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529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宜章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质量管理的情况汇报2Word格式.docx

农业示范推广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办公室、项目技术协作组和项目绩效考核组。

项目实施办公室,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本局有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户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落实配套技术,确保项目高产高效。

项目技术协作组。

负责按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主要是抓好高产创建整乡镇推进万亩示范项目,水稻、玉米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种三产四”项目、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研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及项目量化考核考核指标。

项目绩效考核组。

由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副科级以上行政职务人员组成的项目绩效考核组进行考核,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县创建项目有效推进。

(二)强化宣传发动。

采取广播、电视、黑板报、公示牌、科技赶集、科技宣传周活动、报刊、互联网和短信、年历、挂历、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开展了3次电视专题讲座,有线电视宣传7次,有线广播宣传13次,在宜章农业网络宣传18次,制作墙体标语364条,印发科技宣传小册2.92万份,出动宣传车48台次,组织科技赶集6次,制作大型科技示范牌,发放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宣传小册1万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的认识。

(三)强化示范建设。

通过创办示范样板,提高广大农民应用能力和识肥用肥水平,大力开展“万千百”创建活动,一是突出万亩示范片建设。

建立了栗源镇、城南乡的水稻、天塘乡的玉米、城南乡城西万亩脐橙生态示范园三个万亩示范片。

二是突出千亩示范片建设。

建立了13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千亩示范片和12个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千亩示范片。

三是突出百亩示范方建设。

在全县347个村分别建立了1个50-100亩的示范方。

每个示范片、示范方做到“四有”,即有包片指导专家、有科技示范户、有示范对比田、有醒目标示牌,其中标牌明确标明施肥结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

实现专家负责制。

做到两个突出,即突出专家包片负责,每个示范片均安排专家和技术人员,采取专家包片,技术人员包村,做到关键农时、关键季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

突出现场观摩推进,对成功示范点,组织县乡两级相关领导、农技干部、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现场观摩,全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全县推广应用。

(四)强化技术普及。

一是提高普及乡镇村组。

在栗源镇、岩泉镇、一六镇、城南乡等11个乡镇粮食高产创建区和天塘乡、栗源镇2个乡镇玉米高产创建区以及我县城西脐橙生态示范园、莽山乡的茶园标准果园创建区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整村、整乡“整建制”全面推进,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示范核心示范区,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首先新建了317处农业信息公示墙,占全县行政村91.4%。

二是扩展技术覆盖面。

到目前,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已达到64.5万亩,其中早稻20万亩,中稻3.0万亩,玉米16.5万亩,柑橘8.9万亩,蔬菜5.7万亩,其他作物10.4万亩,为540个科技示范户、545个种植大户和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是增大配方肥施用比例。

制定不同作物的大配方4个,其中水稻配方2个,柑桔、蔬菜配方2个。

提高配方肥施用量,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提高了粮油等大宗农作物配方肥施用量占化肥施用量的比例,在栗源镇、岩泉镇、一六镇、城南乡等11个乡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城南脐橙标准园创建示范区,施用配方肥明显提高。

全县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46.21万亩,施用量14105吨。

(五)强化农业服务。

一是抓好技术培训。

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中培训,开展培训班227期,培训技术骨干736人次,农民1.8万人次,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1430人次,技术人员下乡指导759人次。

二是抓好“配方肥”下田。

把“配方肥”下田作为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的突破口,与配方肥中标企业进行协商,适当减少了配方的数量,使配方肥设计更科学合理,分别设计了4种肥料配方交配方肥定点生产厂家生产,今年配方肥下田14105吨。

三是加强信息引导。

为9.8万农户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技术服务,在317个村将测土信息和施肥指导方案的“建议卡”上墙。

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墙上有画、网上有消息,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同时,引导经销商销售配方肥,农民使用配方肥,提高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六)强化推广模式。

一是抓好带动模式建设。

突出种植大户带动,在水稻、玉米、脐橙种植大户的带动下,配方肥施用率明显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突出科技示范户带动。

科技示范户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过程中重要的“二传手”,在应用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很好地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配方肥。

二是抓好营销网络建设。

突出建议卡指导模式,以村为单位,分土种、分作物制定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农户按照卡上提供的配方施用肥料,全县共印发施肥建议卡5万余份,指导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4.5万亩。

突出协会参与模式,协会牵头,邀请农业部门取土化验,并依此提供作物肥料配方,再由协会组织农户照单施肥或委托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生产专用配方肥进行施用。

突出厂商结合模式,在农业部门提供某地某作物肥料配方后,由配方肥加工企业同肥料经销商联系,定向定量加工配方肥,然后由经销商直接销售给农户。

二、重抓耕地质量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全县耕地质量保护,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黎明任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黄庭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定邦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宜章县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

二是出台了系列文件。

出台了《关于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宜政发〔2010〕17号)《宜章县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宜政发〔2010〕24号)等文件,在全市属于最早、最规范,兄弟县市相继学习借鉴。

县农业局和县国土资源局联合转发了湘农业联〔2010〕76号、湘农业办肥〔2010〕101号、湘国土资发〔2010〕9号、11号、12号等文件到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农技站。

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了部门和有关乡镇联合参加的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会议。

(二)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加强了《条例》学习。

县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县人大主任、副主任、县政协主席、分管农业的副主席等县领导皆认真学习了《条例》,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集中学习了《条例》,增强了耕地质量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性。

二是加大了《条例》宣传。

利用每年的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通过印发资料、张贴标语、送法下乡、广播电视、悬挂彩球与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地宣传。

多次组织乡镇农技站的负责人,乡镇管农业的副乡长、副镇长进行培训,大家充分认识到耕地质量管理是关系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可持续利用。

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加强耕地质量保护。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执行基本农田“五不准”,严格落实农田补划制度,认真划定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0.5万亩,划定基本农田地块数5632块,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牌410块,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信访举报、基本农田保护定期报告、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基本农田保护统计核查等五项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的审核制度,全县审批审核上报40宗占用耕地建设项目,占用耕地458.638公顷,补充耕地512.62公顷。

二是狠抓耕地质量规划建设。

突出把耕地质量保护纳入“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

始终坚持把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每个年度和每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纳入规划年度计划和中长期之中,“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有效遏制耕地抛荒,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依靠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复种指数、农业技术推广、机械作业、良种良法、防灾保产等手段,改造中低产田24万亩,建设标准良田28万亩,新增稻谷和玉米5000万斤,粮食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产量保持28万吨以上。

启动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保护境内东江湖流域的耕地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县农业局“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七大工程(即是1.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

2.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3.搞好基本农田质量保护。

4.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工程。

5.大力抓好耕地地力提升项目。

6.宜章县秸秆利用规划项目。

7.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

突出全县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始终坚持把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作为耕地质量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全县56.93万亩耕地的地力划分为七个地力等级:

一级地23116亩,二级地144238.68亩,三级地60657.4亩,四级地122038.64亩,五级地117608.86亩,六级地95046.93亩,七级地6677.27亩。

编制了N、P、K及中微量元素等18种耕地养分分布图。

突出项目审批。

始终坚持贯彻《条例》中的“严禁新、扩、改污染型项目”的规定,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不符合行业准入标准和环境标准以及目前治理技术不过关,建成后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

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项目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

对建成后的项目,经验收合格,方准予正式投入运行;

对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上马建设的项目,会同环保局依法责令停产整改。

全县立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

三是加大耕地质量建设力度。

狠抓项目建设,主要抓了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治理耕地抛荒、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农业生态环保项目50余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0个,新增耕地面积917.77公顷。

狠抓耕地质量监管,加强项目验收监管,对涉及耕地质量的建设项目,尤其是新增耕地建设项目,严格按照验收程序进行验收,实行多部门共同参与制。

加强部门协调监管,县直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耕地质量问题进行共同协商。

狠抓耕地地力培肥。

大力发展绿肥、油菜生产,大力推广稻草、玉米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

四是加强耕地质量监管。

开展制止耕地抛荒专项整治行动,坚持严格责任追究抓制止耕地抛荒。

对全年耕地抛荒面积超过0.1%或连片抛荒2亩以上的乡镇,在全县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开展污染耕地质量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污染耕地质量的工矿、造纸、皮革等企业实行了关闭、整治、停产、技改、限期整改等措施,关闭7家企业,停产整改企业9家,技改企业1家。

对制售假化肥、假农药、高毒农药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地打击。

开展查处违法占地用地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加大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查处力度,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现象有所缓和。

五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

对天塘乡仁洞村、迎春镇山上村、新华乡吾作村、城南乡廖家村四个国土资源局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

认真抓好项目选址,出具了论证意见,组织专家组进行项目实地踏勘,出具了四份书面检验报告。

其中:

①天塘乡仁洞村建设项目面积36.4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0.57公顷;

②迎春镇山上村建设项目面积56.1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9.74公顷;

③新华乡吾作村建设项目面积20.5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6.72公顷;

④城南廖家湾村建设项目面积8.08公顷,新增耕地面积6.74公顷。

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我县补充耕地四个项目有三个进行初验,提出整改意见。

六是加强耕地管理执法。

今年4月由县人大牵头,县政府组织,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等部门参加贯彻执行《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耕地质量执法月活动,加大了对《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全民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增强了全民对贯彻《条例》的自觉性,营造了一个保护耕地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抓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责任。

一是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由财政局、农机局、粮食局、农业局和各项目乡镇长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农业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二是成立了宜章县农业局土壤有机质技术专家小组。

由主管土肥工作的副局长任组长,总农艺师为副组长,土肥站、推广站、科教站、粮油站、经作站主要负责人以及各项目乡镇农技站长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技术组织实施工作。

三是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为全面完成项目任务,确保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确定城南乡、栗源镇、岩泉镇、一六镇、白沙乡、黄沙镇6个乡镇为项目实施区,项目主要实施区面积8万亩,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二)加强宣传发动,强化技术培训。

今年5月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副县长李定邦、农业局局长颜胜国在会上做了动员报告。

项目各成员单位第一负责人,包括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农技站站长及部分农户代表130余人参加了动员大会。

会上对项目的实施计划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为了使项目区每户农户至少有1个“明白人”,我们在技术培训上下了狠功夫,全县举行乡村培训会58次,培训技术骨干58人,培训农民6215人次,发放技术教材8900本,电视广播宣传5次,报刊宣传3次,明白纸发放12005张,发布政务类信息55条,将技术培训任务分片包干,由项目乡镇技术人员逐村逐组组织农户进行培训,县技术人员作巡回督导,抓落实。

(三)加强监督检查,强化任务落实。

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各环节中,不定期对项目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检查,项目实施工作组必须积极配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改正。

(四)加强田间试验,强化应用推广。

一是抓好好田间小区试验。

在核心示范区栗源安排秸秆腐熟剂系列产品田间小区试验1个,筛选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腐熟剂产品。

二是抓好对比试验与监测。

安排秸秆腐熟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对比试验5个。

三是抓好核心示范片(区)建设。

在省道107国道线的栗源镇、岩泉镇、一六镇,建立县级核心示范村5个,创建1个万亩核心示范片。

通过示范,带动项目区95%以上的农民主动掌握和应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引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