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793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Word下载.docx

信阳居第12位,为14.65亿元;

驻马店市居第6位,为26.70亿元。

豫南三市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总计为149.52亿元,全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为623.31亿元,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99%。

与2008年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计的130.40亿元相比,增加了19.12亿元。

其中南阳市、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实际增长分别为19.8%、19.1%和17.8%,增长速度皆远远超出各市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河南省15.13%的平均增速。

总结河南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扶持与金融资本投入双管齐下;

二是重大项目与知名品牌优势明显;

三是产业园区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四是工艺美术产业特色鲜明。

(一)政策扶持与金融资本投入双管齐下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积极探索文化强省的建设方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中原崛起。

豫南三市都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努力把各自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豫南三市的党政领导把发展本地的文化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

在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上,双管齐下,主要是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及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

2009年,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截至2009年年底,驻马店遂平县政府就先后完成引资1.8亿元来打造嵖岈山文化旅游品牌,已洽谈投资项目12个,涉及投资总额高达22亿元。

仅2007年嵖岈山风景区西游文化园开发项目总投资额就达6255万元。

南阳市在专门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后,设立1000万元的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全市经济工作目标管理,并成功地通过“中国·

南阳玉雕节暨首届宝玉石博览会”、“中国·

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中国·

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暨首届西峡伏牛山恐龙文化旅游节”等节会,面向全世界进行招商引资。

由于南阳近几年对本土文化产业的强势宣传和推介,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成功吸引了投资7.2亿元的国际玉城二期项目。

南阳市还投资8900万元建设西峡恐龙园二期建设项目;

投资6.8亿元打造天下玉源项目。

信阳市吸引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豫花园茶文化中心,并引来香港彩宏集团先期投资5000万元建设金牛山动漫产业园区;

2010年又与山东泰安志高实业集团合作,建设鸡公山·

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协议明确,项目分三期投资,其中一期投资60亿元,主题公园投资不少于30亿元,当年投资不少于10亿元。

总体来看,豫南板块的文化产业投资渠道打破了单一化的模式,原来区域内绝大多数文化企业属于国有文化企业,其中一部分属于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缺乏必要的投资指导,投资方向的随意性较大,在投资项目确定之前缺乏全面的研究和论证,在运作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与保证机制,往往造成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

而从近几年来看,豫南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市场的准入政策,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立起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从单纯的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的投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活力。

(二)重大项目与知名品牌优势明显

依托资源优势,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是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豫南三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都选择了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驻马店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开发利用,扶植培育出了一批知名文化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发挥其“名牌效应”,进一步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驻马店市的西平县棠溪剑业公司年生产总值达3000万元,安排就业200余人;

汝南县一笑堂工艺品有限公司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现有员工300余人;

上蔡县杨集村白云毛笔厂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产值达1亿多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

遂平县打造以温泉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融生态观光、温泉旅游、健身休闲等项目于一体;

深圳市文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将在驻马店市兴建IMA×

3D电影文化休闲广场。

信阳市在2008年年初提出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固始的历史文化资源,放大“根亲文化”优势,打造“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文化品牌。

2009年“‘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首届中国固始根亲文化节”在固始隆重举行,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等13个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北京、上海、福建等15个省市的官员、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商界精英、文艺名流、记者共800多人参加,初步确定了固始的“根亲文化”品牌。

在这届根亲文化节期间,除姓氏宗亲外,吸引了100多名客商来固始考察研究投资项目,签约30余个项目,投资额达13.6亿元。

2010年,信阳市决定将“固始根亲文化节”提升为“中原根亲文化节”,明确了“根亲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思路,用“根亲文化”建设引领固始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挖“根亲文化”精髓,擦亮“唐人故里·

闽台祖地”品牌,把“根亲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农村试验区、商贸旅游、和谐固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实施“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的重点工程,努力把固始建成具有“根亲”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南阳市镇平县确立了“以玉雕产业发展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提升产业文化内涵为保证,全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工作思路,打造“中华玉都”品牌,在改革试验规划区规划布局了7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协调整合项目、玉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品牌体系建设等5大类。

2009年镇平县完成生产总值159.5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文化产业年创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占全县GDP的25.08%,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

(三)产业园区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迅猛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资源和要素最集中的地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为豫南地区当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制引入到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掘中,这些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文化资源的整合程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促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仅驻马店市的嵖岈山集聚区已洽谈投资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22亿元,2009年年底已落户企业6个,完成投资1.8亿元。

确山县竹沟镇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集革命旧址观瞻、文物保护、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然风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集聚区。

汝南县南海禅寺佛教文化旅游园区每年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

上蔡县蔡明园文化园区占地960亩,是集旅游、娱乐、休闲、健身、餐饮、服务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汝南县梁祝文化园区建设已通过评审。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全球最具生命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朝阳产业。

豫南地区文化底蕴厚重、历史遗存富集、自然山水秀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南阳市有以伏牛山、丹江水库、淮河源、恐龙蛋化石群等为重点的山水地质景观,以武侯祠、医圣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山陕会馆、花洲书院等国家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的历史人文景观,风景优美,风光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目前,南阳市已建成6大景区100多处景点,其中4A级景区6家,3A级12家,2A级5家,门票年收入超过300万元的风景名胜区有西峡灌河漂流景区、西峡龙潭沟风景区、南阳武侯祠、桐柏淮源风景区等十余个,旅游从业人员多达4万余人。

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5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5.1%和23.5%。

南阳市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指挥部,未来5年,在南阳市城区以卧龙岗为中心的10平方公里范围内,卧龙古镇、汉代文化苑、影视基地等一批人文景观将开门迎客。

信阳的固始县对西九华山景区进行详尽规划,积极开发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大荒坡农民暴动、刘邓大军渡淮旧址等红色资源,着力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主要景区;

此外,还重点规划了震雷山风景名胜区、淮滨县淮河文化开发区等重点项目。

2010年10月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控股的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与信阳市政府控股的河南鸡公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港中旅(信阳)鸡公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将鸡公山打造成为“中国国际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这一以鸡公山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与世界级旅游企业进行的合作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一次大手笔。

(四)工艺美术产业特色鲜明

传统工艺美术是特有的东方艺术瑰宝,是各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许多工艺美术产品却带有很强的地域性,消费群体有限,市场空间狭窄。

将工艺美术发展成为产业并延伸其产业链,打破市场局限,拓展销售渠道,与地方旅游相结合,以特色化的工艺品和参与性的工艺品制作体验吸引游客,既能丰富旅游项目内容,又能扩展工艺品自身的市场空间。

南阳市现有民营工艺美术品制造单位1.39万个,从业人员10.85万人,年营业收入23.76亿元。

其中雕塑工艺品制造、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品制造、地毯挂毯制造、珠宝首饰及相关物品制造、宝玉石及陶瓷黏土开采等产业年营业收入均超亿元。

全市现有工艺美术品销售单位3万余个,从业人员6.6万人,年销售收入6.16亿元,其中珠宝首饰零售收入1.83亿元,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收入达4.15亿元。

驻马店西平县在挖掘古代冶铁铸剑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天中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研制开发出的系列宝剑产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先后荣获6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

汝南县将当地具有特色的民间工艺麦秆画嫁接在景德镇的陶瓷上,生产出来的陶瓷麦秆画工艺瓶产品深受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客户的青睐。

上蔡县将传统的民间工艺拼花与皮毛皮革加工结合起来,将中国文化、楚文化、戏曲脸谱等融入到皮毛加工中,生产出的地毯、方毯、工艺挂毯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实现年产值5000多万元,该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杨集村白云毛笔厂生产的“白云翁”毛笔,在上海、北京、济南、兰州、西安等全国各地销售网点达30家。

西平县杨庄乡仪封村的大铜器、仪封戏剧、仪封民间舞蹈和仪封农民画等文化产业项目年收入已超过300万元。

汝南县罗店乡麦草工艺画,年产工艺画15000幅,创利润290万元。

确山县的打铁花还被授予了“中华第一铁花”的称号。

二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豫南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占本地GDP的比重等数据来分析:

南阳市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8.17亿元,同比增长19.80%,占全市GDP的6.30%(南阳市2009年生产总值为1714.49亿元)。

其中,镇平县作为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2009年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占全县GDP的25.08%,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该县经济强有力的支撑。

驻马店市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17.80%,占全市GDP的2.96%(驻马店市2009年生产总值为900.52亿元)。

信阳市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4.65亿元,同比增长19.10%,占全市GDP的1.58%(信阳市2009年生产总值为929.00亿元)。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豫南三市中,南阳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最高,同比增长的速度最快,占全市GDP的比重也最高;

驻马店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居第2位,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居第2位,但是文化产业的同比增长速度则低于信阳市,居第3位。

2009年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20%,豫南地区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分别占6.30%、2.96%、1.58%,表明整个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还很不均衡,发展基础好的南阳市高于全省的比重,在全省中处于领先位置,仅镇平县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就高于其他两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区的优势凸显。

2009年豫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同比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速,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也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

然而,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探索、起步、培育阶段,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化资源的转化不够有效

豫南三市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如南阳的玉文化、汉文化,驻马店的车舆文化、重阳文化,信阳的茶文化、根文化等,有着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目前豫南三市普遍存在文化资源转化力度不够的问题,亟须明确思路、认真规划、找准定位、提炼主题、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个性化的区域文化商业模式,化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

(二)产业形态的发展不够完善

从目前豫南三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传统文化产业占据了大部分比重,在发展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同时,要注意开发外围层与相关层,特别是新媒体数字产业。

豫南板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关注文化产业新态势,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或对接文化产权交易新模式,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三)市场经营机制不够灵活

豫南三市在发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要注重研究文化产品的商品特性,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路径,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把握市场,构建灵活的市场经营机制。

目前,豫南三市还普遍缺乏对文化市场的研究;

缺乏对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探索;

缺乏引入民营资本、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责权利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等,因而还无法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平台。

(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够强大

豫南三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培育打造出了一部分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扶植了一批文化企业,但是与目前国内文化市场相比,豫南的强势文化品牌还比较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还不是很多。

需要在发展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发展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促进豫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技术含量,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打破地域壁垒,整合历史文化资源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为主体,涵盖了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紧密联系的地理区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要依托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而展开。

南阳市位于豫、鄂、陕交界处,背依伏牛、桐柏二山,其间又有淮河源头与汉水的多条支流纵横交织,南阳是先秦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是汉唐文化的代表地之一,是明清文化的承继地,武候祠、医圣祠、张衡纪念馆和张衡墓、汉画馆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一道亮丽而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豫南明珠”信阳市地处江淮之间,是“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的交通枢纽城市,历史上受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的多重影响而形成传统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在文物方面尤为突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

驻马店市古为天中之地,人文荟萃,山水秀丽,是盘古文化、重阳文化、梁祝文化的发源地和全国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要加强豫南三市与周边襄樊市、十堰市、随州市、孝感市、武汉市、阜阳市等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有必要依托一定的组织形式或者活动载体,对豫南及其周边地域的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继而在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产业项目、文化市场开发、文化人才交流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在文化跨区域合作交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优化发展环境,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豫南三市要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调研,在研究、比较省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对文化产业的要求,认真制定适合本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将文化产业化的推进与文化产业布局、产业带建设、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等一起规划。

要细化和落实中央、省已经出台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有必要建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编制豫南地区文化产业投资指导。

对于已经粗具规模的文化企业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要积极保护、持续开发、有效利用、促进开放、鼓励竞争,加强与周边地区、全国的文化交流。

例如,南阳市要在充分挖掘南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汉文化、名人文化、玉文化、南阳作家群、张仲景中医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策划包装,加大对外宣传,推出一批标志南阳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要推进豫南三市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健全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充分竞争。

要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市场一体化。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将会给河南的文化市场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演艺、会展等文化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豫南三市要共同研究一批选题,制定文化市场建设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等,通过协作将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产品,整体推向市场。

(三)拓展文化旅游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品牌

据资料显示,仅2008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就达到1.16万亿元,旅游业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旅游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作用日益显现。

即使是在2009年上半年全球旅游需求总体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国内和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更是达到了11.7%的增速。

旅游是文化资源的传承载体,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文化则是旅游宣传的重要载体,能够将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出去,并可对旅游产品发挥提升品位和竞争力的核心作用。

豫南三市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信阳市就确定把南湾湖、鸡公山、灵山合力打造成全国著名、世界知名的精品景区,要以旅游项目开发为抓手,针对中心城区浉河景观带建设项目、南湾湖风景区环南湾湖国际自行车赛道项目、鸡公山风景区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新县将军山文化旅游项目、商城世界桂花博览园旅游项目、固始根亲文化旅游项目、平桥震雷山红色迪斯尼旅游项目、淮滨淮河文化博览园项目、潢川黄国故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光山智慧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等,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并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化发展,以旅游的独特宣传方式更好地传播信阳的地域文化。

南阳市要积极培育商务会展、养身休闲、红色文化、观光农业等复合型旅游产品,以实施“一山一水一卧龙”等重大项目为契机,建设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独山景区、南阳国际会展中心、南阳大剧院等重点工程,缔造南阳的文化地标与核心景观。

南阳要积极扶持旅游企业战略重组,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重点建设大伏牛山自然生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淅川—内乡—社旗—方城”历史人文文化旅游产业带、“南阳—唐河—桐柏”综合文化旅游产业带、南水北调艺术人文文化产业带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国内、国际旅游品牌,把南阳建设成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驻马店市要重点以北部山岳生态旅游区、西部湖光山色休闲度假区、南部红色教育军事体验旅游区、东部天中文化感悟区四大旅游产业板块为依托,全面发掘、培育文化旅游品牌,并逐步引导形成泌阳盘古圣地文化园区、汝南梁祝文化园区、上蔡重阳文化园区、西平嫘祖文化园区、西平冶铁铸剑文化园区、平舆车舆文化园区、新蔡搜神记文化园区等七大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园区文化内涵,培育“深度旅游”品牌。

(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机制

豫南三市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要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内容创新,切实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整合好,使之体现现代风格和审美情趣,占领市场,赢得消费群体。

例如,在文化工艺产业方面,驻马店西平县棠溪剑业有限公司,挖掘利用当地古代冶铁铸剑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天中文化资源,研制开发了系列宝剑产品,该公司研发了千年龙剑,在创意、工艺上进行了突破,把剑、龙、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成为棠溪剑文化完美的代表作,该剑被鉴定为“中华第一剑”,并被国家博物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靠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提高推动工艺思维的发展。

要积极推动文化与现代高新科技融合,建立和完善文化科技创新机制,要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形式创新,立足自我、博采众长,既要注重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注重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高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电子出版、网络传输、数字影视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并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出版、数字传输、动漫和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形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要鼓励和支持豫南三市的文化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创性精神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吸引资本,从而占领市场。

(五)搭建产业平台,加强人才培养

豫南三市要大力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节会,重点支持“南阳玉雕节”、“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节会,使文化节会成为豫南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

三市有必要建立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中心,作为政府联结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收集、发布文化产业信息,组织各类企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交易。

同时,要精心策划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借助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阵地,通过上下媒体联动、多种载体互动,充分展示豫南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和良好态势,进一步提升豫南的文化影响力,切实形成宣传推介的持续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