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519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5.每学期末根据教学质量考核,评定出a、b、c、d等级,教学质量评价为d等的,不能胜任工作任务或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终止聘任,解除聘任协议。

  五、兼职教师的计酬标准。

  1.兼职教师聘任的计酬标准由聘任的系(院)根据专业性质、特点等自行确定;

  2.学院对系(院)聘任的兼职教师,按照职业能力课程(不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职业拓展课程15元/课时、人文素养课10元/课时的标准给予补贴,超过部分由所在系(院)负担;

  3.原则上人文素养课程不聘用兼职教师;

  4.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在校外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的兼职教师,计酬标准由系(院)确定,相关费用由系(院)承担。

  六、由教务科研处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1.指导委员会基本情况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动手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与就业,特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本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有14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7名,大专院校专家2名,学院内部专家5名。

每年开展2次专业会议,对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研讨,提出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

企业的专家还经常提供学生就业后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信息,跟踪毕业生发展成长情况,同时,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专业建设组,使本专业的建设工作始终健康、正确、有效的进行。

2.专业指导委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称

委员会职务

所在单位

职务

01

刘永宽

副教授

主任委员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02

叶喜

教授

副主任委员

西南林业大学

院长

03

张建军

高级工程师

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

生产总监

04

朱建勇

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

工艺总监

05

黄荣文

系主任

06

张宏建

专业建设顾问

所长

07

朱浪

昆明福莱威尔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长

08

周羿成

昆明奥斯滕木制品有限公司

09

储建基

工程师

委员

生产部经理

10

许志勇

云南省林业产业协会

秘书长

11

黄丽荣

昆明森工集团有限公司

厂长

12

陈伟红

讲师

教研室主任

13

李军伟

14

周静

3.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导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

指导委员会是受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委托并接受其指导,由林产工业系聘任和管理的专家机构,负责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工作。

第二条?

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

指导和促进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提出、研究有关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促进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更好地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本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有14名专家组成,其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7名,大专院校专家2名,学院内部专家5名。

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委员若干人,并根据需要聘请顾问若干人。

木材加工技术专业为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休会期间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条?

指导委员会委员应具备的条件是:

热心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建设,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认真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有较好的组织能力;

从事高职高专教育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有较丰富的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高级职称;

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

第五条?

指导委员的更替由秘书处负责提出,报学校行政会议批准。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推选产生,任期二年。

第六条?

指导委员资格经校行政会议通过认定后,由系部发正式文件送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由系主任颁发聘任书。

第三章?

权力与义务

第七条?

本指导委员会将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的编写提供意见。

第八条?

本指导委员会对木材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办学方案、专业开发与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第九条?

?

及时收集、反馈本行业发展和用人信息,并积极推荐数木材加工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第四章?

议事议程

第十条?

本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度例会。

并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临时召集会议。

临时会议的召集根据实际需要有以下两种安排形式:

①由林产工业系行政会议提议召开;

②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共同提议召开。

第十一条?

本指导委员会休会期间,秘书处应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各位及时委员通报学校情况,收集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应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形成会议意见,供木材加工技术专业参考。

第十三条?

议事采用民主方式。

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按照多数委员的意见报林产工业系。

第十四条?

该章程经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系统地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

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领域,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游泳等运动实践类课程组成。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为:

人体形态结构与运动、人体生理功能与运动、人体运动与适应的生化基础和体育保健与健康;

选修知识单元为: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与营养、体育康复等。

课程的总目标是:

使学生了解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掌握体育保健康复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素养。

运动实践领域的学习目标是:

使学生了解运动实践领域核心知识单元项目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通过选修知识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若干项运动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

例如:

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应当根据本校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空地,使学生能进行安全、适宜的体育活动。

学校要加强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管理工作,安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同时要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使每一件设施都能起到尽可能大的作用。

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安装多向篮球架,因地制宜设计自然地形跑道等。

2.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体育专业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

3.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利用空气,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操等。

利用阳光,可以进行日光浴。

利用水,可以进行游泳、温泉浴等。

四、能力培养

(一)

(1)训练内容

示范动作准确,示范点恰当,示范面适宜,示范时机合理,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使用科学。

掌握了示范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使学生感知动作,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每一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出列做示范动作。

每次示范后教师除了应当说明动作正确与否外,还应说明示范的点与面是否合理。

教育实习过程中,学校指导教师把实习生示范能力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

良:

示范动作较正确,示范点与面结合得较好,示范时机较合理,运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

不合格:

以上内容掌握较差或个别方面有错误。

2.口令、调动队形能力

(1)?

训练内容与要求

体操课中,把口令与队形调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分组练习和学生轮流实习来培养这一能力。

体操课应对每一个学生喊口令、调动队形能力进行考核,作为体操成绩的一个部分。

以上内容掌握较好。

不及格:

口令不正确,不够清楚宏亮,节奏感不强,队形调动欠合理。

3.保护与帮助能力

(2)训练要求

在体操课以及其它课中,教师应注意安排学生之间的相互保护、帮助。

(3)?

训练测评

学生保护、帮助的能力作为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内容之一。

测评标准:

中:

基本掌握保护、帮助的方法。

(1)训练内容与要求

在术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应进行原因分析,讲清纠正错误动作应采取的方法。

在各门术课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之间相互纠正错误动作的训练。

能较准确地发现错误动作,并能较好进行原因分析以及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动作。

发现错误动作不及时,或发现错误动作后不能分析出原因,或不能采取正确方法纠正错误动作。

5.场地器材的布置及使用能力。

在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及其使用的要求,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4)训练测评

场地器材的布置符合要求,使用率较高。

场地器材布置不符合要求,使用率低。

6.基本体操的编排能力

符合基本体操的编排原则和步骤,适合于练习对象及项目要求,动作及其组合准确合理。

二年级的术课教学中,应多安排学生做准备活动,让他们提高基本的编排能力。

在教育实习中,基本体操编排作为教育实习的一个部分来评分。

基本掌握体操的编排原则、步骤,编排基本合理。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对一名体育教师来讲,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它包括制订计划、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裁判以及学生锻炼身体等内容。

1.制订锻炼计划,包括制订学校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年级、班级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计划;

制订训练计划,包括制订学校各种运动队的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以及课时训练计划;

制订竞赛计划,包括根据学期、学生学习、气候情况,制订全年和学期的各种竞赛计划。

(3)训练途径

制订出的计划合理,基本符合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切实可行。

制订出的计划不合理,施行较困难.

2.运动队训练能力

学校组织的运动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训练;

系队、班队,可以直接让学生组织训练,通过这种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在校内安排学生组织训练,指导比赛情况,应作为专项选修课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能较合理地选材、制订计划、指导训练与比赛,有组织管理能力。

选材不合理,制订计划不科学,训练、指导比赛、组织管理能力较差。

3.中学生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编排能力

所有术课,特别在专项选修课中,该项目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讲解,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

在教育实习,学生参加的竞赛组织编排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规程制定基本合理、可行,场地器材的准备和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比赛中有关工作的组织、处理能力一般,编排基本合理。

(1)训练内容

有一项能达到二级或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胜任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优:

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及格:

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

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

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包括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

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

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

能选择正确的测验方法,熟练、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明确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普通系科的体质测量工作。

(4)训练测评

测评应以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卷面成绩与课堂实验(实验应写出实验报告)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如果担任对中学生进行体质测量工作,应将测评能力作为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进行考核。

基本能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

对实践课的测量与评价,包括对课前准备情况,对课常堂规建立情况,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内容的评价,以及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测量与评价。

能熟练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准确率高,评价结果正确。

基本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欠合理,数据基本正确,评价结果基本正确。

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的测定和灵敏素质的测量;

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价,包括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阶段检查、平时检查、及该检查的内容与组织。

考核应采用理论考试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课外的实践应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该门课考试成绩的总成绩,并应占一定的比例。

测评标准;

基本能完成训练水平的测量工作,项目设计可行,数据处理与评价基本正确。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是由体育教师管理的,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体育场地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1.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能力。

(2)训练途径

应在活动课中进行这一能力的理论以及实践的考核。

能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养维修能力一般,且不很全面。

能较好地制作出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常用的各类土器材。

掌握土器材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器材质量较好,符合规格。

主要是指具有制定教研计划、体育说课、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搜集与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课堂讨论,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体育说课训练,作业与考查运用小论文形式,填报课题申请书训练,撰写毕业论文。

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新颖,工作态度端正,普通话标准,运用媒体熟练

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欠合理,工作态度欠端正,普通话欠标准,运用媒体欠熟练

调查论证较充分,实践能力较强,选题较新颖,研究方法较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较强,工作量饱满、工作态度较端正。

调查论证不充分,实践能力不强,选题不新颖,研究方法不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不强,工作量少、工作态度不端正。

5.一般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能

教会中学生自我监督;

通过体育保健课的讲授,实际操作练习来完成(包括包扎的方法、夹板的固定、止血、搬运和按摩等)。

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强。

掌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一)重视教学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各课程主讲教师须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讲师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

(四)必须保证基本实验条件,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建立相应课程的专门实验室,配备实验仪器设备,并有专职实验教辅人员。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应根据各门课程教学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建立体育人文社会学实验室。

必须配备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各类影像资料,制作相关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教具和实验设备:

教学挂图;

全身各器官的标本(骨、关节、肌肉、内脏、心和脑等);

细胞超微立体结构模型,人体全身模型、半身模型、全身各器官模型(胃、肝、肾、脊髓、脑、眼和内耳等);

身高计、体重称、皮尺、长度尺、测径规、皮褶厚度计、关节角度测量仪等。

生物显微镜、组织切片机、显微图像处理系统;

动作的摄像和解析系统。

运动生物化学基本实验设备:

分光光度计、血乳酸分析仪、离心机、冰箱、冰柜、水浴箱、烘箱、天平、荧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电泳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行车功量计、人及动物跑台、酶联免疫仪。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育部领导的专家组织。

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对于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促进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提高理工科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3

1指导委员会简介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是领导的专家组织[1]。

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宏观战略研究、教育质量监控、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1)组织和开展本学科教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指导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3)制定专业规范或教学质量标准。

(4)接受委托承担专业评估任务。

(5)接受委托承担本科专业设置的评审或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的核定任务。

(6)组织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7)完成教育部委托的其他任务。

因此,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贯彻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指导委员会发展历程

1961年2月,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国务院21个部委主管教育的副部长和北京市委大学部部长参加的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农、医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

1962年,各科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建立各专业、各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规划,编审、评介有关教材。

教育部先后成立了工科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化学、力学、制图、机械、电工、热工学、外语等9个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理科的数学(包括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包括地理学和地质学)等5个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苏步青、王竹溪、唐敖庆、张维、程守洙、彭泽民等一批着名教授担任了有关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1979年10月和12月,教育部先后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和理科教材编审预备会议。

1980年4—6月,召开了各编委会扩大的全体会议。

会上,教育部向各委员发了聘书,宣读了蒋南翔部长的慰问信。

至此,各教材编审委员会宣告恢复。

1984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正式成立高等工业学校应用理科、技术科学及边缘学科八个教材编审委员会的通知》。

1985年3月,应用物理、应用化学、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管理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等八个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0年10月,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力学等五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整换届的通知》(教高[1990]017号)。

1991年1月,第二届(1990—1994)高等学校工科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机械、热工、电工、计算机等基础课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课委会),及工程力学、工程热物理、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管理工程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

教育部在下发的有关文件中指出,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在推动课程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