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微观经济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考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
8.
机会成本: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9.
规模经济(内在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再生产规模二十斤绩效已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是经济效益下降。
10.
生产者剩余:
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11.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
求: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
(1)由于题知Ed=,于是有:
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
(2)由于Em=,于是有: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1%。
利用图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解:
要点如下:
(1)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的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8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的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8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现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
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通过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2原文为:
“每个人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其他真正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3、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消费者的收入为M。
分别求出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解答: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U1/MU2=P1/P2
其中,由以知的效用函数
可得:
于是,有:
整理得
即有
(1)
一
(1)式代入约束条件P1X1+P2X2=M,有:
解得
代入
(1)式得
所以,该消费者关于两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4.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解:
要点如下:
(1)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仅考虑商品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用则相反,它仅考虑实际收入水平(即效用水平)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考虑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
(2)无论是分析正常品,还是抵挡品,甚至吉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要运用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就是补偿预算线。
在图1-15中,以正常品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
图中,初始的消费者效用最的化的均衡点为a点,相应的正常品(即商品1)的需求为。
价格下降以后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相应的需求量为。
即下降的总效应为,且为增加量,故有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然后,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且与原有的无差异曲线 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以虚线表示),相应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而且注意,此时b点的位置一定处于c点的右边。
于是,根据(1)中的阐诉,则可以得到:
由给定的代表原有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与代表变化前.后的不同相对价格的(即斜率不同)预算线AB.FC分别相切的a、c两点,表示的是替代效应,即替代效应为且为增加量,故有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由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和分别与两条代表相同价格的(即斜率相同的)预算线FG.相切的c、b两点,表示
的是收入效应,即收入效应为且为增加量,故有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最后,由于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分别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所以,正常品的总效应与价格一定成反方向变化,由此可知,正常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
(3)关于劣等品和吉分品。
在此略去关于这两类商品的具体的图示分析。
需要指出的要点是:
这两类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同一方向变化,其中,大多数的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劣等品中的特殊商品吉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于是,大多数劣等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劣等品中少数的特殊商品即吉分品的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相应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基于(3)的分析,所以,在读者自己利用与图1-15相类似的图形来分析劣等品和吉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时,在一般的劣等品的情况下,一定要使b点落在a、c两点之间,而在吉分品的情况下,则一定要使b点落在a点的左边。
唯由此图,才能符合(3)中理论分析的要求。
8.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
(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Q的均衡值。
(1).由题意可知,C=2L+K,
Q=L2/3K1/3
为了实现最大产量:
MPL/MPK=W/r=2.
当C=3000时,得.L=K=1000.
Q=1000.
(2).同理可得。
800=L2/3K1/3.2K/L=2
L=K=800
C=2400
9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以下图为例,要点如下:
分析三条等产量线,Q1、Q2、Q3与等成本线AB之间的关系.等产量线Q3虽然高于等产量线Q2。
但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
这表明等产量曲线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
再看Q1虽然它与惟一的等成本线相交与a、b两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
所以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改变要素组合,就可以增加产量。
因此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8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0.5L1/3K2/3;
当资本投入量K=50时资本的总价格为500;
劳动的价格PL=5,求:
劳动的投入函数L=L(Q).
总成本函数,平均成本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
当产品的价格P=100时,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1)当K=50时,PK·
K=PK·
50=500,
所以PK=10.
MPL=1/6L-2/3K2/3
MPK=2/6L1/3K-1/3
整理得K/L=1/1,即K=L.
将其代入Q=0.5L1/3K2/3,可得:
L(Q)=2Q
(2)STC=ω·
L(Q)+r·
50
=5·
2Q+500
=10Q+500
SAC=10+500/Q
SMC=10
(3)由
(1)可知,K=L,且已知K=50,所以.有L=50.代入Q=0.5L1/3K2/3,有Q=25.
又π=TR-STC
=100Q-10Q-500
=1750
所以利润最大化时的
产量Q=25,利润π=1750
6、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为LTC=Q3-20Q2+200Q,市场的产品价格为P=600。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
(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
为什么?
(3)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为多少?
(4)判断
(1)中的厂商是处于规模经济阶段,还是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1)由已知条件可得:
LMC=,且已知P=600,
根据目前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LMC=P,有:
3Q2-40Q+200=600
整理得3Q2-40Q-400=0
Q=20(负值舍去了)
由已知条件可得:
LAC=
以Q=20代入LAC函数,得利润最大化时的长期平均成本为
LAC=202-20×
20+200=200
此外,利润最大化时的利润值为:
P·
Q-LTC
=(600×
20)-(203-20×
202+200×
20)
=12000-4000=8000
所以,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Q=20,平均成本LAC=200,利润为8000。
(2)令,即有:
解得Q=10
且>
所以,当Q=10时,LAC曲线达最小值。
以Q=10代入LAC函数,可得:
综合
(1)和
(2)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判断
(1)中的行业未实现长期均衡。
因为,由
(2)可知,当该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市场的均衡价格应等于单个厂商的LAC曲线最低点的高度,即应该有长期均衡价格P=100,且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应该是Q=10,且还应该有每个厂商的利润л=0。
而事实上,由
(1)可知,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P=600,产量Q=20,π=8000。
显然,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利润都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对单个厂商的要求,即价格600>
100,产量20>
10,利润8000>
0。
因此,
(1)中的行业未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由
(2)已知,当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10,价格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有P=最小的LAC=100,利润л=0。
(4)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
(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其理由在于:
(1)中单个厂商的产量Q=20,价格P=600,它们都分别大于行业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在LAC曲线最低点生产的产量Q=10和面对的P=100。
换言之,
(1)中的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组合发生在L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即LAC曲线处于上升段,所以,单个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极其条件。
(1)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是在给定的价格和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的。
具体如图1-30所示(见书P69)。
(2)首先,关于MR=SMC。
厂商根据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来决定产量。
如在图中,在价格顺次为P1、P2、P3、P4和P5时,厂商根据MR=SMC的原则,依次选择的最优产量为Q1、Q2、Q3、Q4和Q5,相应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E1、E2、E3、E4和E5。
(3)然后,关于AR和SAC的比较。
在
(2)的基础上,厂商由
(2)中所选择的产量出发,通过比较该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与短期平均成本SAC的大小,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最大利润量或最小亏损量。
啊图中,如果厂商在Q1的产量水平上,则厂商有AR>
SAC,即л=0;
如果厂商在Q2的产量的水平上,则厂商均有AR<
SAC即л<
(4)最后,关于AR和SAC的比较,如果厂商在(3)中是亏损的,即,那么,亏损时的厂商就需要通过比较该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收益AR和平均可变成本AVC的大小,来确定自己在亏损的情况下,是否仍要继续生产。
在图中,在亏损是的产量为Q3时,厂商有,于是,厂商句许生产,因为此时生产比不生产强;
在亏损时的产量为Q4时,厂商有AR=AVC,于是,厂商生产与不生产都是一样的;
而在亏损时的产量为Q5时,厂商有ARAVC,于是,厂商必须停产,因为此时不生产比生产强。
(5)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MR=SMC,其中,MR=AR=P。
而且,在短期均衡时,厂商的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
1.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剩余:
4.无差异曲线:
5.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7.消费者剩余:
8.无差异曲线:
9.预算线:
10.生产函数:
1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2.机会成本:
13.规模经济(内在经济):
14.生产者剩余:
15.价格歧视:
1.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
解
(1)由于题知Ed=
于是有:
(2)由于Em=
2.
(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
),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通过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2原文为:
3、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
,消费者的收入为M。
其中,由以知的效用函数
可得:
整理得
即有
(1)
解得
代入
(1)式得
(1)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