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28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生物二轮分类练习卷种群和群落Word格式.docx

【答案】A

5.(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D

6.(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C.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D.长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

7.(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B.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的,年龄金字塔可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C.种群的存活曲线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

D.种群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在种群密度相同的情况下,种群的分布型可能相同

8.(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9月份调研检测生物试题)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如图表示某草原中某一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年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曲线所示20-30年间增长率λ保持不变,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C.由图可知,0-30年间在第10年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15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10.(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生物试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

B.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C.某校园的草坪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一定越多

11.(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这4年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末,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等

B.第2年末,乙种群数量不一定大于甲

C.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

D.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

12.(山东省青岛市2019届高三9月份调研检测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C.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D.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

13.(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生物试题)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某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后,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

14.(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15.(广东省中山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1月)理综生物试题)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②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④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

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17.(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18.(江西省五市八校联盟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

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B.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C.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D.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9.(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Ⅰ与阶段Ⅱ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20.(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性检测生物试题)下列关于某湖泊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湖泊中所有的鳙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湖泊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

C.湖泊的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1.(黑龙江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八)理科综合生物试题)2015年7月份,内蒙古2000多万亩草场遭遇蝗灾,部分街道蝗虫成群。

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时,真菌、丝虫和蛙的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

此外,牧鸭也是治蝗的有效手段,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

(1)鸭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消费者。

(2)调查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法。

图示模型中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_____,图示曲线变化趋势表明蝗虫和鸭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

(3)真菌与蝗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蛙和鸭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4)蝗灾过后的草原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植被生长及放牧能力,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说这属于__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

【答案】

(1)初级和次级  

(2)样方  N2  负反馈调节

(3)寄生  竞争

(4)次生演替  恢复力

22.(江西省五市八校联盟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____(填数字),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__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该初级消费者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0年后该动物的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_________,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__年。

(1)④  ⑤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生物竞争中占有优势  2000

(3)衰退型  9或10

23.(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18届高三3月适应性模拟练习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我国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

请回答问题:

(1)红火蚁入侵华南某地后,由于___________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J”型增长。

由于地理隔离,多年后该种群与原分布地种群的基因库会出现差异,最终可能导致____。

(2)乙酰胆碱是一种_________,能引起肌细胞收缩,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

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

下表为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级红火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辛硫磷致死剂量的平均值。

品级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nmol/(min·

头)]

辛硫磷的致死剂量

(ug/mL)

工蚁

0.23

1.04

兵蚁

0.35

2.06

有翅雄蚁

0.05

7.38

有翅雌蚁

14.895

9.39

蚁后

8.31

7.81

同一蚁巢中所有各品级的红火蚁统称为一个____________。

喷洒辛硫磷后,红火蚁因肌肉持续收缩而死亡,推测辛硫磷可能的杀虫机理是_______________。

有同学认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高的红火蚁,需要施加的辛硫磷剂量越大,据表分析这个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红火蚁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曲线Ⅰ,则该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容纳量的时间是___________。

          

(4)在适宜温度、湿度等信息因素作用下,蚁后和雄蚁会进行交配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

(1)缺少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生殖隔离  

(2)神经递质  种群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难以被分解  不正确,因为有翅雄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最低,但其致死剂量却很高

(3)C点

(4)种群的繁衍(繁殖)等

24.(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优势物种紫花苜蓿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

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

(2)超载放牧、不适农垦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使我国部分草原存在着草原退化。

草场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

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形成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最终导致某些草原生态系统崩溃。

为此我国采取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___________保护措施。

(3)豚草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生存优势。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这种优势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4)面对精明的捕食者,精明的反捕食者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最适宜的反捕食策略(保护色、假死、威吓等)成功避开捕食者的捕杀,获得生存的最大机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1)样方法  间接价值  

(2)正  就地

(3)生存斗争

(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25.(广东省深圳实验,珠海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陕北对黄土区的生态修复常用3种方式:

退耕封育(封禁退耕地,依靠自然恢复)、退耕还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退耕还林(人工种植沙棘等灌木)。

现已测定出经过7年恢复后的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样地

编号

起始群落类型

经过7年修复后

草本层群落类型

植被总覆盖度

生长型

物种丰富度

1

沙棘

达乌里胡枝子

+

铁杆蒿

80%

乔木

灌木

草本

2.15

2

紫花苜蓿

长芒草

85%

2.64

3

赖草

50%

3.19

(1)样地3采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的“物种丰富度”一列中的“0”代表的是7年后没有新增其他灌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表中可以看出,7年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生长型)。

(3)7年后,样地1的物种丰富度低于样地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续研究发现:

黄土区的耕地依靠自然演替形成以达乌里胡枝子与铁杆蒿为建群种的群落类型约需10年,形成以铁杆蒿与长芒草为建群种的次生草原群落约需16年,这说明在演替初期,人工修复模式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个样地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都趋于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1)退耕封育  7年修复后的植被总覆盖度最低(植被种类基本无变化)

(2)适应该地区生长的灌木种类少(其他灌木不适应在该地区生长)  草本

(3)沙棘灌丛的灌木层减少了林下光照

(4)加快群落演替进程(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