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4808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docx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材料

立项号:

DYKT--2013053

 

市中小学“十二五”德育科研

课题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芹

单位(盖章)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日期2014.4.15

 

市中小学“十二五”德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活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

为此我们学校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决定将“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今后德育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原因有以下几条:

(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呼唤德育生活化。

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社会由一元走向多元。

在多元社会中,传统的与一元社会相适应的道德原则、规和道德教育式,从根基上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条件。

而后,随着人类生命意识的凸显,教育必将更多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在他自己的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目标是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命所在其中的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现代社会上述特征呼唤学校德育从无“人”的、与学生生命相脱节或相悖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的格局中走出来,向“以人为本”的、踏着学生生命的节拍、和着学生生命的律动、并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发展的方向转型。

(二)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呼唤德育生活化。

“人”和“人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词。

这儿的“人”,指的是完整的人,是个别的、具体的、全面的、活生生的人;“人的发展”亦是指人的全面的整体性的生成。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作了调整,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鲜明地昭示着新课程由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功能转变,昭示着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认知体,而是生命体。

学校德育如何促进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议题。

(三)中小学德育实践需要德育生活化。

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存在以下明显弊端:

从德育的价值取向看,表现为重社会政治功能,轻人的发展功能;从德育的对象观来看,学生被视为受动体、“美德袋”,而非生命体和道德的建构主体;从德育的目标和容看,讲究让学生顺从既定的、预设的条文规,而且这些规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品德需求;再从德育的途径看,理性说教、灌输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德育的评价方面,衡量学生的准绳是社会标准和统一标准。

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扬;其情感生命的成长被压抑、被忽视;其生活被扭曲、被异化。

学校德育要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就急需反思与重构。

(四)我校教育发展需要德育生活化。

我校一贯重视德育工作。

最近几年,我校以单叶同学申报“省美德少年”为契机,以“行知互动剧场”为平台,培植了典型,塑造了品牌,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我们的德育教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自发的状态上,缺少理念的引领和指导。

所以对“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展开研究,是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生活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德育生活化的诸多理念。

纵观古今中外,关于生活教育的论述与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的巨匠卢梭的自然教育实际上是较早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陶行知生活教育容博大无比,“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对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德育容的过时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二)道德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道德是通过展现人的生活和在人的交往中形成的。

近年来,在德育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已深刻认识到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德育途径方式过于单一甚至违背学生道德心理发展规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于是德育需贴近生活,需加强情感性、加强道德主体实践渐渐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借鉴杜威、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的思想及道德心理学关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本课题希望提出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模式的理论和操作样式,以制订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并对其终生有益的切切实实的德育目标,创造性地运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实践、重体验的具有鲜明现代生活教育特征的德育生活化方式,为提高农村学校德育实效,同时丰富德育理念与德育模式服务。

三、课题研究目标、容

本课题研究依据生活德育理论、活动德育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人境交互决定论等理论,在继承和弘扬小学德育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及社会性发展的规律,探索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的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及策略,探索《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论,为形成小学德育课程的一套新的教学理论不懈努力,为新课程的实施、为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提高新一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时期需要的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目标为:

1、新时期学生品德发展特点、规律研究的突破。

新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发展发生着特别重要的影响,本课题力争在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规律的探讨上有新突破。

2、探索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力求在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真实地反映儿童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体验、感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3、探索符合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力争在如何激发学生道德需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鼓励学生道德实践、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上有较大的突破。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1、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框架研究。

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思考与梳理,对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涵、特质、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及德育生活的原理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建构起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理论框架。

2、研究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

从关注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突出德育的“生活化”特性,体现德育方法的实践性,德育途径的开放性。

3、提炼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几种实践操作模型。

在具体的实施中,分学科教学中的生活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生活德育,班级管理中的生活德育,班队活动中的生活德育等方面展开研究。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如:

联系生活、自主感悟、合作互动、社会践行等方面的研究。

5、小学德育生活化的评价研究。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经验阅历、信念理想、主体特征,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的品德评价。

因人育德,打破传统道德的一元价值取向,允许中度道德和低度道德的存在。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

比较分析国外德育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2、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以收集被实验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材料。

主要采用:

A、结构式观察。

事先设计好观察容和项目,制定好观察表格,在实际观察中严格按观察计划、步骤进行观察、记录,以取得比较系统的观察材料。

B、非参与观察。

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调查对象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以获得比较客观、真实的材料。

3、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测验等书面形式间接地考察、了解学生,获取材料,或运用访问、座谈等方式直接考察、了解学生,获取材料。

主要采取现状调查研究、发展调查研究、比较调查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典型调查研究等方式。

4、实验研究法。

对《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进行实验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经验。

5、行动研究法。

遵循行动原则、发展原则、生活化原则、社会化原则对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学生品德发展特点、适应学生品德发展的教学模式、方法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边分析研究,边行动改进,以提高研究质量,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6、经验总结法。

认真总结广大教师的德育实践经验及德育实践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整理,使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升华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五、德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产生都有其深厚渊源和理论基础,德育生活化亦如此。

基于此,我们试图从教育学角度、哲学角度探究德育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在西方,以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最有影响;在我国,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德育资源,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可称为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生活教育思想与理论中包含了德育生活化的诸多理念,给德育生活化研究以很大的启迪。

(一)教育学依据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阐述了有关生活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即儿童的生活本身,教育、道德教育要寓于儿童的“自然生活”中。

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自然生活的秩序,儿童是拥有善良本性和自由意志的人,当儿童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确立时,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本身,而不仅是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

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过上一种自然的生活,成为一个自然人。

他还指出道德教育不要违背儿童的天性,应符合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和生活过程的秩序,让儿童在自身的生活过程中来获得道德体验、养成道德习惯,最终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指向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倡导的教育回归自然生活为后来的生活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

2.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的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他针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与儿童生活实际脱离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重要命题,强调了教育具有生活意义。

杜威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他认为:

“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意义,我们的学校不再是脱离社会生活,专为学习功课的场所,而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团体,在这个团体里,学校和生长是现在共同参与活动的副产品。

其次,校学习应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在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不能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为校生活,另一套为校外生活。

杜威指出教育的生活意义还在于教育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他认为:

“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并在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学说。

与杜威不同的是,他从教育的角度看生活,赋予生活以教育意义,通过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来获得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他生活德育思想的三大基础。

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的事,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

”道德是要通过生活表现出来,所以也要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

(二)哲学依据(儒家哲学)

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拥有许多优良的德育传统,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而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最核心的容。

它特别强调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密切联系,持“生活即德育”的大德育观。

因此,在生活德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儒家丰富的德育传统为现代德育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但是随着孕育儒家文化的社会结构的解体,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德育传统一度被当作阻碍社会进步的包袱而遭受批判,特别是“文革十年”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我们的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从容、方法、途径等方面都失去了儒家德育传统的根基。

儒家德育传统特别是儒家德育生活化传统与现代断裂,使德育脱离了生活实际,呈现“假大空”现象,家庭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一度丧失,学校德育表现为:

泛政治化、理想化、功利化的倾向,实效性很差。

“在思想和文化围里现代决不可以和古代脱节。

任何一个现代的新思想如果与过去的文化完全没有关系,便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不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儒家德育传统资源发掘、整理、分析和甄别,做出现代性的诠释。

所谓“现代的诠释”,不是把古人现代化,将今人的思想作为标签贴在古人身上,而是要求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优秀的儒家德育传统资源中所包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德育的东西,予以发掘、提炼,并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使它有可能和现代衔接起来,最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整合。

为学校德育改革提供历史的经验与借鉴。

六、研究基础

本课题的负责人芹及课题组核心成员单亚兵近年来在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德育科研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德育荣誉方面:

芹是大丰市“十佳师德标兵”、“小海镇优秀校外辅导员”、“市我心中的好母亲”。

单亚兵是“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大丰市首批德育学科带头人”“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协助学校取得省首届“百名美德少年、十大美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奖”,并协助学校取得2012年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一等奖”。

在德育科研方面,芹先后完成大丰市县级德育课题《住宿生有效管理研究》一件;公开发表德育论文《后进生的转化在于课外阅读》一篇;在全市未成年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材料一份《母爱无边,师爱永恒》收录在大丰市关工委材料汇编《奉献•特色•口碑》一书中;另有数篇德育论文获奖。

单亚兵同志公开发表德育论文一篇《活动多样,生活多彩》,另有两篇德育论文获奖。

在主持德育活动方面:

芹同志创办“江北村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热心帮助留守儿童,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大丰电视台“金丰写真”栏目、《大丰日报》、《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媒体曾对芹老师及她的校外辅导站进行过专题报道。

市著名儿童文学家有干、曹文芳,《关心下一代周报》记者苗苗都曾到芹老师的“校外辅导站”采风、采访。

单亚兵同志主持单叶同学申报“省美德少年”并获得成功,为我校乃至我市树立了一位道德模;策划、主持学校的“行知互动剧场”获得空前成功,2013年5月28日新华社记者吴新生、韩瑜庆以《大丰:

校园小剧场 德育大课堂》为题对我市、我校的德育新品牌——行知互动剧场进行了专题报道。

芹、单亚兵两位同志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由单亚兵任负责人,芹任主持人的市“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于2013年8月顺利结题。

七、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2013.9---2014.3):

发动准备阶段。

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学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择课题,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做好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4.4---2015.4):

实施研究阶段。

撰写阶段实验报告、经验论文、个案分析。

开展实验研究,分为二个小阶段:

1、侧重于新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及形成规律的研究。

2、侧重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基本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5.5—2015.9):

总结合成阶段。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收集、编印成果材料,邀请专家鉴定,完成课题。

八、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迮银干

副组长:

启芹芹

成员:

单亚兵、国平、董兵、朱亚平、蒋扣明、董海霞、吴小妮、文文、吴玲玲、峰、董奚

2、具体分工:

①迮银干、启芹负责指导、协调、后勤支持。

②芹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任务的分配、问题的协调等;单亚兵具体负责开题报告、过程性资料的收集、结题报告等的撰写。

③蒋扣明负责研究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打印等方面。

④吴小妮、文文等负责“家庭德育生活化”方面的研究。

⑤芹、国平负责“学校德育生活化”方面的研究。

⑥董兵、朱亚平负责“社会德育生活化”方面的研究

⑦峰、董奚负责“德育生活化”各项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⑧吴玲玲、董海霞负责“德育生活化的容与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九、预期成果

1、教师公开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

2、教师相关研究论文获奖不少于6篇。

3、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不少于2个。

4、学生相关的作品发表不少于5篇。

5、学生相关文章、活动获奖不少于10次。

6、媒体宣传、报道至少1次,争取2次。

7、拍摄相关专题片至少1次,力争2次。

8、其他形式的成果若干。

 

大丰市小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小组

二零一四年四月十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