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83153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各题抢分攻略第45题选考改革Word下载.docx

(2)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孝文帝改革(选修孝文帝改革,回避教材内容)

2015••45

(1)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唐代币制改革(选修无;

(1)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清政府养廉银制度(选修无;

本题在2017年文科综合卷序号为第44题,其它卷卷序号均为第45题。

三年国考本题命题范围基本不在选修(超出课标、考纲及教材),大多考查中国古代史(6/8),仅2017年卷考查中国近现代史,近几年没有考到世界史。

【复习重点内容提示】

1.选修教材处理:

“改革”题几乎不考选修教材的内容,模块复习时,对具体细节可相对简略,主要关注“时代特点”。

因为必考题也会部分涉及到选修内容,复习时,应该必修与选修相互融合。

2.重视历史“阶段特征”:

原因(背景)或意义(作用、影响)的分析,往往要结合那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因素。

中外历史各阶段重大事件联系比较(中国古代)

一、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

经济

农业

金石并用、刀耕火种;

井田制

手工业

麻纺、丝织、制陶、青铜技术;

手工业官府垄断

商业

商人、货币;

商业由官府垄断

政治

阶级矛盾

奴隶主贵族V平民、奴隶

制度政策

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等。

政局对外

“天下共主”,层层分封,建相对稳定,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文化

思想

早期君权神授,“天下一家”,周礼等。

科技

早期天文历法等

文艺

甲骨文、金文等;

文化教育官府垄断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

铁农具、牛耕、水利;

私田、自耕农、佃农产生;

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奖励耕织和垦荒;

封建赋税制。

丝织、冶铁等;

私营手工业兴起。

自由商人,工商业城市兴起;

重农抑商政策。

农民、新兴地主阶级V奴隶主贵族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商鞅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局部统一。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私学兴盛;

天文历法;

司南

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对比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自然

大河平原,多地宜耕

海洋港湾、岛屿,少地

罗马→环地中海地区

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维护土地私有制

农耕、商品经济;

保护私有财产

矛盾

新兴地主V奴隶主贵族

平民、工商业奴隶主V贵族

平民V贵族;

民族矛盾

国家

诸候国并立→统一

城邦小国林立,不统一

不断扩张,形成统一帝国

分封制→封建中央集权;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贵族制→平民民主制;

公民直接民主,轮番而治

依法治国,完善法律;

贵族共和国→帝制独裁

儒道墨法百家争鸣

人文精神、理性主义

法律至上,公平、公正

三、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

犁耕改进推广,水利;

田庄经济。

丝织技术;

青瓷出现;

用煤治铁。

统一度量衡、货币;

丝绸之路兴起;

重农抑商,严格控制工商业。

农民V地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郡国制、内外朝、察举制、刺史制度等);

王莽改制。

国家统一,疆域拓展;

中西交往。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

造纸术等。

文字统一发展(篆、隶、楷、行、草);

文学繁荣(汉赋等)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翻车;

均田制;

北方经济恢复;

江南开发。

丝织;

白瓷;

灌钢法等。

洛阳、建康(南京)等城市繁荣。

士族势力强大;

民族矛盾。

九品中正制;

孝文帝改革。

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

北方动荡,南方相对稳定。

佛教、道教流行,冲击儒家正统地位。

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

行书、草书、文人画等。

五、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曲辕犁、筒车;

精耕细作完善;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租佃制盛行和两税法。

陶瓷、造船等;

官营手工业雇匠。

大运河、陆每丝路、货币、商人;

长安、洛阳城市繁荣,坊、市分开。

庶族崛起,士族衰落。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藩镇割据。

国家统一强盛,对外开放。

佛、道兴盛,儒学危机,“三教合一”趋势。

天文历法、医学;

雕版印刷、火药等。

文化全面繁荣(唐诗、书法、绘画等)。

六、五代、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

经济作物(棉、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不抑兼并,土地集中;

方田均税。

棉纺、煤炭、青花瓷、造船;

私营发展。

商品经济繁荣,外贸兴盛;

东京、临安等城市繁荣(坊、市界限打破);

草市、交子、长途返运等;

市易务;

抑商政策松弛,商人地位提高。

市民队伍壮大;

农民V地主;

二府三司制;

王安石变法;

中书省、行省制度;

国家从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到大统一。

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等)。

天文历法、农学;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发展;

宋词、元曲、宋四家书法、文人山水画、风俗画等;

教育科举改革。

七、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

高产作物引进,农产品商品化;

土地集中,租佃经济盛行;

“一条鞭法”。

棉布成主要衣料;

行业、区域分工;

私营超过官营,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长途返运,商帮形成,江南市镇兴起;

白银流通;

重农抑商和“海禁”。

农民V地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废相、设内阁);

厂卫机构,宦官专权。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对外由开放(郑和)走向闭关。

束缚理学束缚,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李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戏曲、通俗小说、文人画等。

明朝时期中、西方历史联系对比

明朝(1368-1644)

欧洲(14-17世纪前期)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时期

对外

郑和下西洋→闭关海禁

新航路开辟,西萄荷英早期殖民,三角贸易

阶级

农民、市民阶层V封建统治

资产阶级V封建;

世俗阶层V教会神权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统治,君主权力加强

理学束缚;

李贽反封建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信仰自由

古代科学总结

古代科学→近代科学(天文学革命)

世俗小说、戏曲、书法绘画等。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薄伽丘、莎士比亚)

八、清朝前期(1644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垦荒,土地集中,人口激增,隐瞒户口;

“摊丁入亩”;

自然经济为主。

技术发展,分工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商帮、市镇发展;

重农抑商和 

“海禁”;

外贸出超,白银流入。

君主专制顶峰(军机处)。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新疆、西南、台湾、东北);

闭关锁国。

程朱理学束缚,八股取士、文字狱;

经世致用,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没有产生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

通俗小说、文人画、京剧等。

清朝前期中、西方历史联系对比

清朝前期(1644-1840)

欧美(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自然经济主导

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过渡到蒸汽时代

闭关海禁,逐渐落后于世界

西方殖民争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

市民壮大,没有形成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封建势力衰落

英、美、法革命确立近代民主政体

黄、顾、王民主思想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

停留在古代科学落后于世界

近代科学确立和发展(牛顿力学等)

书法绘画、小说、京剧

古典→浪漫→现实主义

【解题技巧点拨示例】

题例:

(2017·

国标·

45)

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

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

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

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

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

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点拨:

(1)问“概括……特点”,从材料“1978……1982……1985……”可概括为“逐步推行,渐进改革”;

“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可概括为“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中央只管……归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可概括为“实行分级管理、政企分开”;

“……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可概括为“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问“说明……意义”,首先,对比材料信息“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可推理“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可推理“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推论“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

(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

落实按劳分配原则;

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

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

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

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小结:

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第45题的设问及解答有一定规律性:

(1)问基本上是:

“概括(指出)……内容(特点)或原因”。

答案一般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经过加工,分点表述;

其中“特点”需要进一步抽象归纳。

(2)问基本上是:

“简析(说明)……意义(影响、作用)或启示”。

答案一是从材料直接提取加工;

二是从材料内容信息,推理出其影响;

三是依据材料反映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主要是紧扣时代背景),进行简析(说明)。

意义(影响、作用)的分析,通常遵循“由近及远”原则,即:

从本领域再到其它领域,从本地区再到其它地区,从当时再到后世……。

第47题(选考历史人物)的设问及解答也与此相似,这里就不再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