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③由于某种原因,原定的演出了,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信不久我们将会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A.寒门蕴含延迟B.莘莘蕴含延缓
C.寒门孕育延缓D.莘莘孕育延迟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王国维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
梨花开了,白得像雪;
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一中年男子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吻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生怕把他惊醒。
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D.这部作品以其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
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
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
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
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A.①④②③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②③①④
6.下列关于名著中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因晴雯不开门一事错怪宝玉,心中怨气无处发泄。
次日,又看到花落,勾起伤春愁思,就把残花落瓣掩埋起来,一首《葬花吟》道尽了她内心的酸楚。
B.简·
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
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赵云是刘备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他曾两次救阿斗。
一次是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另一次是孙夫人要带年幼的阿斗回东吴,赵云截江夺阿斗,为刘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10分)
7,请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内容。
(①—⑤小题必做;
第⑥小题可以选填一空,若都填,则以第一空为准)(6分)
①,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③,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④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⑤,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在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诗句:
李白直抒胸臆,“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的壮志豪情令人赞不绝口;
岳飞仰天长啸,“,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的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
8.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
分付鲁肃曰:
“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
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
”鲁肃别去。
孔明嘱付守坛将士:
“不许擅离方位。
不许交头接耳。
不许失口乱言。
不许失惊打怪。
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
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
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
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
……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
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
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1)以上文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1分)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分)
三、(8分)
班内组织关于考试改革的讨论,请你参加。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自2016年起实施新的高考方案,高考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同时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
自2016年起,北京中考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
9.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不超过20字)
10.下面是某同学对这项改革的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格的主要内容。
(2分,20字左右)
你支持英语降低分值吗?
(单选)
A.支持
74.8%
B.不支持
15.5%
C.不好说
9.7%
你支持语文增加分值吗?
70.4%
28.9%
0.7%
11.对于英语高考改革,有的同学提出了以下意见:
有一些地方,高考英语取消听力和口语,说是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很多人就担心,现在如果不考口语不考听力,更加导致英语变成“哑巴英语”或“聋子英语”;
还有地方讲英语不算总分,只是算等级,英语变成一个新门槛,①虽然没有降低英语对于学生的焦虑情绪,反而会加重这种焦虑情绪。
所以,英语教学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体高考录取制度的问题,是我们在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选拔评价学生。
②真正的高考改革就是推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基础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种选择的自主招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专业特点,自主提出要不要英语,这样的话,③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才是真正的教育良性发展的局面。
上面文字划线的句子中有2个病句,找出来并修改。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第二部分阅读(40分)
四、(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5分)
宿甘露僧舍①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②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③来。
【注释】:
①甘露僧舍:
即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后峰上。
②银山:
形容白浪如山。
③大江:
指长江。
12.有人说,诗歌第四句“放入”二字显得很有气魄,你同意吗?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作出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3分)
范文正①公,苏人也。
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③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
岁衣,人一缣④;
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
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
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⑤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⑥,子无以为丧;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选自宋·
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范文正公:
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②负郭:
距城很近。
③稔:
谷物成熟。
④缣:
细绢。
⑤屏:
弃,指丢了官。
⑥敛:
指收殓尸体。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咸施之咸:
(2)屏而家居俟代者俟:
(3)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
(4)日有食,岁有衣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C.以养济群族之人/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公之未贵显也/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2)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17.选文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试分析其作用。
五、(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2分)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
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
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
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
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干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
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
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
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
送我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典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绝,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
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
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
“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
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8.阅读文章,请谈谈以“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19.请从修辞方法或描写手法方面赏析第
段画线的句子。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
20.在“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21.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10分)
从微博到微信
陆高峰
①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
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
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②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以及二者的差异。
④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
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⑥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
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⑦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
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
也许融合是必然的,但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青年记者》,有删改)
22.请结合具体内容,找出本文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3.第⑤段中划线句中“截止本文写作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24.试分析第⑥段中微博能成为“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的原因。
2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在分析微博是否会被微信取代之前,特别介绍了博客,因为这三者一脉相承。
B.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是大众化,而微信更私人化,但也能“偶遇”陌生人。
C.开心网等网站曾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备受冷落了。
D.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尚难以定论。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六、(5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俄国著名化学家伦德斯给他儿子做一道化学题。
结果做错了,原因不是它难,而是因为它太简单了。
确实,简单往往会使人麻痹大意轻视它,从而导致错误。
伦德斯给我们的教训是:
不要忽视简单,要善于向简单挑战。
材料二:
诗人舒婷说:
“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深刻;
我简单而丰富,所以我不简单。
保持简单的心,走不简单的路。
材料三:
生活中,我们常常说:
“其实很简单,只要……”或者说:
“……,其实很简单!
”但是很多简单的事情,我们有时却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做,或者看似简单,实则……;
有人不屑甚至鄙视简单,有人追求简单;
有人在看似简单的事情中做出大文章,有人善于化繁复为简单……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