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6450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正阳高中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6.康熙帝曾创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査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

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提供了条件

7.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做出这样的规定:

“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

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

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

”这一规定()

A.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在梭伦执政期间率先实行D.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8.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地评价雅典民主:

“我们进人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

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

”这体现了雅典()

A.民主原则的不统一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民主决策的非理性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9.罗马法规定: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

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

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调解贸易的纠纷

10.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说道: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

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B.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C.罗马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产生D.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11.英国革命作为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成果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这一制度创新()

A.否定了其传统的政治结构B.完全剥夺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C.使全体国民都享有选举权D.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

12.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

“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人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13.下面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a代表农民,b代表工人,c代表资产阶级)。

这反映了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14.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要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必须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一人行事,在决断、灵活、保密、及时等方面,无不较之多人行事优越得多;

而人数越多,最终好处就越少”。

由此可见汉密尔顿()

A.强调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B.认为民主政治会降低效率

C.反对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D.主张加强总统的行政权力

15.杰斐逊认为:

“如果国内外一切政务,事无巨细,均集中到作为一切权力中心的华盛顿的话,一个政府部门对于另一个政府部门的牵制就成为无力的了,并且变为和我们与之分离的那个政府(指英国政府)同样的腐败和暴虐了。

”在此杰斐逊意在强调()

A.三权分立B.中央集权C.地方分权D.民主共和

1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当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应:

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

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

或者不采取任何行动,使此项法案在10天后自行生效。

由此可见()

A.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总统可以制约国会的立法权

C.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D.总统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17.法国史学家瑟诺博斯称这个七拼八凑的宪法并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经久的宪法;

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保王派力主赋予总统一定的权力B.共和派无奈地接受了君主制

C.各派以对抗的方法开展制宪工作D.制宪过程中出现制度性妥协

1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

“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D.限制总统的政治经济特权

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B.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D.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国国情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D.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1.《鸦片战争: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浦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22.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査禁孔孟“妖书”;

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盂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3.“1894年那场局部战争不仅使30年倾国之力创办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而且在精神层面摧毁了中国知识阶层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

”“先前的自信或者说自负”是指()

A.伦理纲常的传统习惯B.“天朝上国”的思想

C.“中体西用”的主张D.君主立宪制的构想

24.《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l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25.毛泽东认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选集》第2卷)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

A.在启蒙思想方面的价值B.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6.费正清说:

“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7.“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人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这次会议”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8.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制定了与日本拼消耗,打阵地战的持久消耗战略。

到1938年11月,国民党调整了其抗战战略,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后方”。

这一变化表明国民党()

A.抗战重心转移到敌后战场B.赞同中共的政治军事主张

C.强化了片面抗战路线D.认可敌后游击战作用

29.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百分之五十六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

前进

公里数

四十公里

1939年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失败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人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

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

乡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廷的机会。

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

但是,贵族的势力,本来潜伏着;

而是时的选举,弊窦又甚多。

遂至激成九品中正之制,使贵族在选举上,气焰复张。

结果,就酿成晋初刘毅所说的,“惟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

进士科始于隋,科举之制兴于唐,在取士上,是比较公平的。

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明经所重的是帖经、墨义。

诗赋固然与政治无涉,经学在政治上,有用与否,自今日观之,亦成疑问。

明清,考试关防,日益严密。

此似不尊重人格,但利禄之途,应试者和试之者,都要作弊,事实上亦是不得不然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下列图片所示为唐代前后期高级官员中,贵族出身的“官二代”、“贵二代”以及平民出身的非“官二代”的比例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汉代到唐代,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利与弊,并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内地(大陆)“人教版”、香港“现代版”和台湾“翰林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抗日战争”部分内容的撰述的比较。

内地(大陆)

香港

台湾

抗日背景

日本大陆政策、军国主义抬头、阻挠中国统一、世界经济不景气、激进军人专政;

中国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西安事变

抗日过程

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阶段双方战略部署、以华制华、封锁中国、反攻阶段战略部署、强弩之末的日本、日本孤立、胜利原因

持久战、欧战爆发

抗战胜利

百团大战、滇缅战场、日本投降

苏联勒索

——

各自特有子目内容

日本滔天罪:

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细菌部队

抗战期间的国共关系:

共党势力扩张、国民党政策转向、国共冲突加剧

战乱下的社会与民生:

战前的政治和动员、机关学校工厂的迁徙、战时的民众生活和经济

(1)从材料中提取两组信息,说明三个版本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的撰述特色。

(2)根据材料,指出影响三个版本教科书关于抗日战争撰述特色各异的主要因素。

高一(18级)第三次质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栏(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答案:

(1)原因:

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选官之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支配;

隋唐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国家统一,要求把选官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2)利:

标准客观,打破了家世、门第的选拔标准,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考试程序严格体现公平、公正,考试制度严密;

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弊:

考试内容是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易造成士人忽视实用性的学问。

趋势:

从重血缘到重才能,由世袭到考试选拔。

32.答案:

(1)[答案示例]关于抗日战争爆发背景部分,香港“现代版”增加了从日本的角度分析侵华的原因。

关于各自特有子目内容部分,三个版本各有特色,内地(大陆)“人教版”着重突出日本的罪行;

香港“现代版”的特色在于对国共关系的探讨;

台湾“翰林版”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还原抗战时期的社会百态,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还突出阐述国民政府的政治和动员措施,机关、学校和工厂的迁徙,体现了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及国民政府应对危机的执政能力。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主要因素:

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不同;

阶级立场倾向各异;

史观的差异;

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