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323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海南地理试卷及答案.doc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2.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答案】1.D   2.C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切入点,将等高线图判读、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凸显近年来高考地理重视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图中“波斯湾”、海拔较低、低纬度等信息,做出精确的空间位置判断,并依次推测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大势所趋。

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

(2010年前)。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

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        B.良好的生态环境

C.充足的原料供应          D.良好的工业基础

4.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

A.能耗降低                 B.产品价格提高

C.污染排放减少             D.运输成本增加

5.西北地区电解铝厂选址应远离(   )

A.交通线     B.输电线      C.绿洲     D.荒漠 

【答案】3.A    4.D    5.C 

【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优势条件分析、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示意图为切入点,将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区域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能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西北地区发展电解铝工业的区位优势,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等问题做出准确分析。

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以考查学生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

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6.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7.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答案】6.C    7.B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扇形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时间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突出高中地理重视图表能力分析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答案】8.D   9.B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组题目通过文字材料,以水循环作为试题与教材及课标的结合点,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和各环节的理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陆地矿物质主要通过径流被搬运到海洋,随着水循环过程的持续进行,海洋中矿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

突出高考地理重视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以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

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1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1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10.C   11.B   12.D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以城市化为背景,将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的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定位等问题联系起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等能力。

材料中“埃及沙漠广布”是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少数大城市出现城市化问题,在此背景下,设置“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这一问题,分析出题人意图可知,该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沙漠广布”的埃及,与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地区的开罗相比,开罗以东地区只能具有土地广阔,地价较低的优势。

新城市的定位是政治中心,理解这一点,才能对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做出准确推测。

根据材料理解出题人意图,并灵活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13.A   14.B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空间差异的原因。

【名师点睛】本小题以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采用文字材料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试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和信息提取,以及对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等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

全球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气候变暖,但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存在差异,就南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升温幅度相对北半球小,这主要和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有关。

    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5.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16.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15.B   16.D   17.C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问题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变化的原因等。

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区域整体自然环境特征,基于此,区域问题的解答一般可遵循“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思路,即先根据材料中所提供信息如经纬度、地名等确定区域地理位置,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再推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问题是高考地理的主要考查方式,从区域入手,考查地理环境综合特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8.小明旅游的省是(   )

A.云南省       B.海南省     C.贵州省    D.广东省

19.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

此时他可能位于(   )

A.23°N,lOO°E              B.23°N,120°E

C.24°N,lOO°E              D.24°N,120°E

20.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答案】18.A   19.A   20.A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农业区位因素等。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文字材料呈现地理信息,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

对于第一小题而言,材料中所给出的“高原”、“高山峡谷”、“橡胶园”等地理信息的准确提取是区域定位的关键。

第二小题依然是区域定位的问题,该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区域定位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结合,其实质还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三小题则将考查重点放在特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分析上,即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一般可从地形、洋流等方面着手。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

第21题~第2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修做答,第24题~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分)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

(2分)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

(2分)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4分)【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成因分析。

【名师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