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0274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届世纪金榜教师用书配套练习阶段评估检测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两层磷脂分子

C.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

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

甲>

肝细胞

【解析】选D。

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则乙是血浆,丙是淋巴;

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肝细胞膜(一层膜),即两层磷脂分子;

Na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

CO2在运输过程中,由组织细胞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血浆,故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

乙。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

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

在人和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但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神经系统调控。

5.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盐的平衡

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

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贮存在垂体后叶,当受到刺激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参与体温调节;

下丘脑中也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活动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6.下列关于神经-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细胞表面不含神经递质的受体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

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突触后膜只要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选B。

骨骼肌细胞可以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其表面含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

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

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要达到一定阈值。

7.(2017·

伊犁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不正确的是(  )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引起其兴奋或抑制,A、B正确;

神经递质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C错误;

题图D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8.下列是关于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既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

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

C.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

D.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无关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而不是低级中枢;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相关;

短期记忆经过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有关。

9.(2017·

绵阳模拟)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

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6(  )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Ⅰ型糖尿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抗原刺激后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

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可能由HLA-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

10.(2017·

西宁模拟)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下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7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发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

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

11.(2017·

长春模拟)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BV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B.EBV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C.在T细胞和EBV的共同刺激下,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

EBV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是不能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

EBV可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但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少数病原体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表现为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茎的背地生长是指受重力影响,远地侧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的浓度较高,表现为背地生长的特性;

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一侧的生长素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相对较多,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两者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8

A.a~b段形成的原因是K+内流

B.b~c段的Na+外流需要消耗能量

C.c~d段的K+外流需要载体的运输

D.d~e段的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a~b段产生动作电位,Na+通过钠离子通道内流,A错误;

b~c段为动作电位继续产生的过程,Na+通过钠离子通道继续内流,B错误;

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需要载体,C错误;

d~e段K+通过钾离子通道外流,不消耗能量,D正确。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胚芽鞘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在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的实验中,尖端是否感光为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的实验中,是否进行单侧光照射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植物产生向光性生长的内因是尖端及下部的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在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的实验中,是否有尖端是该实验的控制条件,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图①尖端受光均匀,应直立生长。

15.下面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49(  )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的

B.c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

D.a、b、c、d都是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

由图分析可知,a~d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传送;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水平;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①~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以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则⑤为细胞内液,故B项正确。

17.(2017·

鄂尔多斯模拟)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因此若将磷脂分子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磷脂分子头部(③)与水面相接触,A正确;

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大量外流造成的,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②、⑤有关,B正确;

图中A面为细胞膜外,B面为细胞膜内,突触间隙位于题图膜的A面,C正确;

据图分析,题图为神经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A面为细胞膜外,B面为细胞膜内,不可以表示突触小泡膜,D错误。

18.(2017·

汉中模拟)如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下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的作用效率的描述中,较为准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0

A.在OD范围内    B.在CA范围内

C.在BD范围内D.在BA范围内

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

由于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由图可知b侧生长素促进作用大于a侧。

由于茎的a侧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在曲线OB段范围内,因此,b侧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应在BD范围内,这样才能使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b侧生长速度大于a侧,使茎向上弯曲生长。

19.如图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协同关系

D.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A正确;

b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a浓度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故可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B错误;

激素A、B分别表示赤霉素和乙烯,二者属于拮抗关系,C、D错误。

20.(2017·

玉溪模拟)下面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A、B、C表示激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1(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直接影响B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表示胰岛A细胞,A表示胰高血糖素,B表示胰岛素,C表示肾上腺素;

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胰岛A、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此为神经调节,血液中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B细胞分泌相关激素,此为体液调节,故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其分泌过程是胞吐。

21.(2017·

本溪模拟)如图所示,人体胰岛素的合成、分泌与细胞内乳酸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2

A.氧气和葡萄糖浓度的比值会影响无氧呼吸的强度,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乳酸含量

B.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C.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使细胞内乳酸含量发生变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氧气和葡萄糖浓度比值低时,细胞内无氧呼吸加强,乳酸含量增加。

据图可知,乳酸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即乳酸的含量变化是调控细胞内胰岛素基因表达的信号;

初到高原,细胞内氧气减少导致乳酸含量增加,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和下丘脑有关的神经,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2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3(  )

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B.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C.电位1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K+大量内流导致的

D.电位2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Cl-大量内流所致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够被多次利用;

电位1表示形成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

电位2表示经神经递质作用后,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可能是阴离子(如Cl-)大量内流所致。

2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4(  )

A.a表示吞噬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

a表示吞噬细胞,d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

吞噬细胞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

效应T细胞导致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的加工,因此浆细胞比B细胞含内质网更丰富。

2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顶芽和根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5(  )

A.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B.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甲则不能

图甲表明当外源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0时,根的数量大于5,说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A正确;

因为与芽相比,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图乙中②表示的是顶芽,B错误;

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

图乙和图甲都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2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6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C.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等生理作用;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和叶的衰老和脱落。

植物越冬休眠,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赤霉素减少,A错误;

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进而经⑥过程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

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

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面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7

(1)若激素B是生长激素,则它是由________细胞合成的。

(2)若激素B是胰岛素,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当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时,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可能具有与________相结合的受体。

(4)若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则它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成特定的mRNA,再经过________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进而促进细胞代谢。

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解析】

(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合成的。

(2)受体b发生缺陷时,胰岛素不能有效降低血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下丘脑接受的信息分子除了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

(4)合成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后经翻译过程合成新的蛋白质。

答案:

(1)垂体 

(2)升高

(3)神经递质 (4)翻译 负反馈

27.(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8

(1)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

(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浆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图示中________(填“C”或“B”)端乳酸含量会增加。

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______(填“C”或“B”)端血糖浓度高。

原因是____________(填激素)增加,它作用于甲细胞促进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1)由图可知,由于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因此对甲细胞的调节,既可通过神经递质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激素进行调节。

(2)图中A处释放神经递质,信号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物质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若甲细胞为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使图示中C端乳酸含量增加;

若甲细胞为肝细胞,饥饿时图示中C端血糖浓度高,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增加,能作用于甲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1)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的受体(只要合理即可)

(2)电信号→化学信号 (3)减少 负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C C 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只答肝糖原的分解也可)

28.(16分)兴奋在神经元上进行传导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前一个突触刚引起兴奋就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Gly(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959

(1)已知Gly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其R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1分泌乙酰胆碱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直接参与,并利用________(填写细胞膜的相关结构特点)将其分泌到__________(填写相关突触结构名称)。

(3)已知在突触1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兴奋,由此可推知离子通道甲是____________离子通道,因此一小段时间后A处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

(4)若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则可知Gly是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Gly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

(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甘氨酸的R基为—H,属于最简单的氨基酸。

(2)乙酰胆碱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直接参与分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利用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即通过突触前膜将乙酰胆碱分泌到突触间隙。

(3)动作电位(兴奋)与Na+内流有关,A处兴奋,说明离子通道甲为钠离子通道,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4)在神经递质(Gly)的作用下,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说明Gly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Gly经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乙打开,由于膜电位仍为内负外正,且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