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4327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事故救援知识手册Word格式.docx

7、氢氰酸

8、苯

9、氟化氢

10、二氧化硫

11、硫酸二甲酯

七、附录……………………………..46

附录1:

重点毒物不同染毒区的边界浓度参考值

附录2: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图

附录3:

化学事故处置程序图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时效性强,技术性高,危险性大,为更好地完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宝山区民防办特编写“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手册”,供有关单位与救援队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参考使用。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1)控制事故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4)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5)保护事故现场,等待事故鉴定

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其性质不同、危害程度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一般包括:

报警与接警、应急救援队伍的出动、实施应急处理,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个方面。

1、应坚持的原则

Ø

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报警原则

先控制,后处置的原则

上风方向原则

冷却稀释、防止爆炸与工艺配合相结合的原则

以快制快的原则,力争将泄漏事故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利用现有装备、有限参与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中毒事故

2、泄漏源控制

(1)喷雾稀释(水、水蒸气)

(2)堵漏处置(关闭上游阀门、关闭进料阀门、工艺倒罐);

带压堵漏方法有:

楔塞法、捆扎法、注胶法、上罩法等

(3)引流燃烧(火炬、临时管线)

3、泄漏物处理

(1)围堤堵截(防堤、新筑堤)

(2)稀释与覆盖

(3)收容(集)

(4)无害化废弃

4、注意事项

(1)做好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穿(佩)戴、安全性能、特效解毒药物等)

(2)减轻泄漏危险化学品的毒害(稀释、驱散、筑堤拦截、投化学消毒药剂)

(3)作好现场检测(现场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

(4)果断采取工艺措施治理泄漏(措施由专家、技术人员、有经验岗位工人制定)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

(5)把握灭火时机

(6)后续措施及要求(洗消,处置、更换、检测)

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报警原则。

尽快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其周围物品品名和理化特性、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

设置隔离区域,疏散群众,抢救伤员原则。

在报警的同时根据不同性质物质的燃烧、爆炸情况,迅速组织力量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灭火(先控制,后灭火),并同时撤离着火点周围其它易燃易爆货物和重要设备。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2、明火扑灭后,监护现场,消灭余火

对于可燃气体没有完全清除的火灾应在上、中、下不同层面保留火种,直到介质完全烧尽。

火灾单位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3、注意事项

(1)做好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挑选业务技术熟练、作风硬、身体素质好,有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忌人海战术)

(2)努力减轻危险化学品的毒害(停于上风向,喷撒喷雾水流进行稀释、驱散;

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可向沟、坑内投入化学消毒剂)

(3)灭火后不宜盲目进入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基本处置方法

1、易燃液体的常规状态

贮存在容器内(密闭、敞开)或用管道输送,有常压或带压状态。

2、事故处置方法

(1)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2)迅速向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防止进入排水沟、下水道、地下室或其他闭塞区域,控制燃烧范围,消除所有点火源。

(4)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

(5)设置隔离区,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组织非救援人员向上风方向撤离。

(6)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着火液体的品名、理化性质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性、喷溅等危险性。

(7)根据着火液体的相对密度、溶性和燃烧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8)遇易燃液体管道或贮罐泄漏着火

切断蔓延方向,并把火势限制在指定范围

设法找到输送管道并关闭进、出阀门

如管道阀门已损坏或贮罐泄漏,应迅速准备好堵塞材料

用泡沫、干、二氧化碳或雾状水等扑灭地上的流淌火焰,为堵漏扫清障碍

再扑灭泄漏处的火焰,并迅速采取堵漏措施(可连续堵几次)

(9)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对特殊物品的火灾,应使用专用防护服。

为了在火场上正确使用和适应,平时应进行严格的适应性训练。

(二)易燃固体、自燃物品事故处置

1、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的种类

易燃固体:

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十分敏感,易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质),如红磷、硫磺、二硝基萘、二硝基苯、二硝基酚等。

自燃物质:

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质,如保险粉,二乙基锌、黄磷等。

(1)及时向公司化救领导小组报告。

(3)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消除所有点火源。

(6)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着火固体的品名、理化性质以及有无毒害、腐蚀性等危险性。

(7)根据火势的大小、燃烧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进行扑救。

(8)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防护面具,采取防护措施。

(三)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置

1、生产过程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型:

火灾:

池火、喷射火、火球、突发火

爆炸:

无约束蒸汽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物理爆炸

毒气或有毒液体泄漏有以下特点:

不可控制;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危害巨大;

事故可能波及面较大。

2、生产过程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

(1)爆炸危险性大

(2)燃烧速度快

(3)火情复杂,火灾危害大

3、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火灾扑救的战术措施

(1)一般对策:

快攻近战、重点突破;

冷却防爆、围堵防流;

隐蔽接近,适时出击。

(2)工艺灭火对策:

关阀断料、开阔导流、搅拌灭火

(3)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的安全措施考虑:

防爆炸、防高温、防毒(警戒区的范围应为毒物扩散半径的2倍)

三、化学事故中现场救护常识

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具有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连续作业、点多面广的特点,随时有发生急性中毒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可能。

在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和意外事件时,第一时间的救护最为关键。

因此,必须强化事故现场自救互救知识的普及。

(一)、自救原则

自救的含意是自己救自己。

要做好自救,必须首先了解周围的危险因素,要懂得中毒的先兆症状。

一上岗就要有防事故的意识和精神上的准备。

在可能或确已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作业场所,当突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欲吐或无力等症状时,必须想到有发生中毒的可能性,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

如果身上备有防毒面具,则应憋住一口气,快速、熟练地戴上防毒面具,立即离开中毒环境。

憋住气,迅速脱离中毒环境或移到上风侧。

发出呼救信号。

如果是氨、氯等刺激性气体,掏出手帕沾上水,捂住鼻子向外跑。

如果是在无围栏的高处,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东西或趴倒在上风侧,尽量避免坠落受伤。

如有警报装置,应予以启用。

眼睛的防护。

发生事故的瞬间闭住或用手捂住眼睛,防止有毒有害液体溅入眼内。

如果眼睛被玷污,立即到流动的清洁水下冲洗;

如果一只眼睛受玷污,在冲洗这只眼睛的最初时间,要保护好另一只眼睛,避免玷污。

皮肤的防护。

如果化学物质玷污皮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洁水或温水冲洗,毛发也不例外。

如果玷污衣服、鞋袜,均应立即脱去,后冲洗皮肤。

出现骨折或出血时,要就地寻找代用品,按照骨折或出血的处理办法,解决固定和止血问题。

(二)、互救原则 

许多情况下,无法自救,特别当中毒病情较重、患者意识不清的时候,当眼睛被化学物质刺激肿胀睁不开的时候,这就需要他人救助。

因此,互救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互救时一定要摸清情况,落实救护者本人的防护措施。

要摸清被救者所处的环境,如果是有毒有害气体,救护者则先要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

如果是酸或碱泄漏,则要穿戴防护衣、手套和胶靴;

如果毒源仍未切断,则立即报告生产调度。

在设法抢救中毒者的同时,要采取关闭阀门、加盲板、停车、停止送气、堵塞漏气设备等措施。

切忌因盲目行动,产生更严重的中毒。

救出被救者后,要仔细检查,分清轻重,合理处置。

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若已有骨折、出血或外伤,则要简单包扎、固定,避免搬运中造成更大损害。

把被救者移到空气新鲜处后,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

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心脏跳动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如有出血和骨折,则需检查搬运前的处理是否有效,还须做哪些补充处理。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

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

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

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

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总之,自救互救是抢时间、挽救生命的措施,所以,要快、正确,不要过分强调条件。

同时,要向医务部门发出呼救,尽快将被救者送往医院。

四、化学事故救援的准备与任务

化学救援队伍在事故救援中,应充分发挥技术装备优势与专业技术作用,积极勇敢、谨慎果断地完成各项任务。

其主要任务是:

现场勘查、化学侦察、定点监测、标志毒区、抢救中毒伤员、配合抢险与及时组织消毒等,并为现场指挥员提供技术咨询、制定科学的应急救援对策。

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后,要立刻向事故现场指挥员报到,领受任务,听取指令。

了解化学事故现场情况与发展趋势,尽快投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在接受现场指挥的任务指令,进入现场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

1、穿戴个人防护器材,做好全身防护

化学事故现场的环境既复杂又危险,救援队员必须选择正确的防护器材,做好个人全身防护准备。

(1)使用空气呼吸器前,要检查空气瓶的压力、开关,检查面罩、导气管等性能是否完好。

(2)穿戴防护服前,要仔细检查,严禁使用有破损的防护装备,切忌有皮肤裸露在外。

(3)个人防护装备穿戴以后,必须认真检查,穿戴符合规范才能进入现场。

2、处置器材准备

根据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救援队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选择合适的处置器材与必备的使用工具。

(1)侦检仪器:

应检查侦检仪器适用的化学品种类和浓度值范围;

仪器剩余电量是否能够完成此次任务。

(2)侦检管:

应检查采样器的性能,侦检管的有效期和适用范围。

(3)防爆、通讯设备:

应检查行动小组所使用的设备完好,确保电力充足。

(4)照明器材:

如是夜间或光线不足时进入事故现场,需检查照明器材性能与电力充足。

(5)封堵工具:

如需要对泄漏设施进行封堵作业时,需对封堵工具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到达现场,接受任务后,首先要进行现场勘查,以便进行救援工作。

勘查目的:

选择有利位置尽快建立救援现场指挥所,便于指挥人员进入现场指挥。

勘查要求:

①应在上风方向,视野开阔,安全性好②应避开高压线,避免出现通信盲区③地域开阔,便于车辆进出与救援队伍的集合与展开。

勘查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具体地点;

2、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情况;

3、泄漏的化学物质种类、数量;

4、事故单位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与可能发展趋势。

化学物质泄漏后,因风向和地形特征的影响,向泄漏点的下风方向扩散,形成一定范围的染毒区。

当救援队员进入染毒区实施侦察时,必须选好监测点,如监测点位置选不好,不但测不出、测不准,而且还会干扰指挥人员做出正确的处置方案。

1、选择监测点

选择监测点的要求是:

(1)毒气浓度高或染毒密度大的区域;

(2)人员居住、活动较多的区域;

(3)有害气体易滞留、易形成涡流的区域;

(4)没有废气、烟雾干扰的区域。

如需要采集染毒区内的土壤样品、水质样品时,应保持采样瓶的洁净。

在不同地点的采样不可混淆,应及时标明采样的时间和地点。

2、有害液体、气体的侦检

(1)厂区内事故

一般发生在厂区内的有害液体、有害气体泄漏,化学品的品种应是明确的。

需要检测的是:

可挥发液体的蒸汽浓度或密度、有害气体的浓度,确定是否达到报警浓度;

我国没有发布报警浓度,可以参考职业接触限值(OEL,包括MAC,TWA和STEL);

如果是易燃液体、气体,要进行测爆。

检测其蒸汽与空气混和后,是否达到爆炸下极的10%,60%和100%;

检测确定污染边界,并监视毒区边界的变化;

要评估厂区周边,尤其是对下风方向居民区的影响。

(2)厂区外事故

一般由交通事故、附近工厂的泄漏或排放等人为因素造成有害液体泄漏,现场如很难确定品种。

可根据其理化性质特点,结合经验,进行初步判断。

对有害液体的侦检,不仅要对地表的泄漏物进行侦检,也要考虑到液体的渗透性和气化性,还需对下水道、土壤和空气进行采样分析,确定其扩散危害范围和程度。

造成厂区外“异味”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

煤气、天然气泄漏或人为倾倒有机物质;

下水道(或垃圾堆)发酵产生硫化氢或沼气;

家庭装潢、附近工厂气体泄漏;

道路交通事故导致化学品泄漏等。

对于此类不明气体的侦检,主要任务一是判断异味由何物质产生;

二是寻找事故源点;

三是确定影响范围。

在检测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未明白气体理化性质前,尽可能不要进入高浓度区域。

未明白气体是否易燃、易爆前,严禁火种。

当有毒气体浓度超过车间允许最高浓度MAC时,应通过化学侦察确定染毒区的扩散范围与边界。

轻度区:

浓度大于MAC,人员有轻度刺激感觉,在该区活动能耐受较长时间,脱离染毒环境,自行或经一般对症治疗能恢复,在该区对群众作一般救援解释性指导。

但应注意避免轻度区范围划分过大,增加救援难度。

中度区:

有较严重中毒症状,但经及时治疗,一般无生命危险。

重度区:

有严重中毒症状,不脱离该区,不紧急救治,有生命危险。

确定边界浓度涉及很多因素,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上海市在化救试点时,经过专家论证,对重点毒物的边界浓度给出了参考值。

详见附录1。

对化学危害区标志的目的是防止人员误入染毒区引起中毒。

化救队员在执行侦检任务中,当确定化学危害区边界时,除了及时向上级报告外,还要配合到场的公安、消防对危害区进行标志。

标志器材有:

红色标志旗、标志牌、标带等。

标志的要求和方法是:

用标志旗或标志牌对危害区进行标志时,要醒目、牢固,易被人员识别;

将监测的时间、危害源的种类、浓度填写在标志旗或标志牌上;

标志旗(牌)的距离要适当,旗(牌)要背向危害区;

对化学危害区的上风方向标志时,应从危害区的外缘(超过允许标准的地方)向外延伸30m~50m设立标志;

对化学危害区的下风方向标志时,应从超过最高容许标准的最外缘,再向外延伸60m~120m设立标志;

染毒区划分颜色标志为(上海市化学事故应急救援试点时规定):

严重或重度区为红色,中度区为黄色,轻度区为白色。

定点监测应在危害云团可能经过的下风方向,设立监测哨。

对可能扩散到该地区的危害云团实施定点监测,一旦危害云团到达该地区,担负监测任务的救援队员除及时报告指挥所外,还要发出警报。

监测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化学侦察仪器或侦检管,进行不间断的迎风监测。

染毒区抢救伤员一般有首先到达现场的消防人员实施,将伤员简单呼吸道防护后送往安全区域急救点交于120急救分队进行急救。

当抢救危害区内中毒人员时,要准备好担架和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湿毛巾等。

当在危害区发现中毒人员,应先给中毒人员用面具或湿毛巾对呼吸道防护,防止其继续中毒。

在中毒或轻度染毒区,应先抢救中、重度中毒人员,对轻度中毒人员可指导他们自救、互救,利用器材进行简易自我防护,迅速向危害区的侧风或侧上风方向转移。

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所进行的堵漏、闭阀、隔离、抢修设备等作业都属于危险性大、技术性强的工作。

所以进入染毒区的行动小组需要保持与场外人员的联系,随时报告有关情况,严禁单人行动;

需要救援队员与工厂职工相互配合积极抢险,尽快地修复设备管线,制止化学物质外泄,防止火灾爆炸。

进入是要防护确实,如在危害区抢险时间过长,空气呼吸器使用达到一定限度时,要及时替换救援队员进入现场继续实施抢险。

化学事故发生后,防化救援人员还要及时组织协调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对染毒区进行消毒,排除化学有毒物质对居民的危害。

常用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通风

对于有害气体造成的室内或车间污染,可以采取打开门窗通风的方法消除污染。

2、水冲洗

对毒性较小的染毒沥青、水泥地面或物体表面可以直接用水冲洗消除污染;

对毒性较大难于水解的液体、固体剧毒物质,如含磷农药、氰化物、砷化物等,绝不可直接用水冲洗,必须先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否则会造成新的污染。

对于冲洗后形成的污水,可与环保部门协商处置。

3、燃烧

对于有毒、易燃的液体物质,在无法使用其他方法消除时,可以采取燃烧法进行消毒,使用该方法前须于相关部门协商,并得到许可方可实施。

切不可引发火灾,造成更大事故的发生。

4、机械消毒

对于被染毒的泥土地面,可利用铲除、覆盖、隔离等方法,使人员不与染毒物质接触。

对于铲除后的染毒泥土,可移交于环保部门进行专业处理。

5、化学消毒

可用漂白粉浆、碱水、三合二水溶液直接对有毒物质消毒,改变有毒物质性质,使其成为低毒性或无毒性物质。

五、个人防护器材的性能及其使用

个人防护器材是个人用于防护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灰尘和生物细菌的各种器材的总称。

一般用于化学事故救援的器材有两大类:

一是呼吸道防护器材,用于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如隔绝式防毒面具和过滤式防毒面具等。

二是皮肤防护器材。

用于保护皮肤,防止有毒有害物质与皮肤接触。

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隔绝式防毒面具又称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是使人员的呼吸器官同外界受染毒的空气隔离,靠面具本身提供的空气,来满足呼吸需要的一种防毒器材。

我们通常配备的正压式空气呼气器是由美国BACOU公司制造的C900系列。

该系列呼吸器配备有一只6.9升的碳纤维气瓶和一个EPDM橡胶/硅胶的面罩。

1、性能特点

⑴压力表

压力表指示气瓶中的压力,直径50毫米,带夜光功能压力指示范围0~40MPa,0~5MPa的区域用红色标示。

⑵报警哨

当气瓶中的压力降低到5±

0.5MPa时,中压空气以5L/min的流量通过报警哨,发出90分贝的报警音,直至瓶中空气用尽。

当报警哨开始报警时,使用者要意识到瓶中剩余空气量已不足,必须马上撤离有毒区域到安全区域。

⑶供气阀

当使用者的呼吸出现障碍时,按下黄色按钮供气阀会自动增大供气量至450L/min。

⑷气瓶

气瓶由高强度铝合金内胆加全缠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强度高重量轻。

气瓶中可呼吸的空气量:

一个工作压力30MPa的6.9升气瓶,瓶中的空气体积为6.9*30*10=2070升。

考虑到空气的纯度,需加一个系数0.9来校正,实际的空气量为:

2070*0.9=1830升。

使用时间:

呼吸器使用时间取决于气瓶中的空气量和使用者的耗气量,而耗气量取决于使用者所进行的工作类型。

表1C900系列呼吸器使用耗气量

工作类型

耗气量(L/min)

休息

10~15

轻度活动

15~20

轻度工作

20~30

中强度工作

30~40

高强度工作

45~55

长时间劳动

50~80

剧烈活动(几分钟)

100

使用者进行中强度工作时,理论使用时间为:

可呼吸的空气量(L)1830

------------------=-----=45分钟

耗气量(L/min)40

2、使用步骤

⑴预检

检查瓶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减压阀的手轮完全旋紧,检查气瓶束带是否有松动,必须扣紧。

⑵使用前快速检测

完全打开瓶阀,压力表显示压力值:

30MPa的瓶在20摄氏度情况下显示30MPa的压力,否则有效使用时间将缩短。

打开和关闭瓶阀,观察压力表,在一分钟内压力的下降不得大于2MPa。

⑶报警哨检测步骤:

关闭供气阀;

打开瓶阀,让管路充满气体,再关闭瓶阀;

打开强制供气阀,缓慢释放管路气体,同时观察压力表变化;

当压力表显示5±

0.5MPa时,报警哨必须开始报警。

3、注意事项

(1)必须正确佩戴面罩已确保有效的保护效果,需有鬓须贺佩戴眼镜的人不能使用该呼吸器。

(2)气瓶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定期检验,必须由专业的经过授权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测。

(3)不要完全排空气瓶内的空气(至少保持0.5MPa的压力),如果气瓶内没有空气则需要在充气前对气瓶进行干燥。

(4)呼吸器应储存在15-30℃之间,干燥、无尘、阴凉、无高温和低温、无化学物质、无腐蚀或危险物质的场所。

(5)定期检验面罩裙边是否有划伤、沟、小孔、撕裂等;

面罩密封区有无变形,头带有无磨损、缺口、划伤、失去弹性;

面罩罩面是否有划痕、刮伤。

过滤式防毒面具是依靠滤毒罐过滤受染空气,使之成为洁净空气供人员呼吸的器材。

其优点是重量轻,携带方便,便于佩戴使用。

不同的毒气应注意使用相应的滤毒罐。

但当有害气体浓度大于2%,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起防护作用。

在任何情况下,配合滤毒罐使用的过滤式防护产品,都不得用于进入狭窄和通风不好的室内、水塔、蓄水池等密闭空间进行工作。

我们通常配备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是由美国BACOU公司生产的COSMO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