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85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教学案七块内容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8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9“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0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

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1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三、课堂复习研讨:

1某校开展了“聚焦国家发展,探究时代特点"

的主题教育活动,下面是师生共同收

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请阅读这些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回顾重大历史事件把握时代发展特点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部分)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

中国成功举办笫29届奥运会

资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5%。

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增长目标虽然降了,发展质量却提高了。

一个数字的变化,表明了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1)资料一说明了什么?

(2分)

(2)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认为:

“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

(3)“增长目标虽然降了,发展质量却提高了。

”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为党和国家提几点建议(4分)

四、课内巩固训练

1中国入世十年来的表现,WTO总干事拉米给出了A的高分,他说:

“这是世贸组织60年历史中最典型意义的双赢事件”。

10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经济总量也由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曾经的“小绵羊”不仅没有被吃掉,反而与狼共舞,突飞猛进。

(1)你能感悟到哪些道理?

(回答两点)(4分)

(2)在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我国该如何正确处理国际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面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青少年应树立哪些意识?

(回答两种)(4分)

2观察与思考: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材料二、

(1)漫画一、二分别表明了什么?

(6分)

(2)要保持漫画一的态势、改变漫画二反映的状况,最根本的途径是什么?

为什么?

(4分)基本制度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知道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

3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5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考点解读

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与确立依据

2公有制经济

(1)内容(形式)

(2)地位: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

3国有经济的定义、地位及作用

4集体经济的定义、地位及作用

5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内容)、地位及作用

(1)形式(内容)

(2)地位(3)作用:

(4)国家政策

6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考点二、分配制度、分配原则

1基本分配制度2分配原则: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3依据

考点三、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3)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2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考点四: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四个尊重”方针: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考点五、政治制度

1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3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考点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民族概况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新型民族关系4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5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6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考点七:

“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实践、意义

(2)解决台湾问题:

核心、目的、原则和基础、基本方针、最佳方式、法律依据

1小柏留学归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投资创办了文化产业公司,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意开发设计团队,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公司产品出口欧美和日本市场,并着手在欧美及日本设立子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

目前公司从业人员600余人,年利润超过15亿元,年税收1.7亿多元,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1)小柏的文化产业公司所反映的这种经济成分有什么作用?

(4分)

(2)小柏公司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在西藏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无私援助下,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比1951年增长111.8倍,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材料二、近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5年

248.8

2078

8411

2011年

605.83

4904

16196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四、课内训练巩固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她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共同富裕。

材料二、90多年来,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145次的“人民”二字,标注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红色基线

(1)为什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145次出现了“人民”二字?

(两个方面即可,4分)

(2)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造福人民的?

(三个方面即可,6分)

2活动与探索:

2012年11月是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周年,“九二共识”是指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11月的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达成的口头共识,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从此展开新的一页。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两岸为什么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概念”变为现实说明了什么?

(3)维护国家统一,人人有责。

对此,你准备怎么做?

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现状

2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3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计划生育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②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偏低。

2我国人口形势的严峻性:

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3我国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原因、目的、意义、具体要求

考点二、保护环境

1环境问题的含义、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危害

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影响人类健康;

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直接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

①人口的压力;

②人们的环保意识低;

③科技水平不高

4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考点三、节约资源

1我国资源的基本现状与形势:

(基本现状)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资源形势)

(2)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分布不均;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2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①是我国国情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

③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

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考点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和大自然协调,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4如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资源的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依法治理环境,大力宣传《环保》法规,依法办事,严格执行,坚决打击、制裁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a树立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保护资源、环境意识。

b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c落实节能、环保行动。

如节约用水、用电;

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不乱扔乱丢垃圾等。

三、课堂复习研讨

1活动与探索

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2012年11月1日,《河南省生态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环保部组织的专家组论证,我省生态省建设工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纲要》提出,通过20年努力,在全省构建六大生态系统,即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全防全治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环境友好的生态人居体系、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据悉,河南省“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河南”宣讲活动将于近期启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解读“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河南”的重要意义。

(三个方面即可。

6分)

(2)为落实“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河南”的精神,请你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两种即可。

4分)

四、课内训练巩固

1观察与思考

2010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号)显示,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2002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647万人。

2002年国际扫盲日统计,在全世界8.6亿文盲人口中,我国占8500万人。

水、空气、土地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又是人们生活的环境要素。

我国

是个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个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严重的国家,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异常严峻。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3分)

(2)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状况怎样?

(4分)

(3)针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国家制定了什么样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

略?

(3分)

从2013年1月1日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始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

据悉,为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倡导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活动。

请你参与进来,开展下列活动

(1)请你帮同学们分析国家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2)国家应怎样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PM2.5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3)作为青少年,请就如何落实本次活动谈谈你的做法。

科教兴国

一复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2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3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考点解读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1科技现状

2教育现状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标志;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2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根本事业;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科教兴国的意义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房子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考点三:

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2科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3、实施科教育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4、未成年人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勇于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才能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三、课堂复习研讨

1观察与思考: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二:

2012年12月27日是南水北调开工10周年纪念日,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十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下许多世界之最:

东线一期工程全线设立13个梯级泵站是亚洲乃至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

中线穿黄工程设计了具有内、外两层衬砌的两条长4250米隧洞,内径7米,两层衬砌之间采用透水垫层隔开,该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

湍河和沙河渡槽均为三向预应力U型渡槽,渡槽内径9米,单跨跨度40米,最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3项指标均属世界首例等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党和国家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哪些重要意义?

(4分)

(2)作为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向南水北调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6分)

1观察与思考: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材料二、截至2013年1月1日零时,有25个省份不同程度地出台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方案”。

这使异地高考即将从“梦想”变为现实。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问题?

(两个方面即可。

(2)不同省份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2活动与探索

2012年9月17日从河南大学获得喜讯,该校万师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获批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这是河南省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资助,也是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前收到的又一份大礼。

2012年9月25日,河大百年校庆在河大大礼堂举行。

温家宝总理的题词为校庆:

“办好河南大学振兴中原教育”,

2012年9月18日讯郑州日报报道:

为做好“全国科普日”宣传,郑州市各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送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

(1)读过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悟?

(1)你校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准备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向同学们宣传这次活动的意义?

文化、美德、民族精神

1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2以自己的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

1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1)特点

(2)内容(3)作用

2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

民族精神

1内涵2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与作用)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1)国家

(2)青少年①思想上:

②学习上:

③实践上: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原因

(2)指导思想

(3)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基础工程

(4)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5)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们的热切期望。

(3)先进文化的含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5)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重要性

(2)措施

(3)社会主要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⑷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考点五: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2正确对待不同文化3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活动与探索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强调中原地区要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

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

据悉,河南省“传承创新华夏文明,共建国人精神家园”宣讲活动将于近期启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你解读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在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做贡献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成就?

请你举出两例。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指出: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材料二、莫言,成为2012文化界当之无愧的年度热词,2012年,大陆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是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籍作家。

据悉,你校学生会打算举办一次“感受精神食粮,读书与我同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谈谈莫言获奖的意义。

(两个方面即可4分)

(2)请谈谈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

(3)请向同学们推介几本精神食粮。

(至少四本,2分)

1、观察与思考:

2012年秋季,国家将正式启用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

(10分)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书法进课堂的认识。

(2)除书法外,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项传统文化,你会选择什么?

(2分)

(3)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

2、活动与探索

2012年10月30日,《河南日报》刊文指出,文化是“软实力”,更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精气神。

河南是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