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3432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文档格式.docx

【参考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7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7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7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题型二:

“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解题步骤可概括为:

审设问—审材料—提炼观点—组织答案。

题型三:

“因果(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注意作答时要回答两个方面:

一是原因,二是意义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

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

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

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点到面。

例、(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9题)(60分)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衽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

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⑹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分)

【解析】本小题是一道“为什么”类的问答题,前一问考查的辩证法知识,后一问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知识。

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要辩证分析,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就是其积极作用的表现,也体现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也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还能够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①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

②阐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①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②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题型四:

“措施(对策、怎么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先分析主体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

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

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

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

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

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例1:

材料三:

为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中央财政对资金的投向从拉动经济增长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重点增加投入300亿元,用于“三农”建设。

(2)结合材料三,说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如何发挥财政作用?

答:

(2)①发挥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济建设中的农业建设支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分)

②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

通过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协调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分)

(若仅答出财政的作用,没有结合材料说明,只能得2分)

例2:

2008年12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

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加大带来的严峻挑战,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

(1)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如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做到: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分)(注: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题型五:

“意义(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所以先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弄清楚是让你回答哪一方面的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对政府的意义,对社会的意义,对国家的意义等。

还要注意问你的是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

这类题与时政的联系很紧密。

答案中常见的“关键词”有:

有利于·

·

推动了·

促进了·

增强了·

保障了·

动员了·

保证了·

维护了·

只有·

才能·

基本上都是动宾结构。

  【组织答案】在解答中,纵向上,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有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横向结构看,答案里面一般要有效地材料语言+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相关的时政,对该问题的最新表述(这是加分点)

【例题展示】

(1)试述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政治意义。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大学生当好村官的意义。

(3)燃油税改革的经济意义?

图1显示的“橄榄型”或“纺锤型”收入分配结构,

图2显示的是“倒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

图2反映

的是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图1反映的

是我国期待改进的个人收入人群的分布状况,它体现收

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1)在读图的基础上,说说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2)结合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说明推进“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建立的措施。

答案:

(1)①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地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题型六:

“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认识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这种题型有两类:

一类是对某种已定型的某种现象、制度、做法的认识。

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近几年来,“公民上访”现象屡见不鲜。

有人因经济纠纷上访,有人因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上访。

有关部门对此都作出了妥善的处理,大部分上访群众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但也有极少数人无理取闹,聚众闹事,围攻党政机关,扰乱社会秩序。

 

请你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公民上访”现象的认识。

(1)“公民上访”现象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信访举报制度,就有关问题向相关国家机关当面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的批评和建议的行为。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

“公民上访”是公民行使宪法所规定的监督权的重要方法。

②保障“公民上访”,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民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要负责地行使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非法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例2:

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

“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

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企业产品的适度包装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出售产品和方便消费者。

因此,该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3分)

②但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产品的过度包装,是弊大于利。

因此,作为消费者,要拒绝过度包装,绿色消费。

另外,辨析型简析题如下:

方法提示:

重要概念、原理先讲;

分清层次,找出合理的作肯定,并分析原因;

找出不合理的,并讲清原因;

最后要从多角度作适当补充,使命题更完整、准确。

例题:

有人认为“只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请评析这一观点?

(6分)

参考答案: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价值观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导向作用。

(2分)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分)③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题型七:

“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例:

不同国家收入、消费情况比较表

国家

人均年收入(美元)

基尼系数

居民消费率

居民幸福指数

甲国

5800

0.27

70%

86%

乙国

2700

0.42

48%

51%

注:

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

我国2006年人均收入为1740美元,但基尼系数已达到了0.46。

利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国居民消费率和幸福指数出现巨大差距的原因。

(2)根据对

(1)的分析结果,谈谈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启示?

(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收入水平高,消费水平也就高,甲国的人均收入远高于乙国,因此,甲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自然比乙国居民高。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关密切的联系。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反之,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甲国的收入差距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人民幸福感较高。

而乙国收入差距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低,人民的幸福感较低。

(2)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调节收入分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公平合理分配,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题型八:

“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

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

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

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

“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

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之间的关系:

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

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

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

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

(1)

(2)较为常见。

第三问:

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

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

“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

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

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

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4、图表题中的一些年份往往有特殊意义(如1978年表明改革开放),要准确理解它们。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200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

前百名县(市、区)(个)

全国

116694

21700

100

江苏

12451.75

1968.85

17

占全国10.67%

占全国9.07%

其中:

苏南10苏中5苏北2

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出口贸易总额

实际和利用外资

在境外投资企业

总额

比2002年增长

1136.70亿美元

158.02亿美元

52.4%

62家

表2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1/4,在全国排名第一。

⑴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

⑵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⑴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水平比较高,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北差距较大。

⑵江苏要加快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发展江苏开放型经济,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题型十:

“综合探究类”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综合探究题要紧扣题意和提供的材料,从课题本身的实际出发,注意教材考点与课题的结合。

要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程序,如选题、研究的背景、依据、研究的一般步骤、研究调查方法等,以及研究成果形式(调查报告、论文、建议)。

研究性学习研究步骤:

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收集和交流资料,整理评估,总结反思.

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小组合作,查阅文献资料法,参观访问、座谈访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法等。

课题研究意义:

①可以引导我们深入实际,了解社会。

②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

⑧促使我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④培养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题探究感想:

我们必须重视参加社会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要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生活,立志为社会和谐建设多作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