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855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doc

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摘要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被誉为少数民族之乡。

有26个世居民族,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长时间地处于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故受现代文明各外来文化影响较少,这对少数民族发展固然不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封闭式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却产生了意外的收获,就是云南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本文主要从婚姻、丧葬、服饰等方面来简单叙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一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

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

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

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

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二古老淳朴而独特的婚俗

1、真正永恒的未必只有钻石——朴素的爱情信物

在古老的爱情传说中,爱情信物可能是小姐的一条手帕,可能是相公的一把玉扇,那你的爱情信物呢?

钻戒?

汽车?

新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少数民族的爱情信物,也许你可以稍微明白一些所谓的爱情真谛。

(1)西卡

“西卡”,是居住在临沧的彝族支系俐米人的语言,意思是“结婚证物”。

男女婚配,由男方砍一段长约10厘米、直径约1厘米的樱桃树小木棒,刻上些能说明男女属相婚配日期之类的图案,女方准备一根红丝线。

大喜之日,将红线拴在小棒上与新人一并送入洞房,便被视为“合法”夫妻,这个小木棒便是“西卡”,由新人珍藏直到白头。

若有夫妇感情破裂要离婚,就请来原来的媒人将“西卡”一破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若女方先于男方另嫁他人,她的新婚丈夫要向原配男人纳一定数额的聘金聘礼,烧掉原来的“西卡”,才能拥有新的“西卡”而步入婚姻殿堂。

如果离异后想要破镜重圆,再请来原媒人,将各执一半的“西卡”合拢,拴上红线即可。

(2)花草树叶

云南省陇川县是景颇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的恋人之间联系不写信,而是以物代之,十分有趣。

如男子爱上姑娘,即用树叶包上树根、大蒜、火柴、辣椒,再用线精巧地包扎好送给女方。

树根表“想念”;大蒜表示要姑娘考虑两人的事;辣椒表示炽热的爱;火柴表达男方态度的坚决;叶子代表有好多话要说。

女方收到东西后,懂得男方喜欢她。

如同意,即将原物退回;如不同意则在原物上附加火炭,以示反感。

(3)谷种

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动有趣,与众不同。

如果男青年爱上了某个姑娘,便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

媒人先独自一人来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作详细介绍,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媒人带着云南旅游地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

待吃过水酒后,媒人便以试探的口气对姑娘的父母说:

“听说你家的谷种很好,我们想讨回去种!

”姑娘的父母若是满意这个男青年,就谦逊地说:

“我家谷种是有,但是不好。

不知合不合你们的意?

”这时洗耳恭听的佤族男青年,立即高兴地回答:

“我们家土地肥沃,谷种撒下会长好的。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便会推辞:

“我家谷种不好,你到别家去讨吧!

”或者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家的谷种还嫩,不合你们那里的气候!

”这样的拒绝,语言

委婉,彬彬有礼,不伤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过得多。

2、婚姻的自由包括爱情的自由——大山深处的社交俱乐部

有人说现在的人对于择偶的问题越来越现实,没房的不要,没车的不要,要想纯纯粹粹地谈一场恋爱似乎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毕竟爱情的背后是婚姻,婚姻的物质基础是车和房。

太多人徘徊在孤单的街头,只是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爱情的最基本能力——以为爱而爱。

在云南的大山深处,还有一些人,他们是因为爱而爱,因为爱而选择婚姻。

(1)彝族姑娘房

云南楚雄山区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现今仍保留着一种传统,即姑娘房。

姑娘房是彝族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

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彝族人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姑娘房一般是公房。

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来会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

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见怪,无拘束。

但是照彝族规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动口,而决不能动手。

稍有越轨,就会群起而攻之。

(2)僾尼人的“公房”

西双版纳僾尼山寨的未婚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个村寨都有专供青年们聚会和谈情说爱的“公房”。

未婚男女夜晚可以到“公房”里去唱歌,跳舞、玩乐、相互倾诉爱意与恋情。

情人经过多方了解之后,就会秘密约定一个“偷姑娘”的时间。

在他们俩约定的时间里,男青年在伙伴的帮助下,把自己所爱的姑娘“偷”到家里。

在“偷姑娘”时,作为女方要故意做出哭哭喊喊的样子,还要咬男青年的手,以表示自己是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是被情人“偷”了去的。

咬得越使劲,表示对自己父母越有感情,对情人的感情也越深。

如果被“偷”的姑娘不哭不喊或者哭了眼泪也不流下来,那么则说明姑娘是个没有感情的人。

这正是有句俗诗里说的那样:

“落弟举子笑是哭,出嫁新娘哭是笑。

3、最古老的试婚习俗——基诺族试婚

   现在流行试婚,年轻的人们还以为这是一种时尚。

对于婚姻来说,试婚到底能试出些什么,试婚是否是一次科学的实验,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基诺族男女是试婚的最早受益者。

基诺族青年男女恋爱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情投意合,就可以同居。

同居的情况各个村寨各有不同,有的男女都不在家过夜,而是住在公房的僻静处;有的在空场上露宿;有的悄悄去女方家同居,晚上去,天亮时离开,女方的父母不会干涉;有的轮流去男女双方的家中同居。

同居日久,关系慢慢公开,男女双方互赠生活和生产用具,农忙时一块去帮助双方的家里做活。

但是,同居并不等于结婚,结婚是一年半载以后的事情。

有少数青年男女在同居后感情不融洽,又分手了,大家也不会干涉和歧视,他们可以重新恋爱和物色伴侣。

但是,在同一时期之内,只能与一个人同居。

如同居一年半载以后,双方的关系融洽,感情笃深,或已经有了孩子,再正式结婚。

同居期间生的小孩不受歧视,与结婚后生的孩子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地位。

4、真正气派的不一定是凯迪拉克——千奇百怪的迎亲方式

迎亲方式一直是新婚夫妇婚前纠结的问题之一,香车美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大街上经常能看长长的豪华迎亲车队,一方面昭示着夫家的财力,一方面显示着新娘的荣耀。

然而即便是这样,真正的婚姻又能走多长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少数民族的迎亲方式,虽然简陋,甚至寒酸,但是那份幸福确是实实在在的。

(1)抢亲

抢亲就是未婚男子将喜欢的未婚女子抢到自己家结婚成亲,这种习俗,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但这只是男女双方商量好的一种婚嫁方式。

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

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既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大喊大叫。

(2)普米族逮新娘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

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

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

“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

”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姑娘。

这时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几个美丽健壮的姑娘便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甚至撕坏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

随后,大家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唱歌喝酒,为她送行。

(3)布朗族偷新娘

布朗族青年爱情成熟之后,男方父母会请媒人带着猪肉、茶叶、草烟去姑娘家求亲。

姑娘父母一边先假意推却,不收礼物。

等媒人再次送上礼物时才会接受。

他们将肉分成小块,用芭蕉叶包好,由姑娘分送给亲戚。

婚期临近,如果男方到女方落户,男方就要准备好礼物,摆在饭桌上,由媒人送去。

双方家长聚集女方家,对新郎新娘进行教育。

婚期第二天,在新娘家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鸡叫之后,新娘和同伴们要悄悄把新郎接到女家,叫做“偷女婿”,接着举办仪式。

如果女方落户到男方,就在男方办酒席,在当晚鸡叫以后,由新郎和他的同伴悄悄把新娘接到男家,叫做“偷新娘”。

(4)僾尼人“偷姑娘”

“偷姑娘”一般是在月夜。

女方父母都不是想抢下自己的女儿,而是趁机看看自己家的女婿长得健壮与否,是不是很有本事。

再就是听听自己家的姑娘咬他的小男人使不使劲,从中知道出嫁的女儿是不是很伤心。

男青年将姑娘“偷”回到自己家中后,就请媒人带着鸡蛋、鸡胸脯、糯米饭、酒等礼物到女方家里正式提亲了。

姑娘的父母照例故意把前来求婚的人大骂一番,边骂边哭,最终还是同意这门亲事。

(5)白族掐新娘

白族姑娘出嫁时,全村人都要争相去掐新娘子美丽姣好的脸蛋,“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幸福长,掐掐扭扭闹洞房”,直到把新娘子的脸掐红掐紫,掐得越狠表明对新人祝福越深。

当然新娘要强忍痛苦陪笑脸。

白族人家的女儿还有其他规矩,比如说女儿出嫁前母亲要用12双筷子轮换着喂女儿吃饭,女儿吃的第一口饭要吐在左手里,第二口才咽下,直到吃饱。

出阁时新娘要痛哭惜别父母,并将左手的饭撒在院子里,表明我虽然出嫁了,但在家里留了口粮,将来回来可不能没有我的饭;到了婆家之前,要戴上一副墨镜以便遮住哭肿的双眼,胸前要佩一副镜子作为避邪之物,到了婆家,再将右手里的饭撒在院子里,表示我虽然是外姓人,但我带来了东西,我能给你们干活,你们一定不能欺负我,不给我饭吃。

到了洞房门口,新娘又会一反害羞的常态与新郎去抢枕头,谁先抢到,以后谁就掌管家政大权。

通常新郎都会让新娘抢到,女方管家他好得清闲。

5、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婚姻——阿细人的美满婚姻

   人说患难之交见真情。

对于婚姻来说也一样。

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爱情才是最朴素的革命感情,正如阿细人的美满婚姻。

   彝族支系,居住在弥勒县的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

他们选择对象的条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劳。

阿细青年自由恋爱。

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不请客。

这样往返几次,共同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

这时,双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事就算完毕了。

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很少。

6、用忠贞来维持你的婚姻——瑶族人的习惯法

   “小三”现在已经由一个家庭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小三过街,人人喊打。

但是无数人借着爱情的名义出轨,而后又试图用爱情的名义维持道德的水准。

然而瑶族早就制定出了一套对付婚外情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确实是一种负责任的解决方式。

   维持瑶族家庭婚姻生活的准绳是习惯法。

未婚男女私通,如被发现,须请“瑶目”杀鸡为之“洗脸”认错,如女方怀孕生子,一般即结为大妻。

有妇之夫与未婚女于通奸怀孕,男方可纳为妾,反之,男子则要受罚。

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通奸,被本夫发现,便由“瑶目”罚通奸之夫五元半开(解放前云南通行的一种货预),归之本夫;继续与人通奸,则受重罚。

离婚被瑶族视为严重的事情,双方实在不能和解时,须由“瑶目”断处,否则会受到寨民的谴责。

双方自愿离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