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74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25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具体教学策略

1.要熟悉本册教材的学期教学目标,把握单元教学和课文教学目标,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好课时教学目标。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

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

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

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

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

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

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

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计划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干事创业、放开手脚抓质量为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为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而努力奋斗。

6.给学生推荐读课外书《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五、学习方法指导

1.让学生做学习语文的小主人,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学习,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才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使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2.从意识上对学生进行转变,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到底学什么,怎样学,解决目标性的问题,这就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时时说,事事说,我想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3.鉴于学生听的能力比较弱,每节课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读一篇小文章,问几个问题,把这个小文章记录下来,对学生的听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用。

4.从最基本的知识点抓起,降低难度,将语文基本知识的培养渗透在课文中。

5.加强学法指导,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的重心放在词语的自学方面,虽然刚开始很差,我想他们一定会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力一定会提高的,现在的差是为了以后的不差。

更高层次的自学逐步进行渗透。

6.鉴于他们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的现状,加大课外阅读量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班级订阅的《语文学习报》和学生已有的课外读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献一本读十本”为主题建立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7.注重学生写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多进行小练笔活动,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8.25—8.30

开学报到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

4

9.2—9.6

3.鸟的天堂4*火烧云语文园地一

7

9.9—9.13

5.古诗两首6.爬山虎的脚

9.16—9.20

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9.23—9.27

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

5

9.30—10.4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10.7—10.11

13.白鹅14.*白公鹅15.猫

10.14—10.18

16*母鸡语文园地四

10.21—10.25

17.长城18.颐和园

10.28—11.1

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十一

11.4—11.8

20.古诗两首21.搭石

6

十二

11.11—11.15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十三

11.18—11.22

24.*给与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十四

11.25—11.29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十五

12.2—12.6

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十六

12.9—12.13

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十七

12.16—12.20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十八

12.23—12.27

选读课文赏析

十九

12.30—1.3

复习

二十

1.6—1.10

期末测试总结工作

六、审批意见

总评语:

(由各教研组评定。

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考核评定)

教研组长(签字)

月日

教务处

意见

教务主任(签字)

月日

学校

领导

校长(签字)

年月日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

“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

“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单元教学按照整组教学的思路来进行综合设计:

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和积累运用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大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

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整体感知、部分体验与主题实践、整体感悟”的方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在单元各篇课文和课外资料进行联系阅读,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整体回顾来进行知识和思想的系统整理。

2.在体会课文所描写自然景观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在阅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5.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6.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

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

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

“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

六、教学课时

1.观潮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3.鸟的天堂2课时

4.*火烧云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1、观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从读课文入手,教学生观察画面说话,进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

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

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

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

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

“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

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

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

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

理解词语“横贯”。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两丈多高有多高?

“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一句讲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课后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学习收集资料。

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

504米 平均深:

3268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大拐弯(神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深、窄(数字)

(世界之最)

自然博物馆(举例)

秘境(处女地)

3、鸟的天堂

1.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

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

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

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

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

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

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

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

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选做题)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大榕树鸟

大茂盛多欢快

4、*火烧云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