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PPT.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797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诈骗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防诈骗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防诈骗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防诈骗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防诈骗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诈骗PPT.pptx

《防诈骗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诈骗PPT.ppt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诈骗PPT.pptx

防诈骗、保平安2016级新闻学2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在现代通信技术日益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功能多、使用方便的手机及住宅或网络电话,甚至银行卡、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

犯罪分子抓住群众贪利、惧损避害、花钱消灾等不同心理弱点,诈骗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接触式诈骗,也有利用网络、信息、电话等工具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极大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预防和控制诈骗犯罪,最关键的是需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重在自我防范。

近日,我校专门针对目前常见的几种骗术,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揭露各类诈骗犯罪伎俩,以此警示、提高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创造平安、和谐的家园。

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案例利用网络信息实施诈骗2012年国庆期间,我校某学院一学生用QQ上网发现自己中奖,通过对方提供的电话回拨过去,对方要其汇钱作为手续费和所得税,龚同学于是通过其父亲的银行卡共给对方汇去了一万一千元。

结果是上当受骗,虽已报案,但很难追回损失。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送、编造事主中了大奖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等事主打电话询问的时候,骗子以三寸不烂直舌让事主深信不疑,最后让事主领奖前先交税、邮寄费用等理由让事主打钱过去,结果上当受骗。

一、常一、常见见的的骗骗术术手机短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信息,编造各种身份和理由诱骗事主的身份证号、卡号、密码或直接要求汇款、转账,以骗取钱财。

2008年11月,某高校某学院08级朱同学收到了一则手机短信,称其在商场刷卡消费8000多元确认成功,如有疑问拨打某电话咨询。

拨号后,对方称朱的银行卡被人盗用,要马上将卡上余钱转到其指定帐号上接受公安机关保护。

该同学信以为真,被骗走1300元。

利用其掌握的个人信息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在网络等渠道获得的学生个人相关信息,比如学校、专业、班级以及家庭情况、高中学校、同学好友等信息,编造理由实施诱骗。

这种诈骗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对此我们更要提高警惕,多加验证,不能轻信。

2012年,我校某学院一学生,接到电话,称其高中阶段还有一笔国家助学金没有领取,要求她提供现在的卡号。

该生高中阶段确实获得过国家助学金,因此对此电话深信不疑,按照对方的建议,为了方便办理还一并提供了密码,结果被骗去卡中的现金近万元。

利用攻心战术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往往扮演各种不同身份,通过乔装打扮、花言巧语使同学们深信不疑、不作考证,结果上当受骗。

2009年5月,某高校某学院08级许同学拿着手提电脑从寝室出来,遇到一名自称香港某大学大四的女生。

该女子说她的手机在这边打不通,银行卡也刷不了,这次是来找一名该校学生寻求帮助的,但没找到人,并说希望借许的手提电脑去酒店一用,用完后马上送回来。

谈话间另一女子也走了过来,两人都说不识路,许同学便带她们到校门口坐公交车,随后把手提电脑交给了她们,两人一去便不回了。

求职应聘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利用一部分大学生想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负担,锻炼自己能力的心理,用招聘的名义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2009年4月,某高校某学院08级李同学等100余名学生通过校内的招聘小广告应聘到校西门外一条街的一家店做学徒打工,每人交了押金100元,店主在未付工资的情况下卷走押金后失踪。

诈骗手段之银行卡消费型。

其手法一般是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百货、X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等等元,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

如用户回电,则在不同的阶段以银行服务中心或公安局金融科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的操作,或是根据电话指示进行操作,实际上是进行转账业务,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

诈骗手段之骗取话费型以响一声就停的方式,一旦手机用户回拨该号码,就产生高额的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

”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借用手机打电话。

犯罪分子通常会对受害人说自己手机没电或者没钱,而向受害人借用手机,在借用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会将身上某些东西抵押给受害人,受害人往往会因为有抵押物在手而放松警惕,这是犯罪分子通常会乘机溜走,而此时受害人会发现自己手中抵押物都是一堆废品。

借用手机诈骗借用手机诈骗盗用qq诈骗。

犯罪分子首先通过网络盗取受害人亲戚朋友的qq号,然后用盗用的qq号给受害人发送信息,一般都是急用钱的信息,然后告知受害人将钱汇往何处,受害人往往会因为关心亲戚朋友的心理,而急于将钱汇出去。

QQ诈骗诈骗替你消灾:

“不好,你有血光之灾。

”当一貌似神婆或者算命者故作惊讶地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千万不能相信他们的鬼话。

这些骗子会以替你消灾为由,让你将钱用红纸包好,故作玄虚地比划一阵后,将你的钱调包。

封封建建迷迷信信诈诈骗骗淘宝诈骗假链接诈骗:

交易时,卖家借口修改价格,通过聊天工具发送给买家一个看似与真实“淘宝”页面一样的链接(实际略有差异,如:

网址开头http:

/或者http:

/等),称此为按照商谈后修改好的价格地址,让买家直接拍下,利用操作页面同淘宝网页一致和域名的差异不易发觉来蒙蔽买家。

卖家通过买家在假链接页面上的操作记录下的淘宝账号和密码登陆买家的支付宝帐户,转走钱款或购买它物。

支付宝出故障了,要求银行汇款:

此类骗术的相同特点:

卖方会以各种借口拒绝使用支付宝(如:

电脑中毒,用不了支付宝;产品是走私的,防止被抓等),要求买家使用汇款、转账等方式支付。

一旦买家听信骗子的话,使用银行汇款,就中了骗子的圈套,财、物两空。

防范提示:

支付宝起到了保障买家权益的作用,如果绕过支付宝,使用银行汇款或转账的支付方式,买家的权益就得不到任何保障。

这里提醒市民,淘宝购物一定要使用支付宝,坚决拒绝买家提出的其他任何付款方式。

利用快递签收漏洞:

目前大多数人签收快递时,都不会当场拆封验货,骗子往往利用这点,以假充真(如:

用几块砖头冒充笔记本电脑)。

买家签收货物后,通过快递回执,骗子就能向淘宝证明买家已收到货物,并且当场并未提出异议。

这时就算买家投诉卖家,也很难拿出有力的证据了。

因为此时淘宝并不能判断是卖家发货欺诈问题、快递偷换货物问题还是买家恶意欺诈问题。

只能按照书面的证据(快递回执),默认卖家无过错,将买家支付宝预存的资金划给卖家。

防范提示:

快递签收时,尽量要亲自签收,且一定要当场拆封验货,如快递员拒绝您验货,您有权利拒绝签收。

如发现货物与所拍物品不符,应在回执单上注明,并要求快递员签字。

另外,即使物品不符,也应作为证据留存。

签收后应尽快将回执和所收物品拍照,发送给淘宝客服,作为退款证明。

利用自动充值系统进行第三方诈骗:

此类诈骗多见于各类充值卡交易中。

骗子先是利用低价的卡吸引买家去和他交流,然后发给买家一个信誉度很高的人的店铺地址,骗买家说这也是他的店,让买家去拍,如果买家想要买A种卡,他往往会让买家拍B种卡,(如买家要买手机充值卡,卖家却给买家一个征途游戏点卡的链接)。

因为是自动发货,拍完付款后,B种卡的卡密就自动发送给您,由于卡的种类不对,买家当然无法完成充值,这时骗子就会以帮您核实一下为借口,要求您将卡密发给他,把您提的卡密骗到手后,自己拿去用掉。

丢包诈骗:

如遇到一个在你面前“无意”丢下一包东西,被丢的包里往往装满假钞票、假金首饰,另一个人上前假意与你一起发现被丢的包,要求平分你拾到的东西,并花言巧语让你得大部分,但要你拿出身上的钱或佩戴的金饰抵押。

这时请你不要贪图小利,应将拾到的东西送交派出所或打110报警。

捡捡钱钱分分钱钱诈诈骗骗冒充警察办案,恐吓受害人涉嫌洗钱实施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外地公检法机关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在办案中发现用受害人身份证开户的银行卡涉嫌为犯罪分子洗钱,需将以其身份开户的所有银行账户冻结,进而要求受害人将存款转入骗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冒充警察办案诈骗冒充警察办案诈骗虚构购车退税实施电信诈骗。

犯罪分子以税务局、财政局或者车管所的工作人员名义,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联系受害人,告知其购买的汽车等高档商品可以退税,要求当事人先交纳一笔“手续费”。

并让受害人按照要求通过ATM柜员机操作退还税额,转走受害人银行卡存款。

虚构购车退税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诈骗路上奇遇。

犯罪分子通常以老人、女性为下手目标。

通过向受害人阐述自己急需用钱的状态,急于将自己手中的高价值物品卖出,而且中整个行骗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托儿,用以证明急于脱手的高价值物料属于正品。

只要受害人有贪图便宜的心理,最后拿到的高价值物料往往是一些一文不值的赝品。

路上奇遇诈骗路上奇遇诈骗兑换外币行骗。

犯罪分子通常会向受害人阐明自己急于用钱,而附近又没有什么可以兑换外币的地点或者说自己没带证件无法在银行兑换外币,与此同时,犯罪分子通常会有个托儿,以此证明外币是货真价实的,在受害人逐渐信以为真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就会偷梁换柱将真实的外币换为备好的假钱。

兑换外币诈骗兑换外币诈骗虚构绑架受害人子女实施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给受害人打电话,慌称其子女被绑架要求向指定账户汇钱赎人,并播放“其子女”在电话中呼喊求救,受害人往往因惊慌失措,救子心切而上当受骗。

恐吓威胁诈骗恐吓威胁诈骗冒充受害人亲友生病或出车祸实施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打电话让受害人“猜猜是谁”,然后便冒充其外地朋友或同学与其攀谈,并慌称近日要来受害人处游玩。

第二天再次拨打受害人电话,以在高速公路出车祸或在来沈途中生病等为由向受害人借钱,诱骗受害人向其指定帐户汇钱。

冒冒充充亲亲朋朋好好友友诈诈骗骗诈骗手段之传销诈骗型以高回报为诱饵,借助传销、变相传销等非法营销手段,从事实质性的诈骗活动。

犯罪嫌疑人一般以公司名义,由业务员通过电话、派发宣传单、刊登报刊广告等途径,吸引学生参加他们组织的营销宣传活动,以养老保健、旅游考察、低投资高回报等为诱饵,吹嘘夸大其公司产品和服务功能,诱使不明真象群众投资上当。

二、受骗心理分析一般的说,受害人所具有的一些不良的或幼稚的心理意识,是诈骗分子所以能轻易诈骗得手的关键。

(一)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

(一)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

容易接受犯罪分子的暗示,经受不住诱惑;诈骗犯罪分子有针对性、试探性的抛出“诱饵”,受害人不自觉的被诈骗犯罪分子所设计的发财之道所吸引,甚至自己先入为主的设想好发财之道。

(二)轻信他人,没有防骗意识。

(二)轻信他人,没有防骗意识。

受害人认为在自己眼皮底下,在自己的跟前,不会出什么事,也没想到会出事,毫不在意,无所警惕,轻易的相信别人,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这种短暂的思想麻痹时机,快速的作案得手。

(三)贪财图便,求眼前之利。

(三)贪财图便,求眼前之利。

贪便宜,想发财,发大财,不假思索,头脑发热,认为“天上能掉馅饼”,往往使诈骗犯罪分子轻易得手。

(四)虚荣心强,放不下情面(四)虚荣心强,放不下情面(五)麻痹大意,不认真检查细节(五)麻痹大意,不认真检查细节三、大学生防骗基本策略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在校大学生防骗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

2、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随意告诉他人或发布在网络上,以防被人利用。

3、对陌生人不可轻信,不要将钱物借出。

4、防止以“求助”或利诱为名的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形,应及时向父母、老师或保卫处(派出所)咨询、报告。

5、切不可轻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等信息。

总之,任何诈骗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向受害人要钱,只要谨记凡是最后找总之,任何诈骗行为归根结底都是向受害人要钱,只要谨记凡是最后找你要钱的都是骗子。

你要钱的都是骗子。

温馨提示

(一)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切勿自认倒霉,要尽快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

尽可能将作案人遗留的物品、材料等提供给公安机关,积极配合调查破案,以便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校园110电话号码是3516110。

温馨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