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580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1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淡:

渗湿利水。

过用伤津,阴虚津亏者慎用。

涩:

收敛,固脱。

邪气未尽者慎用。

芳香味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

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一)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

2.药物的气味厚薄:

3.药物的性味:

4.药物的效用:

药物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五)影响因素

  炮制: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五、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六、有毒与无毒

   所谓广义的“毒”:

主要有两种涵义:

  ①药物的总称。

即“毒”与“药”通义。

  ②药物的偏性。

  3、确定依据

含不含有毒成分:

整体是否有毒:

用量是否适当:

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

  6、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

  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一节 配伍

  

(一)七情配伍

  1.含义:

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内容

配伍关系举例

意义

目的

选择

七情配伍

单行

单行:

人参治脱证,黄连治痢疾,丹参治胸痹

存效/显效

临床充分利用

相须

麻黄+桂枝,石膏+知母,附子+干姜

增效

相使

黄芪+茯苓,枸杞子+菊花,黄连+木香

相畏

生半夏、生天南星畏生姜

减毒

相杀

生姜杀生半夏、生天南星毒

相恶

人参恶莱菔子,生姜恶黄芩

减效

避免

相反

甘草反甘遂,乌头反半夏,乌头反贝母

增毒

禁忌

中成药配伍

内容:

功似配伍(病症单一,症重者);

功异配伍(多种病证,病情复杂)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1.概念

  中药药剂学:

 研究的内容:

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

   

  2.剂型

  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

  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

 一、中药制剂的原料

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

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

2.中药饮片

饮片:

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

  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

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

  起效快慢:

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

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

  慢性病患者:

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

  皮肤疾患:

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

  腔道病变:

栓剂、灌肠剂

  

(二)、根据药物性质

  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

  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 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1、制剂卫生

(1)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口服给药制剂:

微生物限度标准

  1.致病菌(不得检出)

  

(1)口服:

大肠埃希菌;

  

(2)局部: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口腔黏膜、齿龈、鼻用: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耳、皮肤:

呼吸道: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阴道、尿道: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梭菌+白色念珠菌。

直肠给药: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同直肠给药。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药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多项选择题)

  主要途径:

  ①原药材

  ②药用辅料

  ③制药设备、器械等

  ④制药环境空气

  ⑤操作人员

  ⑥包装材料

  ★背记技巧★

  6个词:

  原料、辅料、设备、环境、人员、包材

2、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

药物类型

易水解的药物类型:

酯类、酰胺类、苷类

易氧化的药物类型:

含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的有效成分;

含不饱和碳链的油脂、挥发油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处方因素:

PH的影响;

溶剂、基质及其他辅料的影响

制剂工艺

储藏条件:

温度、光线、氧气和金属离子;

湿度和水分;

包装材料

3.制剂的包装与储藏要求

遮光、密闭、密封、熔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

(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延缓药物水解

调节PH、降低温度、改变溶剂、制成干燥固体

防止药物氧化

降低温度;

避光;

驱逐氧气;

添加抗氧剂;

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调节PH

第三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

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特点:

  ①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收,起效迅速;

  ②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③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④运、贮、带方便

  ⑤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多应用

  ⑥更易吸湿且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

    二、散剂的分类

  1.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

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散剂:

九分散

  2.按药物组成

  3.按药物性质散剂(普通散剂、特殊散剂)

  4.按剂量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散剂生产与储藏的有关规定

  1、内服散:

细粉;

儿科用及外用散剂:

最细粉。

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剂量小的散剂应用配研法

  3、含毒性药的内服散应该单剂量包装。

4、散剂应密封保存(含挥发性、易吸潮)

(二)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1、粒度:

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

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2、外观均匀度

3、含水量≤9.0%

4、装量差异:

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取10袋,,其每袋(瓶)内容物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无菌:

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

 第四节浸出制剂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浸出药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饮片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

  ①水:

汤剂、合剂

  ②乙醇/酒:

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

  ③含糖浸出药剂☆:

糖浆剂、煎膏剂

④无菌浸出制剂:

中药注射剂、滴眼剂

⑤中药提取物为原料:

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

 汤剂

  一、汤剂的含义与特点

  优点:

  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的需要,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

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剂型

  缺点:

  ①味苦量大,服用不便

  ②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

  ③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

  三个优点——组方灵活,随证加减;

复方成份综合起效;

制法简便,奏效迅速

  三个缺点——味苦量大,服用不便;

不宜久置,临时制备;

挥发难溶,保留率低

  二、汤剂的制备

  1.汤剂制法:

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

  2.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饮片:

质量、炮制——汤剂内在质量首先在于饮片质量,使用优质饮片同时必须符合处方特定炮制要求。

  ②煎药器具:

传统陶器,搪瓷煎器、不锈钢锅,医院自动煎药机

  ③煎煮用水:

自来水/制药纯水

  ④加水量:

头煎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

  ⑤煎药火候:

沸前武火,沸后文火

  ⑥煎煮时间:

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

  ⑦煎煮次数:

2~3次

  ⑧煎煮时间:

煎煮前,冷水浸泡

 

 合剂

一、合剂的含义

  中药合剂:

饮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者也称“口服液”。

 三、合剂的特点

  ①克服了汤剂临用制备的麻烦

  ②浓度较高,剂量较小(通常每次10~20ml,最多30ml)——经纯化、浓缩工艺

  ③质量相对稳定——成品中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并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质量稳定

  ⑤用、携、贮方便

  ⑥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四、合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①所加抑菌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羧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必要时可加是适量的乙醇

②含糖量不高于20%

③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④药液的pH值、相对密度以及装量、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糖浆剂

  一、糖浆剂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

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含糖量≥45%(g/ml)

  二、糖浆剂的分类

  1.单糖浆

  不含任何药物,系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4%(g/g)。

   四、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含蔗糖量测定≥45%(手持糖量计测定)、pH值、相对密度、装量、微生物限度。

 煎膏剂(膏滋)

 一、煎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药性滋润)

  1.滋补为主,兼缓和治疗作用;

  2.主要是中医滋补、防衰老、治疗慢性病的传统剂型之一;

  3.体积小、较易保存、味美适口、服用方便;

  4.热敏性及挥发性活性成分的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

   ①炼糖(或炼蜜,或转化糖)的用量≤清膏的3倍;

   ②煎膏剂应无糖的结晶析出。

酒剂与酊剂

  酒剂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酊剂系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酒剂与酊剂的主要异同:

酒剂(药酒)

酊剂

原料

饮片

饮片、流浸膏

溶剂

蒸馏酒(白酒、黄酒、米酒),可加糖/蜂蜜

乙醇

浓度

无规定

毒性药:

100ml→10g

其他:

100ml→20g

制法

浸渍法、渗漉法

渗漉法(常用)、浸渍法(冷)、溶解法、稀释法

特点

1.制备简便,量小,服用方便,易于保存

2.儿童、孕妇及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不宜使用

3.适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等方剂

1.含药量较高,服用量小,易于保存

2.乙醇有药理作用,应用受限

外观

澄明,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澄明,产生沉淀调整含醇量符合规定后滤除

质检

乙醇量

甲醇量≤0.05%(ml/ml)

总固体量

装量

微生物限度:

细菌≤500cfu/ml,霉菌和酵母菌≤100cfu/ml

甲醇量

细菌<500cfu/ml,霉菌和酵母菌<100cfu/ml

贮藏

玻璃瓶,密闭,阴凉处

棕色玻璃瓶(避光),密闭,阴凉处

应用

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内外兼用

多内服、少外用

典型品种

舒筋活络酒:

红糖酒渗漉

藿香正气水(名字叫水,实为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

浸膏

定义

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标准

浓缩至1g原药材/1ml

2-5g原药材/1g浸膏,又分为稠浸膏含水15%~20%;

干浸膏为粉末状,含水5%。

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少量用水为溶剂

调整含量

有效成分明确的流浸膏、浸膏,用溶剂、稀释剂调整至规定的规格标准。

稠浸膏用甘油、液状葡萄糖调整含量。

干浸膏用淀粉、乳糖、蔗糖、氧化镁、磷酸钙、药粉等调整含量。

防腐剂

以水为溶剂时加20%-25%的乙醇

作用

多作为酊剂、合剂、糖浆剂等其它液体制剂中间体

多作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中间体。

少数直接应用。

(颠茄浸膏、大黄浸膏)

制备方法

渗漉法

煎煮法、渗漉法

质量检查

乙醇量、甲醇量、装量、微生物限度

装量、微生物限度

第五节 液体药剂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

  液体药剂:

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分散相)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溶剂或连续相)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

可供内服或外用。

  分散方式:

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

  分散形式:

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等

  2.特点

  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

分散体系类型

粒径(nm)

特征

溶液剂

<1

真溶液;

热力学稳定;

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

胶体

溶液

高分子溶液

1~l00

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溶胶(非均相)

胶体溶液;

热力学不稳定;

乳状液(非均相)

>100

扩散很慢或不扩散,显微镜下可见

混悬液(非均相)

>500

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凡是能够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分类

  按解离情况不同: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阳离子型:

消毒、杀菌、防腐

  其他类型:

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

  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应用

  >15:

增溶剂;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澄明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8~16:

0/W型乳化剂:

乳剂或乳膏

  3~8:

W/0型乳化剂

  7~9:

润湿剂:

提高饮片表面的润湿性促进浸提、提高片剂的表面润湿性而加快崩解、提高混悬微粒表面润湿性而促进分散。

小于3的常用作消泡剂。

含皂苷、树胶类药材提取时易产生泡沫,常加入少量戊醇、辛醇、醚类、硅酮类或其他表面活性剂消泡。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溶血作用:

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吐温)

静脉给药毒性>

口服>

外用制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粘膜刺激性最小)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均相)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药物分散形式:

分子或离子

  药液:

均匀、透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均相

  常用剂型:

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糖浆剂)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

  

(1)芳香水剂:

系指挥发油或其他芳香性或挥发性药物的澄明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制法:

溶解法。

  

(2)露剂:

系指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

水蒸气蒸馏法

  (3)甘油剂:

系指含有不低于50%(W/W)甘油的溶液或药液。

溶解法、化学反应法。

(4)醑剂:

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特点及制备

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

溶胶(疏液胶体)

是否均相

均相

非均相

分散相分散形式

单分子形式

多分子聚合体(胶体微粒)

澄明

澄明,有乳光

热力学

稳定

不稳定

动力学

稳定(布朗运动强,无沉降)

制备

溶胀胶溶

分散法:

研磨~、胶溶~、超声波~

凝聚法

举例

明胶溶液、淀粉溶液、胃蛋白酶溶液

氢氧化铁溶胶

 1.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索

  水化膜的形成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脱水剂(乙醇、丙酮)、电解质可破坏水化膜

  2.溶胶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双电层。

  溶胶双电层ζ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是决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水化膜。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疏水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

  B.具有乳光

  C.具有双分子层

  D.具有盐析现象

  E.非均相分散体系

『正确答案』ABE

乳状液型液体药剂(非均相)

  

(一)乳状液的组成与类型

  乳状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一种液体以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也称乳剂。

乳剂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

  乳剂=油相+水相+乳化剂

  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的性质,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油水相的容积比、乳化温度及制备方法。

(二)乳剂的特点

1.液滴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快,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2.可制成静脉注射乳剂、静脉营养乳剂

3.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

4.还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5.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6.乳剂可口服、外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三)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1)乳化剂的性质:

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

  

(2)乳化剂的用量:

0.5%~10%

  (3)分散相的浓度:

50%左右,过低(25%以下)或过高(75%以上)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4)分散介质的黏度:

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

乳化温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