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20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知识点1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

(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

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

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B、烧杯C、蒸发皿D、燃烧匙

1、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集气瓶C、量筒D、试管

2、托盘天平指针不在分读盘中线而是偏向右边就称量,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数值()

A、偏高B、偏低C、不变D、不确定

3、下列仪器中,可与试管、烧杯、蒸发皿归为一类的是()

A、集气瓶B、漏斗C、量筒D、锥形瓶

知识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三不”:

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

用药匙或V形纸槽

块状及条状药品:

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

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

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

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

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

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

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B、随意倾倒在水槽中C、倒入指定的容器中D、倒回原试剂瓶中

1下列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B、过滤时,液体应沿着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C、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D、使用天平时,用手取用砝码

2、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

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溶化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药品不定量时,固体一般去1~2克

B、安装过滤器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口

C、蒸发食盐水,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一定要盖上灯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1节空气

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练习题: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2、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知识点1混合物与纯净物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它们都是纯净物

1、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酱油C、蒸馏水D、葡萄酒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天然气C、含碘盐D、蒸馏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银B、碘酒C、不锈钢D、矿泉水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冶炼铁矿石后得到的生铁D、加热高锰酸钾反应后的剩余物

知识点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1、保护环境己成为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性重大课题之一,下列因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破坏而带来的后果是()

①土地沙漠化②水资源危机③酸雨④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大⑤沙尘暴

A①②⑤B①②④⑤C②⑤D全部

2、三大有害气体指的是什么?

,。

3、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第2节氧气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有的性质:

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1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其中的基本反应类型:

⑴淡黄色粉末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

⑵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其生成物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一种银白色金属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许细沙或水的原因是()

A、使反应更激烈B、使现象更明显

C、防止集气瓶底炸裂D、防止火星四射

2、有A、B、C、D四种物质,A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将燃着的火柴伸入到D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且D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

(填化学式)

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___。

3、在装有空气的某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引入其它气体,可使

用的可燃物是()

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

知识点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

燃烧

缓慢氧化:

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

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①水+氧化钙→氢氧化钙

②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③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④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铁在氧气中燃烧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氢气+氧气→水

(2)铜+氧气→氧化铜

(3)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4)二氧化碳+水→碳酸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

为什么?

第三节制取氧气

知识点1氧气的制备

1、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

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5、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6、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

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7、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

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丙三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甲:

乙:

丙: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

⑴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

⑵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⑶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⑷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⑹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放出实验桌上。

2、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请你填写有关空格,并与同学交流。

⑴写出红磷燃烧反应的表达式(文字或符号)为。

⑵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⑶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l/5,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

⑷若⑶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l/5,这可能的原因是(任写一种)?

⑸由本实验还可以推测氮气的性质有(任写一种):

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2)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与区别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

不断运动;

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题: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3、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D、不同的化学性质

第2节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质子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带电)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不带电)电)

中子

电子

第一电子层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B、电子数C、原子数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核

2、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在云南抚仙湖底古城考古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6B、质子数为6C、电子数为6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3、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A、175B、114C、61D、289

第3节元素

知识点1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如O:

氧元素

表示某种元素

一个氧原子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b、意义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

门捷列夫

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加

7横行(7个周期)

各族最电外层电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化学性质相似)

18纵行(16族)

*排列依据

*注:

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

地壳:

O、Si、Al、Fe细胞:

O、C、H

1、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数是()

A、核外电子数B、核内质子数C、核内中子数D、质量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的

C、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