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74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轴承座—工艺课程设计.doc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4-14至2014-4-27

目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I

零件图 III

设计要求 III

课程设计说明书

1.零件的分析

1.1轴承座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

2.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1生产纲领 -1-

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2

3.工艺规程的设计 3

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

3.2工艺规程设计 4

4.绘制产品毛坯图 5

5.选择定位基准 5

6.选择加工方法 5

7.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工时 7

8.设计总结 11

参考文献 13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4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课程设计名称:

机制工艺课程设计

Ⅱ、课题名称:

滑动轴承座的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Ⅲ、课程设计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

1,绘制零件图。

2,生产纲领:

小批量。

3,编制加工工艺规程。

4,撰写设计说明书。

学生(签名):

日期:

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

零件图

毛坯图:

设计要求

要求编制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具体内容如下:

1、零件的分析及毛胚的确定。

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3、合理选择各工序的定位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用的加工设备。

5、确定一个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6、确定一个工序的切削用量。

7、确定工序尺寸,正确拟定工序技术要求。

8、编写工艺文件。

9、编写设计说明书。

III

课程设计说明书

1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轴承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者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⑴φ30及φ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

⑵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

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

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承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表面。

⑶φ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

⑷其余表面要求不高。

2零件的生产类型

2.1生产纲领

根据任务书已知:

⑴产品的生产纲领为180台/年,每台产品轴承数量2件

⑵轴承座的备品百分率为3%,废品百分率为0.4%。

轴承座生产纲领计算如下:

N=Qn(1+a)(1+b)

=180x(1+3%)(1+0.4%)

=192.816≈193(件/年)

2.2生产类型及工艺特征

轴承座为支承件,查附表2确定,轴承座属于轻型小批量生产零件,工艺特征见表1(如下):

表1

生产纲领

生产类型

工艺特征

200台/年

小批量生产

(1)毛坯采用铸造,精度适中,加工余量相对较大

(2)加工设备采用车床、铣床、钻床

(3)加工设备采用组合夹具

(4)工艺需编制详细的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5)生产效率低,对人工的技术要求高

3毛坯的确定

3.1确定毛坯类型及其制造方法

有附表5《常见毛坯类型》可知,材料为HT200,可确定毛坯类型为铸件。

3.2估算毛坯的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毛坯的最大轮廓尺寸(82)和加工表面的基本尺寸(42),查附表6《》可得出,轴承座上下表面机械加工余量为3.5,其余为3。

3.2绘制毛坯简图,如图1

4定位基准选择

4.1选择精基准

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φ30孔中心线的距离为30。

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4.2选择粗基准

选择不加工的φ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φ30孔(精基准),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

φ30孔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5.1选择加工方法

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附表可得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见表2如下:

表2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

精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Ra/um

加工方案

底面

IT9

3.2

粗铣→精铣

前后两面

IT9

3.2

粗铣→精铣

底座上面

IT9

3.2

粗铣→精铣

φ30外壁

IT14

25

粗刨

两槽

IT14

25

粗刨

φ30孔

IT7

1.6

粗车→半精车→精车

φ35孔

IT14

25

粗车

φ9、φ13孔

IT8

6.3

钻削

φ6、φ4孔

IT14

25

钻削

5.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如表3

表3轴承座的机加工工艺方案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加工设备

01

检验

外协毛坯检验

02

铣削

座底下面

以座底上表面定位,夹轴承孔两侧面;铣轴承底面,照顾尺寸30mm和表面粗糙度

X5030A铣床

03

铣削

座底上面

以已加工底面定位,在轴承孔处压紧,铣轴承座两上表面

X5030A铣床

04

铣削

前后端面

以加工底面定位,并夹紧,铣前后两端面

X5030A铣床

05

铣削

82mm侧面

以已加工底面定位,铣82mm两侧面

X5030A铣床

06

铣削

42mm侧面

以82mm两侧面为基准,夹紧前后两端面,铣42mm两侧面

X5030A铣床

07

刨削

把工件旋转一定角度,刨2mm×1mm槽

B6050刨床

08

钻削

钻φ9孔和φ13孔,保证φ13孔深8+0.20mm

Z3025钻床

09

钻削

以座底上平面定位,夹紧前后两端面,钻φ6孔

Z3025钻床

10

钻削

以后端面定位,夹紧两侧面,钻φ4孔,并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距离为7mm

Z3025钻床

11

车削

以底平面和前端面为基准,夹紧两侧面,车φ30和φ35两孔,并保证孔中心线到底平面的距离为30mm,间接保证上底面到φ30孔中心线的距离及其公差值12+0.050mm

CA6140车床

12

车削

车2x45倒角

CA6140车床

13

去毛刺

14

总见入库

6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6.1确定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底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底面的工序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考虑到高度方向上以下底面为尺寸基准,并要保证中心线到地面的高度为24mm。

因此以轴承孔外圆面为粗基准先加工下底面,以加工后的平面为后面加工的精基准。

底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4:

表4底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15.5

3.5

IT14

±1.0

15.5±1.0

25

粗铣

13

2.5

IT12

12.5

精铣

12

1

IT8

3.2

6.2确定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上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3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底面的工序偏差。

方便铣削,并要间接保证尺寸12+0.050,以及平面度,侧以下底面为精基准加工两底面。

两上底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5:

表5两上底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15

3

IT14

±1.0

18±1.0

25

粗铣

13

2

IT12

12.5

精铣

12

1

IT8

3.2

6.3确定轴承座左右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左右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4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两侧面的工序偏差。

为后面加工做基准,且加工后面工序装夹方便。

两侧平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6:

表6两侧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88

3

IT14

±1.0

88±1.0

25

粗铣

84

2

IT12

12.5

精铣

82

1

IT8

82

3.2

6.4确定轴承座前后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前后端面的加工过程如图5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前后两端面的工序偏差。

因前端面是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基准,并为加工孔φ30的一个精基准,因此在次道工序中以基准加工。

下底面为两端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7:

表7前后两端面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44

3

IT14

±1.0

44±1.0

25

粗铣

40

2

IT12

12.5

精铣

38

1

IT8

3.2

6.5确定轴承座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轴承孔的两侧平面的加工过程如图6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出粗铣、精铣上表面的工序偏差,为方便装夹。

轴承孔两侧面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8:

表8轴承孔两侧面的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毛坯

46

2

IT14

±1

46±1.0

25

粗铣

42

2

IT12

12.5

6.6确定轴承座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槽的加工过程如图7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4《平面加工方案》得刨削时尺寸。

为了在组装后在直角处出现应力集中。

轴承孔槽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9:

表9轴承座槽的工序尺寸表

工序

基本尺寸

工序单边余量/mm

公差等级

偏差

尺寸及公差

表面粗糙度

粗刨

2×1

2×1

IT14

25

6.7确定轴承座沉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轴承座沉孔的加工过程如图8所示

(2)根据工序尺寸和公差等级,查附表13《内圆表面加工方案》得出钻削内表面的工序偏差可以一次钻削除,由于要求精度并不高,但应保证孔沉孔φ13的深度及其公差精度。

轴承座两沉头孔的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见表10:

表10轴承座两沉头孔工序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