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3453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高考试题文言文部分及答案.doc

2008年试题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

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

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

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双为便,可

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

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

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

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

“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

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延寿举手舆中曰:

“微子,

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

韩延寿传》)

注释:

○1历召:

一一召请。

 ○2学言:

学校。

 ○3不殊:

没死。

 ○4掾史:

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负:

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

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

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

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

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

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

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

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6.答案:

A解析:

“欺负”应为“欺诈背弃”。

7.答案:

B解析:

B中的“微”,都是“如果不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A中的第一个“所”是语助,第二个“所”与前面的“为”组合起来表被动。

C项中的第一个“相”是“互相”意,第二个“相”是偏指一方。

D项中的第一个“因”表顺承关系,译为“于是”。

第二个“因”是“趁着”“趁机”意。

8.答案:

D

解析:

D项应该理解为“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

9.答案:

C解析:

③句是说事务由繁到顺的过程;⑤门卒听说韩延寿贤明,不是直接反映;⑥是讲骑吏的父亲的。

不属韩延寿理政的内容。

10.答案:

D解析:

A项由第一段中“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可知本项论述正确。

B项由“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可知此项正确。

C项论述见第一段末句“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也符合文意。

D项。

通读全文,尤其是文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谈到延寿在东郡三年,令行禁止,断狱大减,而不是诉讼大减。

2009年试题

二、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孙通者,薛人也。

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败于定陶,从怀王。

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

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

“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

“得无难乎?

”叔孙通曰: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

“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笑曰: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

“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

“吾能为此。

”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

仪:

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

传言“趋”。

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大行设九宾,胪传。

(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至礼毕,复置法酒。

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

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

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

诸生乃皆喜曰: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 (取材于《史记?

叔孙通传》)①肄:

学习、练习 ②谒者:

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益:

渐渐

B.度吾所能行为之度:

估量

C.若真鄙儒也鄙:

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竟:

直至……终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①及项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①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 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①度吾所能行为之 ②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6. 【答案】C【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

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

公往矣,无污我!

’”和叔孙通笑着说:

“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7.【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

B项:

到(动词)/的(助词)。

C项:

按照(介词)/在(介词)。

D项:

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8. 【答案】C【解析】C项:

“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9.【答案】B【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识时务,有眼光”,据此可排除D项。

10. 【答案】D【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礼法

2010年试题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疮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

虽不持钱者。

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

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

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

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

或曰:

“清,非市道人也。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

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

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善药 居:

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 券:

借据,欠条 

C.尝诣取直 诣:

前往

D.终不复言 复:

回答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C.  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过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