kv2(k为常数),则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__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

13.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_____,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5.学校进行大扫除,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用砂纸清除张贴在墙面上扯不掉的“贴纸”。

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____摩擦。

脱离墙面的碎纸最终落向地面是受到___的作用。

16.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当水平面越光滑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若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将做________运动。

研究过程中采用了_____(选填“单纯的实验”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17.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由表可知,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在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在第三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大于/小于/等于)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序号

木块运动状态

测力计示数/N

1

静止

0.3

2

匀速直线

0.5

3

加速直线

0.8

 

18.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50N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19.一辆重为2×104N的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小为4×103N,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N,当加大油门,汽车所受牵引力突然增大时,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在水平直线上行驶的火车上,若乘客突然觉得上身向火车运行方向倾斜,说明火车可能在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行,此现象表明________(选填“火车”或“乘客”)具有惯性。

三、实验题

21.小杨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以下因素有关:

a.按触面上所受到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的大小;d.物体运动速度。

为此小杨同学按如图所示情景进行实验。

(1)三次实验中,都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长方体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图_____与图_____可探究猜想a是否正确;

(2)比较图甲和图丙可探究猜想_____(选填猜想序号)是否正确,通过实验探究可得出结论:

在_____时,接触面越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

(3)小华同学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他由此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

(4)小莉同学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c:

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然后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每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

由此可以得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上述实验探究方法叫_____。

22.某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A,应使木块A沿水平桌面做_____直线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实验时,该同学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分析序号_____三组数据可知: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分析序号1、4、5三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当_____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3)该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改进后装置的优势是_____。

23.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目的:

物体只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分别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探究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2)甲、乙两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装置,哪组同学的装置更好_________.

(3)当左、右两盘中的砝码质量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时,桌面上的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一对平衡力.(选填“是”或“不是”)

(4)小车处于静止后,将小车扭转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扭转回来”).说明二力平衡时,要满足二个力在________上的条件.

(5)在图丙中,小卡片已处于静止状态,小明用剪刀把小纸片一剪两半,纸片向两边运动.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

24.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到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1)实验中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是为了保证________相同,采用不同的接触面是为了保证________不同。

(2)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对上述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___________。

25.小明参观战士操练时,发现战士们手榴弹的投掷距离不同.他猜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可能与投掷的角度和出手时的速度有关.回家后,他和用两把射出水流速度不同的水枪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

(1)从水枪口射出的水流,由于_______仍能继续运动,最终落到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用.

(2)在研究水流落地点与枪口的距离s与枪管和水平方向夹角θ的关系时,要保持_______不变.

(3)①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

在水流射出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枪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②分析实验序号为1、6(2、7或3、8等)的数据,可初步得出:

_______.

(4)实际上影响投掷距离还有其他因素,请你猜想:

战士的投掷距离还可能与_______等有关.

四、解答计算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在共点力F1、F2、F3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和第三个力是平衡力,请你画出F1、F3合力F的示意图______。

27.如图所示,在20N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下,重6N的物块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块在竖直方向所受力的图示.

(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详解】

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

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对B水平向左的拉力和A对B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N,故摩擦力大小也为4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4N,方向水平向左。

因A在水平向右大小为8N的拉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则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且摩擦力小于拉力,A除了受到B对A的摩擦力,还受到地面对A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即

f+4N<8N

f<4N

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属于较难题,失分原因:

(1)未分析出B对A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未分析出A受到两个摩擦力。

(3)未识别出A做加速直线运动,即所受摩擦力小于所受拉力。

2.C

解析:

C

【详解】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受重力的作用要向下运动,故A错误;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速度不为0,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速度为0,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不会继续运动,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

D

【详解】

AB.瓶子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瓶子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等于酒瓶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酒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酒瓶的重力,所以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不变,故C错误;

D.酒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酒瓶的重力,减少瓶子里水的质量,酒瓶的重力减小,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C

【详解】

A.小球脱离弹簧运动到最高点时,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不是受平衡力作用,故A说法错误;

B.由于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所以此时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等于小球重力加上向下的压力,故B说法错误;

C.小球在A点时受到向上的弹力最大,从A到O的过程中弹力逐渐减小,然后小球脱离弹簧,不再受弹力作用,所以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说法正确;

D.小球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高度不断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说法错误.

5.C

解析:

C

【解析】A、书对桌面的压力是桌子受到的,重力是书受到的力,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A错误.

B、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B错误.

C、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所以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与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C正确.

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在水平方向,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牵引力与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①平衡力的成立条件:

同物、同线、等值、反向;

②相互作用力的成立条件:

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最大区别。

6.D

解析:

D

【解析】

解答:

开始购物车在8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所以购物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经分析可知,此时水平方向上只存在两个力:

水平向前的推力和水平向后的摩擦力,它们大小相等,即8N,当小红发现前面有人,用17N的水平向后的力拉小车,使小车减速运动,因小车减速运动,所以小车受的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因为小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变仍是8N,故A错误;在此过程中有关小车受力的购物车突然减速时,水平方向仍然存在两个力:

水平向后的拉力17N和水平向后的阻力8N,因两者方向相同,所以,合力为17N+8N=25N.故B不正确,D正确.

7.B

解析:

B

【详解】

A.台灯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作用在台灯上,台灯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力作用在桌面上,这两个力既不同体,又不反向,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台灯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符合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台灯对桌面的压力的反作用力应该是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不是台灯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应该是台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台灯受到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8.A

解析:

A

【详解】

A.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运动的方向,即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此项正确。

B.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等于足球对头的力,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此项错误。

C.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不会消失,故此项错误。

D.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重力的作用,故此项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D

【详解】

A.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

B.瓶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瓶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

C.瓶子正放与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重力,故C错;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瓶子受到的所有力同时消失,它将仍留在原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D正确.

10.C

解析:

C

【详解】

A.虽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该现象不能体现相互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虽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是该现象不能体现物形状的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方向在变化),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

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不是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8光滑

【详解】

[1]由题意知,A、B的质量相等,而第1、2图中,A与长木板接触、压力分别为G和2G时,拉力的大小分别为2.2N和4.4N,即

F2=2F1

同理有

F4=2F3

解析:

8光滑

【详解】

[1]由题意知,A、B的质量相等,而第1、2图中,A与长木板接触、压力分别为G和2G时,拉力的大小分别为2.2N和4.4N,即

F2=2F1

同理有

F4=2F3

[2]比较第2、第4图知,压力相同时,B与木板接触时所需要的拉力小,据二力平衡原理得,此时的摩擦力也小,即B的表面比A的表面光滑。

12.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合0.3m,用时0.06s,则小球的速度为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

解析:

等于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甲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球运动的距离为30cm合0.3m,用时0.06s,则小球的速度为

[2]由乙球的频闪照片可知,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乙球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重力等会阻力。

[3]由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关系f=kv2可知,甲球刚开始下落时阻力较小,小于甲球重力,合力向下,甲球做加速运动,随着速度的增大逐渐阻力增大,合力减小,当重力等于阻力时即合力为零时,甲球下落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

此时

13.水平向左不变

【解析】

【详解】

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滑动摩擦力大

解析:

水平向左不变

【解析】

【详解】

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木板水平向左运动,所以,木块相对木板来说是水平向右滑动了,因此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因此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会变化.

14.没有使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

【详解】

[1]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操作出现的错误是: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即没有使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弹簧

解析:

没有使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

【详解】

[1]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操作出现的错误是:

拉力不在水平方向,即没有使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滑动摩擦力。

[2]本实验中要使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

使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大小。

【点睛】

在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15.增大重力

【详解】

[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砂纸表面很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脱离墙面的碎纸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

解析:

增大重力

【详解】

[1]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砂纸表面很粗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脱离墙面的碎纸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最终落回地面。

16.小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加推理

【详解】

[1][2]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慢,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水平面越光滑时,小车受

解析:

小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加推理

【详解】

[1][2]小车在平面上运动时,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速度会越来越慢,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水平面越光滑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推想:

如果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运动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小车此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由于摩擦力总是存在的,所以应通过实验加推理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17.3N0.5N等于

【详解】

[1]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此时摩擦力大小为

解析:

3N0.5N等于

【详解】

[1]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静止,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此时摩擦力大小为0.3N。

[2]在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此时摩擦力大小为0.5N。

[3]在第三次试验中,物体加速运动,但木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等于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即第三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第二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18.50

【详解】

[1]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b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对b的支持力,因为b和a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不收a的摩擦力,因此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

解析:

50

【详解】

[1]对b进行受力分析得,b收到竖直向下的重力、a对b的支持力,因为b和a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不收a的摩擦力,因此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

[2]对a进行受力分析得,a收到竖直向下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