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1974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

棱长×

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

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

(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

(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

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在做稍复杂一点的补充作业时,出错的同学较多,这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微型课题实验

《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1、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会说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学习重点:

会说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学习难点:

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尝试练习。

【自主学习】

1、谈话引入,圆柱圆锥的知识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下面就请自己先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用手中的学具合作交流,看哪个组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要求是:

(1)组合作,利用教具找圆柱和圆锥特征!

组长做好记录。

(2)单总结出等底等高圆柱圆锥的关系。

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共同复习公式,写出字母公式。

请同学们大胆发言,看谁的口才最棒。

汇报评议:

推荐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多引导学生参与评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评议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整理的方法逐步趋于完善。

2、各组合作动手操作,量出所需要的条件,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

只列出算式,不计算,说出你的方法来!

比一比谁的口才最好!

谁的方法最妙!

自己动手,找出条件,列出算式,

【巩固练习】

判断:

(1)、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

(2)、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

(3)、一个圆锥的半径扩大3倍,体积扩大6倍。

(4)、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米.()

(5)、一个圆柱体杯中盛满15升水,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铁圆锥倒放入水中,杯中还剩5升水。

选择:

(1)、做一只圆柱形汽油桶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

A、侧面积B、表面积C、体积D、容积

(2)、做一只圆柱形通风管要多少铁皮。

是求通风管的()

(3)、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和圆锥()。

A、高一定相等B、侧面积一定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4)、下雨时,给打谷场上的圆锥形谷堆盖上塑料防雨布,所需防雨布的最小面积是指圆锥的()。

A.表面积B.体积C.侧面积D、底面积

(5)、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A.底面积B.侧面积C.表面积D.体积

【拓展延伸】

妙语连珠——答辩赛甲方观点:

在生活中圆锥用处大乙方观点:

在生活中圆柱用的广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柱圆锥的特征,让学生展开讨论。

小结:

发现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各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有了它们这些音符的存在,生活才能奏出如此美妙的乐章。

【当堂检测】

1、一根圆柱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2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分米,截成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分米,把这块木料做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3、一个圆柱在平坦的桌面上滚动,直径2米,滚动10周,前进了多少米?

教学反思:

查漏补缺的重要课时。

如何在复习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如果把它仅仅看作是对知识的再现与补缺,简单地将各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忆、套用知识,而无法使学生系统理解知识,弄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还会使学生觉得是"

炒冷饭"

而产生厌恶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会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

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

  

《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先备条件,是属于承上启下的知识类型,主要包含两部分的知识:

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

理解倒数的意义以及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二、说教法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归纳为四个字:

激、导、放、探。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从特点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四、教学程序:

1、课前谈话,渗透“互为”。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在谈话中让学生理解“互为”应该是双方面的,例如“老师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老师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是老师的朋友”,渗透“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

上课铃声响起,为感谢同学们已经把老师当作了朋友,花1分钟时间表演一个变汉字的小魔术,让学生理解感受“倒”的意思,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巧设比赛,激趣揭题。

首先设计一个“比一比”的环节,引出女生算的乘法算式更简单,乘积全部等于1,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数的特点,尝试给这样的两个数起一个名字,在此基础上小结归纳出倒数的意义,板书揭题。

然后抓住关键字“乘积是1”“互为”展开辨析纠错,最后质疑“为什么八分之九孤零零地站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后再激趣:

“你能帮它找到倒数吗?

”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观察思考,探究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先让学生根据“乘积是1”这一倒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的倒数,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据特征,细心体会两个数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关系,尝试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实践检验,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整数、带分数的倒数怎么求?

”“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在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后,小结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4、闯关练习,小结深化。

节以“闯一闯”的形式设计三关练习,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关:

填补空白

该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求倒数的方法,明确两个数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等于1。

第二关:

公正裁判

本设计围绕易混易错之处,同时穿插“怎样求小数的倒数”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用手势判断,进行辨析,训练说理能力。

第三关:

马小虎的日记

该练习的设计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既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又是一个课堂小结,可谓一石二鸟。

圆的面积说课稿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03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本节课,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有关计算,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圆有关的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面积的推导过程中,潜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极限思想。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以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说教学策略及教法: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教师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的推理过程,再让学生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学习资源,以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巩固所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计算一些具体圆的面积。

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及圆的周长,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圆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圆的面积

二、合理猜想,初步探索1、谈话:

请你猜想一下,你认为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并说说这样猜想的依据。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知道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所以这里让学生展开有根有据的猜想,既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又可以培养他们合理猜想的意识。

]

2、那么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通过一道例题来研究。

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图中的线段r在正方形中是什么?

在圆中是什么?

它的长度是多少?

接着让学生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圆的面积。

在学生交流后提问:

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出示例7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计算并填表。

学生可能发现:

圆的面积不到正方形面积的4倍或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

三、深入探索,发现公式

1、操作体验,等积变形引导学生将圆分割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教师演示:

在硬纸板上画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16份,剪开后拼一拼。

学生操作后观察拼成了什么形状?

这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圆相比,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再次操作,寻找联系。

把圆平均分成32份,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哪个更接近长方形?

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甚至更多的份数,按这样的方法剪开后再拼起来,会是怎样的图形?

引导学生得出: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圆有什么关系?

根据演示,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反思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过程,明确了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也验证了课始的猜想。

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喝情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想一想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直径、半径或周长)

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例3,学生进行自学,相互讨论,计算出圆的面积。

三、练习反馈在练习反馈中设计了基本练习与综合练习。

基本练习主要是完成书本例9和练一练的有关内容,加强学生对圆面积的认识,并能熟练计算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既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既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活动的结果来解决问题,又引导学生关注探索活动的过程本身。

]四、反思体验让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讲讲自己有什么收获?

以及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用了什么方法。

《圆锥体积》说课稿

解放小学何建红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二单元——圆锥的体积。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也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是学生在小学六年来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棱锥体积的计算做了良好铺垫。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复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操作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讨论验证,从中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等于=底面积×

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以后继续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会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发现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学准备:

课件、空心圆锥、圆柱各一个,学生学具、沙土若干袋。

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树立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在教学中采用类比、对照、比较发现的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全员性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学法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和认知水平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从而推导出等底等高圆锥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不具备这种关系。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预设:

基于对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铺垫,以备认知:

为更好地探求新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首先复习有关圆柱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学生积极思索做出回答),接着教师出示圆锥模型,请大家思考用仕么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讨论汇报,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很麻烦,有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我们能不能推导出一种专门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让学生猜想出有没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求圆锥体积,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求新知,进入课堂教学第三环节:

讨论验证,探求规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分两步完成。

(一)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操作实验,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分三种情况)然后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比较测量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得出结论。

2、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汇报:

生1: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

生2:

而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通过实验没有发现上面的关系。

由此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者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3、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呢?

教师请几名同学到前面用老师准备的教具演示,并同时指出用沙土做实验,由于沙土之间有空隙所以有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性,我们再用清水做一次实验,往空圆锥里装满水,倒入空圆柱中,正好三次倒满。

实验情形大家看到了,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的猜想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此时同学们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带着成功的喜悦教师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指名板书,用字母表示。

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器官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在研究探索中发现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用公式正确计算

为了更好的掌握公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然后集中反馈。

这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效果良好。

四、创造应用,提高能力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知识,设计一组练习,有浅入深,遵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逐步得到发展,练习题不仅从教材出发,还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在学生身边发现数学。

2、判断(略),老师在处理判断题时,不仅满足于学生的正常分析而且紧跟一句“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多向发展。

3、最后设计一组动手操作题,测量手中的圆锥实物体积,这个练习又回到动手实验操作上,而且强化的仍然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体现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上几方面训练,问题出自自己的口,方法出自自己的手,结论也靠自己得出,学生的求知欲不能不强烈,创造精神不能不得到发展,实践能力不能不得到提高。

五、总结新知,形成体系

为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学生头脑中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在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收获的满足总结新知,形成体系。

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全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