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617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试题Word格式.docx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

C.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因为

A.声音响度太小B.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频率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频率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6.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7.下列做法中,属于应用红外线技术的是

A.照相机用滤镜照相

B.用验钞机来辨别钱币的真假

C.医院用照射的方法来灭菌消毒

D.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来控制电视的音量和频道

8.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白云B.凉亭C.飞鸟D.水中的鱼

9.物体高1.8米,平面镜高0.6米,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米.关于物体、像、

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平面镜的高相同,0.6米

B.物体通过该平面镜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C.像与物体的高相同,1.8米

D.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米

10.一支木棒下端有一段铁丝,将它放入水中,恰能竖直漂浮,如图所示.若站在岸上的人斜着看这根木棒,则它的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的长度变化分别为

A.变长、不变 

B.变短、不变 

C.不变、变长 

D.不变、变短

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B.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C.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12.甲同学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0s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0.5倍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

km/min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请帮助小明完成单位换算:

0.5m=▲cm,

54km/h=▲m/s;

接着小明用刻度尺测某

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c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14.C调中1(do)的频率为256HZ,小提琴发这个声音时琴弦每秒振动▲次.城市街道两旁种植了大量树木,这是在▲减弱噪声.

15.烈日下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狗是通过汗水的蒸发吸收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为了加快蒸发,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的▲,快速喘气可以加快汗水表面的▲.

16.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为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或携带,常温下采用▲的方法使其液化,严冬时节里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淡水的国家,海水淡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明理解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原理以后,他

受到启发,发明了太阳能净水器,如图在污水净化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再▲.

17.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

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18.如图所示是黑白矩形图案组成

的微信二维码,当扫描它时,黑矩形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矩形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手机解码就可以了.平时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清楚这种二维码,这是一种光的▲(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现象.

1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 

▲;

经过10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20.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实像”或“虚像”);

其成像的原理是▲.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塑料薄膜到小孔的距离;

b.▲.

21.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即V空气>

V水>

V玻璃,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

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你猜想的依据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8分。

解答28、29题时应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2.(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请在图2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在图3中,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8℃,请在括号内标出对应的刻度值.

图1图2图3

23.(4分)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2)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

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4.(5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2)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BCDAB

图1图2

3)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①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②图中操作的错误的是▲(选填“A”或“B”).

25.(4分)“频闪摄影”是研究

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两个质量相同的如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直线运动,乙球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s.

甲球所用时间▲乙球所用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6分)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纸板由可以

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4)纸板由可以绕接缝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的,这样做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

▲,若入射光线位置不变,以接缝ON为轴线,将纸板的F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5)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第一次

20°

70°

第二次

30°

60°

第三次

50°

40°

27.(9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凸透镜正对这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是▲cm.

(2)小明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

对同一凸透镜,用▲测的焦距大些.

(3)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物距μ/(cm)

30

20

15

10

像距v/(cm)

40

/

①第1次实验在光屏所成的像是▲、▲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

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②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次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③在第一次实验过程中,小明借来一副眼镜,并将其放在物体和凸透镜之间,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此时小明把物体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发现光屏上又成清晰的像,说明这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这副眼镜的主人视力的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28.(6分)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40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2)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9.(8分)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

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下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刻度尺和秒表.首先量出

(1)▲,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

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

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注:

如n=4时,即小刚听到4声水滴声,则每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2)小刚测得h=lm,当数到n=4时,秒表示数t=1.5s,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v是多少?

(3)利用听到的水滴声数n、水龙头离开地面的高度h、以及一共所需的时间t这三个测量值,来表示出水滴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4)小刚为了进一步找出水滴下落的时间t和下落高度h、速度v的关系,又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请你帮助小刚继续完成以下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