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734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招三年级语文期中统考试卷.doc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苏州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期中调研测试

三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4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编纂(zuǎn)    拮据(jù)   怆然(chuàng)   猝不及防(cù)

B.浸渍(zì)   怵目(chù)  嫉恨(jì)  天理昭彰(zhāo)

C.尸骸(hái)   悚然(sǒng)   湔雪(jiān)   殒身不恤(yǔn)

D.窥探(kuī)  阜盛(fù)  歆享(xīn) 锲而不舍 (qì)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勘设想。

B.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鹊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C.船的使命,赵家本来是很秘密的,但茶枋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到我们乡下来逃难了。

D.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可以)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永垂不朽(流传)

B.天作之合(配偶)  不伦不类(类)  浅尝辄止(就)

C.峨冠博带(高)    莫名其妙(说出) 不期而遇(约定时间)

D.置之度外(考虑)  迫在眉睫(压迫) 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长度单位)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为了扩大营销,他们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他们在中国百姓面前把北京麦当劳塑造成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即地方企业的形象。

不仅绝大多数员工是中国人,制作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

A.即使  但仍  并且          B.尽管  可    还  并且

C.如果  那么  也  而且          D.虽然但也而且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校同学2013年的人情消费比2012年的人情消费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

B.中航发动机公司主要致力于大型客机发动机的研制,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大型飞机配套产业的发展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C.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她严肃地说:

“我不能这样跟你走。

B.那是些什么音乐?

那是些什么歌?

我不知道,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知道;而当我今天想知道的时候,已永远永远不可能知道。

C.假使它估计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当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

D.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吸着烟。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比喻)

B.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通感)

C.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纽扣直笑。

(借代)

D.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

它们眯着眼睛,脑袋转来转去,毫无顾忌。

(拟人)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记叙)

B.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描写)

C.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抒情)

D.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

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了近20年。

(说明)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散文    刘亮程       中国

B.《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    欧·亨利    美国

C.《<物种起源>绪论》     说明文  达尔文   英国

D.《茶馆》           戏剧    老舍         中国

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水平,这部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是一部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B.《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用大量的事例来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始终贯穿着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C.《工商文明的基因》告诉我们与“商本位”相比,“官本位”文化是一种相对进步的文化。

D.戴望舒的《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语言的变化,短时间内不容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出来了。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不光是古代的话后世的人听不懂,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也会这个地方的人听不懂那个地方的话,形成许许多多方言。

  

②古代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的了,幸而留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

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

为了具体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来看看。

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国策》里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篇的头上一段: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把这一段用现代话来说一遍,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

不能光看字形。

光看字形,现代不同的字只有四个:

昳、曰、孰、吾。

可是联系字的意义和用法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12个字:

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大多数的字,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

大致说来,有三种情形。

  

③第一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

有的构词的能力还比较强,如:

形、貌、衣、镜、北、何、自、信、日、外;有的只在极少数词语里出现,如:

丽(美丽、壮丽)、朝(朝霞、朝气、朝发夕至)、窥(窥探、窥测)、妻(夫妻、妻子)、甚(欺人太甚)。

  

④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例如:

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

  

⑤第三种情形是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例如:

修(长)、服(穿、戴)、谓(对……说)、其(他的;“其余”“其中”“其一”里的“其”是“那”的意思)、公(尊称)、及(比得上)、君(尊称)、也(助词;现代的“啊”只部分地与“也”相当)、旦(“旦日”“明日”,这里作“次日”讲)、之(他)、若(比得上)。

还有一个“尺”字,似乎应该属于古今通用的一类,可是这里说邹忌身长八尺有余,显然比现在的尺小,严格说,“尺”的意义也已经改变了(汉朝的一尺大约合现在七寸半,这里的尺大概跟汉朝的差不多)。

  

⑥在语法方面,也有不少差别。

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

”才跟现代句法相同。

“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

“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不能把“自己”搁在动词前边,搁在前边就是“亲自”的意思(如“自己动手”),不是动作对象的意思(“自救”“自治”“自杀”等,是古代句法结构遗留在现代语里的合成词)。

“客从外来”现在说“有一位客人从外边来”,“客人”前边得加个“一位”,头里还要来个“有”字,否则就得改变词序,说成“从外边来了一位客人”。

“与坐谈”也是古代语法,现在不能光说“和”,不说出和谁,也不能愣说“坐谈”,得说成“坐下来说话”。

“不若君之美”的“之”字,按照现代语法的说法也是多余的。

⑦这短短的一段古代的文字,大多数的字都是现在还用的,可是仔细一分析,跟现代汉语的差别就有这么大。

——选自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11.所选文字的基本观点是()

A.语言因为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B.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C.语言的变化,必须日子长了才能显出来。

D.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如实记录,但是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其中有些是离语言不太远的,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对古代语言获得一定的认识。

12.所选文字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     B.归纳论证     C.举例论证     D.类比论证

13.下列对选文表述正确的是()

A.“忌不自信”一句古代的句法与现代不同,这证明了古今汉语语汇的变化。

B.“‘不若君之美’的‘之’按照现代语也是多余的”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③④⑤段证明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差别。

D.以人们熟知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是运用列举举例的方法加以证明,不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吕叔湘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我国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人。

B.本文虽是一篇学术普及类的论述文,但全文语言平易朴实,尽量少用专门术语,列举大量实例,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论述了语言的演变。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假设举例、典型举例和列举举例等三种举例论证方法,①段中朱熹的例子属于典型举例。

(二)

人们从动物身上难以找到答案,转而从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不久前,美国芝加哥大学解剖学家拉巴比拉对“RRR”问题作了新的解释。

他注重于动物与环境的联系,有许多新鲜的思想,较深刻的见地。

拉巴比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

尽管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轮子,在16世纪发明了轮椅,17世纪发明了旱冰鞋,18世纪发明了自行车,但是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轮子并没有完全取代步行。

在许多场合,人们还是喜欢以步当车,只有在较长距离交通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