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实施计划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校本教研实施计划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实施计划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主要容
(一)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组织网络
切实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负总责,主教导主任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与活动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与要求,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校长把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工作的大事来抓,筹划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认真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其次成立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各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教研课题的实施工作。
教导主任要督查并参与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与时发现典型经验,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
(二)合理设计,建构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是确保校本教研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首先必须对原有的教研制度进行修订(常规检评、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师培养制度等),同时尽快建立并完善新的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制度。
理论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学校每月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作汇总、评估。
2.教学反思制度。
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
在学习教育理论与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3.教学问题累积制度。
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重要前提。
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教学研究,其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定要产生什么新理论;
是为了改善师生行为而不在于渴望新观点的产生,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4.教学案例研究制度。
一方面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善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自觉撰写优秀教学案例,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不断提升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选取有典型的教学个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分析、反思、讨论,引发教学理念的有效碰撞,激发教师学习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5.专业对话交流制度。
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搭建平台。
一是要创建和谐的学术氛围,广开交流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上出“自己的课”;
二是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
三是创造促进教师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专业指导、学术报告、名师讲课等活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
6.学习汇报制度。
凡外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的专题发言,向其他教师汇报自己外出学习的心得。
7.校本教研激励制度。
学校将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规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成绩突出者将予以表彰奖励,并与评优树模、职称晋升挂钩。
(三)科学实施,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名师教学示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要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每周写1篇教学反思笔记,每月进行1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1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或教学故事),学校要有真实的检评纪录。
2.同伴互助。
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基本形式有:
(1)对话。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
教研组长必须做好记录。
学校要围绕课改、等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
(2)协作。
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每月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课改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
教师每学期举行研究课(示课、汇报课)不少于2节,听评课不少于15节。
(3)帮助。
要充分挖掘校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举行大型辅导、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
对新教师指导、帮扶。
各学校都要建立教师结队帮扶档案,学校要有督查记录。
3、专家引领。
学校要聘请名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具体指导,或定期组织观看专家录像,与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措施,确保校本教研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1、强化领导参与,推动校本教研的稳步进行。
教导处作为校本教研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要周密科学的规划组织好校本教研的实施。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因此要选配得力的教研组长,进一步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带动、服务作用。
2、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造条件,包括办公条件、学习条件、研究条件、生活条件等,为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研究的时间、空间提供全面支持。
教导处要承担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任务,努力实践自下而上的教研方式。
3、调整教研思路,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
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在大力进行校教研的同时;
一方面支持教师参加相应培训活动、学习研讨会、外出听课等;
另一方面将聘请专业人士、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研工作,并发挥远程教育网的作用,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相等,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确立研究容,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
(1)教材研究,即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理与突破,单元、章节知识关系构建与综合,教材小字与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必修与选修或阅读容(读本容)的处理与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2)方法研究,即指教与学的方法研究。
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以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策略、方法的研究。
(3)手段研究,即研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与教。
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4)考试研究,即考试组织与管理、考试容与要求、复习模式与方法、复习资料与训练、备考应试技巧与策略、考试心理与志愿填报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5)心理研究,即学与教的心理的研究。
以研究健康教学心理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等方面为重点。
(6)课堂研究,即课堂结构、课堂实施、课堂效率、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教学氛围、教学环境、教学节奏、教学机智等方面的研究
(7)“两特”研究,即特长生和特尖生培养的模式、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5.开展教研活动,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施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与现代教育理论,每周集体学习40分钟并做好业务笔记、其它时间自学或备课组一起学
(2)开展好教研组(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每周活动一小时,以教材钻研、问题会诊、教案分析、反思交流、讲我的教学故事等为主,记在教研活动记录上。
(3)积极开展三项活动:
一是教育实践反思活动。
①每周写一点读书摘记、自制一个教学课件、向教研组(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教学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真实问题;
记在“教学随想”上②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或一个教学个案研究;
③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主持参与一项校级以上课题或编制一份试卷。
二是开展“研究课”活动。
学校根据学科设立课堂教学研究日,通过说课、评课、导课等形式,引导教师运用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落实“两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①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研究课。
②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课件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的评比活动、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学反思评比活动、先进教研组(备课组)评比活动。
三是继续开展课改实验研讨与优质课竞赛活动。
(4)认真开展教改实验专题立项的课题研究工作。
着重于课堂教学研究、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学校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学校领导与骨干系列教师都有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注意了实用化、实效化。
(5)做好资料的整理与汇总工作。
建立校本教研档案。
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等原始材料与时归档整理,资料积累做到“全、细、勤”。
四、评价系统
加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
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
基于此,学校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建立并完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首先制订《龙庄中心小学校本教研评价细则》,从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成绩三方面评价教师,建立教师发展记录袋,通过发展记录袋来反映教师成长和发展情况,为评价提供可靠依据,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重点构建《中学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确立“教师--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专业成长阶梯,改变过去按所教班级学生成绩的高低决定教师年度考评结果的做法,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研究成果,包括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保存在发展记录袋”,并纳入工作考核畴,结合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业绩等,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通过每年一次的“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认定“课堂教学能手”;
通过每三年一次的业绩考评认定“教学骨干”;
通过对教学骨干综合素质的评议认定学科带头人;
在学科带头人中评选业绩优秀者推荐参评市、镇名师。
并将综合考评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的资格条件,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专业发展的充足动力。
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并发挥考评的导向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动由少数骨干参与变为教师群体的集体行为,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由无序走向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