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x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摘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网络经济的产物,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物流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生产经营企业,社会化大生产
目录
摘要(II)
第一章、第三方物流的来源和成因
(1)
第二章、第三方物流来的利益
(2)
2.1专注核心业务发展
(2)
2.2节省物流费用(3)
2.3化解企业经营风险(3)
2.4提升企业形象(4)
2.5提高客户服务水平(5)
2.6提高企业经营效率(5)
第三章、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8)
3.1“软硬兼施”快速发展(8)
3.2集成服务仍待突破(9)
第四章、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10)
4.1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10)
4.2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第三方物流(11)
第五章、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12)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第一章、第三方物流的来源和成因
回首过去的一年,尽管油价上涨、油荒以及公路计重收费等因素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物流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物流专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得第三方物流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展望新的一年,第三方物流所面临的许多不利因素仍将继续存在,但新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
2007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这将发展现代物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同时,随着市场成熟和竞争的加剧,生产制造企业因成本压力空前加大,对物流外包有了新的认识和动力,物流外包被市场更深入地认识和接受。
同时,几年来的物流发展和服务实践,既培养了国内物流市场,也教育和锻炼了国内物流企业。
使他们走出了物流观念的误区,开始寻找、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向着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客户价值方面转化,从简单的价格竞争逐步走向服务链竞争、价值竞争。
这些因素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
这种状况使第三方物流行业拥有大量的服务提供者。
大多数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是以传统的、准物流行业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如仓储、运输、空运、海运、货代企业和企业物流部等。
他们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取得成功。
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这是我们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第三方物流来的利益
第三方物流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第三方物流能够帮助客户获得诸如利润、价格、供应速度、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及新技术的采用等潜在优势。
尽管“第三方物流”这一名词在中国已为广大企业所熟悉,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确实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据,还仅停留在帮助企业削减成本这一层面之上。
可见,很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价值的认识还不足,甚至存在着偏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第三方物流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2.1专注核心业务发展
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务集中于核心业务发展上,努力开发新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使自身专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化,企业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生产经营当中,而企业交往的对象比以前更多了,所要处理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在处理各种关系和提高自身核心能力上,企业的资源分配便会出现矛盾。
如果将企业的物流活动转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可大大降低企业在关系处理上的复杂程度,原来与客户的“一对多”关系变成了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一对一”关系。
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站在比单一企业更高的角度上来处理物流问题,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信息技术能力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机衔接起来,使企业能够形成一种更为强大的供应链竞争优势,这是个别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
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把非核心能力的物流部分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使得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各自的优势得到强化,又有利于带动物流行业整体的发展。
2.2节省物流费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往往是企业追求的首选目标。
这也是物流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作为“第三利润源的原因。
物流成本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经营中较高的成本之一。
企业将物流行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可以不再保有仓库、车辆等设施,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也可转嫁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还可以减少直接从事物流的人员,减少单证处理费用,削减存货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费用等。
2.3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自营物流要进行物流设施、设备的投资的,如建立或租赁仓库、购买车辆等。
这样的投资往往比较大,而如果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较低,不能将企业拥有的物流资源有效协调、整合起来,尽量发挥其功用,致使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设施闲置,那么这部分在物流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将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
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配送能力、管理水平有限,为了及时对客户订货做出反应,防止缺货和快速交货,往往需要采取高水平库存的策略,即在总部以及各分散的订货点处维持大量的存货。
一般来说,企业防止缺货的期望越大,所需的安全储备越多,平均存货数量也越多。
在市场需求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安全库存量会占到企业平均库存的一半以上,对于企业来说就存在资金风险。
存货越多,变现能力往往越弱,企业资金越少。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存货有贬值的风险。
企业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化配送,由于配送能力的提高,存货流动速度的加快,企业可能减少内部的安全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风险,或者把这种风险分散一部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最大限度的搞活库存,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
2.4提升企业形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客户是战略伙伴,他们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客户随时可通过Internet了解供应链的情况;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的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
他们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帮助改进客户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客户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的条件。
2.5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在社会化大生产更加扩大,专业化分工愈加细化的今天,客户服务水平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信誉,促进企业的销售,提高利润率,进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物流能力是企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会制约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例如,在生产时由于物流问题使采购的材料不能如期到达,也许会迫使工厂停工,不能如期交纳客户订货而承担巨额违约金,更重要的是会使企业自身信誉受损,销量减少,甚至失去良好合作的客户。
物流服务水平实际上已成为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而第三方物流在帮助企业提高自身客户服务水平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能够加快对客户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订单处理,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进行门对门运输,实现货物的快速交付,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可加强对在途货物的监控,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的意外事故,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达目的地,尽可能实现对客户的承诺;
产品的售后服务,送货上门,退货处理,废品回收等也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保证企业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2.6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建立跨企业,跨行业的物流系统网络,将原材料企业,制造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等生产流通全过程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物流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是构筑现代物流大系统的要求。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建立企业之间物流系统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个别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
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以上所说的,实际上可归为第三方物流的经济价值,而除了其独特的经济效益外,第三方物流还具有另一个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价值,即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可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物流资源有效整合、利用起来。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响,中国很多企业都建有自己的仓库、车队、而且往往存在仓储设施老化、仓储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
企业各自进行分存储,导致物流设施使用低效,有的企业仓库不足,需扩建,而有的企业仓库则大量闲置、浪费,造成社会物流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自行组织运输则使运输效率低下,社会运力得不到有效利用,车辆空驶现象普遍,运输成本高。
而且企业由于受到原有一套物流系统的限制,很难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更新改造,强化物流管理。
而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对企业原有的仓库、车队等物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运营、组织共同存储、共同配送,将企业物流系统社会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则可从另一个高度上极大地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2)第三方物流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技能,加强运输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组织共同配送、货物配载等,可减少城市车辆运行数量,减少车辆空驶、迂回运输等现象,解决由于货车运输的无序化造成的城市交通混乱、堵塞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由于城市车辆运输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量和噪声污染等,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第三方物流的成长和壮大可带动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不通过第三方物流而采用自营物流时,物流平均成本通常占到商品总成本的30%~50%。
例如,美国该比例为10%~32%,而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该比例高达50%~60%,这就更不用说在中西部地区了。
因此,通过发展第三方物流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很大,经济效益明显。
例如,德国通过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可以下降到商品总成本的10%;
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行业每增长2.6%,经济总量就增加1%;
而在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2倍。
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7%,而发达国家仅为10%,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十五”期间,如果中国目前这一比例降低到15%,每年将会为全社会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车流量,从而减少运输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物流发达的德国,通过第三方物流,运输效率提高80%,车流量减少60%。
由此可见,发展第三方物流,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现在,中国很多新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相继建立起来,如宝供、华运通等,但第三方物流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还没有质的提高,制约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目前中国物流市场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能力。
第三章、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3.1“软硬兼施”快速发展
2011年,政策环境的改善、企业自身发展的逐渐成熟等因素,使第三方物流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网络建设、物流信息建设以及服务能力提升方面。
网络,既是物流企业服务客户的基础平台,也是物流企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资源。
过去,由于受投资规模、市场进入限制、运作成本、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具有全国物流服务网络企业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但在2007年,几家知名国际物流企业进行的网络收购进入整合后期。
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不少实力较强的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快网络建设和扩张的步伐。
这一年,我国的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合并重组、自身扩张与合作加盟相结合等方式,取得了不斐成就。
以中铁快运为例,2007年,中铁快运发送业务办理车站达到240个,发送业务办理城市发展到458个门到门配送服务覆盖城市发展到783个;
经营网点总数从2006年的1353个发展到1855个,其中自营网点777个,代理网点1078个。
”尚尔斌称,“经过一年的快速发展,经营与配送服务网络已经大大超出原有铁路办理车站覆盖范围。
”物流企业在网络等服务硬件建设取得不斐成绩的同时,服务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
之前,国内物流企业大客户服务模式多停留在简单的运输、仓储、加工、分拨等方面,对大客户的竞争更多的则是停留在价格竞争层面,整体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同国际物流企业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相比于国外知名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全程、一站式、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有不小差距,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过去的一年里,大客户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大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例如以中储、中外运等大型物流企业为代表进行的仓单抵押等物流金融服务,中远的大型项目物流,在前几年试点基础上均取得突破性成效。
”尚尔斌表示。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能力一直是第三方物流的软肋,但也是国内物流企业实现发展突破的关键点。
201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物流信息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同样引人瞩目。
“物流信息化的作用和重要性得到各物流企业普遍重视,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国际、国内物流企业普遍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全程条码扫描和信息追踪、物流仓储及库存管理、客户服务、基础信息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等得到物流企业更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硬件应用水平也大幅度提升。
”尚尔斌说,“以中铁快运为例,中铁快运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
建立了与分包商间的信息化建设联动机制、企业内部项目组机制、信息技术行业动态跟踪机制、信息系统应用考核机制等,同时发展了面向客户的信息支撑体系,并深入开发信息系统应用功能。
3.2集成服务仍待突破
2011年,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过去的许多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但新的机遇也在不断涌现。
新的一年,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而第三方物流服务日益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生产及制造业企业也更多的开始尝试进行物流业务外包,促使物流外包业务发展不断加快,区域物流联动发展趋势也将日益显现。
同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一运输向配送、仓储、包装、加工、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向供应链整合与一体化管理发展;
国内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速度加快;
国内市场全面开放,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生产中心。
这些因素都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在机遇凸现的同时,来自多个层面的挑战仍影响着第三方物流。
第四章、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
4.1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物流产业化的发展形式,它必须以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为基础。
物流一体化的实质是一个物流管理的问题,即专业化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发挥专业化物流运作的管理经验,以求取得整体最优的效果。
同时,物流一体化的趋势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物流业的发展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一个层次时出现萌芽的。
但是这时只有数量有限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物流代理企业。
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得到迅速发展。
专业化的功能性物流企业和综合性物流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代理公司出现,发展很快。
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物流一体化就进入了第三个层次。
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德国、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认为,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队伍。
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学和物流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精通物流供应链中的每一门学科,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都很强。
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的理论为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
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
4.2如何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第三方物流
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有:
美国的联邦快递,95年营业额达到125亿美元;
日本的佐川急便,95年营业额达到57亿美元。
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
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
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的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综合物流代理运作。
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主要思路为:
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如市原则;
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
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
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运作,不但要提出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价格,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
企业的发展和目标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和发展充分结合;
重视员工和外部协作经营商的培训,协助其实现经营目标;
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分级管理,操作和行销分开;
开发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DI、GPS、RF、EOS、INTERNET、CODE、BAR等新技术,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
实行优先认股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
第五章、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交易双方进行买卖交易的制度安排,必然要求规范的交易制度、完善的交易市场、健康的交易秩序,制度的效率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范围的界定。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要素容纳到物流系统中,这一过程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忽略产品或服务的外在性以及公共品的影响,从而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盲目性。
市场界定就是判断一个市场应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要决定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必须先决定市场的范围。
市场的范围指的是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产品范围这个角度而言的边界。
因此要合理的界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必须从地理和产品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只有界定清楚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范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求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的需求信息才能合理的转化和应用。
从地理边界来看,物流业务的服务范围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理论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一笔业务的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递送工作,而运转这样一个体系所需要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是巨大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才能维系得起。
在实际运作中,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绝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在体系、资金还是在技术、设施上都很弱小,不可能而且也不必要进行规模经营。
不可否认的是,每家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针对的每个服务市场都是其他企业的“真空”地带。
在中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关注地域的限制。
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先决条件。
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参照地域的优势指标合理有序的安排业务经营,形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的虚拟企业。
在兼顾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物流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的前提仍然是立足于地域的优势,构建一种业内的供应链关系。
每家企业应该按照重新配置后的业务资源进行经营,在形成地域内特色的情况下,参照地域间的界限,形成一种动态的目标与约束关系。
这种供应链的目标与约束应该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运营,在接受物流的市场需求结构与规划现状的前提下,上游物流企业应该参照使下游物流企业得益的目标作为约束进行运作,直至中国消费者的个性目标得益,从而形成业内的虚拟企业关系模式,合理的去除各种供应链之间的瓶颈关系,以求整体的规模运营,局部的最优化。
从产品或者服务范围来说,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对物流服务的时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世以后国外物流业大规模的进入已经势在必行,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运营经验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必须接受现状,找到自己企业的支撑点,合理的利用时间和准确性标准,将物流的各项子服务做大、做优,形成行业的标准化。
根据地域优势的指标,这种合理利用时间和准确性标准,是利用业内的供应链关系集体完成的,每个企业力争达到最短路线、最短时间、最优质的服务,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求业内或者说逆时针供应链中的各种类型企业,必须参照相互得益的标准来实现,力争达到有序的市场界定。
按照地域的优势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并不意味着盈利或者说进入的机会多,需要综合考虑。
在目前的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它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
在这种大约束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合理的规避自身的业务经营风险。
在合理转让业务的基础上,力求自身和整体供应链都得益,这种得益必须参照地域优势标准、时间和准确性标准,以强有力的整体优势价格和服务,替客户盈利的态度进行实施。
必须承认的是,这种运作有很大的风险约束,只有大家都承认这种整体运作的优势,才能进行合理有序的规避,否则的话,大家都不会满足于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运营上,会盲目的扩大规模,从而形成业内竞争,不利于第三方物流逆时针供应链的建设。
合理规避要求业内必须有良好的操守,相互间的合作会使双方都得益,必须按帕雷托有效进行合理有序的规避,如果商品的配置在不使另一些人情况变糟的情况下就不能使某些人的情况变好,这种配置就是帕雷托有效的。
我们不需要业内形成共谋,这样做反而不利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壮大,需要形成一种合理有序的逆时针业内供应链,按照帕雷托有效性来合理的转让自身的业务。
在中国发展第三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