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70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液火灾及泄漏事故灭火处置措施等安全技术资料一览表课件Word文件下载.docx

<

-17.8(O.C)

引燃温度(℃):

429

爆炸下限[%(V/V)]:

3.0

爆炸上限[%(V/V)]:

100

最小点火能(mJ):

0.065

最大爆炸压力(MPa):

0.970

10.4

相对密度(空气=1):

1.52

易溶于水、多数为有机溶剂。

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以及树脂等。

白色粉末,有极强的氯臭。

其溶液为黄绿色半透明液体。

燃烧性:

助燃

100(分解)

2.35

溶于水。

用作消毒剂、杀菌剂、漂白剂等。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6

1.10

102.2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危险性

易燃,有毒,具刺激性,具致敏性,对环境有危害。

加热至100℃即猛烈分解,遇火或受热、受震都可起爆。

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为致癌物。

易燃,具爆炸性,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本品属强氧化剂,助燃,具刺激性。

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引起燃烧爆炸。

与碱性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

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受热、遇酸或日光照射会分解放出剧毒的氯气。

本品粉尘对眼结膜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牙齿损害。

皮肤接触可引起中至重度皮肤损害。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具有腐蚀性。

禁忌物:

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物。

灭火措施

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

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遇大火切勿轻易接近。

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冷却保持容器。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方向灭火。

直流水、雾状水、砂土。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

泄露应急处理

①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②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着防化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③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切断火源。

筑堤或导流,防止泄漏液体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④少量泄漏:

用惰性、潮湿的不燃材料混合吸收,收入金属容器内;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⑤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或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①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②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着防静电工作服。

③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切断火源。

④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⑤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筑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⑥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①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②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着防化服。

③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④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⑤少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⑥大量泄漏: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②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④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⑤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方法一: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方法二: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方法三: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生产、储存、运输的注意事项

①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生产车间操作,要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全面通风,以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②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接触。

③搬运时要轻装轻卸,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严防包装及容器损坏。

④储存于有冷藏装置、通风良好、散热良好的不燃结构的库房内,应与还原剂、碱类、金属盐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⑤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车速要加以控制,避免颠簸、震荡。

⑥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①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②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禁止撞击和震荡。

③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④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⑤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①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

包装方法:

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远离易燃、可燃物。

③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④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还原剂、酸类、易燃物或可燃物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⑤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①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接触。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②远离火种、热源。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⑤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

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

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⑥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途中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不含过氧化物的废液经浓缩后,控制一定的速度燃烧。

含过氧化物的废液经浓缩后,在安全距离外敞口燃烧。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炎症、水肿、痉挛,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致癌性:

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

21g/kg(26周,间歇),疑致肿瘤剂,致皮肤肿瘤。

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刺激剂和原浆毒物。

皮肤接触迅速发生红肿,数小时后起泡,反复接触可致敏。

液体溅入眼内,可致角膜灼伤。

急性中毒:

患者有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流泪、呛咳、胸闷、呼吸困难;

重者全身肌肉颤动、言语障碍、共济失调、出汗、神志不清,以致昏迷。

还可见心肌损害和肝功能异常。

抢救恢复后可有短暂精神失常,迟发性功能性失音或中枢性偏瘫。

慢性影响:

长期少量接触,可见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属人类致癌物。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粉尘对眼结膜及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牙齿损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有致敏作用。

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

用水漱口,饮牛奶或蛋清。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饮足量温水,催吐。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适用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卫生标准(GB11721-89):

,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其它法规:

漂白粉、漂白液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7-8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它腐蚀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