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742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文档格式.docx

例4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

D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

例6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加速度为。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B、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可能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

例8、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点N出发,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又同时到达了终点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质点b从N到M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质点a的瞬时速率最大。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等。

例9、物体做直线运动:

①若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是v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

②若前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

例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例11、质点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质点的速度每经1s增加2m/s

C质点在任1s内的位移比前1s内位移大2m

D质点在任1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2m/s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1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2(m),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0、4m/s2B4m/s、2m/s2

C4m/s、1m/s2D4m/s、4m/s2

例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可以知道()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1.25m/s

B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2

例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2,对于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比这1s初的速度总是大3m/s

B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比这1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

C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可能比前1s末的速度大3m/s

D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s初的速度大6m/s

例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

B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

C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

D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例5、一个滑雪的人,从8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下滑,初速度为1.8m/s,某时刻的到达坡底的速度为5m/s,则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例6、汽车以l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求:

①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②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③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例7、一个物体从长60m的斜面顶端,以2m/s的初速度匀加速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是10m/s。

求:

①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是多大?

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例8、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接着在第二个4s内的位移为60m,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例9、从离地面500m的高度自由下落一个小球,,求小球:

①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

②自开始下落开始计时,在第1s内和最后1s内的位移。

例10、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

专题运动的图像

运动图象:

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位移-时间)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③表示物体向相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三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相遇

(2)v—t(速度-时间)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表示在某一时刻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⑤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例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火箭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B.在0-t21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内火箭下降。

C.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例2、某质点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1-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质点在0-1s、2-4s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2s时间内静止

C.质点在2-4s时间内离初始位置越来越远

D.质点在0-1s时间内比在2-4s时间内运动快

例3、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

C.第4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例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物体在2s末加速度方向与在6s末相反

B.物体在2s末的加速度比在6s末小

C.物体在t=0.5s时的加速度比t=2s时的大

D.第5秒内物体加速度最小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专题1三种性质力

一、知识点回顾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3.弹力:

(1)内容: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物体接触面有无弹力的判断方法:

①是否满足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用撤离法判断(常用此方法判断)

(3)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注:

曲面的接触面是指曲面的切面;

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杆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4)大小:

①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②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有弹力作用;

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

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运动和相对运动有区别)。

(3)摩擦力的大小:

首先必须判定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则F=µ

FN,若是静摩擦,0≤f静≤fm,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

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类型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会产生摩擦的两个物体)

②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产生滑动摩擦

③若两物体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则进一步(一般用假设法或平衡法)判断两物体有无相对运动趋势

④若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产生静摩擦;

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不产生摩擦

例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性质的力都是成对出现的

B.在任何地方,1千克力都等于9.8牛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例2、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的直线上

C.两物体相互接触,可能有弹力存在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例3、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C.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

例4、重量为1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40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

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N。

木箱从原地离开以后,用38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

这是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N,木箱与地板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

例5、水平面上有一块质量为5kg的砖,砖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0.3。

求分别用大小为F1=10N和F2=20N的水平拉力拉该砖时地面对砖的摩擦力(g取10m/s2)。

专题2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1.标量和矢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即标量用代数法;

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先画重力,和外力。

③找出研究对象与外界的接触面。

④在接触面找到弹力,并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⑤在有弹力的接触面找出摩擦力,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

⑥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注意:

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3.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4.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理与分力:

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

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合成力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

(2)平行四边形法则: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与方向。

(3)分力夹角与合力的关系:

在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

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

|F1-F2|≤F合≤Fl+F2.

(4)三个力的合力:

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

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5.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平衡条件:

物体受到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二、典型例题

例1、下面关于两个力的合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两个力中较大者

B.合力一定大于两个力中较小者而小于两个力中较大者

C.合力可以大于两个力中较大者,也可以小于两个力中较小者

D.合力一定大于或等于两个力绝对值之差而小于或等于两个力绝对值之和

例2、有两个力,一个是8N,一个是12N,合力的最大值为N;

最小值为N。

例3、作用在物体上三个共点力力大小均为100N,彼此之间夹角为120O,则此三个力的合力为()

A、300NB、100NC、100/3ND、0

例4、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

3NB.5N;

3N

C.9N;

0ND.17N;

0N

例5、.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N,7N,8NB.5N,2N,3N

C.1N,5N,10ND.10N,10N,10N

例6、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力,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A,另一个力的大小为B,当两力相互垂直时,其合力大小为()

A.

B.

C.

D.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F合=ma

(3)理解:

①瞬时性: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

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

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

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

⑤独立性:

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独立地产生自己对应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

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例1、历史上首次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

A.物阿基米德B.爱因斯坦C.亚里士多德D.伽利略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D.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

E.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例3、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条件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无论它们速度多大,它们的惯性大小一定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要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物体静止时的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地球上容易,所以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比地球上的大

例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作用力与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D.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专题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关于超重和失重:

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

对其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当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②物体是否处于超重状态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即不取决于速度方向,而是取决于加速度方向.

③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a=g)时,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

2.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基本解题思路是:

①根据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②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关的速度、位移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推断或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

①根据运动情况,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

(3)注意:

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①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

②通过物体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确定加速度的方向

③建立坐标系(加速度放在坐标轴上),正交分解力

④分别求两个坐标轴上的合力Fx和Fy

⑤列出两轴上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⑥用各量之间的关系求出未知量

例1、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若斜面长为5m、高为2.5m,则求:

①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②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低端所需要的时间。

例2、一辆载货的汽车,总质量为4000kg,汽车牵引力大小为4800N,若汽车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0s前进了40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例3、如图所示.地面上放一个m=40kg的木箱,用大小为10N与水平方向夹角300的力推木箱,木箱恰好匀速运动,求:

①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②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斜向上拉木箱,求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专题2物体的平衡

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

②建立正交坐标系(尽量更多的例放在坐标轴上)

③把没落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坐标轴上

④分别求出两个坐标轴上的平衡方程

⑤用各量之间的关系求出未知力

例1、如图所示,用绳子AC和BC悬一重力为100N的物体,绳子AC和BC与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30°

和60°

,求每条绳子的拉力分别是多少?

例2、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且被一木板挡住,如图所示。

若所有接触面都光滑,则分别求挡板和斜面对对小球的作用力。

第五章曲线运动复习

一、曲线运动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讨论:

①当合外力与速度的之间的夹角

时,物体将做加速曲线运动;

②当满足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但满足

时,物体将做减速曲线运动。

3、判断曲线运动的轨迹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与运动轨迹的曲线相切的方向是速度方向,而不是合外力的方向;

②运动轨迹偏向合外力的方向,即受力指向轨迹的凹侧。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在同一条直线上,则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B.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成锐角,则物体的速度将增加,方向也发生改变

C.如果合外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成钝角,则物体的速度将减小,方向也发生改变

D.如果合外力方向总跟速度的方向垂直,则物体的速度大小不会改变,而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E.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F.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二、抛体运动规律

抛体运动研究和求解主要思路:

运动的分解,即首先把运动分解为相互独立但同时发生的两个分运动,一般分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再通过运动的合成(位移和速度的合成)来求解实际运动。

1、平抛运动规律:

1)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其各方向的速度与位移如下:

①水平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