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694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新课标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本单元的每一课时教材都安排了一个专题探究,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模拟、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六、本单元各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议课时安排:

4课时)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廓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逐层展开作好铺垫。

课文以“一道难解的题”作为引子,将PRED四者之间的重重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分别介绍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世界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2--1--1第一课时一道难解的题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以1998年中国长江洪灾为例,从分析其成因入手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

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介绍了PRED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重大问题,强调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

难点:

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

收集有关长江洪灾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七嘴巴舌话洪灾]

辅助媒体展示:

长江洪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

(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

设问1:

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后并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

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

(98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

(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

(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集中降水,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

人为因素:

(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

(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

设问2:

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点让学生概括出:

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并引出主题:

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知识拓展:

何为PRED?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说古论今]:

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

回顾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时空隧道]:

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1)引导学生读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

问题:

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

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改造”自然。

(2)让学生读图2-3,设问:

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如:

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

淮河水质的变化;

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

3.[反思与感悟]:

从现实生活中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让学生读图2-4,

设问:

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

(自然环境特点:

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

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2)多媒体辅助展示: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相关资料、图片

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

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

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

简要说明理由。

(建议一的优点:

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

缺点:

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

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大家谈]: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

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

 

第2--1--2第二课时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本课时结构分析:

本课时首先诠释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如何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的,说明人口因素在整个PRED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然后,教材又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界人口这辆不断前进的“列车”,自近代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事实。

并针对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表现。

一、导入设计:

小品导入:

(大意是)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

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

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小组讨论:

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

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

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

2.读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3.[启思园]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的三个观点,引导

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

[知识拓展]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

人口增

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6.[合作与分享]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

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

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什么是老龄化?

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

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实践与提高]:

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第2--1--3第三课时资源出现短缺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教材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资源问题的形成。

通过专题探究〈自然资源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资源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

一、导入设计

课件[今年夏天不断电,要断就断一整天]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

设问:

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

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

教师板书列举,并请学生根据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类。

2[议一议]学生所列举的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

造成这种现状(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小知识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即将耗竭的年限

4关注资源枯竭问题的教学建议

课件:

两则材料

(1)人——从——众——?

森——林——木——?

(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卖黄沙的——孙子是——?

设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问2、对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畅想,并说明这样想的理由。

5小组讨论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6课外延伸以〈节约纸张保护森林〉为题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

第2--1--4第四课时失去平衡的环境

本课时结构分析

教材首先界定了“环境”的概念,指出人类生存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是重点探究的对象。

然后,指出环境问题即是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并列举了史前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所面临的不同的环境问题。

最后,从两方面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一、课前布置

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

二、导入设计

材料或图片〈非洲的环境难民〉

引出: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

2成果展示:

你了解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

教师参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

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

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

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京都议定书〉的签定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知识回顾:

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

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4预测和推理气候变暖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实践训练

A.想一想:

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B.美国因本国利益而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作为地球小公民,请就此事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第2--2--1第一课时人口警钟须长鸣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三个主要特点:

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的老龄化。

最后通过专题探究,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知识抢答:

中国人口知多少?

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人口的三个特点。

1课件中国人口走势图(1840——2001)

分析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预测今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回顾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2计算六国单位面积的人口,比较我国人口对国土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树立人均观念。

讨论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3读图2-15及右边的文字说明

补充:

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资料

分析我国人口的素质特点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读图2-16,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小组讨论:

我国人口老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的措施,倡导敬老爱老的美德。

5知识拓展:

分析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变化的原因。

6辩论赛:

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课前准备:

选取12位同学分两组组成正反双方,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余同学做拉拉队。

注意方面:

(1)活动最后不要求学生支持某一方的观点、结论。

(2)教师须指出双方观点均有片面性,应全面地分析人口问题。

(3)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上述观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要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2--2--2第二课时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

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一、课前布置:

向有关部门作一次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导入设计(将错就错)

教师板书:

我国的自然资源——地大物薄,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博”与“薄”之不同,并请学生列举“博”与“薄”的例子。

从而揭示我国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少。

1、[自主学习]阅读图2-17,回答下列问题:

A、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总量在国际上的地位。

B、在品种上的特点C、人均占有量特点

[知识拓展]:

课件《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思考分析]矿产资源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我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2、[知识回顾]

[小组讨论]我国国土资源的质量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我国的能源组成

3、成果展示:

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参插有关本地资源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问题。

4、[考一考资源问题知多少]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其他问题,请学生用我国或本地的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

5、[议一议]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

6、[试一试]就本地存在的资源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建议。

第2--2--3第三课时环境亮起“黄牌”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憾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

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拍摄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照片或收集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资料。

向爸爸妈妈调查家庭每天扔掉多少塑料制品。

1、漫画:

《长江与黄河的对话》黄河: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长江: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2、淮河流域流传的一句谚语:

六十年代洗衣做饭——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身心受害——九十年代洗不尽马桶盖

问:

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揭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问题的两种类型。

1、[自主探究]A、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B、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成果展示]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本地或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

城市大气环境、水污染问题、固体废物污染、赤潮等,设问:

A、你知道我国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B、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3、[合作探究]白色污染的危害(要求先看书后讨论)

[小资料]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

A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

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

B[算一算]你的家庭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会制造多少件白色垃圾?

C[感悟体会]

(1)一个家庭会制造那么多的白色垃圾,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几点建议;

(3)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第三课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3--1第一课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展开。

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综合地全方位地解决的人口问题。

教材首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引入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主题。

随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最后列举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调查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

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用水量(月)人均用电量(月)人均收入

家庭生活条件:

项目服装费学杂费书费文具费交通费文娱费餐费医疗费

我的消费指出

1、材料:

朱镕基总理致“世界六十亿人口日”大会的信

同志们、朋友们:

  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60亿,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的警钟。

联合国将今天定为

“世界60亿人口日”,并把“人类对生育的选择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作为它的主题,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于解决人口问题的关注。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变化,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出现了人口剧增和严重的环境问题。

针对这种态势,联合国多次召开会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

面对人口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近30年来,中国大约减少了3亿多人口的出生,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功地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政府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育龄人群的生育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但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很大。

到下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6亿,老龄人口、劳动就业人口将逐步进入高峰,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为此,我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还将制定“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行动计划”。

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整套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中国一定能够解决好人口问题,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人口环境。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人口与发展领域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稳定全球人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谨祝“世界60亿人口日”的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总理朱镕基

1999年10月12日

从信中看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怎样?

1、自主学习:

我国计划生育的内容和目的。

2、专题探究:

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议一议:

图2-23至图2-26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哪些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