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19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总结精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支持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

3、顺序存取速度快。

4、所需的磁盘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最少。

缺点

1、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若干物理块以满足文件增长的部分需要。

2、不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

二。

链式结构

1、提高了磁盘空间利用率,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有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

3、有利于文件动态扩充。

1、存取速度慢,不适于随机存取。

2、当物理块间的连接指针出错时,数据丢失。

3、更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4、链接指针占用一定的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

三。

索引结构

1、不需要为每个文件预留物理块。

2、既能顺序存取,又能随机存取。

3、满足了文件动态增长、插入删除的要求。

1、较多的寻道次数和寻道时间。

2、索引表本身带来了系统开销。

如:

内外存空间,存取时间等。

U/C矩阵

是用来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

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U/C矩阵是MIS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一个重要工具。

提出了一种用关系数据库实现U/C矩阵的方法,并对其存储、正确性检验、表上作业等做了分析,同时利用结果关系进行了子系统划分。

U/C矩阵是一张表格。

它可以表数据/功能系统化分析的结果。

它的左边第一列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上面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数据类的名称。

表中在各功能与数据类的交叉处,填写功能与数据类的关系。

U/C矩阵完备性检验:

这是指每一个数据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即“C”)和至少有一个使用者(即“U”);

每个功能必须产生或者使用数据类。

否则这个U/C矩阵是不完备的。

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如下:

①画一个数据关系表,在表的第一行填入各项“数据类”,在表的第一列填入各项“功能”;

②如果某一功能使用了某种数据类,便在表中间的矩阵的相应交叉点上写个U,如果某一功能产生了某种数据类,便在相应的交叉点上写C;

③按逻辑关系以及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排各个功能;

④重排数据类,原则是使得所有的“C”尽可能靠近矩阵的主对角线;

⑤分组,即把U和C比较密集的区域框成一个个组,就是子系统。

对表做重新排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

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对角线。

将U和C最密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就构成了子系统。

落在框外的U说明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

这样就完成了划分系统的工作。

如下图

U/C矩阵的主要功能

1.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2.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

4.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什么是诺兰阶段模型?

它有什么实用意义。

诺兰阶段模型:

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总结这一规律提出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称其为诺兰阶段模型。

诺兰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六个不同阶段。

自下而上”MIS开发策略:

优点:

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缺点:

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从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MIS开发策略:

这种开发策略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来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实施难度较大。

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方法

BSP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是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本,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优点是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特别适合开发大型MIS;

缺点是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原刑法

不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

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

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封装性:

面向对象就是“对象+属性+方法”。

抽象性:

类中封装了对象共有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性:

继承性是类特有的性质,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子类自动继承父类的属性与方法。

动态链接性:

对象间的联系

4.CASE方法

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全面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开发步骤。

严格地讲,CASE只是一种开发环境而不是一种开发方法。

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以节省MIS投资;

2.明确MIS的任务;

为将来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MIS的目标(MIS应实现的功能)、约束(实现MIS的环境、条件)及总体结构(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组织的现状(包括软硬件、人员配备及开发费用等);

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流程重组等;

对影响规划的IT发展的预测。

10.为什么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其结果不是唯一的

从使用U/C矩阵进行子系统划分的步骤可见,整个划分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功能组和数据类的排位、C较密集区域的划分等,因此,不同的人划分的结果可能不是一样的。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主要包括:

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

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

子系统划分的结果;

各个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

同时新系统的逻辑方案也是系统开发者和用户共同确认的新系统处理模式以及打算共同努力的方向。

6.1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

在本章前面各节中已经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优化,这个分析和优化的结果就是新系统拟采用的信息处理方案。

它包括如下几部分:

(1)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

将2.3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处理的过程?

②对哪些业务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

改动的原因是什么?

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③给出最后确定的业务流程图。

④指出在业务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

(2)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将2.4节分析的结果在此正式提出来,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请用户确认最终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字典。

确认的内容主要是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合理,数据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并可以统计得到这个精度等等。

②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的数据处理过程?

③对哪些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

④给出最后确定的数据流程图。

⑤指出在数据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主要指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完成,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或是需要用户配合新系统来完成)?

(3)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

将2.5节分析的结果分两部分绘出:

①新系统逻辑划分方案(即子系统的划分)。

②新系统数据资源的分布方案,如哪些在本系统设备内部,哪些在网络服务器或主机上。

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

按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系统。

建立数据库系统。

程序设计与系统调试。

培训操作人员。

系统切换和试运行。

系统测试。

系统评价。

1)直接转换

在确定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在某一时刻终止现行系统,启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种转换方式费用低,方法简单,但风险大。

适合于处理过程不太复杂的小型简单系统。

2)并行转换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现行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在新系统运行准确无误时,替代现行系统。

这种转换方式有利于减轻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

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系统。

3)试点过渡法

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分阶段将新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替代现行系统。

这种转换方式心理、安全性较好,但费用高。

适合于处理过程复杂、数据重要的大型复杂系统。

一般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系统转换。

一般在老的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或新系统不太复杂的情况下才采用直接切换法。

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并行切换法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法,在新老系统同时运行期间,可以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校验。

较大、重要性较强的系统的切换,适合使用试点过渡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