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4058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语集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自明然后能明人。

陆九渊《陆象山语录》 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才能够认识别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用责求别人的心责求自己,宽恕自己之心去宽恕别人,不怕达不到有贤德的人的地步。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

清·

陈宠谋《从政遗规·

薛文清公要语》 宁可别人对不住我,人却不能对不住别人。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

元·

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 宁可别人对不起我,我不能对不起别人,这是对待自己的原则。

●念己之短,好人之长,近仁也。

马总《意林·

法法》 常常想到自己的短处,喜欢别人的长处,这就接近仁爱了。

●接物见霁月光风,持身则严霜烈日。

刘克庄《刘应龙监察御史制》 光风:

雨过初晴后的风。

 霁月:

雨雪停止后的明月。

 待人接物要象雨后明月和初晴的风那样柔和,要求自己要象严寒霜雪和猛烈太阳那样严厉。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张潮《幽梦影》 约束自己应该象秋风一样严肃,处理事情应该象春风一样温和。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黄宗羲《宋元学案》 损害别人,就是损害自己;

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

●冤家宜解不宜结。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解:

化解。

 劝人处世不必太过于计较。

●未量他人,先量自己。

苏复之《金印记》第十六出 谓不要一味指责别人,而应先检点自己。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史襄哉《中华谚海》 恕人:

原谅别人。

 律己:

约束自己。

●但知笑他人,不觉自己非。

刘过《为同许从道游画碧》 笑:

讪笑。

 非:

错失。

 批评那些不自知的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汪琬《送张牖如之任南宁序》 意谓严格要求自己,宽宏地对待别人。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责己要严,责人要薄。

陈宏谋《养正遗规》卷下 丰:

丰富,丰盛。

 约:

简约,俭约。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申居郧《西岩赘语》 心胸要宽广,对己要严格要求。

●能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不是;

不敬之人,时时见得自己是。

陈确《书示仲儿》 敬:

恭敬慎重。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

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孔子家语》说别人的坏话,并不能表现自己的好;

说别人的过错,并不能表明自己对。

●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名。

史襄哉《中华谚海》 没:

埋没。

 护:

袒护。

 过:

过错。

 毁:

毁谤。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原毁》 周:

周祥全面。

简约。

 以:

连词,相当于“和”。

 古时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林逋《省心录》 用责求别人的态度责求自己,过失就会减少;

用宽恕自己的心理宽恕别人,友谊就会保全。

●责己厚,故身益修;

责人薄,故人易从。

朱熹《四书集注·

论语集注》 严于律己,故有益于自身修养;

宽以待人,故此别人易于服从。

●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

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

●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金史·

杨云翼传》 自律:

自己约束自己。

●虽至愚,责人则明;

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即使是最愚蠢的人,在指责别人的时候就会显得明智;

即使是聪明的人,在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显得昏愦。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称赞别人的优点,责备自己的过失;

学习别人的长处,察知自己的短处。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

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一辈子只会计较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回头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呢?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刘基《郁离子·

自瞽自聩》 喜欢讲自己长处的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喜欢讲别人短处的人其实是不知道别人。

●恩若己出,怨将归谁。

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别人得到的恩惠都象自己给予的,那么别人的怨恨该归罪于谁人?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文子·

上德》 埋怨别人,不如责备自己,求别人不如求自己。

●无求方觉人情厚,克己始知世路宽。

陈介祺《联句》 人没有过多欲望时自然会觉得世上充满人情味;

能够克制自己时就感到人生道路很宽广。

●天下愚人,但见人恶,不自知恶;

但自见善,不见人善。

《法律三昧经·

列二》 只看到别人的坏处而看不到好处,反之,只看到自己的好处而看不到坏处的人,是愚蠢的人。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

毋以己之拙,而忘人之能。

洪自诚《菜根谭·

概论》 毋:

不要。

 长:

长处,优点。

 短:

短处,缺点。

 形:

对照。

 拙:

笨拙。

 能:

才能。

 不要以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作比较;

不要因为自己笨拙而妒忌他人的才能。

●凡是人,皆相爱,天同覆,行同载。

李毓秀《弟子规》 凡是人都要相爱,因为都被同一个天所覆盖,被同一个地所负载。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史襄哉《中华谚海》 谓尊重是互相的。

●敬人者人恒敬之,欺人者人恒欺之。

史襄哉《中华谚海》 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尊重他;

欺负别人的人,别人也总是欺负他。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 给予别人便利,自己也就得到便利。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史襄哉《中华谚海》 一毫:

指很细微的。

 劝人勿作恶,多行善。

●山水尚有相逢之日。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 喻人总有相逢的日子,做事应留有余地。

●人心齐,泰山移。

金缨《格言联璧·

处事》 谓团结力量大。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三国演义》 负:

辜负。

 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不要让天下人对不起我。

旧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哲学。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尚书·

泰誓》 别人有技艺,就好象自己具有一样。

这样待人处事,才能量容四海,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人之有善,若己有之。

邓牧《名说》 别人有长处,就好象自己有这些长处一样。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吕氏春秋·

先己》 想要战胜他人,一定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缺点;

想要批评他人,一定首先要评论自己。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汉·

马援《诫兄子书》 要为别人的忧虑而忧虑,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 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传》 要记住别人的优点,而要忘记别人的过失。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汉书·

陈汤传》 记住别人的功劳,忘掉别人的过错。

●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敕渤海王六武艺书》 记住别人的长处,忘掉别人的短处。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 君子赞扬别人的优点长处;

小人则传布别人的坏话。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

离娄下》 讲别人的坏话,对它造成的恶果应该怎么呢?

●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

不苟》 谄谀:

奉承。

 推崇别人的美德,宣扬别人的美事,并不算是阿谀奉承。

●以人之长补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

刘向《说苑》 以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别人的渊博弥补自己的浅薄。

●毁人者,自毁之;

誉人者,自誉之。

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底毁别人的人,也底毁了自己,称誉别人的人,也美誉了自己。

●善誉人者,人誉之;

善毁人者,人毁之。

邓牧《名说》 喜欢称赞别人的人,人们也称赞他;

喜欢诋毁别人的人,人们也诋毁他。

●不轻誉人者,善誉人者也;

不轻毁人者,善毁人者也。

庄元臣《叔苴子·

内篇》卷四 不轻易称赞别人的人,是善于称赞人的人;

不轻易批评别人的人,是善于批评人的人。

●不传无轻之淡,无听毁誉之语。

晋·

羊祜《诫子书》 不要传播毫无根据的言论,不要轻听毁谤或赞誉的语言。

●作者恶道听途说违理,街谈巷议之损实。

刘知几《史通·

采撰》 著述史书的人厌弃不可靠传闻和议论的违反事理、背离事实。

●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吴承恩《西游记》第10回 传闻的话不可听信。

●敬一人,则千万人悦;

慢一人,则千万人怨。

罗隐《两同书·

敬慢》 尊敬一个人,就会使千万人喜悦;

怠慢一个人,就会使千万人抱怨。

●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

王梵志《敬他还自敬》 尊敬别人会使自己受到尊敬,轻视别人会使自己受到别人的轻视。

●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章名句》 有知识和贤德的人治理人,就是运用他所奉行的那一套倒转进行回敬他。

●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

张养浩《牧民忠告》 不能够用要求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无责人以如己,无誉己以如人。

黄晞《聱隅子·

生学》 不要象责求自己那样责求别人,不要象赞扬别人那样赞扬自己。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柯丹丘《荆钗记》 看人不能光凭外貌来判断,海水不能用斗来衡量。

《增广昔时贤文》“人不可面相,水不可斗量”意与此同。

●欲人勿恶,必先自美;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3回 恶:

厌恶。

 自美:

自我修饰。

 必须首先使自己仪容端整,使自己建立自信,才能得到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毁谤与赞誉从来都不必认真去听,是与非最终自然会有分晓。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

洪自诚《菜根谭》 好说谗言的人诽谤他人,就象一丝浮云遮蔽太阳,真相很快就会弄清楚。

●君子之为言也,度可行于己,然后可责于人。

欧阳修《濮议》 君子所说的话,估计自己可以做到的,然后才责成别人去做。

●责人者,必先自责;

成人者,必先自成。

《钱公良测语下·

规世》 要责备别人,首先要自己对自己进行责备;

要成就别人,首先要自己取得成就。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

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格言联璧·

持躬类》 除自己责备自己之外,没有战胜别人的办法;

除了自己坚持自强不息之外,没有超越别人的办法。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

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处事》 论人应当选取其长处,原谅其短处;

做事必须先详细探究其害处,后计算其益处。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接物》 临事:

一事当前。

 论人:

议论人家。

●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史襄哉《中华谚海》 胜人:

比别人占优势。

 自胜:

自己具备占优势的条件。

议论别人。

 自论:

懂得自己评论自己。

●只顾议论他人,也要看清自己。

申居郧《西岩赘语》 议论别人应当以别人为镜子,进行自我反省。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瑄《读书录·

器量》 只有宽宏大度才可以容纳人,只有深厚的大地方可以承载万物。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洪自诚《菜根谭》 宽:

宽厚。

 待人宽厚仁爱对于自己就是幸福,有利于人实在是有利于自己的关键。

●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惠吉》 霁月光风:

雨雪停止后的明月,雨过初晴后的风。

 比喻光明磊落地处事,平易直率地待人。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老君堂》 欺人是祸:

欺负别人是灾祸。

 饶人是福:

宽恕别人是幸福。

●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吴承恩《西游记》 方便:

俗谓便利于人的事。

 饶人:

犹云让人,不与人争较。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洪自诚《菜根谭》 别人对自己有恩惠不可忘记,别人与自己的怨恨则必须忘掉。

●攻人之恶,毋太严;

教人之善毋过高。

《史典·

愿体集》 责备别人的过失,不要太苛刻;

教人做好事,不必要求太高。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林逋《省心录》 耳朵不去探听别人的错处,眼睛不去盯着别人的短处,嘴巴不议论别人的过失。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洪自诚《菜根谭》 不要指责人的小毛病,不要揭发别人的私隐,不要记着别人的旧怨。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史襄哉《中华谚海》 静坐时经常想到自己的过失,闲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不是。

●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史襄哉《中华谚海》 始信:

才相信。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醒世歌》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宽容,不要过于计较谁是谁非,谁短谁长。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申居郧《西岩赘语》 人生在世最愚蠢的是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最不好的是好讲别人的坏话。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

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责备别人的,治理自己必定荒疏。

●终日喜言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王晫《今世说》 整天都喜欢讲别人的过失,便会伤害人际间的团结。

●敬为入德之门,傲为聚恶之府。

申居郧《西岩赘语》 敬:

恭敬。

 傲:

骄傲。

 恭敬是进入德行的门户,骄傲是招来恶果的府第。

●莫道是非终日有,果然不听自然无。

高明《琵琶记》 莫道:

不要说。

 是非:

这里指纠纷口舌。

 意谓只要置之不理,是非自然就没有了。

●是非来入耳,不听自然无。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 是是非非的言论传入耳朵,不去听它自然就没有事。

●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史襄哉《中华谚海》 朝朝:

每天早晨。

 对待事非,最好的办法是不去听它。

●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江河洗不清。

史襄哉《中华谚海》 是非吹入庸无俗子的耳朵里,万丈江河的水也不会洗清。

●有事但听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

史襄哉《中华谚海》 但:

只。

 休:

不要,别。

●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史襄哉《中华谚海》 来讲是非的人,一定的播弄事非的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史襄哉《中华谚海》 有谁背后没有人说长道短,又有谁在人面前不议论别人。

●没事不登三宝殿。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6回 三宝殿:

泛指佛殿。

 比喻没有事情不找上门。

●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杜文澜《古谣谚》卷四十二 一味谦恭礼让,还不如遵从吩咐;

一味认真地听取教育,还不如灵活去办。

富贵·

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里仁》 金钱和地位,这是人人所想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不接受。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君子爱好钱财,但要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它;

贞洁的妇女爱好美色,但要按一定的礼仪去接纳它。

●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不因为富贵妨碍他的道义,不以名位改变他的心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有和显贵,对于我就象飘浮在空中的云一样不值得关心。

●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 意谓富贵对于我来说,象秋风经过耳边一样。

●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

《战国策·

秦策》 家中如有来路不正之财,就会伤害根本。

《挚虞库居铭》“有财无义,恒家之殃”,意近。

●人欲余财积蓄之富,而穷年累世不知足。

荣辱》 欲:

想要,希望。

穷年累世:

指接连不断,时间长久。

 意指人对财富的求索是不会厌足的。

●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能知足者甚少。

《旧唐书·

李靖传》 甚少:

很少。

●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晋书·

诸葛长民传》 常思:

常想。

 必履:

必然践履。

 在贫困卑贱时常希望得到富贵,在富贵时却必会遇到潜伏的祸机。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

生以辱,不如死以荣。

《大戴礼记·

曾子制言上》 富有但苟且,不如贫而安乐;

生而受辱,不如死而光荣。

●何可屈曲从俗,苟求富贵?

儒林严彭祖传》 不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而屈曲迎合世俗。

●浮荣不足贵。

陈子昂《感遇》 表面上的荣华并不可贵。

●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

南朝·

梁·

江淹《效阮公诗》 浮云:

飘浮于空中的云。

此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金玉:

泛指珍宝。

 意指权势和财富不值得去汲汲追求。

●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浮云:

飘浮于空中的云,比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意指不把富贵放在心里。

●富者非财也,贵者非宝也。

三国·

魏·

曹植《玄畅赋》 非:

不是。

 有财有宝未必就是富贵。

●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

秦:

孔鲋《孔丛子》 取:

取得。

 谓之:

叫做,称为。

 财产不掠夺于人,可称为富;

人格不受侮辱,可称为贵。

●乐能知足乃为富,岂必金玉名高资?

欧阳修《盘车图》 名高资:

富有著称于世。

 知足常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金珠玉石的富有高名?

●天下有至宝,而非势也;

有至富,而非金玉也。

《艺文类聚·

鉴戒》 世上的至宝至富,不是权势地位和金银珠宝。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

持躬》 富贵以能布施行善为德,贫穷以节俭自奉为德。

●功名富贵知何物,风雨尘埃惜此身。

金·

元好问《感遇》 风雨:

喻艰苦生活。

 尘埃:

喻污浊。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先师:

此指孔孟等儒家先辈。

 儒家先辈们留下的教诲,只忧虑仁义之道得不到施行,而不忧虑生活贫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戚戚:

忧惧貌。

 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

 身处贫贱而坦然自若,不屑于热切地求取富贵。

●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

大学》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财物是次要的东西。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忧:

忧虑。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

洪自诚《菜根谭》 财货储藏得多损耗也多,所以,财富丰厚的人忧虑也多。

●安贫福所与,富贵为祸谋。

傅玄《杂诗》 安贫:

安于贫困。

 与:

给予。

 谋:

图谋,营求。

 意谓安贫可能得福,富贵容易招祸。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王勃《滕王阁序》 达人:

指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旧谓有贤德的人安于贫困生活,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命运。

●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后汉书·

蔡邕传》 安于贫困的生活,乐于微贱的地位,对世上也无其他谋求。

这是旧时儒家的一种处世哲学。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王维《过李揖宅》 乐道:

以遵行自己所信奉的道德准则为乐。

 安贫:

安于贫困的生活。

●君子忧道,不忧贫。

卫灵公》 君子以不知道为患,而不以居贫为忧。

●人贫则志短,马瘦则毛长。

张?

《朝野佥载》 旧谓处在贫困境况中的人,往往缺乏志向和勇气。

●贵贱无常。

王?

《野客从书·

冠子》 富贵卑贱不是永恒不变的。

●贵无常尊,贱不常卑。

傅玄《吏部尚书箴》 地位显贵不是永处尊位,出身微贱不会永远卑下。

●日有阴晴,月有盈亏。

算人无久富长贫。

无名氏《杀狗记》第十八出 喻人的境遇会起变化,不会永久的富或永久的穷。

●莫言贫贱长可欺……莫言富贵长可托。

李颀《别梁鍠》 莫言:

 可欺:

可欺侮。

 可托:

可寄托。

 贫贱和富贵不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李白《古风》 荣华富贵象东逝的水,世间所有的事都象江上波澜,转瞬即逝。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李白《江上吟》 汉水:

水名,长江最大支流,从西北向东南流。

 此言功名富贵不可能长在,正如汉水不能向西北流一样。

●富贵荣华几时兮,朱营碧堂生青苔。

陈子昂《青台引》 几时兮:

能维持多久呀。

 朱宫碧堂:

红宫绿堂,泛指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

●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营生,富贵者沉沦于逸乐。

葛洪《抱朴子·

崇孝》 汲汲:

 沉沦:

犹沉没、沦落。

 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那么贫贱者只迫切地营谋生计,富贵者则沉溺于享乐。

●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奢自来。

刑法》 地位尊贵的人容易矣横,家室殷富人容易奢侈。

●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贫穷是耐久之交,你处得他好,他益你反深。

评议》 耐久之交:

喻永不变心的朋友。

 处:

相处。

●富贵者贫贱之基,奢侈者寥落之由。

《日闻录》卷一 富贵而佚乐则易招贫贱,奢侈而无度则陷于伦落。

●富贵过盛,则必骄佚而生过。

王符《潜夫论·

忠贵》 盛:

兴旺。

 骄佚而生过:

骄奢淫逸并产生错误。

 佚,同“逸”。

●贫不忘俭,富不学奢。

马周《清崇节俭及制诸王疏》 奢:

奢侈。

●积金累玉,未必是陶朱之智。

王充《论衡·

命禄》 陶朱:

春秋时,越国名臣范蠡,功成退隐,后成巨富,号陶朱公。

财富极多不一定是智者的所为。

●力学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

刘克庄《贫居自警三首》 致力于求取学问,不要忘记勤俭持家的道理,富贵反而使子孙变得愚蠢。

●外贫贱易,耐富贵难。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

杜文澜《古谣谚》 处在贫贱,劳苦之境倒容易过。

处在富贵、闲散的环境更难。

●能知足则常足,故富;

能脱俗则不俗,故贵。

李贽《焚书·

富莫富于常知足》 知足:

知道满足。

 常:

经常,长久。

 脱俗:

超脱凡俗。

 这是古人的一种安贫乐贱、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

●富莫富于常知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