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79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商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实行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但实行层层分封不利于权力集中;

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

5.秦倾国家之力,以70余万人经历几十年,建造了一座雄伟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朝能够完成这一工程的注解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军事民主制的作用D.法家思想的影响

【解析】考点为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下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国家问题,秦能倾国家之力修建秦始皇陵正是由于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6据《旧唐书》载,唐元和年间(806—820年)给事中(官职名)崔祐认为皇帝关于减少内外官俸钱的诏令不妥而封还诏书,最终崔祐的意见被皇帝采纳。

请你判断崔祐最有可能供职于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户部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和六部负责执行,结合题干可以看出崔祐应该属于门下省的官员,故选A。

7.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内阁仅是皇帝的咨议机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皇帝,明代历史上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故选B。

8.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

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解析】通过分权来加强中央的权力是历代统治者的重要措施,宋、明、清通过地方权力分工,使其相互制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实施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行省B.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考察点为科举制度。

题干材料“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强调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因此作者观点的正确理解应是“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10.春秋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此处的“田”属于

A.自耕农私有土地B.地主私有土地

C.国有土地D.君主私有土地

【答案】D

【解析】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私有主要有三种形式:

地主私有土地、君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材料“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反映的是小农经济形态,故“田”应属于自耕农私有土地。

11.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

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提供抵御外族入侵的足够兵员

【解析】考察点为户籍制度,稳定的农业人口,是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在于保持农业经济稳定,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等,巩固封建统治。

12.“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家庭。

”《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

【解析】考察点为均田制。

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

13.《沈氏农书》中记载道: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产生成本较低,自己自足B.以盈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C.产生方式落后,效率较低D.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解析】考点为家庭手工业。

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大意是小农经济条件下,耕织结合,平时织与不织,都要吃饭,这样一来家庭手工业不用计算成本,故手工业成本低,再结合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主要用于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可选出A。

14.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

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

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B.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C.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

D.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解析】考察点为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受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形成了“贵农贱商”的思想,认为农业才是正业,才是根本,“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是这一传统观念的体现

1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况下: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③重视农业生产的观念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考点为小农经济。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则是对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描写,“把酒话桑麻”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而④安土重迁的思想则在该诗中无体现,故选A.

16.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

“呼朗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

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B.上海地区C.珠三角地区D.苏杭地区

【解析】考察点为海禁政策。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乾隆年间”,另外“洋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中外贸易,乾隆年间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仅留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可知此地属于珠三角地区。

17.《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

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

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的保护

【解析】考点为罗马法。

材料中对最高利息的限制和对债务人的还款期限的“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的规定,可以得出罗马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即一般平民的利益,故选D。

18.下列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政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里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③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④伯里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考点为古雅典的民主制。

雅典民主制的确立、完善经历了三位执政官改革: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伯里克里时期的改革,使其成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9.下列三幅关于雅典的图片给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①公民陪审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②当时的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④公民大会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政治机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③

【解析】考察点为雅典民主制。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结合材料可知②③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每年召开多次,所有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权,是一种普遍性的政治机构,而公民陪审法庭在材料中无体现。

20.“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它反映出罗马法

A.严格保护私有财产B.规定犯罪要负刑事责任

C.认为法律代表公共意志D.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解析】考察点为罗马法。

罗马法极力维护私有财产,结合材料“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即法律保护财产所有者对自己财产的处理,保护财产所有者的私有财产。

21.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纵容犯罪B.维护贵族利益C.肯定证据D.主张重罪轻罚

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能力。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说明惩罚人需要确凿的事实证据,故选C。

22.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

A.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B.杰出的历史人物

C.典型的民主政治D.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罗马帝国时期,维护帝国统治有两大工具,一是强大的武力——罗马军团,一是维护其统治秩序的罗马法,故选A。

2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解析】考点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显然不是儒家主张,排除A,从“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看,该人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向往那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可知此人为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体现。

2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

【解析】孔子春秋时期创立了儒家,但在当时并未受重视,到西汉武帝时才成为正统思想,排除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大一统,而非政治大一统,排除③,秦始皇开创了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5.中国由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等,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

【解析】西汉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皇权,教育人民和天子顺应天道,否则就要受上天惩罚。

此题故选C。

26.“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解析】考察点为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主张万事本原为理,求理的方法为格物致知;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即进行内心反省;

阳明心学则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求理的方式是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题干“真知与常知异”,就像被老虎咬伤的人和未被老虎咬伤的人听到老虎后的反应不同一样,要想得到真知,必修探究万事万物——格物致知。

27.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解析】考点为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认为良知即是本心,即是理,求理的方式是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通过对选项的分析可知C项,与题干意境相同。

28.某人在评价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时认为:

“它使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

”这一思想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解析】考点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儒学被批判继承发展,进步思想家们提出反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进步思想,题干“儒家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指儒家思想更贴近生活实际,为现实服务,故选A.

29.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解析】考点为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即民性本善,但由于某种原因“善质而未能善”,所以上天设立君王,管理人民使民善,所以体现的董仲舒宣扬的君权神授。

30.中国四大发明中被马克思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

A.印刷术、造纸术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D.火药、指南针

【解析】考点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印刷术、造纸术促进了进步思想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火药则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

指南针对新航路的开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水手之友”。

31.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被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赞扬了他

A.对农业生产的贡献B.对道德规范的贡献

C.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D.对交通的贡献

【解析】属于对历史常识的考察。

从题干限定词“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不难发现“轩辕”二字都带“车”,可以推断是赞扬他对交通的贡献。

32.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

中国历史博物馆就藏有一枚铜制的虎符(见下图),虎颈和胯间写有:

“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秦之郡名)。

”阳陵虎符所隐含的有关秦朝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书法篆刻艺术

C.民族关系D.冶金铸造水平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执掌兵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虎符为铜质,能体现秦时的冶金水平,虎符上文字体现了古代的书法篆刻艺术,而C项与题干所给信息无关。

33.苏轼认为:

“(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韩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C.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了唐代楷书典范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解析】杜甫中唐诗人,被誉为诗圣;

韩愈为唐朝人,而宋明理学开始形成于宋,吴道子是人物画大家。

34.哥伦布认为“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成为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哥伦布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B.《马可·

波罗游记》的流行

C.统治者支持对海外的掠夺D.天主教徒对金钱的追求

【解析】考点为新航路的开辟。

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黄金,提高市场购买力,扩大生产规模。

35.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

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解析】考察点为西方殖民扩张。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曾使美洲社会遭受灭顶之灾,从书名《拉丁美洲:

被切开的血管》可以看出该书反映了拉美曾遭受的灾难。

36.马克思认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他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C.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D.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使世界五大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37.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利卡特。

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这支船队中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D.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解析】考察点为新航路的开辟。

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通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线,但不能理解为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排除A、B,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是传播基督教,排除D。

38.哥伦布在遗言中说:

“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根本没到东方的印度。

39.《英国通史》中说: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

……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依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解析】考察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合题干“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可看出该题选C。

40.下表中是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73年

《水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对表中所反映的信息,理解最恰当的是

A.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加剧了环境污染

B.英国人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C.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D.英国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制定法律,反映了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项包含A,BD不符合题意。

4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B.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C.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解析】考察点为工业革命。

工业包含重工业、轻工业,从材料“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可知新能源使原有的轻重工业比重发生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工业结构。

42.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

27.5

9.1

6

1900年

19

13

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交通运输的改进D.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从时间上看,经过了从1870年前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所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大大增加,英国则由于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重视而导致其工业生产逐渐落后,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43.“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

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

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

”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

B.殖民扩张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的不同

D.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解析】该题考点为工业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