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688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知识点汇总模拟题文档格式.docx

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故选C。

6.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

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相对性评价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相对性评价由于甄别性较强,有时也被称为甄别评价;

绝对性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  )。

A.小型分散

B.灵活机动

C.自愿组合

D.具体实践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因此,D项不正确。

8.在教案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重难点

D.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9.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

A.综合与实践

B.空间

C.问题解决

D.计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0.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D.近迁移和远迁移

11.虽然小明的期末测试成绩不高,但与期中相比有所提高,老师仍颁给他“学习进步奖”这种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D.综合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题干中老师将小明期中和期末的成绩进行比较来评价学习情况,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C项正确。

12.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B.闻、行、忠、信

C.学、思、习、行D.知、情、意、行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主张学习过程应包括学、思、习、行四个过程。

13.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的是()。

A.杜威

B.皮亚杰

C.舒尔曼

D.谢夫勒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或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提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14.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下列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B【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稳定且可控,能力稳定且不可控;

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不可控。

15.在公开课上讲《荷花》时,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A.教师在讲完课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现关于荷花的美丽景色图,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

C.教师领读课文时,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向学生朗读

D.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

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1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7.下列情境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是(  )。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属于内部学习动机。

18.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A.使用分类教学

B.使用变式教学

C.使用例子教学

D.使用比较教学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

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

19.以下符合2001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

)。

A.小学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二、解析题

2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2)设计本课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环节。

(22分)

(3)结合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一项课堂小练笔。

(8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词,会写“言、盯”等8个生字词,能够区分“挂”和“哇”。

②过程与方法自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同一含义的语句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道理,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2)环节一:

①指名读(2-3名学生),开火车读

②提醒学生加点字要注意读准字音,“邻”是前鼻音,“盯”和“藤”都是后鼻音。

③什么叫“盯着”,谁能做做“盯”的动作

④全班齐读两次。

奇怪慢慢治一治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左右结构),提示写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③全班齐读。

环节二:

观察、讲解

①区分两个生字,哇和挂,让学生区别为什么一个是口字旁,一个是提手旁。

范写

①教师示范写,注意自己的结构、笔顺

②全班练习整个字:

老师巡视纠正同学错误;

一些容易犯的错误,老师再讲解

③纠正姿势,书写规范(一尺,手距离笔尖一寸,一拳头)

④学生展示书写内容,老师评价

环节三:

朗读感悟

接着老师出示语句和图片,让学生讨论所学词语的意思。

环节四:

练习使用

通过游戏使用词语,进一步理解词语。

(3)续编故事

第二年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那人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又挂了几个小葫芦,但叶子上又出现了小蚜虫,他会怎么做?

他的葫芦能赛过大南瓜吗?

22.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整体性(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三、问答题

23.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地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24.(2020年真题)李老师批改五年级学生作文时,看到小勇的作文不足200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不少,这样的作文打60分也就差不多了。

但李老师想,只给一个分数对作文成绩一直不高的小勇不会有什么触动。

于是,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给他打了“100-25-15”,并附上文字说明:

你的作文选材新颖,有真情实感,但是字数不足,层次不清,减25分;

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减15分。

小勇根据老师的评语,进行了认真修改。

李老师给修改后的作文打了80分。

问题:

(1)评析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

(2)如何通过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1)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值得倡导的,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①李老师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功能。

教师的评价激发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和价值。

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小勇的作文,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不只是简单地批评,最终使得小勇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

②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材料中的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作文不是单纯的给出最终分值,而是具体分析了问题所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分数并更加积极的修正。

③作文评价方式符合评价观中的评价标准的差异化。

评价标准注重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材料中的李老师能够根据小勇对于只给最终分数不会触动的特点,采用了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注重了个人的发展需求。

④作文评价方式符合学生观中的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的李老师不是单纯只看到了小勇的问题,而给出了相应建议,相信小勇能够有进步的空间。

(2)①作业评价应符合学生的层次和发展需求

②作业评价应关注发展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最好将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③作业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单纯是量化评价,应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④作业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最好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⑤作业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布置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评价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25.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26.《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一)小学生发展知识

(1)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2)了解不同年龄及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掌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

(4)了解幼小和小初衔接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帮助小学生顺利过渡的方法。

(5)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6)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二)学科知识

(1)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

(2)掌握所教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

(3)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少先队活动的联系,了解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教育教学知识

(1)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2)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

(3)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

(四)通识性知识

(1)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3)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4)具有适应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27.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什么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四、分析题

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一):

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5分)问题

(二):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5分)

【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问题

(二):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

这是什么字?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人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

(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理由]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H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理由]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做适时的纠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

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

(没有)

[设计理由]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

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

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

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

这个尖尖的部分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

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

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

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

哪个角小?

[设计理由]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活动一:

学生练习画角

(1)怎样画一个角呢?

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

(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

先画什么?

后画什么?

[设计理由]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学生进一步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理由]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理由]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

小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边长短,角不变。

开口大,角就大。

开口小,角就小。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画法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

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

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

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9.20世纪90年代,美国各州先后颁布相关政令,对学生速纪行为明确处罚原则,如对学生的惩戒分为9个层次,包括训示,学业制裁、短期停学、惩戒性转学等。

教育惩戒是我我国中小学管理的敏感区,面对学生违纪行为,惩戒与否,如何惩戒,固惩戒不当带来的后果,都是令学校和老师头疼的问题。

因而,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敢采用教育惩成,唯恐由此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

2020年,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

为实施教育惩戒提供了依据。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认识。

(2阐述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

(10分)

(1)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寄语教育目的,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管理、寻到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材料中,部分老师不敢使用教育惩戒,害怕引起师生冲突、家校矛盾,这种行为非但不会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助长歪风邪气。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施,让老师重拾"

戒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

其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实行细化了教育惩戒的边界,让教师的惩戒有规可依,更好的把握尺度、温度和限度。

(2)小学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注意事项:

①规范程序。

②注意方式方法。

③育人为目的。

30.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

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

“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

“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

”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也非常正确合理。

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五、教学设计题

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速写速写对美术学习有哪些积极意义

(2)如果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用线条表现自行车局部”内容的新授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1)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是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速写同素描一样,既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速写练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培养其绘画概括能力,加深其记忆力和提高默写能力。

通过速写练习,学生还可以收集大量的素材,不断地积累速写经验。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掌握以线为主的造型方法;

以速写的形式,对自行车的局部进行写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认真观察,教师讲解、分析并示范,锻炼对自行车局部的观察和造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