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顶一片蓝天Word格式.docx
《同顶一片蓝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顶一片蓝天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这些外来人员居住地,大多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差,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区域。
●缺乏社会保障:
外来人员往往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就业、培训等其他公共服务。
●子女受教育难:
教育资源有限,大多数外来人员子女不能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而且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员子弟学校,造成这些外来人员子女不能很好地受教育。
●难以融入本地社会群体:
外来人员大都来自欠发达地区,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来昆山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收入微薄,生活质量差,又由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本地人对外地人有排斥心理,外来人员缺乏归属感和城市认同,不能很好地融入昆山社会群体。
2.实施的目标
项目旨在通过扩大就业培训、改善居住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提供教育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等措施,营造开放、平等、包容、和谐的城市氛围,努力使外来人员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为积极参与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市民,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3.采取的措施
3.1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根据新市民的就业需求,建立完善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新市民提供就业服务。
在市级层面上,2007年11月,昆山在火车站、客运站附近新建了一个大型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全市就业中介机构到市场集中办公,为新市民提供服务,每周举办5次招聘会,全年共有约80万人次新市民进场应聘。
两年来,人力资源市场共解决了20多万个新市民的就业问题。
在镇村级层面上,也都有相应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居住在乡镇、农村的新市民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服务。
昆山建立了市技能培训中心,根据新市民的不同求职意向,为他们免费提供技能培训项目,免费推荐工作岗位。
对通过培训获得学历证书或特殊工种合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在工厂工作的新市民,市劳动管理部门直接把培训班办到企业,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如电器维修、电焊、计算机操作等,组织专家进行免费培训。
此外,昆山由于近年来发展较快,工地较多,往往工地上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对这些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新市民,主要进行现场培训教育,重点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技能等内容,新市民必须在培训完毕并取得执业证书后才能上岗。
通过培训,使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由普通新市民转化为现代技术工人。
3.2改善居住条件
主要通过两种模式来解决新市民的居住问题:
一方面,由政府投资建设“蓝领中心”,实行集中居住、统一管理。
例如,位于昆山开发区的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的“永馨家园”小区,居住着11家外资企业的5000多名新市民。
该小区物业管理规范,租金明显低于市场房屋租赁价格,租金支出仅占入住新市民收入的6.8%。
截至目前,昆山已建成“蓝领中心”68处,解决了25万名新市民的居住问题。
另一方面,市政府推动企业在厂区内自行建造集体宿舍楼,由企业自主管理。
例如,昆山南亚集团为解决外来员工的居住问题,规划建造了11.47万平方米的集体宿舍楼,实施非盈利性运作,入住员工每人每月仅需缴纳水、电等费用20元。
这样,不仅方便新市民上下班,降低生活成本,而且减轻了城市的交通、治安等压力。
据初步统计,昆山共有44.7万新市民居住在企业集体宿舍楼。
无论是政府建设的“蓝领中心”,还是企业自行建造的集体宿舍,都有规范的物业管理,都有图书、影视、健身、超市、餐饮、通讯、网吧、银行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努力为居住者提供合理的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和休闲空间。
3.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从2001年起,昆山对新市民采取与本地人一样的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只要是企业职工,都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
截至目前,新市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5万人。
养老保险每月缴费相当于职工月工资收入的26%,其中:
18%由企业缴纳,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帐户,8%由个人缴纳,进入个人帐户,职工退休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医疗保险每月缴费相当于职工月工资收入的10%(8%由企业缴纳,2%由个人缴纳),根据职工年龄,其中4%至6.5%进入个人帐户,其余进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帐户。
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门诊小额医疗费用的支付,以及定点零售药店配药费用的支付。
大病医疗及住院费用可在统筹基金帐户中支付。
失业保险每月缴费相当于职工月工资收入的3%,其中:
2%由企业缴纳,进入失业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帐户,1%由个人缴纳。
新市民失业后,即可领取失业保险金。
3.4提供均等教育机会
在昆山原有的教育体制下,只有本地人的子女才能在昆山公办学校上学,非本地人的子女不能在这些学校就读。
随着新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昆山的新市民的子女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受教育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此,昆山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新市民子女的就学问题,一方面,由公办学校接收新市民子女就读。
只要是在这些公办学校教学区域内的新市民子女,均能与本地学生一样进入这些公办学校就读。
另一方面,由社会力量投资建造了9所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招收新市民子女入学。
新市民子女在所有昆山学校学习期间,在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免费事项、财政补贴等方面,都能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待遇和权利。
3.5保护合法权益
在昆山市总工会建立了“新昆山人”服务中心,为新市民提供权益维护、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就学咨询、医疗帮助、来访接待等服务。
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维权作用,由企业工会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合同签订、工资协商、劳动纠纷调处等方面的服务。
为了方便新市民申请法律援助,昆山建立完善了全市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21个法律援助站,32个法律援助分站。
对新市民的法律援助申请,在受理手续上进行简化,并开辟“绿色通道”。
同时,选派一批热心法律援助事业的律师,为新市民提供法律服务。
昆山充分尊重新市民的政治权利。
在市政协委员中有15名是新市民。
在市人大代表中,规定新市民必须占5%的比例。
每年有20多名新市民列席昆山人民代表大会。
在近10年评选的3名全国劳模中,有2名是昆山外来劳动者。
3.6构建和谐社会氛围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组织评选“十佳新昆山人”、“百名文明新昆山人”,组织举办职工运动会、外企文化艺术节和阅读节、建筑工人技能竞赛等活动,为新市民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鼓励新市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加抗震救灾、献血、捐骨髓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新老昆山人“共处一地、共树新风、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良好氛围,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昆山社会群体,使昆山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定。
4.取得的成效
4.1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在新老昆山人的共同奋斗下,昆山经济建设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增长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9年,完成GDP256.3亿美元、财政收入48.1亿美元、工业总产值849.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618.6亿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12.4倍、31.2倍、19.2倍、22.5倍。
2009年生产笔记本电脑6067万台,产量占全球的近50%。
4.2居住条件优化:
据统计,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从1999年的12平方米提高到了2009年的39.4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999年的9.9平方米提高到了2009年的13.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从1999年的30.5%提高到2009年的45.48%。
同时,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化。
4.3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昆山共培训新市民110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55万人次。
已建立了建筑领域新市民业余学校200多个,共培训建筑工人40多万人次。
同时,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在企业工作的新市民均参加了各类保险,保障水平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4.4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截至目前,共有5.7万新市民子女在昆山就读,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超过3.6万人,公办学校吸纳率达63%,其余全部进入新市民子弟学校就读。
所有学校都达到国家关于教学装备设施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家庭条件优越的还是家境贫寒的,都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优质教育。
4.5逐步融入昆山社会:
昆山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交相辉映,城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新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越来越高,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在昆山长期居住,据统计,在昆山居住10年以上的新市民超过14万人。
三、主要合作伙伴
在为昆山新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实践中,昆山市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企业、新市民和专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1.企业参与:
昆山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吸纳新市民就业,全市5000多家外资企业成为接收新市民就业的主力军。
这些企业遵循“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善待员工、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的理念,主动为外来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提供食宿和培训服务,大力倡导企业文化,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
2.新市民参与:
广大新市民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互帮互助的精神,自觉遵守昆山法律法规,主动接受管理,积极参加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断融入当地社会群体,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专家咨询:
聘请著名规划专家、新加坡重建局高级顾问符基仕为城市规划总顾问,对昆山人口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规划和指导。
在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中,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等有关专家的指导。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吴良镛、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等专家对我市居民饮用水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
四、影响
1.优化了城市的投资环境:
优良的人居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随着城市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昆山、走进昆山,旅游业也随之繁荣,2009年,旅游接待人数达1130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
更多的外地人选择到昆山寻找发展机会,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劳资关系和谐、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服务水平高,形成了高素质产业工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增进社会就业的良性循环,国内外投资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共有外资企业5900多家,投资总额超560亿美元。
2.提高了新市民生活质量:
《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3美元,人均消费性支出2686美元,分别是1999年的4.1倍和3.3倍。
据调查显示,新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对环境改善的认同度和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均超过96%。
3.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实力:
1999年以来,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2%。
2009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是1999年的12.4倍和31.2倍。
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在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榜首。
在2009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昆山在全国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五、可持续性
1.组织支持:
2004年,昆山建立了“新昆山人”工作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各相关开发区、乡镇和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主要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全市新市民的教育、管理、维权、服务工作。
2.政策支持:
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昆山人”建设工作的意见》、《“新昆山人”集中居住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入学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有力保障了新市民各项工作的开展。
3.财政支持:
近年来,在新市民免费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权益维护、社会救助等方面,政府财政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4%以上,2009年在以上领域共投入5000万元左右。
4.新老市民支持:
本地市民普遍将为新市民提供方便作为责任和义务,主动接纳新市民,成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志愿者。
新市民将自己视为城市的一份子,自觉参与昆山的城市建设和管理。
六、可推广性
1.可供推广的经验:
●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确保新市民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昆山设立国内最大人力资源市场》于2007年11月19日在《新华日报》上得到宣传。
●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确保新市民安居乐业。
昆山《三种模式让外来人口住有所居》于2009年11月17日在《中国建设报》头版上得到宣传推广。
●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确保新市民享受与本地市民一样的“同城待遇”。
通过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使新市民在昆山居住有安全感。
在昆山,外来务工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是一个独特的创造。
●提供均等教育机会,促进新市民子女健康成长。
通过公办学校吸收和新建外来人员子女学校两种途径,有效解决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维护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建立了新市民法律援助团,选派一些社会责任感强、业务水平高的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成立了专门的社会调解机构,建立三方协调会议制度。
引导新市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保证新市民在人民代表中占有一定比例,积极地反映新市民的利益诉求。
●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新市民全面融入昆山。
把每一个新市民都看做城市的宝贵财富,而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
提倡开放包容的气度,努力为每一个新市民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2.已经推广的地区:
昆山市解决新市民居住、工作、生活问题,促进新老昆山人和谐相处的经验,受到了国内外的肯定和推广,日本的馆林市、意大利的维阿雷乔市、纳米比亚的赫鲁特方丹市,以及中国东莞市、淮安市、绍兴市等30多个城市前来学习。
3.可以推广的地区:
在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中国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同样面临着外来人口涌入造成的严峻的城市问题。
昆山市在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这些城市具有推广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
昆山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邀请非洲部分国家城市的市长来昆山,推介昆山,促进交流。
七、创新性
1.理念创新:
昆山“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充分体现了“融合”这一重点。
昆山人坚持公平、平等原则,对外来人员一视同仁,为外来人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促进新老昆山人和谐共处、共谋发展,实现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措施创新:
昆山在强化新市民就业培训、改善住房条件、参与社会保险、为其子女提供均等教育机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措施,体现了创新的理念和思维。
3.管理创新:
在对新市民的管理过程中,昆山实现了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完善了服务新市民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支持、新老昆山人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八、得到的认可
1.获得的荣誉:
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珍惜人才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2.国际机构的认可:
2000年,集中国传统民俗特色和江南水乡风韵为一体的古镇周庄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昆曲艺术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
3.领导和专家的认可: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如果全国都像昆山这样实现人人有工作,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实现。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昆山各项工作都很超前,走在了全国前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昆山在保障住房建设上做法先进,正在使住房保障体系做到无缝对接,其创造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
对外来的人口实行属地待遇,是昆山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