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96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堂教学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

官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主动地了解与语文学习有

关的信息,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丰富学习资

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将教师的“教”与学

习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模式,实现了

师生、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

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因此,本实验研究旨在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力图超

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在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指

导下,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

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外

部条件。

一种教学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体现

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如:

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目标要

注重发展整体素质;

教学关系要强调民主合作互助;

教学过程要体现

主动生动活泼;

教学方法应启发内化转化;

教学环境要和谐愉悦共鸣

等。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面向全

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全个性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

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

教学模式特征:

以学为中心,给学习者的主动发挥创设条件;

创设真

实的情境并引导学习者进入情境;

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

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商学习活动;

还要

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

3.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多元智力代

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景中才能充分地发

展起来。

该理论指导的全新教学理念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实现最优

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多媒体教育系统,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并与其他教育要

素(教师、学生等)共同作用,构成合理的教育系统结构,使整体功

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标。

着眼于信息加工的学

习理论认为,人是能动的信息加工者,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刺激和认识

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可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

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学习

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由于信息的多媒体化,为

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刺激,可促使学习者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

用,系统地研究与探索教育信息传播现象、过程和规律性。

三、课题研究角度思考

3.关于“整合”:

整合就是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二者相互融合成为

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本课题中的“整合”含义是使小学语文教育和

计算机技术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对它的研究将涉及小学语

文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课程、教材、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师教

学与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以及学科教学软件工程等各个方面。

但是需要

明确的是: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关键问题是使计

算机技术在语文教育领域有合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的应用,即技

术只是手段应服从教育的需要,所谓整合是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小学语

文教育中而不是小学语文教育整合到计算机技术中。

因此,本课题研

究的前提是对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的把握要准确。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的基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时会和教学要求产生一定的距离。

因此,研

究整合,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好是达到双赢,也就是说,既达到

运用了信息技术,又符合了教学规范,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为了达到

这个境界,我们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的特点,研究学科教学改革中的需求,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服从学科教学的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

要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严格地讲“信息技术和语文识字写字教

学的整合”改成“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可能更为合

适,信息技术在这里是一个配角,是一个辅助工具。

四、实验目标

1.探索构建在多种媒体支持下的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

3.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

的综合素质。

4.推出一批比较优秀的多种媒体运用的课例、论文、课件等.

五、实验过程和方法

1.实验对象:

面向全体学生,不设对比班,一至三年级各教学班

均为试验对象。

2.实验学科:

各年级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重点研究其中的常识

性课文和古诗教学.

3.实验时间:

2年

4.实验阶段:

2008年4月~2008年5月:

实验准备阶段(资料收集整理、人

员培训、开题)

2008年6月~2008年12月:

实验实施阶段(实验、形成教学

案例、实录光盘)

2009年1月~2009年10月:

实验实施阶段(形成子课题研究

报告或论文)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实验结题阶段(形成课题研究结

题报告)

5.实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追踪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做出分析,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及

时的补充与完善。

(2)综合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作品分析的方法

获取资料。

例:

通过问卷,了解我市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了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中或活动后的状况,以

便有针对性开展研究。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假

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

于开放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监控,加

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提高

小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语文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

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

对开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策

略的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

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现代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目

的。

(5)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

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

例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课题进行备课、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辅之

以观察、调查、检测、总结等,寻找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用的有效途径及策略。

6.课题管理

(1)成立学校实验课题组,副校长潘金明同志任课题组负责人,

多位个人素质较好、有事业心、进取心的青年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实

验教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并经常请专家到校进行课题研究指

导.

(2)制定课题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课题管理。

(3)建立课题激励机制,对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师职务评

聘、评优、晋升方面给予优先。

六、课题实施过程: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以现代教育

技术为中介,使远程教育资源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作用于教师、学

生,力求达到运用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课程改革。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立足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研究的实效

性。

(一)学习研讨,解决观念和认识阶段(2008年4月——2008

年5月)

观念问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许多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热衷搞“应试教育”,教学观念还很陈

旧。

为此,我们课题研究的第一步就是通过举办教育科研讲座、校本

培训、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成立课题组,实现顺利开题。

2008年4月,学校成立了以潘

金明同志任组长的研究小组,将善教学、懂理论、会操作、勇于创新

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业务骨干充实到研究小组,为我校课题研究

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同时,明确职责,科学定位;

加大投入,

营造科研氛围。

2.问卷调查,掌握情况。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课题组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

我们

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的方式。

在这

一阶段,我们举办了各种专题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

作技能。

(1)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我们学

习了《走进新课程》、《教育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和《基础教育

课程通览:

实践与探索》等理论。

(2)学习课题研究知识、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组织教师学

习了《新课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怎样开展

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课题研究专著。

(3)举办专题讲座。

在此活动中,我们邀请市、区教科所专家

来我校举办讲座,进行以《现代远程教育模型探讨》、《浅谈信息技术

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如何说课》和《中小学信

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老师们了解了计算机基础

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教师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些手段,使教师们树立

了现代教育课程观和新课程理念,掌握了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已由原

来的“教书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二)深入探究,多层次专题研讨实践探索阶段(2008年4月

——2009年10月)

在这一阶段,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优势,使资源真正为教

育教学服务,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师培

训为手段,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新路子,切实让信息技术教育走进课

堂,用于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开展“一个坚持”、“每周四个一”活动。

即每周

一学、每周一议、每周一练。

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

1.坚持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最大限度的集中群体的智慧和信息

资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语文教研组率先在语文组内实行备课

改革。

一是钻研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二是面向全体,尊重学

生,确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研究下周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2009

年-2010年我们在不断试验的基础上,又将集体备课细化、具体化为

单元课前“三案”备课,即第一、备“草案”。

开学初有个年级学科

组长将各学段备课内容分配给任课教师,教师在规定时段内完成“草

案”(电子教案)和相关课件。

第二、备“成案”。

在上课前一周,主

备人将打印的“草案”及课件发给年级学科组的任课教师,并经过学

科组教师认真讨论、修改“草案”,其后仍由主备人集中组内成员的

修改意见,整理形成“成案”,打印发给各个任课教师。

执教教师在

使用成案的过程中也可以再次进行修改,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

案。

第三、备“个案”。

当“成案”发给各个任课教师后,每个教师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实际情况写出“个案”(写在“成案”右边)。

“个

案”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特点,根据学生信息资源收集、整理情况,着

重进行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及课件运用整合,特别是在重点、难点上

下功夫,而不是照抄照搬“成案”上的内容。

单元“三案”信息化、

细化、整合备课以来,各备课组依据本学科、本年级的具体情况,对

照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做细

做实每一个环节,使我校语文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年级组内达到

了资源共享,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循环应用,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

时间,为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创造了条件。

三年级组的王

国秀老师,参加全区课堂教学大奖赛,她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

课,让学生从课文中受到美的熏陶,教者以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

人们的关系为本课的重点,以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为难

点。

在课堂上王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

体课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素养为目的,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从而获得了西大街

赛区一等奖。

青年教师林兴旺、张敏、张丽、侯小玲等课堂教学水平

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本期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

成绩。

2.每周一“学”:

积极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课题研究基本知

识、新课改、素质教育基本理念。

是课题组全体成员人人懂得怎样研

究课题,学会研究课题。

3.每周一“看”:

加强师生信息知识储备,扩大教学视野

为了从改变教学手段陈旧,单一模式,我校充分加强资源应用的

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管理工作,每期将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课件及

案例”“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等分几个板块打包存放,建立教师课

堂资源使用、借鉴、共享制度,组织教师学生进行“每周一看”活动。

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学

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整

理信息,创造性地加工信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观赏学习

教育专家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接触课程资源,直接开拓

学生视野。

在学课文时,学生兴趣盎然,理解颇为深刻,我校教师逐

渐形成了一种利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彻底改变了过

去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

4.每周一“议”:

议热点议争议,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学校开展“每周一议”活动,只是师生学习的一种方式,要使信

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议题仍是“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为此,我们在“看”后开展“议”的活动。

每周确定一个议题展开讨论。

这些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如何运用

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教学

艺术、教学模式探讨等。

在“每周一议”的活动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各抒己见,“议”后

写下心得,形成了一份份经验材料。

5.每周一“课”:

抓常规练实战,课堂教学五彩纷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教师教学能

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了“每周一课”练兵实战活动。

一是观

摩课。

由能力强、专业扎实的骨干老师上观摩课,供大家学习,达到

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二是示范课。

由教研组长牵头,集体备课,有

针对性地上示范课,让教师在学习中再学习,取长补短,充分交流。

三是练兵课。

40岁以下教师轮流上,使“看”“议”中获得的知识转

化为能力,把能力转化为实践。

6.每周一“练”:

面向全体学生,抓基本功,培养信息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触网络,对网络有了更

深的了解,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学

生的网络操作水平。

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我们通过每周一“练”活动,给学

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

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

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怎样有效地

获取所需的信息,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已的喜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

象力,尽情地发挥,在学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每个学生的自主

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个性得到充足的张扬。

在本课题实

验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向学生提供了直观、丰富的信息,

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够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望。

学生在这种现代化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获取了知识,培养

了能力,发展了思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据实验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在09年9月对二年级①班

进行了识字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测试,测试成绩分析如下。

检查项目

识字阅读理解写作

班量

(错照样把句概括看图写画想象作文

误的数子在括号子补充完四季的特平平平平

目)填上适当整点均字均分均字数均分

的词语数

33.87.3分10.217.1760137

年字分分分

1字7字0.8

级分

1

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测试,10分钟准备,学生的被检测项目同

年级同班相比各个项目学生识字量,阅读理解概括能力提高的比较

快,写作用词用句内容想象方面能力增强,得分都有提高。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果

自2008年4月以来,我们课题组历时2年,经过潜心研究,认

真反复探索总结,显现出了可喜的效果和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

一、结果与成果

(一)课题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体现在:

7.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

教师的教学水平。

“整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一系列活

动的开展,我们由课题研究初期的“教师演示教学课件”“学生电脑、

打字、识字、作文”到课题研究后期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整合,

都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本校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树立了

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有原来的“教书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教学资源较前丰富:

计算机网络备课大大拓展了教师获取信息的

渠道,教师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

最新知识和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

教学手段多样化:

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使得教师在教学手段的

选择方面有了更多的余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结合多种媒

体,以生动活泼、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热情,

提高学习效率。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树立了“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由

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

由过去单纯

教授知识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并注

重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

学,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照顾,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发展的个

性化。

互助合作,博采众长: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教师计算机环境

下的新型教学行为方式进行了定型化,研制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课题的开展带来师生之间角色的变化,使教师真正感到自己在知识能

力上的不足,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

为了能胜任对学

生的指导,很多教师加大了学习的力度,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

关的种种信息;

他们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研究教育教学,伏案写作;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

观看教学录象,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使得教师在

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可以集众人的智慧和长处

为我所用,从而大大提高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教师个体教学水平

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教科研能力越升: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围绕每周“三个一”活动,

教师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他们互相取长补

短,集思广益提高,共同进步。

这样一来,既融洽了同事之间的关系,

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与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教师们在课题研

究活动中积极投入、参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师教科研能力明

显提高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

高、学习行为的转变和素质全面发展。

1)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引入将学生臵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当

中,并将许多学生以前不有多见的东西引入课堂,极大的拓展了学生

视野。

例如老师在执教《》一课时,一边讲课,一边播放光盘里特级

教师的授课录象,孩子们有了这么好的学习伙伴,他们学得津津有味。

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写满的愤怒和悲哀可以看出他们已被深深感染

了。

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感到无限的新奇与欢悦,使他们获得

了以前课堂上没有的感受,也学到了许多新东西。

2)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充当了课堂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往往是被

动地接受,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新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真正参与到学

习活动之中,他们的学习热情、潜能、活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连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也体现

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已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真正实现

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们学会了养成凡是认真思考和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

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的良好品质,在学习上养成了爱

动手、勤动手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