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体育史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史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各国和各民族间体育文化间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并且先后走上了现代化即科学化、全球化的道路。
体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就是全球化的体育形成的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15世纪的西欧。
在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历史巨潮的推动下,西欧先后爆发了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
到19世纪末,已经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下,随着从宫廷学校、博爱学校逐步发展为国民学校的历史进程,现代体育也从骑士训练和民俗活动中脱颖而出,并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和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体育扮演了体育现代化的火车头的作用。
奥本海姆指出:
“体育运动与20世纪的社会有一种共生的关系。
”他甚至把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看作是20世纪的起点。
在这100年中,现代体育突破欧洲和北美而真正发展成为世界体育,最充分、最全面、最深刻地展现了它的内在统一性:
从体育的形式、体育的组织方式到对体育价值与功能的理解,从穷乡僻壤的学校体育课堂到各种超大规模的运动赛事,人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在这个过程中,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竞技运动逐渐取代学校体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科学之光的强烈晖映下,现代体育曾经具有的人文主义光辉黯然失色;
许多国家延续已久的民族传统体育也不断被边缘化。
体育如何与生产劳动、军事性身体活动逐步分离、动物性的嬉戏活动如何转化为人类有组织的游戏活动的过程。
体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组织化的身体教育行为产生于劳动技能的传习、巫术和模仿游戏;
形成于原始族群首领产生过程(从动物首领的产生到部落酋长的产生)的原始祭祀和成年礼中发育出最初的竞技形式;
某些娱乐性身体活动可能来源于动物阶段的嬉戏行为或对劳动、军事活动的再现;
而形形色色的运动形式部分来源于人类动物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活动,部分脱胎于对劳动或军事活动的提炼。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原始人类万物有灵意识的影响,巫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这一时期人类组织形式(开始是原始群,而后是血缘家族直至氏族和部落联盟)的发展,人类活动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带有体育意义的身体活动也在原始教育和原始宗教活动中逐步规范化。
我们把这种在时间、空间和目标意义上实现了与直接的劳动和军事过程的分离的身体活动称为原始体育。
其时间大约应该在中石器时期(约开始于15000年前),弓箭的发明和各种巫术化身体活动的出现,是原始体育形成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一)渔猎生活中的生产工具及使用
石球、弓箭、舟、矛、标枪等劳动工具在功能上由适应狩猎和原始农业演化到原始体育和军事活动中去,劳动工具发展成体育用品和军事武器,劳动技能转化为体育和军事技能。
(二)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
在原始教育中,体育是主要的内容和手段。
氏族公社成员除了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又在政治,宗教和艺术的活动中受教育。
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
(三)原始娱乐活动
体育的产生,不仅是原始人求生存的生理需要,而且也是原始人表示喜怒哀乐,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心理需要,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娱乐,游戏便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表现了这种需要。
(四)原始战争及军事训练
战争推动了武器的演进和军事技能的发展,原来的部分生产工具转化为作战的武器,生产技能也转化为军事技能。
武器和制作、运用和技术战术训练成为原始体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五)原始医疗保健活动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原始人逐渐掌握了一些趋利避害的经验,意识到某些身体活动能起到健身祛病的作用,保健舞蹈就是主要表现形式。
二、原始体育的特征
如同孕育在原始文化混沌母体中的多胞胎儿,原始体育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教育、军事、祭祀、保健等活动相伴孕育,尚未分娩,具有十分原始的形态和特征。
1.模糊性:
原始体育是具有教育、族群文化认同、习俗规范培养等多种意义的社会活动,各种意义之间相互渗透,互为影响,尚不具备清晰的形态和独立的价值。
2.神秘性: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对身体活动的认识还笼罩在浓厚的神话色彩之中,人们还不能直接从身体活动与身心变化的联系中去认识问题,因而原始体育是一种尚处于自在阶段的、带有泛灵论色彩的体育形式。
3.朴素性:
原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还相当简单、粗糙,它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仍然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连。
许多体育用品如弓箭,标枪,船等就是劳动工具或武器,体育技能同时又是劳动技能,如射箭、投掷、奔跑、格斗等。
4.原始平等性:
原始社会是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每个成员都有参加体育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是性别年龄上的差异。
如青年营和成年礼的训练考核中,每个青少年都无一例外,因而也具有平等性。
4.地域性: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都直接影响着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使原始体育已初步显示出地域文化差异。
如在游牧民族中,骑马、射箭、摔跤是主要的体育活动;
渔猎民族的投掷、划船和农业民族的舞蹈、球类等也地位突出。
一、古代两河流域的体育
古代两河流域体育的内容
1.军事格斗技艺和拳击、摔跤
2.狩猎
3.游泳
4.球戏和儿童游戏
5、保健术中国气功和印度瑜伽术的保健术
6、宗教性竞技会包括赛车、赛跑活动和两队人持刀枪进行的打斗比赛
特点:
教育、体育同军事密切相关,体育活动具有为军事服务的实用色彩。
二、古代埃及的体育
1.游泳和划船
2.球戏活动
3.杂技、舞蹈
4.拳击、摔跤、击剑
5.狩猎、射箭、驾车、骑马
6、船战比赛者乘船手持长杆,尽力把对手往水里推,并且极力击沉对方的船。
古埃及体育的特点:
森严的社会等级,使得古埃及的体育呈现出阶级性。
以法老为代表的奴隶制阶级不仅占有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垄断了文化教育和体育。
在举行体育对抗赛时,主要目的是体现法老的权威,而不是体现运动技术和运动水平的竞争。
特权阶层人物能够依仗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比赛中获得特殊待遇,例如在棒槌赛中,他们得到的棒槌较长,船战时他们得到的竿子较尖,在摔跤时有权使用较多的招数。
卫生保健设施仅见于宫廷和贵族住宅。
与平民相比,贵族拥有接受体育教育的专门机构、较多的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以及体育设施。
古埃及各种职业都是世袭的,平民阶层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只能从事一些和职业有关的身体训练:
军人及其后代重视军事技术的学习,农民子弟重视农耕技术培养,手工业者的子弟主要限于作坊劳动技巧的掌握。
这些活动虽然可以使人体得到部分锻炼,但很难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三、古代印度的体育
1.舞蹈
舞蹈是古印度非常普及的娱乐活动,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延年益寿的健身手段。
2.瑜伽和保健术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公元前三千年就有了。
3.摔跤、拳击
4.棋类
5.游泳
6.其它娱乐活动
公元前20世纪中叶,古印度球戏盛行,人们还爱观看斗鸡、斗兽、秋千。
赛马活动经常举行,古印度人的赛马技术也很高超。
古印度体育的特点
古印度的体育活动受到种姓制度和宗教观念的深刻影响。
种姓制度给古印度体育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不同种姓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范围受到种姓制度的制约。
骑马、武器练习以及瑜伽术只有雅利安人才可以接触,非雅利安人出身的首陀罗不能参加。
不同种姓之间也不进行体育比赛。
刹帝利种姓认为自己决不应该从事吠舍种姓中流行的舞蹈练习、圆环操等体育项目。
宗教对古印度的体育有较大影响。
印度宗教活动盛行,体育需要依附宗教才能推行和发展,独立性差。
例如在古代印度社会流行舞蹈,高难度的舞蹈学习都是在培养寺庙舞蹈表演者的学馆里进行的,这些学馆不对外开放。
瑜伽这种保健练习方法,只有神职人员才能达到高级境界。
由于宗教宿命论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灵魂的修炼,忽视肉体的锻炼,因而影响了体育的发展。
但宗教教义中有一些关于清洁卫生的规定、祭祀典礼中的舞蹈,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源于古老瑜伽信仰的瑜伽术已经成为世界流行的健身方法之一。
总之,印度繁多的宗教把大多数的体育形式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得古印度的许多体育形式依附宗教而发展起来。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
1.骑马、套马、射箭、围猎
2.摔跤
3.马上游戏
4.蒙古赛会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社会民族的体育形式,和他们游牧生活方式和轻骑兵的战术紧密联系。
马匹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战争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赛马、套马、马上游戏等体育活动在游牧民族中相当盛行。
射箭、围猎、摔跤也和他们的军事活动密切相关。
古代美洲体育
1.军事训练:
擅长使用棍棒、盾牌和套索,尤其擅长使用投掷器发射标枪。
2.球戏
3.群众性比赛:
在节日庆典和胜利庆祝会上,一般要举行球戏、赛跑和摔跤比赛,奉献活人作为祭品。
祭品的选择方式是举行棒槌和标枪决斗,失败者被作为祭品上供。
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
古代美洲社会的体育与军事训练和巫术、宗教活动关系密切,独立性相对较弱。
印第安人曾长期生活在原始社会,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密切结合,是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
且有些训练形式非常粗暴,基本的出发点是满足生产、生活及军事目的的需要,非常实际。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多数信仰太阳神,宗教活动盛行。
因此,古代美洲的体育活动是宗教仪式和巫术活动的一部分,最典型的就是球戏比赛。
阿兹特克人甚至将棒槌和标枪的决斗作为决定谁应成为祭品,失败者被作为祭品供奉太阳神。
总起来说,古代美洲体育的独立性差,与军事训练和宗教活动联系紧密,在某些地方还成为解决部落首领的人选问题和调解纠纷的一种方式。
这一特点与其相对较为落后的社会历史状况相适应。
第一节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
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
中国古代没有“体育”(physicaleducation)或“运动”(sport)的概念,对生命、健康和保健方法等的知识,都属于“养生”或“修养”(修身养性)的范畴。
古代中国人对生命、健康的本质和方法,对身体活动的价值等问题的认识,反映出古人对今天有关体育问题的观点。
1.气一元论生命观
中国古人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保持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一致,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
2.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
在气一元论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整体健康观。
健康被认为是阴、阳二气在人体内部的不断运行和相对平衡。
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体自身元气、精神、形体之间的和谐一致,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一致。
3.伦理至上的体育价值观
第一,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
第二,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
周代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数为小艺,礼乐射御为大艺,为贵族所必备。
总之,传统体育观念很重视体育活动的政治和伦理价值,对其本质、基本规律等则很少注意。
体育被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维护社会政治和伦理秩序以及个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4.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
在气一元论生命哲学和整体健康观的基础上,中国传统体育方法非常注意各种健康因素及运动的和谐与适度。
各种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养、调节、补充人在出生时已获得的先天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和充满活力。
二、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先秦到汉代也是中国古代体育活动逐步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
根据各种体育活动的主要功用和开展的场所出发,我们可以把这些体育活动大体分为4类:
养生保健方法、军事性的技能和体能练习方法、娱乐性体育活动和宫廷体育活动。
这些体育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既注意“形”,又注意“形”,即使是在以攻战为目的的军事技能练习中,精神和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突出。
1.养生术的发端和逐步完善
行气
从古人对“气”的认识出发,调节气的运行也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于是产生了“行气”之术。
服食
服食可能来源于古代的“食养”。
导引
先秦时期引导术式较为简单,仅有单个动作。
五禽戏
五禽戏为东汉东汉名医末华佗所创,是根据不同动物的特点,按防病治病(“除疾”)和健身(“利蹄足”)原则选择一些特征动作,编成可分可合的五套健身操,
2.古代战争的演变对军队身体练习和技击格斗术的影响
1.原始军事活动对体育的影响
原始战争对徒手的擒、拿、摔、打等战斗技能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车战的出现对体育的影响
战车上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为最常见武器。
3.步兵、骑兵的兴起与军队训练的变化
士兵的身体训练主要有负重跑、角力、跳跃、游水、投掷等。
从田猎式的综合训练向专门性训练发展的同时,短兵相接所需的技击格斗也有较快的发展。
3.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
●蹴鞠
蹴鞠又名踏鞠,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足球”游戏。
●围棋、象棋、投壶
杂技百戏
先秦角力转变为汉代以后的杂技百戏,不但改变了“讲武之礼”的演武性质,而且把流散于民间的杂技、舞蹈和游戏等,统一于特定的表演形式之中,同时也融汇了外来的杂技艺术。
杂技中的寻幢、冲狭、燕濯、履索、叠案、弄丸、飞剑、马术、斗兽等,都与体育活动有一定关系。
●角抵
角抵又称角力、相扑,原是一种力量性训练和比赛,主要形式有举鼎、拓关、开硬弓、斗兽、相搏等,它一直是军中习武活动和杂技表演内容,也是一项单独开展的竞技活动。
三、以家国为中心的体育运行机制
中国传统体育的哲学特征和生存环境,决定了它在运行方面的特征:
在与社会的联系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法性;
在与自然的联系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季节特征。
综合体现出这两种特征的,则是传统体育活动具有的强烈民俗性。
1.礼法制度与宫廷体育
统治者在利用宗教迷信和严刑酷法实行统治的同时,还通过一整套强调等级名分的“礼制”来实行德政。
神权和礼法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自然也渗透到体育活动中。
射、御
射、御是车战的基本作战技能,因此,射、御被列为先秦教育的重要内容。
舞蹈
商周宫廷舞蹈可能由远古宗教仪式演化而来,从功能上分为祭祀、庆典舞蹈与欢娱燕乐类舞蹈,从形式上分为大舞与小舞。
舞蹈内容分为文舞与武舞两类。
文舞持羽龠,帗、羽、皇等属于文舞;
武舞持干戚即盾和钺、戟等长兵器。
2.民间习武活动的出现
春秋以后,随着奴隶制的解体,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余暇时间和活动都有所增加,练武成为农民的重要选择之一,因而民间习武活动逐渐增多。
各国也鼓励民众习武从军,农民逐渐成为军队的主体。
3.教育政策的变革与体育的演变
夏、商的学校已经有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如习射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周学校形成了以礼为中心、以射御为主要内容、堪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学体系。
教育内容除德、行以外,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
其中礼、乐、射、御都与身体教育有关。
4.民俗节日的形成与民间体育的传承
在余暇生活包括民间体育活动的维系方面,民俗节日也发挥着最大的作用。
这些节日多数定型于秦汉或南北朝时期。
许多节日活动都与体育有关。
●春节“出巡”习俗。
●元宵节夜游观灯风俗
清明节旧时三月上旬的清明节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体育节,它由上已、寒食和清明三个节日演变而来。
活动的内容除了到郊游祭祖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初时含有祭祀性质的风筝、蹴鞠、步打、秋千、划船和戏水,魏晋以后又增加了骑马、射箭等演武性活动,一些地方还有角力一类活动。
●端午节地方都要举行龙舟竞渡、
四、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
1.道家
老子(约生活于春秋晚期)和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养生影响至为深远。
由于他们把“道”看着是事物的本原和变化的依据,因而被后人尊为道家。
道家“重人贵生”,认为“先天地生”的“道”也是生命的本原,道家的“贵生”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肯定。
在养生方法上,道家主张“致虚极,守静笃”由此而发展出了道家的主静养生体系。
道家的方法是回到赤子状态,尽量不要受社会的干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认为应该“形体保神,各有仪则。
”只要恪受中和(“缘督以为经”),“守其一以处其和”,就可以做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在形神关系上,道家轻“形”重“神”,认为“气”在“身”内,“气”是“身”的内驱力,通过“抱魂守一”使“气”与“道”合,就可以做到使“身”不朽,长生不老。
道家的养生理论与方法蒙着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但是道家养生哲学及养生术,为人类体育养生文化留下了宝贵财富。
2.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也主张贵生,但更重视的是集体的人和人格完善,培养“文武兼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仁”人。
儒家体育活动只是实践“仁”人教育的一种手段。
因此,必要时可以“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
由于儒家重义轻利、气在身外、气在身先的思想里已经包含有身心二元的倾向,因此,虽然孔、孟主张文武兼备,而且身体力行,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教育主张也有深远的意义,但儒学的发展却必然引致对躯体的轻视。
汉代以后重文轻武之风日盛,与儒家思想的这种身体观、义利观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