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8125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中职学校2435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03人,占37.08%;

本科毕业教师3602人,研究生毕业教师397人,学历达标率88.95%。

培训干部和骨干专业教师1948人次。

——办学思想进一步转变,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期间,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各类培训达到115万人次。

其中,坚持农科教紧密结合,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0万人次;

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培养行动”培训10万人次。

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示范性”和“引导性”培训17万人次,转移15万人;

组织10万多名“两后生”参加“阳光工程”培训,转移近7万人,获取“双证”近3万人。

面向农民工开展中高等学历教育3.2万人。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

建设了集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远城区职教中心7个。

全市81所乡镇成人学校都有稳固的办学阵地,总占地面积973.69亩,建筑面积8,0880平方米,拥有实训基地4283.44亩,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301.51万元。

——办学模式进一步改革,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

“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开放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结合更加紧密。

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市场。

新增专业78个,共有242个,覆盖武汉市一二三产业。

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1所。

其中省级示范学校8所。

省级以上重点专业60个。

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

省级品牌专业10个。

毕业生素质不断增强。

全市市属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学历教育毕业生近19万人,其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11万人,占58.45%。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达到了97%。

68%的中职毕业生在武汉地区就业。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近两届天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中职生共获奖牌39块,其中一等奖9个,占我省获奖总数的70%,在全国同类城市位居前列。

大规模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切实改善学校内部管理,共有25所中职学校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

——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升市民素质富有成效。

将市民培训纳入市教育局绩效管理之中。

每年完成30%的市民培训率。

依托市电大成立市社区教育学院。

以市社区教育学院为龙头的全市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桥口区和青山区成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江岸区、新洲区和武昌区成为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为品牌活动,共有280万人次参加活动。

启动了全市终身学习网建设。

二.发展新形势

进入“十二五”,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大发展、大建设、大推进、大改革时期,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1.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空间。

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重点,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同时也相应地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与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2.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取得成效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城市发展的深刻变革时期。

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迫切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迫切需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和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发展的挑战

新的形势下,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相对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学校布局不尽合理,职业教育资源分散;

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四是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五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不合理,人才引进通道不畅;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

六是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是政府统筹社区教育力度不够,社区教育表面化现象较严重。

三.发展新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武汉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背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其他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二)发展蓝图

到2015年,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达到国家办学标准,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

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达到副省级城市中上等水平,绝大多数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武汉市8大千亿产业、15个新兴重点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基地,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得到大力提升;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指标

1.事业发展目标

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武汉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保持5:

5;

在校生规模年均达到10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由77所减至40所。

其中:

30所建设成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建设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10所和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5所;

建设省级改革示范校15所。

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1800人以上,让2/3以上的学生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

③建设武汉市中职专业师资培训基地20个,教师出国进修150人次,每年遴选5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一年。

中职学校管理干部轮训一遍,中职学校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15%;

“双师型”教师达到60%。

④遴选10所学校建设国家级数字化仿真实训示范教室。

组织开发覆盖1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

建设武汉终身学习网,支持注册人数100万人以上、在线学习3万人以上。

⑤每年有30%的市民参加培训。

建设5所示范性区社区教育学院和50所标准化社区学校;

建设10000人的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和50000人的志愿者队伍。

2.服务产业目标

⑥组建成立东湖高新区职教园区、武汉开发区职教园区、武汉汉口职教园区等三大职业教育园区。

⑦中等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由10个增加到33个:

建设紧缺人才培训基地4个;

建设现代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10个;

建设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12个;

建设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基地7个。

支持10所国家项目学校和50家合作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

项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取得双证书比例达到95%,每个项目学校年受益学生达到1000人。

⑧重点建设7所新城区职教中心、市农业学校,培养2.4万名支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万人次。

建成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40所。

创建3个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

⑨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达到40个:

国家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由2个增加到10个,省级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由10个增加到20个。

确定10个重点专业对接区域产业试点改革。

四.发展新任务

(一)继续保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制定实施《关于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创新招生工作机制,积极拓宽生源渠道,保障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武汉市普职招生比例保持5:

5。

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加大招生政策干预力度,努力扩大涉农专业招生规模。

健全和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不断提高涉农专业的吸引力。

(二)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

对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湖北省“319”工程,服务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制定《武汉职教园区及职教集团建设方案》,加大中职学校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的力度,组建成立三大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东湖高新区职教园区,对接光电子信息、生物、消费电子、新能源、环保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

建设武汉开发区职教园区,对接汽车产业群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建设武汉汉口职教园区,对接现代商业、金融服务、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通过职教园区建设,基本形成与武汉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中职人才培养基地。

(三)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制定《武汉市关于建设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指导意见》,改革办学模式,推动规模化办学,建成10所实力强、规模大、声誉好的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5所国家级优质特色学校。

制定《武汉市现代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武汉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武汉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整合优质职教资源,加大建设力度,形成一批对接职业岗位、装备先进,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支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国家重点产业升级的实训基地,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环境,完善技能竞赛制度,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武汉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的能力。

(四)积极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

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试点)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机制。

遴选并支持一批国家项目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培养5万名支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制订《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评选“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先进单位”活动。

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与行业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与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支持一批示范性中等职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在政府之间、校际之间的广泛合作与交流,通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适应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

(五)努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功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新城区重点办好一所职教中心。

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办好涉农专业点,建设涉农品牌特色专业。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标准》,制定相应实施办法,大力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

进一步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开展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

安排专项经费,对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范化建设先进区予以奖励。

进一步加大示范性项目基地建设力度,创新项目基地管理运行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六)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

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资金使用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分规定》等规章制度,制定地方法规和政策,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提供制度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逐步建设规范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综合提升中职学校科学管理能力。

大力推进具有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校园文化,积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坚持举办武汉市中职生“心绣未来”风采展示。

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标准》,努力创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七)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十二五”教师素质提高实施方案》,以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形成校企人才交流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或培训。

畅通专业教师引进渠道,以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为保障,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抓手,以教师补充和岗前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向教师职务(职称)的转任评聘机制。

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干部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提高计划,开展中职学校管理干部专题培训。

确保中职学校管理干部轮训一遍,建立一支改革创新意识浓、战略思维素养高、决策执行能力强的学校干部管理队伍。

(八)改革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根据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紧紧围绕武汉市《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加大专业布局调整力度,制定专业设置标准,加强专业设置管理。

引导学校结合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办好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遴选专业改革试点学校,启动专业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重点开发武汉市紧缺人才专业教材、地方特色专业教材、涉农专业教材和农民工培训教材。

制定《提高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教材创新,加强评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九)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水平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环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结合。

制定《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依托国家和省市终身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中职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

实现开发覆盖10个以上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模拟仿真实训软件。

按照“总体构架、分步实施、创意新颖、平台先进”的建网思路,进一步建设集信息、教学、管理、服务和资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习网站——武汉终身学习网。

初步建立起市、区、街(乡镇)三级社区教育网、电大远程教育网、全市优质职业教育网等相互支撑与关联的区域终身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发符合市民需求的网上社区教育课程。

(十)稳步推进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体系建设。

明确各远城区职教中心为各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总校,完善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成人教育的网络体系建设。

在现有13个社区学院的基础上,建设东湖开发区社区教育学院。

按照集中力量、因地制宜、重点建设、逐步健全的原则,完善市、区、街(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形成四级联动机制。

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逐步完善适合社区建设和居民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模式。

以项目、课题为抓手,打造一批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和示范街道。

与和谐社区建设、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阵地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面向全体市民广泛开展文化修养、道德法制、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重点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五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基本形成多模式、广覆盖的学习型组织整体架构。

五.发展新举措

1.加强政府领导,统筹协调管理

政府要把推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

建立各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现象,将劳动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非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合并到教育部门管理。

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撤并一批弱、小、差的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区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市终身教育推进委员会和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领导统筹作用,巩固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强业务指导,保证政策与措施的落实。

2.加大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资金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加大职业教育发展经费投入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

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障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重新核定政府财政拨款标准和数额,确保足额按时拨付到位。

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中职教育的办法,建立中职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制度。

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资助或举办中职学校;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增强职业教育对社会的的吸引力,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完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投入机制,并确保经费逐年增长。

3、夯实基础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根据武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规划,整合优化资源,建设质量较高、规模适宜、效益最佳、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

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优化学校和专业配置。

根据学校设置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继续支持远城区职教中心建设;

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建设、优质特色学校建设;

继续加强服务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将国家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中职学校专业师资补充和引进制度,畅通专业教师入口。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人才交流,着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大面积开展校长和管理干部上岗培训、提高培训,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教

以《职业教育法》修订为契机,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加快完善职业教育的地方法规和各项制度建设。

大力构建实现教育公平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机会;

建立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优先就业。

不断深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制定有利于吸引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地方财税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和评估标准,不断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学籍、教学、教师、资助、免费、就业、评估、财务和资产等各个环节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5.整合数字化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进一步建设集信息、教学、管理、服务和资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习与教学平台——武汉终身学习网,建设面向中职学校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包括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

建设面向中职教师和社区教学人员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包括资源获取、教研交流、进修提高等。

加大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普遍提升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6.重点项目引领,强化督导评估

围绕《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如服务产业基础能力基地建设、三大职教园区建设、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创建、构建“武汉终身学习网”等,体现以“项目”支撑《规划》、用《规划》引领“项目”的工作思路。

为确保《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的按期完成,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各区各校申报重大项目的情况,对各区各校进行统筹安排,建立项目联系点。

项目学校必须提出改革创新规划,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按照评估验收标准,落实建设任务,以保障《规划》中各项任务的完成。

“项目管理办公室”每年以各项目计划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为依据,对项目整体实施和进展情况,加强工作督导、评价和绩效评估,建立计划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效公示制度,颁布各区各校的绩效评估结果,并开展系列评优表彰活动,奖惩结合,督促各有关方面履行职责,落实分工任务,实现目标。

附件: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

备注

1

武汉职教园区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任务)

2

武汉市关于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3

武汉市现代制造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4

武汉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5

武汉市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6

武汉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试点)实施若干意见(国家级试点项目)

7

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