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550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3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

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_,既愿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________,_____着,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_______草原_________起来:

______声,车声,________声,响成一片。

33、麋鹿是______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被称作“______”。

麋鹿是一种____性______动物。

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______,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______的,蹄子_____,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____色的,冬季为___色。

34、我_____,我_____,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而不在于______。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_____,重新_____,让我的生命_________。

人活着不是为了______,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___________。

35、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_________,随后_____留学,师从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愿望是:

早日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为祖国建设服务。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_____________。

他站在甲板上深情地______着远方,想到前方就是自己__________的祖国,心潮澎湃。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詹天佑是我国_____的_____工程师。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

一是人为的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环境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而八达岭隧道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采用了_______________。

37、詹天佑不怕_____,也不怕_____。

毅然_________。

马上开始__________。

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哪里__________,都要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

詹天佑经常_______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___________,不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8、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有一个______的议员站起来______他,但在听了林肯真诚幽默的讲话后,所有的嘲笑声___________________……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因为他再三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肯所说的“房子”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反对国家分裂”就是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题目中“_______”,它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________,是通向成功之门的__________。

我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_____________。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______,宇宙的奥秘将任你_____,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______。

六(上)语文常识练习

2、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

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

当代民族英雄:

鲁迅钱学森邓稼先许海峰邓小平

5、载歌载舞:

载:

又、且。

负隅顽抗:

负,依仗、依靠;

隅,角落。

6、悲愤欲绝:

欲,将要。

绝,死亡。

与世长辞:

辞,告别。

4、古诗两首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2)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3)全诗体现了一个“喜”字,从“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2、《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爱国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爱国诗篇: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汀洋》

3、背诵全诗及诗意。

4、带点字: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漫:

随意胡乱。

△漫卷:

随意地卷起来。

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

明丽的春天◇示:

告诉◇元:

同“原”,本来。

◇万事空:

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但:

只。

◇王师:

这里指南宋军队。

◇九州:

指中原。

◇同:

全国统一。

◇定:

平定,收复。

◇:

家祭:

祭祀祖先。

无:

同“勿”,不要。

◇乃:

你的。

◇翁:

父亲。

5、诗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

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

《示儿》: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6、这两首诗的相同点:

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

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

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7、节衣缩食:

节,节省;

缩,减少。

指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

待,等待;

哺,喂。

指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要强好胜:

好,喜欢。

事事不甘落后,愿意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欢胜利、成功。

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样子。

形容名气很大。

脱颖而出:

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

寥寥无几:

寥寥,形容数量少。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惴惴不安:

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玄奘:

又名唐三藏,是唐朝名僧,宗教活动家、旅行家、翻译家。

著作有

《大唐西域记》。

唐三藏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

其他三部名著分别是: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12、姥姥的剪纸

1、《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

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为何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目。

姥姥不识字,只能用剪纸来表达她对

我的期待,对我的牵挂。

剪纸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联的桥梁。

3、姥姥是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技巧高超的人。

她剪纸技艺高超、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有:

剪纸逼真;

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4、课后第4题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姥姥剪得多,剪得时

间长,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技艺娴熟。

常言道: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只要肯花时间,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难:

故意使人为难。

挑剔: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耍赖:

使用无赖手段。

课文中指“我”的淘气与顽皮。

调皮蛋:

是对调皮孩子的昵称。

6、背诵12、13两个自然段。

13、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牵牛星属于天鹰座,在银河的两岸,当牛郎隔河

相望,有一颗特别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织女星,织女星属于天琴座。

《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被誉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

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

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

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重情义,向往美好生活。

织女——心地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向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图报,善解人意,勤劳。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残暴专制,无情无义。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

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台艺术,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

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课文按“鼓响之前—

腰鼓表演—鼓声止息”的顺序呈现出“静—闹—静”的表演过程。

2、“好一个安塞腰鼓!

”中的“好”体现在:

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

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

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好在变幻的舞姿。

3、“一声渺远的鸡啼”表现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4、背诵课文6-7、12-16自然段。

5、课后习题3:

(1)“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写出了后生们的健

壮、朴实与活力。

(2)“燥热”、“飞溅”道出了安塞腰鼓热烈奔放的特点。

(3)“震撼”、“烧灼”、“威逼”动感十足,将安塞腰鼓的活跃与激烈表达了出来,给人与感官与心灵上的震撼,展现了强烈的生命力。

6、课后习题4: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着力强调,充

分感叹,从强烈与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练习4

1、课外俗语:

(1)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当家方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

(4)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

向对方说清楚。

解释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3、背诵俗语及成语(练习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

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

的敬畏和赞颂之情。

2、本文作者陈忠实,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关

于一个人的记忆》、《百鹿原》。

3、积累有关“柳”的诗句。

4、由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

霍金、桑兰、张海迪、夏洛蒂……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背诵边塞诗:

《凉州词》、《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7、课后习题三:

(1)这株柳树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壮观的一方独立风景,

它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作者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是因为柳树对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2)这句话不仅仅是写柳树,而且是写人。

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着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产生奇迹。

8、“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句中“神奇”是因为:

这株柳树挺立在高原之上,并形成了一方壮丽的风景,它生命力及其顽强,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望而生畏”是因为柳树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抗争,顽强生存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9、“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这句话不仅仅写的柳树,也在写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能创造奇迹。

10、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目的是以家乡灞河边的柳柳来衬托、对比青海高原的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这株柳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

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

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

哪里;

“忍”是忍心;

天涯碧草:

指大草原;

话:

倾诉;

斜阳: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

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

”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

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

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

“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

“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

“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

没有一点声音、动静。

销声匿迹:

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

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

漂泊不定:

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颠沛游离:

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练习5

《练习》背诵风速歌及《秋》。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

《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

郭沫若、茅盾、朱自清、

闻一多、冰心、老舍、艾青。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

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

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背诵钱学森的话及所表达的感情。

4、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

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5、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

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

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

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

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八达岭:

中部凿井法。

青龙桥路段:

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

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

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6、课后习题4。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

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

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

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