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446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练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课时二 离子反应Word下载.docx

若H+代表H2SO4、NaHSO4,生成难溶性的钡盐BaSO4,不符合离子方程式,故HCl、HNO3可用H+代表。

4.离子方程式CO

+2H+===CO2↑+H2O表示(  )

A.碳酸盐与盐酸之间的反应

B.一切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之间的反应

D.可溶性碳酸盐与一切酸之间的反应

CO

只代表可溶性的碳酸盐,从此点分析选项A和选项B都是不正确的;

H+只代表强酸而不是一切酸(如弱酸H2S、HF、CH3COOH等均不能用H+表示)。

正确选项为C。

C

5.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K+、MnO

、Na+、Cl-

B.K+、Na+、NO

、CO

C.Na+、H+、NO

、SO

D.Fe3+、Na+、Cl-、SO

[解析] 题设要求为碱性条件,故还有OH-的存在。

同时,溶液为无色,排除A、D,因MnO

呈紫色,Fe3+呈黄色。

C中H++OH-===H2O,不共存。

[答案] B

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

H++OH-===H2O

B.铜粉与稀硝酸的反应:

Cu+2H+===Cu2++H2↑

C.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的反应:

Cl2+I-===Cl-+I2

D.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

+2H+===CO2↑+H2O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是“三查”:

一查电荷是否守恒,原子数是否守恒;

二查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三查物质间的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据此可知A中CH3COOH应写成化学式;

B中不可能置换出H2,不符合客观事实;

C中原子不守恒。

D

7.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

甲:

K2SO4、BaCl2、NaCl乙:

NaCl、Ba(OH)2、K2CO3

丙:

HCl、K2CO3、NaCl丁:

K2SO4、Na2CO3、KCl

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甲会形成BaSO4沉淀而不能共存;

乙会形成BaCO3沉淀而不能共存;

丙会产生CO2气体而不能共存。

[答案] D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Ba2+、Cl-、SO

B.Ca2+、HCO

、Cl-、K+

C.Mg2+、Ag+、NO

、Cl-

D.H+、Cl-、Na+、CO

A中生成BaSO4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C中生成AgCl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

D中生成CO2而不能大量共存。

B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H+、SO

、OH-

B.Na+、Ca2+、NO

C.Na+、H+、Cl-、CO

D.Na+、Cu2+、Cl-、SO

[解析] 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Ca2+、CO

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H+、CO

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项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正确;

故选D。

10.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K+、Cl-、NO

B.Ag+、Na+、NO

C.Mg2+、Na+、SO

、Cl-

D.Na+、K+、Cl-、CO

A项,Cu2+溶液有颜色;

B项,Ag+与Cl-反应生成AgCl沉淀;

C项,无沉淀生成,不反应;

D项,CO

与H+反应放出CO2气体。

故只有选项C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

B.铁跟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u2++2OH-===Cu(OH)2↓

D.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O3+6H+===2Fe3++3H2O

[解析] A项,小苏打为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

+OH-===CO

+H2O;

B项,不符合事实,应为Fe+2H+===Fe2++H2↑;

C项,漏掉Ba2++SO

===BaSO4↓的反应。

1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Na+、Ag+、CO

B.K+、Ba2+、SO

C.Na+、K+、CO

D.Na+、K+、Cl-、SO

A项,Ag+与Cl-、CO

能发生反应,生成AgCl、Ag2CO3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B项,Ba2+与SO

能发生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C、D项中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稀硫酸后,C项中的CO

与H+可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D项中的离子与H+不能发生反应,故C项符合题意。

13.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表所示,则M可能为(  )

离子

NO

SO

H+

M

浓度/mol·

L-1

2

1

A.Cl-B.Ba2+C.Na+D.Mg2+

[解析] 设M所带电荷数为x,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得2×

1+1×

2=2×

1+x×

1,得x=2,因此M应该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由于SO

与Ba2+能够反应生成沉淀,即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可能为Mg2+。

14.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盐酸(硫酸),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Na2CO3),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CuCl2),试剂________,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杂原则:

不改变主要成分,不引进新杂质。

(1)应选用BaCl2溶液;

(2)选用Ca(OH)2溶液;

(3)选用NaOH溶液。

(1)适量BaCl2溶液 Ba2++SO

===BaSO4↓

(2)适量澄清石灰水 CO

+Ca2+===CaCO3↓

(3)适量NaOH溶液 Cu2++2OH-===Cu(OH)2↓

15.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中,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以上空格均填写化学式)。

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的方法来检验。

(2)写出步骤③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①“无色透明”知原固体混合物中无CuSO4,根据②和③知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故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且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2H+===Ba2++CO2↑+H2O,则一定无硫酸钠和氯化钙。

无法判断NaCl是否含有,若进一步确认,可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氯化钠。

[答案] 

(1)Na2CO3 Na2SO4、CuSO4、CaCl2 NaCl 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2)BaCO3+2H+===Ba2++CO2↑+H2O

16.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

某同学想知道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

)能使氧化铜溶解。

请你和他一起通过下图所示Ⅰ、Ⅱ和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Ⅱ中加入稀硫酸后氧化铜溶解,则进一步确认的实验操作是:

在Ⅲ中先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在Ⅲ中应先加入可溶性的硫酸盐,以证明CuO的溶解过程中SO

不起作用,然后再加入稀硫酸,从而证明CuO溶解是硫酸中的H+起作用。

(1)H2O不能使氧化铜溶解

(2)可溶性硫酸盐 稀硫酸

(3)H+能溶解氧化铜,而H2O、SO

两种粒子都不能使CuO溶解

(4)CuO+2H+===Cu2++H2O

17.Ⅰ.有A、B、C、D四种溶液,它们分别为K2CO3、K2SO4、H2SO4、Ba(NO3)2中的一种,分别取少量样品进行下列实验,现象为

在A中加C,无明显变化;

在A中加D,无明显变化;

在B中加D,生成沉淀E,并得到一种溶液;

在B中加C,生成沉淀并得到溶液F;

将少量E加入过量F中,有气体放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C________。

(2)如果将A和B混合,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E加入过量F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

其流程图如图,则

(1)沉淀的化学式:

沉淀1__________,沉淀2__________,沉淀3__________。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Ⅰ.利用题给信息寻找出交叉点确定物质,据此依次推测和进一步验证。

根据“在A中加C,无明显变化”和“在A中加D,无明显变化”,可判断A一定是K2SO4,并可初步推断C和D分别为K2CO3和H2SO4中的一种,则B可能是Ba(NO3)2。

根据“在B中加D,生成沉淀E,并得到一种溶液”和“在B中加C,生成沉淀并得到溶液F”,可验证B确实是Ba(NO3)2,C、D是K2CO3、H2SO4中的一种。

Ba(NO3)2+K2CO3===BaCO3↓+2KNO3

Ba(NO3)2+H2SO4===BaSO4↓+2HNO3

根据“将少量E加入到过量F中,有气体放出”,结合上一步分析中的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断C是H2SO4,D是K2CO3,沉淀E是BaCO3,溶液F是HNO3,将少量E加入到过量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CO2↑+H2O。

Ⅱ.要使Ba2+、Cu2+、Ag+逐一沉淀分离,必须考虑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

由于OH-、SO

均能同时与两种阳离子生成沉淀,故应先加入盐酸。

除去A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AgCl↓,然后再加NaOH(或Na2SO4),除去Cu2+(或Ba2+)。

[答案] Ⅰ.

(1)Ba(NO3)2 H2SO4

(2)SO

+Ba2+===BaSO4↓

BaCO3+2H+===Ba2++H2O+CO2↑

Ⅱ.

(1)AgCl BaSO4[或Cu(OH)2] Cu(OH)2或(BaSO4)

(2)Ag++Cl-===AgCl↓

Ba2++SO

[或Cu2++2OH-===Cu(O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