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9022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将“培养怎样的人”放在首要位置,将学生放在课程的正中央,通过英语课程的实施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3)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校本化的解读与实施,提升了课程的理解力和实施力,激发了专业成长的内需。

3.概念界定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本课题研究中的标准指的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我们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英语课程的重要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六年级毕业时要到达的是课程目标中的二级水平。

(2)课程校本化实施。

如何引导教师从以往基于教师自身经验或教科书的课程实施,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联系起来,使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清楚教学要到哪里去,以及如何去?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英语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地探索,将学科课程建设与我校“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的办学理念结合,培养“向阳、向善、向上”的如春学生。

4.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我校学生的学情,为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奠定基础;

(2)通过研究,明确校本化的英语课程目标,为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指明方向;

(3)通过研究,开发校本化的英语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载体;

(4)通过研究,构建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方式,提升课程校本化实施品质;

(5)通过研究,完善校本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5.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从以下五方面展开:

(1)对本校三——六年级学生学习现状的研究。

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为校本化的课程纲要的研发提供依据。

(2)对我校各学期英语课程目标的研究。

A.基于标准的学期课程目标制定的研究。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二级目标,编制各学期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如增加、提高、降低、细化、整合等。

B.基于标准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设计的研究。

关注单元目标与学期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对接,关注单元整体教学下分课时目标的制定,分课时目标体现目标达成的递进性和学生能力的发展性,同时也体现单元不同板块的功能。

(3)对我校各学期英语课程内容的研究。

我校英语课程内容以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为主,以phonics教学和课外阅读为辅,构建“一主多辅”的课程内容体系。

重点是对译林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的内容进行解读,关注语言的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达成课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载体。

(4)对我校英语课程实施方式的研究。

在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创造性实施相结合。

A.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以教材解读为抓手关注单元整体设计,聚焦课时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关注活动的指向性和达成度,关注目标达成,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B.校本课程的创造性实施。

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养分,促进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5)对我校英语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

课程评价是课程纲要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A.对我校课堂教学的评价。

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围绕目标达成、课堂互动和个案观察等维度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从而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

B.对我校英语课程纲要研发的评价。

对学校英语课程纲要研发过程、纲要研发的要素、各要素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研发的方法,规范研发的过程。

C.对我校英语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

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个体和群体英语学科素养进行评价;

依托学科质量标准评价我校英语课程实施的质量。

重点将对校本化的英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进行研究。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进展

1.准备阶段

2016年5月——2016年12月

1.通过课堂观察,研究学情,确立课题研究方向;

2.围绕课程纲要开展理论学习;

3.课题开题。

2016年11月7日

2.实施阶段

2016年11月——2017年2月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理论学习,撰写文献综述

2017年3月——2017年7月

1.期初和期末制定和完善春学期三——六年级课程目标。

2.依托每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对基于单元整体的课时目标制定。

3.依托校本教研开展基于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形成了若干课例。

2017年9月——至今

1.期初制定秋学期三——六年级课程目标。

2.依托每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对基于单元整体的课时目标制定。

3.开展基于单元整体的教材解读活动。

4.开发“三年级自然拼读”校本课程纲要(徐文娟、张妍、张欢)。

5.开发“绘本阅读”校本课程纲要(戴潇潇、陈英)

(二)研究措施

1.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小组,确保课题研究正常开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正常开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有人负责课题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有人负责理论学习推荐和学习交流,有人负责课题资料的整理和上传,有人负责课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提炼,确保课题研究能够结合日常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正常开展。

2.形成常态的理论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英语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一个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落地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理论学习,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从而提升理论修养,为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3.探索有效的课题研究路径,确保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以课题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来促进学校英语课程校本化建设的品质提升,探索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三、研究主要内容

(一)春江小学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研究

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开展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最初是通过问卷、学科关键能力评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在市教研室黄小燕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发现学生在个性特点、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为学校英语课程纲要的科学研发助力。

(二)课程目标校本化的研究

1.基于标准的学期课程目标制定的研究。

基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二级目标,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在常州市教研室黄小燕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徐文娟老师首先以六下英语为例,通过增加、提高、整合、细化、调整等方式对各学期的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在常州市期初教材培训中面向英语老师进行分享,受到了一致好评。

再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对三、四、五年级下学期课程目标和四个年级的上学期课程目标进行校本化解读和集中论证。

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四个年级八个学期的校本化课程目标分解。

以“读的能力”为例,对比展示本校英语学科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校本化分解。

国家课程标准二级目标: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课程标准校本化要求:

(1)能在语境中认读所学词语(细化);

(2)能根据元音字母(a,e,i,o,u)、元音字母组合(ea,ee,oo,ear,ere,ow,ei,air)、辅音字母组合(th,sh,wh,th,ph)等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细化);

(3)能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如weak,sharp,never,tidy(增加和提高);

(4)能根据单词构成(合成词、前缀、后缀等)猜测词义,如traveller,footballplayer,dancer,pianist,artist,scientist,spaceship,Disneyland,sport-lover,easily,badly等(增加和提高);

(6)能正确流利、自信大方地地朗读所学故事、短文和对话(提高)。

2.基于单元整体的课时目标制定的研究。

关注单元目标与学期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对接,从学情出发,关注单元整体教学下分课时目标的制定,关注分课时目标递进性、发展性。

课题组长和成员通过外出学习,先后参加常州市黄小燕老师的“潜力教师研修团队”研讨活动和上海市“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思考与实践”展示活动,对单元整体教学下的课时目标定位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和思考,即以单元主要板块组成的课时教学在单元总目标的引领下各司其职,但是又要有共同指向,各课时循序渐进,不仅指向单元总目标的达成,更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课程内容校本化的研究

1.对国家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研究。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三年级起点)是基于课程标准编制的苏教版教材,该教材各单元以话题引领,通过storytime,funtime,checkouttime等板块强化语言功能,彰显“用英语做事”的课程理念。

教材各个板块功能各不相同,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共同指向单元目标。

其中以Storytime为主的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定位为语言输入板块,重在呈现单元话题和单元核心功能;

以grammartime或funtime为主的第二课时教学主要定位为语言输出板块;

以cartoontime为主的第三课时教学主要定位为语言输入板块,重在语言的拓展;

以checkouttime为主的第四课时教学主要定位为语言输出板块,是综合输出,考查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深入解读教材和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此套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在板块活动的设计、语言知识的呈现等方面有一些弊端,这就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使教师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2.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课程内容。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教师课程的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题组徐文娟老师带领张妍、卢媛媛等三年级老师开发三年级自然拼读课程内容并展开有效的实施。

从2015年5月开始,课题组徐文娟老师对自然拼读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堂分析,结合学情分析、课时调研、内容选择和资源运用撰写了16课时的课程纲要,于当年8月的市教材培训中对全市三年级英语老师进行培训。

随后的一年里,课题组成员张妍、卢媛媛等三年级老师开发三年级自然拼读课程内容并展开有效的实施。

经过了一学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最初16课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课题组探索出16课时集中教学和2种分散教学的实践模式,将自然拼读课程作为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四)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1.国家课程实施方式的研究。

以基于单元整体的教材解读为抓手,关注单元整体设计,聚焦课时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关注活动的指向性和达成度,关注目标达成。

第一步:

明确单元板块功能

板块

功能

解读重点

 

Storytime

通过对话、短文、故事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1、整体理解文本内容(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

2、感知、理解并模仿使用语言知识。

Grammartime

通过归纳本单元新授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关语法知识,引导教师宏观地把握本单元的主要语法内容。

1、从Storytime的文本复习中导入;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构成或规律;

3、组织学生操练,提供变式训练(例谈Unit1中的副词excitedly)。

Funtime

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操练并掌握本单元所学主要词语、句型和日常用语。

1、活动设计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

2、对核心句型的巩固和运用。

Soundtime

通过例词、绕口令和歌谣,引导学生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简单的拼读规则和句子重读、连读、节奏、语调等现象。

1、关注图片情景;

2、关注拼读规律;

3、关注一类词的整理。

Songtime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身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1、对歌曲的理解;

Culturetime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对话或文字介绍,呈现中外文化的异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关注文化的横向拓展;

2、提供阅读文本;

3、拓展适度。

Cartoontime

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对单元核心句型的强化;

2、发现“趣”点;

3、基于学情的表演或创编。

Checkouttime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考察学生对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主要内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1、与tickingtime相呼应;

2、关注活动设计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Tickingtime

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1、学生检测自己对单元核心目标的掌握情况;

2、帮助教师合理地推进教学和调整教学。

第二步:

单元教材解读

在解读教材过程中,从以下维度展开。

a.单元功能是什么?

(学生能用……来做什么?

)单元总目标是什么?

b.单元核心知识是什么?

在各个教材板块中是如何体现的?

核心知识在不同课时中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理解?

感知?

初步运用?

准确运用?

熟练运用?

综合运用……)

c.学情分析(学生原有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在学习本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障碍,本单元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后阶段的哪些知识或能力对接……)

d.课时划分和课时目标的定位

e.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的分析,对各课时教学的一些思考或构思主要的教学活动、交流方式和反馈方式

f.……

第三步:

课时目标制定(以六下第一单元为例)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1.功能:

学生在理解并运用动词和副词在句中的搭配使用,以及形容词和相应副词在词形上的联系和用法上的区别,了解副词的运用使描述更加生动的基础上,能用副词来修饰动词从而生动地描述和表达。

2.语音:

特殊疑问句的降调。

3.文化:

能了解《伊索寓言》和《中国成语故事》都有很多动物题材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的道理。

4.拓展:

通过拓展阅读能知道其他英语版《伊索寓言》故事和《中国成语故事》,如Theantandthedove《蚂蚁和鸽子》

5.情感:

通过故事的学习和交流懂得:

小人物也能发挥大作用;

人人都需要朋友,即使他再强大这样一些道理。

第一课时

(Storytime)

1.通过看图和阅读文本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图片了解单词或词组bite,hole,large,sharp,strong,weak,wakeup,letgo的意思并会根据发音规则准确朗读以上单词;

3.能结合图片进行大胆猜想、文本预测;

4.能用特殊疑问词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简单交流;

5.能在图片和关键词组的提示和帮助下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6.能在交流和朗读故事过程中初步感知副词的用法。

第二课时

(funtime)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副词的用法;

2.能在图片的提示和帮助下复述课文;

3.能发挥想象对storytime的故事内容进行合理创编,并小组合作表演;

第三课时

(Grammartime&

Checkouttime一部分)

1.能在课文的复述和核心句型的朗读中巩固副词的用法;

2.能在Lookandwrite练习中感受多样化的副词运用对于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第四课时

((Sound&

Cartoontime))

1.能通过诵读进一步掌握特殊疑问句语调;

2.通过看图、观看视频和文本预测等方式了解卡通故事的内容;

3.能在朗读中发现新的副词及其运用,能尝试着整理和归纳更多的副词;

4.能准确地朗读并尝试小组合作表演卡通故事。

第五课时

(checkouttimeandculturetime)

1.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造性地表演卡通故事;

2.能在Thinkandwrite练习中使用正确的动词过去式并尝试增加副词,使文章更生动;

3.能了解一些伊索寓言和成语故事,并尝试在课上或课后进行拓展阅读。

第四步:

有效活动设计

结合课时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预设合理的交流方式和反馈方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如春课堂文化的尊重、交往、内省以及新北区课堂转型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和活动组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

在学科课程纲要研发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和年段目标的解读到课时目标的确定,为学习活动的设计指明方向。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关注活动设计的目标性、结构性、探究性、活动性和思维性,从而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

B.关注教-学-评一致性。

以清晰的目标为前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三者共同指向学习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聚焦核心目标设计活动,从教师的视角看,需要一致性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从学生的视角看,需要一致性地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样去、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真的到那里了吗”。

C.合理预设活动的交流方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师生、生生的交流方式,重心下移、有效互动是课堂转型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合理预设交流方式。

同伴交流的内容一般思维含量不高,重在目标语言呈现后的口头练习,或是文本信息的简单交流;

同伴交流时要形成角色互换的常规,提问方和回答方要互换;

同伴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根据对话或是语段表达的难度确定谁先交流,谁后交流。

小组学习的内容一般思维含量较高,需要通过4-6人的多人智慧碰撞才能解决的开放性话题或任务,或是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在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如作品现场创作和展示、课本剧创编和表演、课文分角色朗读和展示等。

但是,考虑到课文朗读或是对话表演时如果以小组4-6人参与,那么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每人语言练习和表达的量会相对少,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慎用小组合作表演。

小组学习中小组长要发挥领导作用,合理分工,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以及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小组反馈时个别成员或是小组都是代表小组智慧进行展示,因此要规范语言体系:

Ourgroupthink….

第五步:

优化教学结构

课堂是课程实施和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地带,如何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推进课堂转型呢?

课堂转型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课堂结构是:

创设情境话题导入——聚焦语篇收集信息——运用核心知识交流信息——系统梳理自主建构——情境迁移尝试运用。

结合以上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地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内省的机会,给学生交流分享的机会。

2.校本课程的实施方式。

起始年级的自然拼读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采取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的方式,秋学期以16课时的集中教学为主,春学期以分散教学为主。

其他校本课程采取走班选修的方式。

第一步:

形成课程纲要。

课题组成员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发和实施,通过两个学年的探索,不断优化,提升校本课程品质。

(纲要见附件)

创编校本教材。

在制定了课程纲要的基础上,课题组广泛学习国内国外的自然拼读教材,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重组、创编,整理汇编成适应本校三年级孩子学习得phonics教材,为课堂实践准备学习材料。

优化教学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法、TPR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三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探索phonics课型。

通过实践,课题组成员探索了“开学第一课”、与单元教材结合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