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615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 新版浙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

饮料

酸牛奶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A.炒鸡蛋B.烧排骨C.方便面D.蔬菜和水果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0.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

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

丙>

乙B.丙>

乙>

甲C.甲>

丙D.丙>

甲>

1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不可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金、塑料、玻璃钢属于合成材料

B.用甲醛浸泡过的水产品,可放心食用

C.研制新材料、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

D.化肥硝酸铵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增大肥效

12.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下列不属于分类方法的是()

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D.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14.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的是()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

B.甲能与盐酸反

应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2价而乙元素显+3价

15.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

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

16.为提纯下列物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稀盐酸

蒸发结晶

B

氯化铜溶液(氯化锌)

金属铜

过滤

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洗气

D

二氧化锰粉末(碳粉)

17.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8.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人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一固体粉末;

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

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9.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

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

则原

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A.

HCl和COB.HCl、H2和CO2C.CH4和H2D.CO和CO2

2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镁铝合金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二、填空题

2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填写空格:

(1)逻辑关系:

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转化关系:

下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

上图中物质M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从①~③表示的化学反应中任选一个,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2Cu+2H2SO4+O2

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3.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的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为了区分它们,把3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1)各取白色粉末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

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_______。

(2)查询资料:

碳酸氢钠在加热时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分解。

(3)取少量A、C两种白色粉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

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_______。

(4)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上

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_______。

24.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

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1)取少量该化肥样品和少量熟石灰放在研钵中混合研磨

___________

含有铵根离子

(2)另取少量该化肥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完全溶解,滴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

没有_______存在

(3)取

(2)所得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__

有Cl-存在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反思】步骤

(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__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5.下水道堵塞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管道通”可使堵塞的管道畅通无阻。

某同学对此很好奇,于是想探究“管道通”中物质的成分。

请与该同学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的物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1)下水道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

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呈银灰色。

铝与酸、强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①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_____===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1)猜想:

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玻璃片上,放置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③向步骤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羊毛线逐渐消失

结论:

(2)猜想:

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

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支中滴加稀盐酸,另一支中滴加_________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均呈淡蓝色。

【应用】使用“管道通”时,先将银灰色粉状固体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堵上管道口。

管道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管道内温度明显升高B.产生大量气体

C.反应放出大量热D.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四、计算题

26.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

液。

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g,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g、40g、60g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第I组

第Ⅱ组

第Ⅲ组

稀盐酸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m

5.5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下图。

试分析计算:

(1)

【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m为_________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B解析: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

2.A解析:

塑料油瓶、电话、电视机、溜冰鞋中都含有塑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3.B解析:

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K2SO4只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NH4H2PO4含氮、磷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CO(N

H2)2和NH4NO3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

选B。

4.B解析: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用清水冲洗黑木耳时水变成淡蓝色,说明该黑木耳用硫酸铜浸泡过。

5.D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铁生锈的条件。

浓硫酸的氧化性很强,能使火柴梗炭化变黑,A正确;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正确;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C正确;

浓盐

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石蕊试纸接触,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错误。

6.C解析: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铁桶盛装或配制波尔多液,A不正确;

铁接触了水和氧气容易生锈,菜刀用湿布包起来会加快生锈速度,B不正确;

不锈钢硬度大,耐腐蚀,可用作外科手术刀,C正确;

铁能与酸反应,而醋中含有醋酸,能将

铁锅腐蚀,D不正确。

7.A

8.D解析:

从食谱中可以看出,馒头、米饭中主要含有淀粉,红烧牛肉、清蒸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酸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食谱中还缺少维生素,而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的就是维生素。

9.B解析: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O2)和臭氧(O3)组成的混合物也只含有一种元素,A不正确;

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正确;

混合物可以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锌和铜的混合物含有铜、锌两种原子,C不正确;

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单质(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如空气),D不正确。

10.A解析: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铜强,乙比铜弱。

又因为与盐酸反应时,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甲的活动性大于丙。

因此,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

乙。

11.C解析: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A错误;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食用含甲醛的水产品会致使人中毒,B错误;

C正确;

硝酸铵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因反应释放氨气,降低肥效,D错误。

12.B解析: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

从微观角度看,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图中B属于混合物。

A、C、D属于纯净物,其中A表示化合物,C、D表示单质。

13.D

14.D解析:

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金属活动性甲比乙活泼;

甲能与酸反应而乙不能,说明甲在氢前,乙在氢后,从而说明甲比乙活泼;

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A、B、C都能证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

元素的化合价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故D不能证明。

15.D解析:

黄金与“王水”反应生成HAuCl4是化学变化;

金排在H的后面,活泼性比H差;

HAuCl4中,Au的化合价:

+1+x+(-1)×

3=0,x=+3;

pH的检测,应该是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王水”显酸性,能与铁反应,所以不能盛放在铁质容器中。

故选D。

16.A解析:

铜与氯化锌不反应,B错;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不能吸收一氧化碳,C错;

二氧化锰和碳粉都不能溶于水,D错;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将碳酸钠除去,且不生成新的杂质,

A对。

17.C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活动性越强的反应,速率越快;

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和金属与氢气的质量比有关,比值越小的,生成氢气越多。

从图中看出,t2时锌和铁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而锌、铁与氢气的质量比分别为65:

2和56:

2,故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不相等,C不正确。

18.D解析:

充分反应溶液呈现无色,说明溶液中Cu(NO3)2已经反应完,则AgNO3一定反应完,A正确;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M剩余,B、C正确;

M是比铜和银都活泼的金属,但不可能是铁,因为铁与AgNO3和Cu(NO3)2反应生成的Fe(NO3)2是浅绿色的,故D错误。

19.A解析:

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说明没有CO2;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说明有HCl;

剩余气体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没有氢元素,即没有CH4、H2,只有CO,故A正确。

20.A解析:

向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没有沉淀产生,待盐酸消耗完时,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故A符合图像。

而B、C、D三项都是一开始就产生气体或沉淀。

21.

(1)并列

(2)盐MgO+H2SO4===MgSO4+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酸和盐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都属于化合物的范畴,是并列关系。

(2)从转化关系中发现,反应物中有氧化物、酸、盐,而生成物为M,从物质的性质可以推测,酸与氧化镁生成M(盐),硫酸锌与金属生成M(盐),硫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生成M(盐),故M为盐。

22.

(1)C

(2)Fe+CuSO4===FeSO4+Cu(3)①过滤②Zn+H2SO4===ZnSO4+H2↑③A、C

(1)铜质奖牌利用了铜的价值较高,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好,铜火锅利用了铜的导热性好。

(2)湿法冶金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可采用逆推法。

操作I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铜、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

因为最终得到硫酸锌溶液,故溶液E是硫酸锌,推出物质B是过量的锌粉,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铜。

经操作Ⅱ得到固体C和溶液E,说明操作Ⅱ是过滤。

固体C中含有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锌粉,将锌粉除去的方法是加入稀硫酸,故物质D是稀硫酸,原理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溶液A、固体C。

23.

(1)淀粉(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4)稀盐酸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而淀粉不溶于水,会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因此B是淀粉。

(3)将固体加热时,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

根据碳酸氢钠在加热时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分解,所以A是碳酸氢钠,C是碳酸钠。

(4)碳酸钠溶液和酸反应能够产生气泡,因此甲是酸性物质,另外得到的无色钠盐能够和乙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因此该无色钠盐是氯化钠,加入的乙是硝酸银,则甲是盐酸,提供氯离子。

24.【实验记录与分析】产生刺激性气味CO32-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NH4Cl和(NH4)2SO4【实验反思】否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对原有氯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

(1)因为含有铵根离子,所以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2)因为向溶液中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不是碳酸根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产生的硫酸钡沉淀,因而也可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3)检验氯离子可以向

(2)所得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

【实验结论】因为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即铵根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其中一定含有

的物质是硫酸铵和氯化铵。

【实验反思】因为后面还要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所以加入的试剂不能引入氯离子,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

25.【查阅资料】

(3)①2Al+6HCl===2AlCl3+3H2↑②2H2O

【猜想与验证】

(1)白色圆体颗粒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试管外壁发烫

(2)氢氧化钠

【应用】ABC

证明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可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溶于水放热等性质;

证明银灰色粉末为铝粉可根据其既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又能与碱反应产生氢气的性质。

铝粉与氢氧化钠在管道内反应产生氢气、放出热量,但温度达不到氢气的着火点,氢气不会燃烧。

26.

(1)4.4

解:

(2)分析数据可知,50g混合液中碳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5g二氧化碳。

设50g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同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O

10611744

xy5.5g

106/44=x/5.5gx=13.25g

117/44=y/5.5gy=14.625g

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3.25g/50g×

100%=26.5%

(3)设生成57.4g氯化银沉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z57.4g

58.5/143.5=z/57.4gz=23.4g。

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3.4g—14.625g)/50g×

100%=17.6%

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