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310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医学院热带医药特色发展规划文档格式.docx

自从把热带医学作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热带医学特色的培育与发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热带医学特色的持续稳步发展,取得初步成绩。

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教学:

在我校2005年版的培养方案中已将热带医学设为主干课程,并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开设《热带医学概论》、《热带病防治》、《热带药用植物学》和《热带病检验》4门选修课程供学生修读,以期我校毕业生在热带病的认识和诊疗方面与其它医学院校学生比较具有特色。

开展留学生教育,招收了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留学生。

目前又在开拓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市场。

2、科学研究:

在热带医学、热带药学、黎族遗传病、生殖医学等领域下功夫,建立了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和4个卫生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初步形成了骨干学科体系。

近五年来,学校荣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资助金额连续每年超百万元;

在热带医学领域研究的课题有105项,科研经费达416.2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经费200.5万元;

获得国家课题数曾在全国省级高等医学院校中排名第二,其中办学特色项目课题占了多数;

有83篇论文和摘要被国际三项权威检索源收录。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绩显著:

海南省热带病重点实验室学科团队已基本形成,中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学校总中标数的多数;

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此外,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GLP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通过了省级验收。

成立海南省南药与黎药科学研究院,搭建了产学研医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为海南省南药与黎药研究开发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医疗工作:

附属医院已经开设感染病门诊,感染病房的建设也在谋划之中。

成立了海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和海南省健康体检中心。

4、图书信息:

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热带医学(包括基础、临床、热带病防治、热带药用资源)研究信息资源、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海南省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库——海南热带医学文献数字资源库建设已成雏形,分别建立了:

⑴“海南热带医学研究文献库”(全文数据库),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1984年至2007年本地区主要地方病(疟疾、登革热、立克次体等)热带病原疾病及热带医学的研究文献;

⑵“热带药用资源库——海南南药资源库”,依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研究成果《南药园植物名录》,系统地收集、整理了国内各大数据库、网站报道的南药名录,以及我校中医学院、药学系专业人员南药调研成果。

我校主编的《黎药学概论》、《热带病学》和《热带病药物治疗学》等专著和教材已经出版;

《海南医学院学报》已升级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了中国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热带医药国际性刊物《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

虽然我们在塑造热带医学特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任务,面对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照我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我们清醒地意识到:

尽管海南热带病“资源”非常丰富,但针对这些热带病的基础研究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多是作为为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提供协助或作为他们研究成果验证的现场;

尽管省内有关专业疾病预防机构为我省热带病的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大多是在执行国家指令性的疾病控制计划,在基础层面的研究较少,起点也较低。

且由于海南省过去没有一个以高校为依托的热带病专门研究机构,使有限的研究资源分散,学科的发展缺乏系统长远的规划,应对大规模的突发性热带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及其有限;

尽管我校近几年来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人才培养与引进、办学及科研条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热带医学科研、教学主体的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等教学机构却常年因师资极度紧缺、处于仅能维持教学而不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应有作用的尴尬处境。

(二)发展战略需求

1、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旅游是海南第三产业的龙头。

随着海南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海南与国内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员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但海南是WHO发布的旅游安全警告的疟疾、霍乱、登革热等热带传染病的高发区,本地居民和国内外游客心存疑惧,直接影响海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因此,培养大量的热带病防治人才,提高热带病的防治水平,改善居住在或旅行到海南的人的健康,对促进海南省实现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地方教育发展的需求: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一方面,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民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望愈来愈迫切;

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下降,高校生源绝对数量降低,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优质的高等教育。

因此,学校需要着力提高质量、水平和层次,形成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优势,在凝炼办学长效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

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经历半个多世纪办学历程,已经从单一学科院校发展成为多学科院校,但专业学科尚未形成特色优势,学校综合实力仍然不强。

随着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高等教育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挑战,我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充分利用地处热带的优势,发展热带医学特色,从战略上拓展生源市场和医疗市场,走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以特色带综合,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1、全球热带地区涵盖范围广。

全球热带地区涵盖4大洲、6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邻近海南的环北部湾、环南中国海东盟10国也有5亿多人口,蕴藏着巨大的热带医学医疗服务市场和留学生生源市场。

我校地处热带,这是进军热带医学领域的地利条件。

2、海南有热带医学的特殊资源。

海南气候温热潮湿,利于包括病原体在内的各种生物繁殖生长,丰富的热带病资源为对热带病原体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海南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3000余种为药用植物,其中数百种为海南特有。

热带海洋和陆地的许多动物也有药用价值。

热带药物资源是个亟待开发的宝库。

此外,还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热带医学人才资源,据初步统计,海南从事热带医学工作和研究的人才中有教授10名,副教授/副研究员6名,其中有博士后2人,博士5人,硕士10人,在读博士1人。

3、世界卫生组织非常重视热带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这是进军热带医学领域的天时条件。

4、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热带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我校作为国内少有的热带地区的一所医学院,有这个责任,也必须去抢占这个空白点,建设独具特色的国内热带医学医疗教育中心。

并通过这个中心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平台,进行概念运作,吸引海外华人社会的注意和支持,吸引境内外社会资金合作,增创海医对外合作的现实载体和渠道。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找准突破口,抢占制高点,强化执行力,促进热带医学特色发展,突显特色,屹立杏林。

  未来五年,发展热带医学特色的工作的指导方针是:

优化结构,突显优势,强化特色。

  优化结构: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学校总体定位,加速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集中精力建好热带医学学科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群。

突显优势:

一是突显学科优势,使热带医学学科成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优势和影响力;

二是突显科研优势,使学校逐步成为解决海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重大问题的基地之一;

三是突显人才培养优势,努力使各类毕业生普遍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出海医育人品牌。

强化特色:

一是坚持办学体制创新,深化内部管理,增强运行机制的驱动力,逐步完善以项目驱动为核心的管理架构;

二是努力使“热带医学”成为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的主色调。

  

(二)总体目标

  到2014年,初步形成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与保健医疗特色发展相辅相成的服务型的热带医学医疗教育教学中心,我校热带医学特色发展整体实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三、热带医学特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㈠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热带医学学科专业体系

1、构筑本科专业支撑体系。

在建设热带医学系的框架下,进行本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规划,加强专业和基础课程的建设。

以人才市场需求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注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特色性。

2、构建和完善学科体系。

大力加强微生物、寄生虫和分子遗传等应用和前沿学科基础建设。

把与热带医学联系密切、具备较好基础和特色的相关学科纳入重点学科群建设,在本色建设上搞特色建设,使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地位,并力争全部成为省级重点学科,部分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形成主干学科群体。

3、建立热带医学研究所。

在保证各层次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对海南热带病病原的基础性研究;

开展热带病检测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药物的开发应用研究,并通过建立热带病基础研究及诊治应用技术培训基地,成为海南省乃至全国热带病研究、诊治及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同时,开展应用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包括长寿与衰老的分子机制、热带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防治、黎族人群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研究。

建设相应的实验平台,使其基本具备常见病原体的形态、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储存、部分病原体的功能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研究、快速诊断技术及试剂盒开发、疫苗研究、新药及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等方面的功能,填补我省在热带病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空白。

通过紧密相关学科交融重组,实现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体化。

加强本学科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在有关领域的科研合作关系,将其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热带病研究机构,提高我校在国内外热带病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争取获得3~4项国家课题和6~8项省级课题;

SCI、ISTP、EI收录论文5~6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8~10篇,获得2~3项省级科技成果。

预期达到的目标:

近期目标(1~2年):

研究所资金、人员、设备、场地到位,实验室具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上游研究能力,申报省科学自然基金、卫生厅、教育厅资助课题各1项,TDR资助基金1项,与国内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3篇,争取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SCI系列)1篇。

举办1次全国性学术交流研讨会,1次全省技术培训班。

中期目标(2~4年):

进一步补充实验室软硬件及专业人员,申请国家自然基金1-2项,WHO或TDR资助项目1项,与国内合作项目2项,研发至少1项热带病诊断试剂盒,申报专利并与有关企业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

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4篇,申报硕士点。

争取创立一个面向国内外同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热带医学论坛,定期举办具有再教育学分的培训班。

远期目标(5~):

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带病病原体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快速诊断试剂盒研发技术平台、基因工程疫苗研制技术平台,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我省热带病防治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基地、热带病诊治中心与培训及咨询中心,和WHO/TDR热带病防治合作中心之一。

4、将《人体寄生虫学》作为重点学科建设,并依托寄生虫学教研室建立寄生虫病检验中心,促进教学及科研,力争在5年内获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资助5~10项,国内横向课题2~4项,国际合作课题2~4项,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SCI系列论文10篇以上,使部分领域的研究据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积极配合学院硕士学科点申报工作,争取成为第一批硕士学科点,并与中山大学等其他大学合作招收病原生物学研究生,培养研究生5名以上。

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人体寄生虫学》建设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

5、在检验系微生物学教研室及寄生虫学教研室现有专业人员基础上合并组成成立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合理引进国内外相关专业人士,在3~5年内构建一个由14~16名专业人员组成的能满足本专科及研究生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队伍。

6、充分发挥地处全国热带病的发源地,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细致和深入地开展热带病的流行病学现场研究。

把研究疟疾的突破方向放在以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研究为主,结合一定的实验室研究,确保成功:

在近2~3年内实施海南的疟疾和登革热的防治策略等方面项目;

编写海南热带病流行病学;

编写海南热带病五十年回顾;

完成海南疟疾分布图。

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热带医学教育教学体系

1、在人才培养规格中植进热带医学的特色标记,为培育特色人才提供必要条件。

坚持学校发展的特色目标和人才培养的特色规格,认真落实到相关的教学中,使学生的质量特色逐渐呈现。

注重基础与医学的紧密结合,开设旅游医学等热带医学及其相关课程。

本科流行病学教学中增加疟疾流行病学章节内容。

创建一个有档次的热带医学系。

2、把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作为形成热带医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产学研医为途径,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3、通过热带医学医疗教育中心,汇集热带医学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人才,取得留学生教学认证资格,大量招收这些国家不同层次的留学生,以此打出海医教育品牌。

4、建立热带病研究及诊治技术学术交流及培训基地,针对国内、省内不同专业人群定期开设有关专题的、培训班、讲座。

5、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符合热带医学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习两大保障体系。

争取药厂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为我校热带医学特色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型人才。

6、在现有教研室承担各专业教学层次的《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学生逐步开设《高级病原生物学》、《分子病原生物学》等选修课或多个专题讲座。

制作各专业、层次相关课程的标准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课件,并实现网络教学。

争取在3~5年内将《病原生物学》打造为海南省重点学科并力争国家精品课程。

㈢积极开展服务类项目,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热带医学服务体系

1、加强热带医学临床工作。

在环北部湾地区甚至在环南中国海地区开设医院、医疗点,进行医疗服务,扩大我校的医疗服务市场。

创建热带医学专科门诊。

在此基础上,建立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的专门病房和医院。

以热带传染病为主,建设热带病的医学临床基地。

2、建设热带病资讯网站。

建立各种热带病典型病例完整临床资料数据库、热带病防治专家数据库、热带病防治网站。

升级现有《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素材库》,在此基础上建设海南热带病专业网站,力争成为国内主要的热带病专业网站。

做好上述网站的注册的工作。

建立起为我校乃至热带、亚热带地方热带病防治基础与临床研究、热带药用资源研究、热带病临床医疗、热带医学教育教学所用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结合养生保健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搭建海南热带医学与养生保健信息服务平台。

启动热带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全面收集、整理有关热带医学系列教学资源和素材。

3、进一步规划馆藏文献的特色收藏。

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和办学特色,建立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保障教学、科研、医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继续做好特色资源库的建库工作。

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已建“热带医学数字资源库”和“南药资源库”的基础上,启动“黎药资源库”的建设,并逐步扩大热带药用资源库之——“海洋药用资源库”的建设。

加强黎族医药的继承、整理、发掘和创新等相关工作。

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亚太热带医药杂志》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印刷质量,保证办刊质量,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实现刊物的可持续发展。

将杂志改为月刊,开设热带医药网络版。

建设本刊网站,扩大宣传,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争取进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S)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检索系统,为进入SCI奠定基础。

㈣积极发展产业实体,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热带医学产业体系

1、以产学研为途径,注重开发教学、科研能力,拓宽办学途径,运用灵活的办学形式,探索双赢的联合办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结合,提升热带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吸引多元投资,开展科技交流的实质合作,充分利用独特的黎药及海洋资源,开发保健食品及药品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成立海南热带病检验中心。

建立和引进常见热带病的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平台,为岛内患者及临床机构提供专业的热带病检验服务,同时为教学及科研收集素材。

4、加快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校办产业的管理水平、运营质量和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为了促进热带医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㈠机制与制度保障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构建起更具活力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工作机制;

推行二级单位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目标责任制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创新人事管理模式,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制度,推行专兼职结合、流动与固定结合的用人政策;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相结合的分配体系。

2、优化学术运行机制。

倡导并发展以专家教授为核心的治学模式,坚持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氛围,推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

3、建立分工协作和联合攻关机制。

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全面推行以任务分工为基础、以权益合理分配和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以项目为纽带的协作攻关机制。

实行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根据任务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自主组建创新团队,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促进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4、实施扶持政策。

学校在人员编制与配备、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计酬与经费划拨、设备购置与使用、专业设置与课题立项、成果发表与推广等方面制定并实行扶持政策,促进热带医学特色健康较快发展。

㈡资源与条件保障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按照“引进博士,吸收硕士”的原则,继续抓好教师“硕博工程”;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利用社会智力资源,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定期重点选拔和资助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培养和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以科技创新平台,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构建和扶持一批创新团队;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讲政治、善管理、挑重任、愿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初步建立起一支适应走热带医学特色发展之路的人才队伍。

要着力引进网络维护和网页制作、数字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人才;

在病毒学,特别是易产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人才;

以及对流行病调查、控制、预防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级专家。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技术建设,推进专业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共用,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校园网网络和服务系统。

加快多功能综合图书馆建设步伐,落实配套设备。

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善。

加大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投入,建立P2实验室,加强微生物、寄生虫等关键学科领域的科研设备投入,为科研创新建造平台。

在充实完善现有的基础课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使其适应日益突显的热带医学特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力度,改善科研基本条件。

3、增强办学经费筹措能力。

坚持以“规范财经管理,防范财经风险,增加财经收入”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构建更具活力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试行方案》,切实抓好财经工作。

合理配置资源,强化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建立资产使用和评估制度。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督机制。

采取创新性的多元化办学体制,拓宽投资和融资的渠道。

按照建设“节约型大学”和建立“创新型大学”的要求,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增收节支,挖潜增效,在寻求多元化办学体制中加快学院发展。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造血”功能。

㈢环境与文化保障

1、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舆论支持,逐步解决我校历史遗留问题;

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制度环境,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相互关爱、团结协作的人际环境,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形成全校和谐合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和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和品位,彰显海医精神并内化为全体海医人的行为准则,建设海医精神家园;

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和载体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巩固和发展已达成的有关热带医学的合作基础上,积极寻求校际、校企、校地、银校交流与合作机会。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国内外及港澳台的大学、学术团体进行合作与学术交流。

此外,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设。

㈣思想与组织保障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咬住热带医学特色发展这个学校建设的根本大计不放松,敢想敢闯敢干,求得快速度高质量的发展,推进热带医学特色发展。

2、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利用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向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学、科研、医疗人员宣教,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走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热带医学特色是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地方教育发展需要,也是适应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增强发展热带医学特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热带医学特色发展事业。

3、学校组建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

各单位、部门在全面、深刻、正确领会本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本规划的落实。

4、加强机关效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