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2.内容:
通过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
,建立
,废除
,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选举
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
(三)中共二大:
1922年,中共将现阶段的目标修改为
(四)意义:
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一)工人运动首次高潮:
(1922年-1923年)
1.主要原因:
领导工运是党中心任务;
1921年8月成立最高领导机构
。
2.主要内容:
以
为起点,
为终点。
3.历史影响(教训):
中共认识到,必须团结
、
,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败:
(1924年-1927年)
1.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历史原因:
①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
②中国人民共同要求反帝反封建
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
在孙中山、李大钊等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努力下,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
》,明确提出了建立
的主张。
1923年,中共“
”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④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主要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合作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
”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
,确定了
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
形成。
2.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1)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以此为导火线。
爆发了全国性的“
”运动。
中国共产党派李立三、
领导这次反帝爱国运动。
与此相配合,共产党人
、邓中夏组织领导了
,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2)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3.国民革命运动高潮:
(1)革命形势的高涨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随着运动的进一步深入,
年7月,
正式出师北伐。
目的是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统一中国。
(2)为了配合北伐战争,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在
的领导下,上海工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举行了
起义,终于占领上海,取得了胜利。
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国民党内以
和
代表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1927年,他们先后发动了“清党”反共的“
”和“
”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失败。
原因:
中共的不成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请思考1:
国民党一大宣言解释的新三民主义应如何认识?
三、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到走上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
(一)工农武装割据
1.背景:
国民革命运动后,中国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国共对峙局面
2.过程: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
”,确立了
和
的总方针,武装斗争最初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以后针对城市地区敌强我弱的现实,及时转变方针,开始建立
(2)三次起义:
起义、
起义、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
、贺龙、叶挺、
、刘伯承等人率领两万多人在
举行了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际志着
的开始。
根据“
”的决议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爆发。
(3)井冈星火: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
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
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
(4)星火燎原:
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主要有
根据地、
根据地和广西
根据地等。
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
人。
3.历史地位:
表明中国革命策略和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中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民主革命道路
(二)红军长征
1931年,
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
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
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
”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
”红军。
由于王明
错误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重大事件
(1)遵义会议:
1935年,纠正错误的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回到中央领导岗位,从此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
(2)八一宣言:
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了《
》,即《
》。
宣言针对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提出了
3.结果: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甘肃
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中共以
为中心,建立
革命根据地。
(三)西安事变
1.历史背景:
日本发动华北事变;
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继续围剿工农红军。
(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强烈感召着各进步阶级和力量共同抗日
(2)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一些进步将领,拒绝执行蒋介石政策,要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3)中国各地区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和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奠定社会基础
2.西安事变: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
1936年12月12日,
、
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在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及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呼吁
3.事变和解: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认真分析了
的形势后,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下,应把
放在第一位,逼蒋抗日,于是确定了
、
的方针。
4.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
的建立和
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请思考2:
中共为什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四、从中华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抗日战争:
(1937年-1945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
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
的开始。
在民族危亡加深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再一次进行合作,联合抗日。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
》。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
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
的正式建立。
(1)日本政策:
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用
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本采取“
”的策略,通过建立
进行殖民统治。
日军在占领区推行“
”、“
”,进行残暴的统治。
(2)国共关系: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
,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
两个战场
,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①正面战场:
抗战初、中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组织了
等十几次大的会战,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
”。
1941年12月,
爆发,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战。
敌后战场开始成为主要战场。
②敌后战场:
中共坚持敌后
战,1937年9月取得了八路军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大捷。
1940年
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均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政策,中共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历史地位: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
,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
的反侵略战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
,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请思考3.史料的搜集、甄别、阐释、运用是新课程下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对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下列几则不同的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东史郎日记》(日)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
“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
”
材料三: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搞杀人比赛
屠杀中国战俘
活埋中国军民
材料四:
青岛的余美红老师在给学生讲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引用了她父亲讲给她的一个事例:
“当时我7岁,你叔叔4岁,鬼子打南京时,人们四处逃难。
你叔叔尚小,就和保姆留在家里看房子。
日军砸开咱家大门,保姆被杀,你叔叔右腿被打了一枪,昏死过去,侥幸捡了一条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依此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
“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你做何评价?
(3)材料一、二同样出自日本人,但对南京大屠杀一事为何有不同的论定?
这说明了什么?
(4)若想证实余美红老师父亲的说法,上述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哪则?
参考答案:
(1)实物证据:
材料三;
文献证据:
材料一、二;
口传证据:
材料四。
(2)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
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这种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的举动将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3)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而渡部升一是日本右翼分子,极力为日本的侵略行径辩护,歪曲历史的真相。
这说明了不同政治态度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侵略野心不死等。
(4)材料三中的第一、第三幅图片。
(二)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1949年)
1.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围绕着未来如何
的问题,中国面临着
与
的两种命运。
2.历史过程:
(1)中共用和平手段争取和平民主:
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
①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赴重庆进行谈判。
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
》,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的问题和解
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据“
”,中国各党派代表和
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
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以
化、
化、
为和平建国的途径,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和平做了积极的努力,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支持。
但国民党执意破坏政协决议,加紧内战部署,全面内战一触即发。
这将是事关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
请思考4:
(08海南历史,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
《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
《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时政热点---政治民主化问题,题目不算难,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第
(1)问注意材料一给定的时间限定,不难再现抗战即将胜利的大背景,然后再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第
(2)问属于根据材料即时回答型,要注意正确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首先注意给定的时间,以便正确判断“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答案要点:
(1)目的:
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
努力:
中国共产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4分)
(2)目的:
为区别于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筹建新中国。
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6分)
(2)解放战争
①战略防御:
1946年6月—1947年7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
进攻。
②战略反攻:
全国性反攻:
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
”的部署.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随后,
等部挺进豫西,陈毅、
率部挺进鲁西南: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对国民党展开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到1948年秋,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了
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总统,国共双方恢复和谈。
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
,和谈破裂。
渡江作战:
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4月23日,南京解放,
被推翻。
③追歼残敌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进军大西北和大西南,解放了除台湾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
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
3.历史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
,标志着中国
的
基本胜利。
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请思考5:
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
1.简述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特征及结果,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1)特征及结果:
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土地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发生内战,日军乘机大举侵华。
抗日战争时期,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两党再次走向对抗,三年内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蒋介石国民政权被推翻,败退台湾,造成两岸分离,至今不能统一。
(2)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试从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和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比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战争领导:
甲午战争时是腐败的清政府;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动员: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抗日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3)战略战术:
甲午战争中,执行避战求和的政策,导致失败;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
两大战场互相配合,最终取胜。
(4)国际环境:
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
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3.一种观点认为:
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
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是两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与变换。
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导致近代、现代两个问题位置变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指出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族运动的不同表现及其最终结局,并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结局的认识。
上述观点基本正确。
根本原因: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历史任务;
中国现代史上,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首要历史任务。
表现及结局:
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洋务运动在社会上兴起,最终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破产;
民族工业产生,但步履艰难、处境悲惨。
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所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捍卫了民族独立;
对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认识:
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和近代化运动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兴起的,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再加上运动领导者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不可能取得民族运动的最终成功。
现代史上,近代化运动和维护民族独立运动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的,中国已经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加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定了新的民族运动的不断胜利。
【走进高考】
例1.(08上海历史,A组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C.因为中共一大是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因此最接近当时、当地的原始材料才是最有力的证据。
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例2.(08海南历史,20)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