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8452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文档格式.docx

(1)细胞分裂的多媒体录像。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示意多媒体录像。

(3)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2.学生准备:

篮球和乒乓球各一个,刻度尺一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用谈话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一个初步认识,导入新课。

具体活动如下: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初始于一个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受精卵,可是在若干年后,人体组织内细胞数目会增加到1014个。

一粒小小的种子当它播种下以后就能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

从一个看不见的受精卵细胞到1014个细胞的人体,从一粒种子到一棵参天大树,这其中的奥秘在哪儿呢?

经过研究表明,这都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分不开。

[讲授新课]

细胞分裂就是细胞由一个分裂为两个的过程。

说的时候容易,可实际过程就不一样了。

(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多媒体)请大家注意观察。

细胞在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但细胞刚刚由一个分裂为两个时,个体很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得体积不断地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长大后,有一部分再继续进行分裂,如此往复。

由此看来,生物体的长大是细胞不断生长和分裂的结果。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发现,人长到一定年龄,身高就不再变化了,树长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验。

学生活动:

用刻度尺想办法测量篮球和乒乓球的大致直径,并以此来计算:

篮球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乒乓球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并比较这两个比值的大小。

乒乓球好比小的细胞,篮球就是长大的细胞。

细胞在不断生长,吸收能力增强,需要的物质也增多了,那么是吸收能力增强的快还是需要的营养增长的快,比值可以说明一切。

通过计算二者的比值哪个大呢?

学生回答:

乒乓球。

对,是乒乓球的比值大,也就是说明,细胞在小的时候,吸收的营养物质比长大后相对较多,随着细胞的不断增大,营养物质开始受到限制,所以细胞不会无限制地长大,也不会无限地分裂。

那么也就是说明,大人和小孩的成形细胞都差不多大小。

(出示细胞图示)但他们的体重与身高却都有差别,这是怎么回事呢?

细胞数目不同。

回答得非常正确。

那么细胞数目的差异是由什么所引起的呢?

细胞分裂。

对。

细胞分裂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同时还伴随有一些其他的变化。

(演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课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开始以前已经复制加倍,在分裂过程中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

新细胞与新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

又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因此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传种接代。

师生互动:

以上我们所学的是一般的细胞的分裂。

在自然界中还生存着一种“长生不老”的细胞——癌细胞。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之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为人类自己服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细胞生长和分裂与生物体长大的关系,细胞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

对细胞分裂在遗传物质的分配和生物体的长大方面有了一点认识。

更多的还需要同学们在今后作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1.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使细胞数目增多,__________使细胞体积增大。

答案:

分裂 生长 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2.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__________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__________,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__________。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壁

3.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12条B.24条

C.12对D.6对

C

4.植物体由小长大主要靠数目的增多,而细胞数目增多是由于细胞的

A.生长B.分化

C.分裂D.吸收养料

5.下列哪种生理活动与细胞生长无关

A.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B.细胞伸长,体积增大

C.不断吸收营养

D.细胞内的小液泡形成大液泡

A

[布置作业]

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一些癌细胞的资料,以加强对癌症的认识。

●活动与探究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

目的: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

材料用具:

显微镜、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

方法步骤:

低倍镜观察

按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低倍镜下找到洋葱根尖分生区。

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试找出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讨论:

(1)在视野中能否看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简单描述一下?

(2)认清一个细胞分裂的完整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分裂过程

一个细胞:

核分裂→质分裂→膜分裂(→壁分裂)→两个新细胞

二、生物体的生长

细胞分裂:

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

体积增大

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1.过程:

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

2.意义:

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的一致性

●备课资料

一、细胞分裂的发现

19世纪中叶,生物学家们想弄清楚细胞是怎样进行分裂的。

我们知道活细胞是透明的,要想看清楚细胞内部的各部分结构是非常困难的。

也就是说,如果找不到能显示细胞结构的方法,人们就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时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分裂的过程。

生物学家们在努力寻找、积极探索,希望能够早日研究出能够显示细胞内部结构的方法。

1879年,德国解剖学家弗莱明用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染细胞,看到了细胞核内的丝状结构,他给这些着色很深的结构取名为“染色质”。

这正是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染色效果。

非常遗憾的是,这种染料在进行细胞染色的同时,也将细胞杀死了,这样就只能记录下细胞分裂的某一时刻,而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全过程。

弗莱明经过反复的思考,想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方法,他把各个时期的细胞分别染色后,将所看到的正处在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把一个个静止的画面在脑海里串连在一起,在脑海中放映一个连续的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从而阐明了细胞分裂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人们已经能够用先进的手段观察活细胞的分裂过程了。

二、肿瘤病毒的发现

早在1908年即已发现,患白血病的家禽的细胞提取液有引起健康家禽患白血病的作用。

并且还发现,在肿瘤细胞中含有病毒。

PeytonRous首先对病毒传播致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1911年发现了能引起鸟类结缔组织生瘤的病毒,这种病毒命名为Rous肉瘤病毒。

Rous因此项出色的研究工作而于1966年(是年85岁)荣获诺贝尔奖。

后来,学者们逐渐肯定了某些病毒对动物的致瘤作用,而且也意识到病毒可能也会诱发人体产生肿瘤。

能使生物体产生肿瘤的病毒是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肿瘤病毒可按其所含的遗传物质的性质而分为两类:

(1)DNA肿瘤病毒:

这类肿瘤病毒的基因组都很小,具有高度感染性,可以使培养细胞和体内正常细胞发生转化。

(2)RNA肿瘤病毒:

这类病毒通常称为反转录病毒。

病毒粒子由芯部、外壳和被膜三部分组成。

Rous肉瘤病毒就是一种RNA肿瘤病毒,它是通过肉瘤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作用来诱发正常细胞转化的。

三、细胞的增殖周期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这样一个周期叫做细胞增殖周期。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把细胞增殖周期划分为分裂期和静止期两个阶段。

当时认为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主要阶段。

近年来,由于放射自显影和细胞化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细胞增殖过程的动态研究也日趋深入。

现在了解到,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所谓“静止期”却是细胞增殖周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与DNA分子复制有关的一系列代谢反应,都是在这个阶段进行的。

所以现在都把“静止静”叫做间期。

现在,一般把细胞增殖周期分为两个阶段:

间期和分裂期。

细胞在前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就进入间期,这时就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

间期一共分为三个分期。

间期结束就进入有丝分裂期。

根据目前的认识,整个细胞增殖周期可以分为G1、S、G2、M四个小分期,如下表:

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个分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G1期的特点 G1期是从上次细胞增殖周期完成以后开始的。

G1期是一个生长期。

在这一时期中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特别是合成DNA的前身物质、DNA聚合酶和合成DNA所必不可少的其他酶系,以及储备能量。

(二)S期的特点 从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增殖的关键时刻。

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

DNA分子的复制就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

通常只要DNA的合成一开始,细胞增殖活动就会进行下去,直到分成两个子细胞。

(三)G2期的特点 G2期又叫做“有丝分裂准备期”,因为它主要为后面的M期做准备。

在G2期中,DNA的合成终止,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其合成量逐渐减少。

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为M期纺锤体微管的组装提供原料。

(四)M期的特点 细胞一旦完成了细胞分裂的准备,就进入有丝分裂期。

细胞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人为地将它分成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M期的细胞有极明显的形态变化。

间期中的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M期浓缩成染色体形态。

染色体的形成、复制和移动等活动,保证了将S期复制的两套DNA分子平均地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四、细胞质分裂

广义说来,有丝分裂应该包括细胞质分裂。

但是,也可以把细胞质分裂看做是一个单独的阶段。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分裂是与核分裂协调进行的,细胞质分裂起始于中后期。

细胞质分裂面一般总是和纺锤体的赤道面一致,其方向约在核分裂中期就已确定。

如果在中期时用离心法改变细胞的纺锤体的正常位置,细胞分裂面方向并不随之改变。

但是,如果在中期之前改变纺锤体的位置,细胞质分裂面的方向也就随着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处的细胞质收缩,环细胞表面出现一条窄的凹沟,这条沟叫做分裂沟。

分裂沟环绕细胞表面一圈,使细胞呈哑铃状。

它的形成和细胞膜下方的细胞质微线有关系。

植物细胞因为有细胞壁,它的分裂方式不同于动物细胞(有花植物的花粉粒的成熟分裂与动物细胞一样,形成分裂沟)。

最主要的差别是植物细胞在进行细胞质分裂时,有细胞板的形成。

细胞板产生于晚后期或早末期。

五、无丝分裂

关于无丝分裂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无丝分裂不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而是一种异常分裂现象;

另一些人则主张无丝分裂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

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出现,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无丝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

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玲形,中央部分狭细。

最后,细胞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膜。

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

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当细胞核体积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细胞里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有丝分裂则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也分裂一次,分裂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变化(如下图);

二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并且前期比有丝分裂的前期更为复杂。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要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并且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交叉、互换。

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细胞分裂之前的间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已经完成。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没有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在不同的生物中,减数第二次分裂之前的间期的长短是不同的,有些生物具有短暂的间期,而有些生物则在末期Ⅰ结束以后,立即进入前期Ⅱ。

七、癌基因学说

在反转录病毒致癌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含有内源性的反转录病毒,这些动物的细胞在一些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产生出反转录病毒粒子。

因此,肿瘤病毒引起细胞癌变是由病毒的某一基因造成的。

于是,1969年RobertHuebner和GeorgeTodaro提出了癌基因学说。

该学说主张,细胞癌变是由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引起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

如果癌基因受到阻遏,则细胞可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一旦这种阻遏被打破,细胞就发生恶性转化。

致癌因子,如化学物质、辐射等,能激活这种潜在的内源病毒。

Huebner和Todaro认为,细胞内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遗迹。

1971年,HowardTemin(反转录酶的发现者之一)对癌基因的来源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他认为,癌基因可由正常细胞基因(原癌基因)通过体细胞突变和遗传而产生。

过去曾认为,细胞癌基因(又称原癌基因)与病毒癌基因有着同源关系。

可是后来发现,有的细胞癌基因,也存在于酵母中。

此外,在人体肿瘤中还分离出一些具有转化活性的基因,并没有在病毒中找到相应的序列。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癌基因的存在不仅是无害的,而且在个体发育、细胞生长、组织再生等方面需要这些基因按程序控制表达,如某些为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编码的基因。

因此,关于细胞癌基因的概念应该做适当修改。

也就是说,细胞癌基因不都是病毒癌基因的同源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