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7402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docx

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

2015年宁波市中考科学考试目标梳理(物理·化学·地理)

第三篇物质科学

主题1常见的物质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涵义

①物理变化: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

化学变化中总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

②区别:

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从宏观角度看,是否产生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3)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2.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质的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物质的密度

(1)密度公式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密度的单位有:

g/cm3或kg/m3,1g/cm3=1000kg/m3。

(3)密度的测定

①主要仪器:

天平、量筒(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

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液体密度的测定:

用天平称出空的烧杯的质量m1,用量筒量取适量待测液体的体积V,将液体倒人烧杯中,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则待测液体的密度为ρ=

(4)密度的应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晶体的涵义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的固体叫做晶体。

(2)晶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吸热达到熔点时,就开始熔化。

在晶体在B点开始熔化,B点对应的温度T即为熔点,在B→C的过程中,吸热不升温,且固态物质逐渐减少,液态物质逐渐增多,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CD段是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3)晶体熔化的图象。

(4)熔化和凝固的关系: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熔点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5.汽化和液化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蒸发吸热,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的物体温度降低。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水沸腾时的现象:

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

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

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

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表

(1)概念: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根据不同的溶解性,物质可分为易溶物质、可溶物质、微溶物质、难溶物质。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如果外界条件(如温度)发生变化,物质的溶解能力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物质的溶解能力随之增大,如硝酸钾等。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能力随之增大,但是增幅不明显,如氯化钠等。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溶解能力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④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气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最大量时,溶液达到饱和,此时的溶液即为饱和溶液。

②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的前提条件:

“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③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④溶液的饱和程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溶液浓度较高,但仍未达到饱和;而有的溶液虽然很稀,却已经饱和。

因此,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必然联系。

(3)固体的溶解度

①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②准确理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词组: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符号是g 。

③溶解速度的快慢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④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液里的溶解性大小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才有意义。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的意义

①表示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曲线上的每个点)。

②表示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数值的相对大小。

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的幅度。

(二)水

1.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或构成)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电解实验

①电解后电源正极处产生的是氧气,电源负极处产生的是氢气。

②所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

2

2.水的主要性质

(1)纯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2)水是一种较稳定的化合物,通常在1000℃以上或通电情况下才开始分解。

水可以与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等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3)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因为它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与生命密不可分。

水是一种常见的优良溶剂。

3.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1)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定义

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如泥水、钡餐)。

③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如油汤、牛奶)。

(2)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①悬浊液、溶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而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2)溶液的质量分数用小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3)通过称量(液体溶质为量取)、溶解等步骤,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水污染(见水体)

(1)关注水体污染及防治。

(2)水的净化方法:

吸附法、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等。

(3)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观点。

(4)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三)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含有N2、O2,还有少量的CO2,稀有气体等。

2.大气压强

(1)大气会从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如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吸管吸饮料、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等。

(3)大气压的变化

①离地面越高,大气的密度越小,因此大气压强也就越小。

②一般情况下,晴朗天气的气压较阴雨天气的气压高。

(4)大气压的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毫米汞柱等。

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汞柱。

(6)大气压的测量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气压计包括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

3.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沸点为-183℃(标准状况),凝固点为-218℃(标准状况),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是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有较强的氧化性。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与木炭反应

C+O2=CO2

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02),放出热量

与硫反应

S+O2=SO2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02),放出热量

与铁反应

3Fe+202=Fe30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放出热量

(3)氧气的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可用来鉴定氧气。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

操作要点

收集方法

2KClO3=2KCl+3O2↑

2KMnO4=2K2MnO4+MnO2+O2↑

(1)先检查气密性

(2)加药、组装(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塞入试管及集气瓶中的导管不宜太长

(5)外焰加热

注意事项:

转动分液

(1)排水集气法(集得气体较纯,但不干燥)

(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集得的气体较干燥,但易混有空气)注意:

用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大量出现时再开始收集;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H2O2=2H2O+O2↑

(1)漏斗活塞滴加H2O2、可通过活塞的“开”、“关”来控制H2O2的用量,从而控制得到氧气的量

(2)分液漏斗颈下端不需要插入液面

(3)不需要加热

(5)氧气的用途①可供生命体呼吸。

②冶炼钢铁,焊接或切割金属。

③制液氧炸药、火箭助燃剂。

4.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无色无味的常见气体。

在加压降温条件下成为干冰(一种半透明白色固体,能升华)。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加热时会分解。

(3)二氧化碳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

(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CO2↑+H2O,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5)二氧化碳的用途①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过高时,能使人窒息。

②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温室中作物的气体肥料。

③可用来灭火,如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

④可制饮料。

5.臭氧与臭氧层

(1)臭氧是一种单质,化学式为O3。

(2)臭氧层①在距地面20~35km的大气平流层里的“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紫外线。

②人类使用含氯氟烃(如氟利昂)的化学物质已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出现臭氧层空洞。

6.“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烃等。

(2)“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7.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污染物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排放、土地沙漠化等。

(3)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4)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减少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及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量。

②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四)金属

1.金属与非金属

(1)金属的主要特性金属具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常温下它们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在元素周期表中,除汞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

一般可根据金属的特性来初步辨认金属与非金属。

(3)某些非金属(如石墨等)也具有与金属相似的性质,但它属于非金属。

2.金属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金属有铁、镁、铝、铜、锡等。

金属一般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如2Mg+O2==2MgO)。

活泼金属与稀硫酸、盐酸发生反应,如Mg+2HCl=MgCl2+H2↑。

按金属活动顺序,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铁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潮湿空气中与水、O2等物质反应

生锈

在氧气中燃烧

Fe+2O2=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与酸反应

Fe+2HCl=FeCl2+H2↑

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与CuSO4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

铁棒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若CuSO4完全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铜、铝的化学性质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比较稳定,在潮湿环境中被腐蚀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铜绿有毒。

铝是较活泼的金属,像铁一样能跟非金属、酸、盐等溶液反应。

在高温时,铝有较强的还原性,工业上用铝来冶炼高熔点金属。

(3)常见金属的用途

根据金属的特性,金属可用来做装饰品、导体、炊具、机器设备的部件等。

人们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如它们的密度、外表、价格等来选择使用金属。

比如,铜、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被广泛用于电线、电缆等工业。

3.金属的防腐

金属的腐蚀条件:

金属材料受周围介质的作用而损坏,称为金属腐蚀。

金属的锈蚀是最常见的腐蚀形态。

腐蚀时,在金属的界面上发生了化学或电化学多相反应,使金属转入氧化(离子)状态。

这会显著降低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力学性能,破坏金属构件的几何形状,增加零件间的磨损,恶化电学和光学等物理性能,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

金属的腐蚀现象非常普遍。

如铁制品生锈(Fe2O3·xH2O),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Al2O3),铜制品表面产生铜绿[Cu2(OH)2CO3],银器表面变黑(Ag2S,Ag2O)等都属于金属腐蚀,其中用量最大的金属——铁制品的腐蚀最为常见。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金属腐蚀的防护主要方法有: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例如,把铬、镍加入普通钢中制成不锈钢。

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例如,在金属表面涂漆、电镀或用化学方法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等。

③电化学保护法。

因为金属单质不能得电子,只要把被保护的金属做电化学装置发生还原反应的阴极,就能使引起金属电化腐蚀的原电池反应消除。

4.金属冶炼发展的历程

(1)金属冶炼原理

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产生游离的金属单质。

(2)湿法炼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

CuSO4+Fe=FeSO4+Cu。

5.金属的污染及废弃金属的回收

(1)废弃的金属污染环境

①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汞等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②铅、镉等有毒金属的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2)废弃金属的回收

通过回收,使金属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合金与新金属材料的发展

合金的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比纯金属性能更好的物质。

钢、18K金、铝合金等都属于合金。

合金也是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

(五)常见的化合物

1.单质、化合物

(1)单质、化合物的涵义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又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2)单质、化合物的联系与区别

①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

②两者的区别在于: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简单地,可根据它们的化学式进行判断。

2.常见氧化物的性质

(1)氧化物的定义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氧的化合价为—2价。

常见的氧化物有: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二氧化硫等。

(2)一氧化碳的性质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

可燃性

2CO+O2=2CO2

发出蓝色火焰,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放出大量热量

还原性

CO+CuO==Cu+CO2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

③一氧化碳有毒,能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结合O的能力,致使人体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3)二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是酸雨产生的原因之一。

SO2+H2O==H2SO3。

3.重要的盐

(1)盐的涵义

盐是酸跟碱中和的产物,这是数量很大的一类物质。

(2)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氯化钠Na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俗名

食盐

纯碱、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

物理

性质

易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晶体,不易潮解

白色粉末,从水溶液中析出Na2CO3·10H2O晶体,易风化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化学

性质

其水溶液含有Cl-,能与可溶性银盐(如Ag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AgNO3+NaCl==AgCl↓+NaNO3

水溶液呈碱性,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

CaCO3+2HCl==CaCl2+H2O+CO2↑

物质

氯化钠NaCl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钙CaCO3

用途

医学上使用的生理盐水就是0.9%的氯化钠,食用、防腐、化工原料等

制玻璃

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制石灰、水泥,建筑材料

4.酸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酸的涵义:

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十的化合物叫做酸。

(2)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②能与碱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Cu(OH)2+2HCl=CuCl2+2H2O。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2HCl==CuCl2+H2O。

④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Zn+H2SO4==ZnSO4+H2(制氢气),Fe+2HCl=FeCl+H2↑。

⑤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BaCl2+H2SO4==BaSO4↓+2HCl(检验SO42-),AgNO3+HCl=AgCl↓+HNO3(检验Cl-)。

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3)盐酸与硫酸的区别

物质

浓酸特性

化学反应

用途

盐酸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腐蚀性

能与可溶性银盐(如AgNO3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

金属除锈

硫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腐蚀性、脱水性等特殊性质,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

能与可溶性钡盐(如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等

精炼石油,金属除锈等

(4)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将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碱的主要性质与用途

(1)碱的涵义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2)碱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HNO3+NaOH==NaNO3+H2O,2HCl+Ca(OH)2=CaCl2+2H2O。

③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O2+2NaOH==Na2CO3+H2O,SO2+Ca(OH)2=CaSO3+H2O(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④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CuSO4+2NaOH==Cu(OH)2↓+Na2SO4,Na2CO3+Ca(OH)2==CaCO3↓+2NaOH。

碱具有相同性质的原因是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3)常见的碱及其性质

物质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特性

具有强腐蚀性、吸水性(作干燥剂)

具有腐蚀性

化学反应

SO2+2NaOH==Na2SO3+H2O(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可以用来鉴别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用途

制肥皂、造纸、纺织等,气体干燥剂

制NaOH、漂白粉,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6.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1)测定方法

可用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来判别溶液的酸碱性。

也可以用pH试纸来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2)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酸性物质不一定都是酸,只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才属于酸。

同样,具有碱性的物质(如Na2CO3)也不一定都是碱。

7.酸雨的危害

酸雨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使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树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8.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特点酸+碱=盐+水,这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

(2)中和反应的意义:

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都是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9.有机物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以外)称为有机物。

(2)常见的有机物:

常见的简单有机物包括甲烷(CH4)、乙炔(C2H2)、丁烷(C4H10)、酒精等。

甲烷俗称沼气,丁烷是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乙炔常用于金属的焊接和切割。

有机合成材料:

包括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

塑料产品具有良好的特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有机物的特性:

易挥发、易燃烧、难溶于水。

(4)有机物的存在:

矿物能源(石油、煤、天然气)、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有机物。

(5)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人体所需能量的一半以上来自糖类。

脂肪是贮能物质,还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

蛋白质构成人体的结构,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氧化供能。

主题2物质的结构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1.物质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