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96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病理诊断文档格式.docx

多数情况下,目标集中在某个系统或某个组织,对其他的组织和器官只做一般检查。

法兽

医学剖检则以解决与兽医有关的法律问题为目的,是在法律的监控下所进行的剖检。

三者各依其目的要求来考虑剖检方法和步骤。

(二)尸体的变化

动物死亡后,有机体变为尸体。

因体内存在着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

境的影响,动物死亡后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

在检查判定大体病变前,正确地辨认

尸体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生前的病理变化。

尸体的变化有多种,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尸体自溶、尸体腐败、血液凝固。

1尸冷指动物死亡后,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外界环境温度水平的现象。

尸冷之所以发生是由于机体死亡后,机体的新陈代谢停止,产热过程终止,而散热过程仍

在继续进行。

在死后的最初几小时,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

通常在室温条件下,一般以1C/h的速度下降,因此动物的死亡时间大约等于动物的体温与尸体温度之差。

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如受季节的影响,冬季天气寒冷将加速尸冷的过程,而夏季炎热将延缓尸冷的过程。

检查尸体的温度有助于确定死亡的时间。

2•尸僵动物死亡后,肢体由于肌肉收缩变硬,四肢各关节不能伸屈,

使尸体固定于一定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尸僵。

动物死后最初由于神经系统麻痹,肌肉失去紧张力而变得松弛柔软。

但经过

很短时间后,肢体的肌肉即行收缩变为僵硬。

尸僵开始的时间,因外界条件及机体状态不

同而异。

大、中动物一般在死后1.5〜6h开始发生,10〜24h最明显,24〜48h开始缓解。

尸僵从头部开始,然后是颈部、前肢、后躯和后肢的肌肉逐渐发生,此时各关节因肌肉僵

硬而被固定,不能屈曲。

解僵的过程也是从头、颈、躯干到四肢。

除骨骼肌以外,心肌和

平滑肌同样可以发生尸僵。

在死后0.5h左右心肌即可发生尸僵,尸僵时心肌的收缩使心肌变硬,同时可将心脏内的血液驱出,肌层较厚的左心室表现得最明显,而右心往往残留少量血液。

经24h,心肌尸僵消失,心肌松弛。

如果心肌变性或心力衰竭,则尸僵可不出现或不完全,这时心脏质度柔软,心腔扩大,并充满血液。

因此,发生败血症时,尸僵不完全。

富有平滑肌的器官,如血管、胃、肠、子宫和脾脏等,平滑肌僵硬收缩,可

使腔状器官的内腔缩小,组织质度变硬。

当平滑肌发生变性时,尸僵同样不明显,例如败血症的脾脏,由于平滑肌变性而使脾脏质度变软。

了解尸僵有助于在诊断过程中加以鉴别。

尸僵出现的早晚,发展程度,以及

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外界因素和自身状态有关。

如周围气温较高,尸僵出现较早,解僵也较迅速,寒冷时则尸僵出现较晚,解僵也较迟。

肌肉发达的动物,要比消瘦动物尸僵明显。

死于破伤风或番木鳖碱中毒的动物,死前肌肉运动较剧烈,尸僵发生的快而且明显。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尸僵不显著或不出现。

另外,如尸僵提前,说明动物急性死亡并有剧烈的运动或高热疾病,如破伤风;

如尸僵时间延缓、拖后,尸僵不全或不发生尸僵,应考虑到生前有恶病质或烈性传染病,如炭疽等。

除了注意时间以外,还要注意关节不弯曲。

发生慢性关节炎时关节也不弯曲。

但如果是尸僵的话,四个关节均不能弯曲,而如果是慢性关节炎的话,不能弯曲的关节只有一个或两个。

3•尸斑动物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血

液被排挤到静脉系统内,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使该部血管充盈血液,呈青紫色,这种现象称为坠积性淤血。

尸体倒卧侧组织器官的坠积性淤血现象称为尸斑。

一般在死后1—1.5h即可能出现。

尸斑坠积部的组织呈暗红色。

初期,用指按压该部可使红色消退,并且这种暗红色的斑可随尸体位置的变更而改变。

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发生崩解,血红蛋白溶解在血浆内,并通过血管壁向周围组织浸润,结果使心内膜、血管内膜及血管周围组织染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为尸斑浸润,一般在死后24h左右开始出

现。

改变尸体的位置,尸斑浸润的变化也不会消失。

检查尸斑,对于死亡时间和死后尸体位置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

临床上应与

淤血和炎性充血加以区别。

淤血发生的部位和范围,一般不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如肺淤血或肾淤血时,两侧的表现是一致的,肺淤血时还伴有水肿和气肿。

炎性充血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局部还伴有肿胀或其他损伤。

而尸斑则仅出现于尸体的低下部,除重力因素外没有其他原因,也不伴发其他变化。

4.尸体自溶和尸体腐败尸体自溶是指动物体内的溶酶体酶和消化酶如

胃液、胰液中的蛋白解酶,在动物死亡后,发挥其作用而引起的自体消化过程。

自溶过程中细胞组织发生溶解,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胃黏膜自溶时表现为黏膜肿胀、变软、透明,极易剥离或自行脱落和露出黏膜下层,严重时自溶可波及肌层和浆膜层,甚至可出现死后穿孔。

尸体腐败是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肠道内的厌氧菌的分解、消化作用,或血液内、肺脏内的细菌的作用,也有从外界进入体内的细菌的作用。

在腐败过程中,体内复杂的化合物被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并产生大量气体,如氨、二氧化碳、甲烷、氮、硫化氢等。

因此,腐败的尸体内含有多量的气体,并产生恶臭。

尸体腐败的变化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死后臌气这是胃肠内细菌繁殖,胃肠内容物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气体的

结果。

这种现象在胃肠道表现明显,尤其是反刍兽的前胃和单蹄兽的大肠更明显。

此时,气体可以充满整个胃肠道,使尸体的腹部膨胀,肛门突出且哆开,严重臌气时可发生腹壁或横膈破裂。

死后臌气应与生前臌气相区别,生前臌气压迫横膈使其前伸造成胸内压升高,

引起静脉血回流障碍呈现淤血,尤其是头、颈部,浆膜面还可见出血,而死后臌气则无上述变化。

死后破裂口的边缘没有生前破裂口的出血性浸润和肿胀。

在肠道破裂口处有少量肠内容物流出,但没有血凝块和出血,只见破裂口处的组织撕裂。

肝、肾、脾等内脏器官的腐败肝脏的腐败往往发生较早,变化也较明显。

此时,肝脏体积增大,质度变软,污灰色,肝包膜下可见到小气泡,切面呈海绵状,从切面可挤出混有泡沫的血水,这种变化,称为泡沫肝。

肾脏和脾脏发生腐败时也可见到类似肝脏腐败的变化。

尸绿动物死后尸体变为绿色,称为尸绿。

由于组织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

红细胞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和铁相结合,形成硫化血红蛋白和硫化铁,致使腐败组织呈污

绿色,这种变化在肠道表现得最明显。

临床上可见到动物的腹部出现绿色,尤其是禽类,常见到腹底部的皮肤为绿色。

尸臭尸体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带恶臭的气体,如硫化氢、己硫醇、甲硫

醇,氨等,致使腐败的尸体具有特殊的恶臭气味。

通过尸体的自溶和腐败,可以使死亡的动物逐步分解、消失。

但尸体腐败的

快慢,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及疾病性质的影响。

适当的温度、湿度或死于败血症和有大面积化脓性炎症的动物,尸体腐败较快且明显。

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或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动物,尸体腐败缓慢且微弱。

尸体腐败可使生前的病理变化遭到破坏,这样会给剖检工作带来困难,因此,

病畜死后应尽早进行尸体剖检,以免死后变化与生前的病变发生混淆。

5•血液凝固动物死后不久还会出现血液凝固,即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

液凝固成血凝块。

在死后血液凝固较快时,血凝块呈一致的暗红色。

在血液凝固缓慢时,血凝块分成明显的两层,上层为主要含血浆成分的淡黄色鸡脂样凝血块,下层为主要含红细胞的暗红色血凝块,这是由于血液凝固前红细胞沉降所致。

血凝块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质柔软,富有弹性,并与血管内膜分离。

血凝块与血栓不同,应注意区别。

动物生前如有血栓形成,血栓的表面粗糙,质脆而无弹性,并与血管壁有粘连,不易剥离,硬性剥离可损伤内膜。

在静脉内的较大血栓,可同时见到粘着于血管壁上呈白色的头部(白色血栓)、红白相间的体部(混合血栓)和全为红色的

游离的尾部(红色血栓即血凝块)。

血液凝固的快慢,与死亡的原因有关。

由于败血症、窒息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死亡的动物,往往血液凝固不良。

(三)尸体剖检前的准备

进行尸体剖检,尤其是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剖检者既要注意防止病原扩散,

又要预防自身感染。

因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剖检场地的选择尸体剖检,特别是剖检传染病尸体,一般应在病理

剖检室进行,以便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

如果条件不许可而在室外剖检时,应选择地势较

高、环境较干燥,远离水源、道路、房舍和畜舍的地点进行。

剖检前挖深2m的深坑,剖检

后将内脏、尸体连同被污染的土层投入坑内,再撤上石灰或喷洒10%的石灰水、3%〜5%

来苏儿或臭药水,然后用土掩埋。

2.尸体剖检常用的器械和药品根据死前症状或尸体特点准备解剖器械,

一般应有解剖刀、剥皮刀、脏器刀、外科刀、脑刀、外科剪、肠剪、骨剪、骨钳、镊子、

骨锯、双刃锯、斧头、骨凿、阔唇虎头钳、探针、量尺、量杯、注射器、针头、天平、磨刀棒或磨刀石等。

如没有专用解剖器材,也可用其他合适的刀、剪代替。

准备装检验样品的灭菌平皿、棉拭子和固定组织用的内盛10%福尔马林或95%酒精的广口瓶。

常用消毒液,如3%一5%来苏儿、石炭酸、臭药水、0.2%高锰酸钾、70%酒精、3%〜5%碘酒等。

外,还应准备凡士林、滑石粉、肥皂、棉花和纱布等。

3•剖检人员的防护剖检人员,特别是在剖检传染病尸体时,应穿工作

服,外罩胶皮或塑料围裙,戴胶手套、线手套、工作帽,穿胶鞋。

必要时还要戴上口罩和眼镜。

如缺乏上述用品时,可在手上涂抹凡土林或其他油类,保护皮肤,以防感染。

在剖检中不慎切破皮肤时应立即消毒和包扎。

在剖检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注意消毒。

常用清水或消毒液洗去剖检人员手

上和刀剪等器械上的血液、脓液和各种排出物。

剖检后,双手先用肥皂洗涤,再用消毒液冲洗。

为了消除粪便和尸腐臭味,

可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再用2%〜3%草酸溶液洗涤,退去棕褐色后,再用清水

冲洗。

(四)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

1.尸体剖检的时间尸体剖检应在病畜死后愈早愈好。

尸体放久后,容

易腐败分解,尤其是在夏天,尸体腐败分解过程更快,这会影响对原有病变的观察和诊断。

剖检最好在白天进行,因为在灯光下,一些病变的颜色(如黄疸、变性等)不易辨认。

供分

离病毒的脑组织要在动物死后5h内采取。

一般死后超过24h的尸体,就失去了剖检意义。

此外,细菌和病毒分离培养的病料要先无菌采取,最后再取病料做组织病理学检查。

如尸体己腐烂,可锯一块带骨髓的股骨送检。

2•了解病史尸体剖检前,应先了解病畜所在地区的疾病的流行情况、

病畜生前病史,包括临床化验、检查和临床诊断等。

此外,还应注意治疗、饲养管理和临死前的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自我防护意识剖检前应在尸体体表喷洒消毒液;

搬运尸体时,特别

是搬运炭疽、开放性鼻疽等传染病尸体时,在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团塞住天然孔,并用消毒液喷洒尸体后方可运送。

4.病变的切取未经检查的脏器切面,不可用水冲洗,以免改变其原来

的颜色和性状。

切脏器的刀、剪应锋利,切开脏器时,要由前向后,一刀切开,不要由上向下挤压或拉锯式的切开。

切开未经固定的脑和脊髓时,应先使刀口浸湿,然后下刀,否则切面粗糙不平。

5•尸检后处理

(1)衣物和器材。

剖检中所用衣物和器材最好直接放入煮锅或手提高压锅内,经灭菌后,方可清洗和处理;

解剖器械也可直接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处理。

胶手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擦干,撒上滑石粉。

金属器械消毒清洁后擦干,涂抹凡士林,以免生锈。

(2)尸体。

为了不使尸体和解剖时的污染物成为传染源,剖检后的尸体最

好是焚化或深埋。

特殊情况如人兽共患病或烈性病尸体要先用消毒药处理然后再焚烧。

野外剖检时,尸体要就地深埋,深埋之前在尸体上洒消毒液,尤其要选择具有强烈刺激异味的消毒药如甲醛等,以免尸体被意外挖出。

(3)场地。

剖检场地要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污染周围环境。

如遇特殊情况(如禽流感),检验工作在现场进行,当撤离检验工作点时,要做终末消毒,以保证继用者的安全。

(5)尸体剖检的步骤

为了全面系统地检查尸体所呈现的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

和顺序进行。

但考虑到各种家畜解剖结构的特点,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生理解剖学关系,疾病的性质以及术式的简便和效果等,各种动物的剖检方法和顺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因此,

剖检方法和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具体条件和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高效率地检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对于所有的动物而言,一般剖检先由体表开始,然后是体内,体内的剖检顺序,通常从腹腔开始,之后胸腔,再后则其他。

通常采用的剖检顺序是:

1外部检查在剥皮之前检查尸体的外表状态。

外部检查的内容,主要

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尸体概况。

畜别、品种、性别、年龄、毛色、特征、体态等。

(2)营养状态。

可根据肌肉发育情况及皮肤和被毛状况判断。

(3)皮肤。

注意被毛的光泽度,皮肤的厚度、硬度及弹性,有无脱毛、褥疮、溃疡、脓肿、创伤、肿瘤、外寄生虫等,有无粪泥和其他病理产物的污染。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有无皮下水肿和气肿。

(4)天然孔(眼、鼻、口、肛门、外生殖器等)的检查。

首先检查各天然孔的开闭状态,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性状、量、颜色、气味和浓度等;

其次应注意可视

黏膜的检查,着重检查黏膜色泽变化。

(5)尸体变化的检查。

家畜死亡后,舌尖伸出于卧侧口角外,由此可以确定死亡时的位置。

尸体变化的检查,有助于判定死亡发生的时间、位置,并与病理变化相区别(检查项目见尸体变化)。

2.致死动物发病系统不同、检验目的不同,致死动物的方法也不同,

主要有下列五种。

(1)放血致死。

大、中、小动物均适用。

即用刀或剪切断动物的颈动脉、

颈静脉、前腔动静脉等,使动物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2)静脉注射药物致死。

如静脉注射甲醛、来苏儿等。

(3)人造气栓致死。

主要用于小动物。

即从静脉中注人空气,使动物在短时间内死于空气性栓塞。

(4)断颈致死。

用于小动物或禽类。

即将第一颈椎与寰椎脱臼,致使脊髓及颈部血管断裂而死,临床上常用于鸡的致死。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多数情况下不需器具,但却可造成喉头和气管上部出血,故呼吸道疾病时要注意区别。

(5)断延髓。

用于大家畜如牛的致死,这种方法要求有确实的把握,否则较危险。

3.内部检查内部检查包括剥皮、皮下检查、体腔的剖开及内脏的采出

和检查等。

(1)剥皮和皮下检查。

为了检查皮下病理变化并利用皮革的经济价值,在剖开体腔以前应先剥皮。

在剥皮过程中,注意检查皮下有无充血、出血、水肿、脱水、炎症和脓肿等病变,并观察皮下脂肪组织的多少、颜色、性状及病理变化的性质等。

剥皮后,应对肌肉和生殖器官作一大概的检查。

(2)暴露腹腔,视检腹腔脏器。

按不同的切线将腹壁掀开,露出腹腔内的脏器,并立即进行视检。

检查的内容包括:

腹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腹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腹膜的性状,腹腔脏器的位置和外形,横膈膜的紧张程度,有无破裂等。

(3)胸腔的剖开和胸腔脏器的视检。

剖开胸腔,注意检查胸腔液的数量和性状,胸腔内有无异常内容物,胸膜的性状,肺脏,胸腺,心脏等。

(4)腹腔脏器的采出。

腹腔脏器的采出与检查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采出后检查。

腹腔脏器的采出包括胃、肠、肝、脾、胰、肾和肾上腺等的采出。

(5)胸腔脏器的采出。

为使咽、喉头、气管、食道和肺联系起来,以观察其

病变的互相联系,可把口腔、颈部器官和肺脏一同采出。

但在大家畜一般都采用口腔、颈部器官、胸腔器官分别采出。

(6)口腔和颈部器官的采出。

先检查颈部动静脉、甲状腺、唾液腺及其导管,

颌下和颈部淋巴结有无病变,然后采出口腔和颈部的器官。

(7)颈部、胸腔和腹腔器官的检查。

脏器的检查最好在采出的当时进行,因为此时脏器还保持着原有的湿润度和色泽。

如果采出过久,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脏器的湿润度和色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使检查发生困难。

但是,应用边采出边检查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也常感不便,因为与病畜发病和致死原因有关的病变有时被忽略。

通常,腹腔、胸腔和颈部各器官和病畜发病致死等问题的关系最密切,所以这三部分脏器采出之后就要进行检查。

检查后,再按需要采出和检查其他各部分。

至于这三部分器官的检查顺序应服从疾病的情况,即先取与发病和致死的原因最有关系的器官进行检查,与该病理过程发生发展有联系的器官可一并检查。

或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应先检查口腔器官,再检查胸腔器官,之后再检查腹腔脏器中的脾和肝脏,最后检查胃肠道。

总之,检查顺序服从于检查目的和现场的情况,不应墨守成规。

既要细致搜索和观察重点的病变,又要照顾到全身一般性检查。

脏器在检查前要注意保持其原有的湿润程度和色彩,尽量缩短其在外界环境中暴露的时间。

(8)骨盆腔脏器的采出和检查。

在未采出骨盆腔脏器前,先检查各器官的位

置和概貌。

可在保持各器官的生理联系下一同采出。

公畜先分离直肠并进行检查。

然后检查包皮、龟头、尿道黏膜、膀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及尿道球腺等;

母畜检查直肠、膀胱、尿道、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状态。

如剖检妊娠子宫,要注意检查胎儿、羊水、胎膜和脐带等。

(9)脑的采出和检查。

剖开颅腔采出脑后,先观察脑膜有无充血、出血和淤血。

再检查脑回和脑沟的状态(禽除外),然后切开大脑,检查脉络丛的性状和脑室有无积水。

最后横切脑组织,检查有无出血及溶解性坏死等变化。

(10)鼻腔的剖开和检查。

用骨锯(大、中动物)或骨剪(小动物和禽)纵行把头骨分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带有鼻中隔,或剪开鼻腔,检查鼻中隔、鼻道黏膜、额窦、鼻甲

窦、眶下窦等。

(11)脊椎管的剖开、脊髓的采出和检查。

剖开脊柱取出脊髓,检查软脊膜、脊髓液、脊髓表面和内部。

(12)肌肉、关节的检查。

肌肉的检查通常只是对肉眼上有明显变化的部分进

行,注意其色泽、硬度,有无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炎症等病变;

关节的检查通常只对有关节炎的关节进行,看关节部是否肿大,可以切开关节囊,检查关节液的含量、性质和关节软骨表面的状态。

(13)骨和骨髓的检查。

主要对骨组织发生疾病的病例进行,先进行肉眼观察,

检验其硬度及其断面的形象。

骨髓的检查对于与造血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极为重要。

检查

骨干和骨端的状态,红骨髓、黄骨髓的性质、分布等。

4•某些组织器官检查要点

(1)淋巴结。

要特别注意颌下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等的检查。

注意检查其大小、颜色、硬度,与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横切面的变化。

(2)肺脏。

首先注意其大小、色泽、重量、质度、弹性、有无病灶及表面

附着物等。

然后用剪刀将支气管剪开,注意检查支气管黏膜的色泽、表面附着物的数量、粘稠度。

最后将整个肺脏纵横切割数刀,观察切面有无病变,切面流出物的数量、色泽变化等。

(3)心脏。

先检查心脏纵沟、冠状沟的脂肪量和性状,有无出血。

然后检

查心脏的外形、大小、色泽及心外膜的性状。

最后切开心脏检查心腔。

沿左侧纵沟切开右心室及肺动脉,同样再切开左心室及主动脉。

检查心腔内血液的性状,心内膜、心瓣膜是否光滑,有无变形、增厚,心肌的色泽、质度,心壁的厚薄等。

(4)脾脏。

脾脏摘出后,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度;

然后纵行切开,检查

脾小梁、脾髓的颜色,红、白髓的比例,脾髓是否容易刮脱。

(5)肝脏。

先检查肝门部的动脉、静脉、胆管和淋巴结。

然后检查肝脏的

形态、大小、色泽、包膜性状、有无出血、结节、坏死等。

最后切开肝组织,观察切面的色泽、质度和含血量等情况。

注意切面是否隆突,肝小叶结构是否清晰,有无脓肿、寄生虫性结节和坏死等。

(6)肾脏。

先检查肾脏的形态、大小、色泽和质度,然后由肾的外侧面向肾门部将肾脏纵切为相等的两半(禽除外),检查包膜是否容易剥离,肾表面是否光滑,皮

质和髓质的颜色、质度、比例、结构,肾盂黏膜及肾盂内有无结石等。

(7)胃的检查。

检查胃的大小、质度,浆膜的色泽,有无粘连、胃壁有无破裂和穿孔等,然后沿胃大弯剖开胃,检查胃内容物的性状、黏膜的变化等。

反刍动物胃的检查,特别要注意网胃有无创伤,是否与膈相粘连。

如果没有

粘连,可将瘤胃、网胃、瓣胃、皱胃之间的联系分离,使四个胃展开。

然后沿皱胃小弯与瓣胃、网胃之大弯剪开;

瘤胃则沿背缘和腹缘剪开,检查胃内容物及黏膜的情况。

(8)肠管的检查。

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直肠分段进行检查。

在检查时,先检查肠管浆膜面的情况。

然后沿肠系膜附着处剪开肠腔,检查肠内容物及黏膜情况。

(9)骨盆腔器官的检查。

公畜生殖系统的检查,从腹侧剪开膀胱、尿管、阴茎,检查输尿管开口及膀胱、尿道黏膜,尿道中有无结石,包皮、龟头有无异常分泌物;

切开睾丸及副性腺检查有无异常。

母畜生殖系统的检查,沿腹侧剪开膀胱,沿背侧剪开子宫及阴道,检查黏膜、内腔有无异常;

检查卵巢形状,卵泡、黄体的发育情况,输卵管是否扩张等。

(六)尸体剖检记录的编写

剖检记录必须包括主诉、发病经过、主要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治疗经过、各种化验室检查结果、死亡前的表现及临床死亡原因等。

剖检记录必须遵守系统、客观、准确的原则,对病变的形态、大小、重量、

位置、色彩、硬度、性质、切面的结构变化等都要客观地描述和说明,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诊断术语或名词来代替。

有的病变用文字难以表达时,可绘图补充说明,有的可以拍照或

将整个器官保存下来。

表15-1动物尸体剖检记录

剖检号

畜主畜种性别年龄特征

临床摘要及临床诊断

死亡日

期年月日

剖检地点剖检时间年月日时

剖检所见

病理解剖学诊断

结论

剖检者

年月

日时

(七)病理材料的采取和寄送

在尸体剖检时,为了进一步做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