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629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

②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

③官办商业强大

④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

B.①②④

C.②③④

4.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通商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主要根源

C.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殖民势力的入侵

D.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之一

5.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6.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

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

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C

7.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8.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在这届博览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9.1840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植桑、种茶、植棉。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西方列强的侵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的解体

【答案】B

10.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B.机器生产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1.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1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A.开展“大跃进”的紧迫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中国轻工业相对发达,重工业落后

D.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①都实现了党

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B.②③

D.①④

14.下列关于“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断发”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辫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③“改装去辫”首先从留洋学生开始

④缠足陋习起源于满族妇女

C.①②③

D.①③④

15.1877年《申报》刊文记述了上海租界有一美国妇人控其夫不给赡养之资,并已有外室,因而请求离婚,领事准其所请,“并令其夫给妇五百金,义贻讼费”一事。

上海一位论者对此大不以为然,撰文反对离婚诉讼。

这表明

A.美国妇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上海人开始摒弃中国传统的婚俗

C.大众媒体对西方婚俗持肯定态度

D.西方婚姻观念与中国传统婚俗相悖

16.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17.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是:

①激化了国际矛盾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④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D.①②④

18.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19.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B.①③④

C.①②④

20.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以重工业为中心

B.农、轻、重各业并举

C.首先实现农业工业化

D.工业化的速度快

21.赫鲁晓夫曾说:

“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从而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翻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22.1921年的苏俄改革和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都

①从恢复和发展农业入手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重点发展工业化

④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A.①②④

23.(家国情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战后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建立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亚太经合组织

2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

下列标志所代表的组织按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25.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其缺点也日益显现,引发不少组织的强烈反对与抵制。

下列属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缺点的是

①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诱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②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工业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完整和经济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④各国依赖性加大,增强了经济危机的破坏力

A.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

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1)材料一中“新的政策”是指什么?

该政策“新”在何处?

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1985年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

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一战前的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米,为西方国家50%;

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曾进行过什么改革?

结果如何?

材料三

注:

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

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新的政策:

罗斯福新政

新: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问题:

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结果:

失败,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变化:

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7.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

……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

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

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1)变化:

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起点:

工业革命。

发明:

蒸汽船、蒸汽机车。

(3)原因:

信息技术的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

两极格局的瓦解;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4)事例:

加入世贸组织。

28.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内容:

以工代赈;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

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

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禁用童工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3)国家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