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完美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完美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与欣赏完美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环境
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三.考纲解读
㈠考纲要求
1.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
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㈡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四.探究思考
㈠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及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⒉命题指向
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⒊环境类考题类型示例
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
“雁阵”的含义是什么?
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22题:
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
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
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
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⒋答题指要
⑴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答题示例
例1: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
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4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指向环境)
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指向情节)
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指向人物)
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
(指向主题)
例2(08浙江卷)《乌米》19题: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答案:
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
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例3(08海南)《二十年以后》12题:
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
②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每答对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例4:
07中山一模《雁阵》:
“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
(指向环境本身)
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
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
例5:
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⑴预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渲染了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⑵结尾再次描画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情节)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人物)一片苍凉的心情。
⑶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主题)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
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㈡把握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⒈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⒉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
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
(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⒊考题示例
⑴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
07广州一模《蚂蚁》:
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
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
请分条概括。
20题:
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
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
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
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07广东四校联考: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
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艺术魅力。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
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
请简要概述一下。
⑵情节类探究题示例
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
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
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
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
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7题:
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
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
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
为什么?
⑴命题指向: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⒌试题解题示例
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
⑴最后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一事,暗示郑副市长的竹画确有水平,使情节波澜再起。
⑵使副市长妻子这一形象更加鲜明。
原来以前市长妻子说的一切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让人不能不为副市长妻子的贤慧聪颖而折服。
⑶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突出“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主题,给人留下无穷韵味。
例2:
小说结局安排合理
⑴王教授认真负责,有胆量、魄力,有自己见解,且真正关心学生,工作善于采取灵活方法。
他被提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⑵“学院再也没有聘过临时工看大门”也说明学院改革已渐入正规,逐步认识到“学院的门,是学院的窗口,我们不能小视它的存在”,那种随意招聘临时工或“发配”闲置人员的做法已得到纠正,凸现了小说主题。
小说结局安排不很合理
⑴从小说的情节中可以看出,王教授生活环境充满尔虞我诈;
王教授坚持原则,又不会曲意迎合,易招致某些“当权者”不满,这样的安排是一厢情愿,不符合小说中人物性格。
(指向情节、人物)
⑵文末“这个岗位有很多人明争暗夺着”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人依然存在,改革任重道远。
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也不利于忧患意识的表达。
⒍答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㈢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⒉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
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
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
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
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
⑴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
(08浙江)《乌米》21题: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形象:
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
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
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①使文中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08广东)《河的第三条岸》17题: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但对父亲,她虽不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08海南)《二十年以后》13题:
.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企图逃避法律。
⑵常见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⑷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⒋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⒌解题示例
07深圳二模《一步棋》: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毫,还是杰?
⑴杰是主要人物。
主要从情节立论。
从情节看,小说中杰对豪用尽心机,多方诱惑,诱使豪步步上钩,杰始终处于主动。
全文塑造了一个狡黠的少年形象。
(指向情节,人物)
⑵豪是主要人物。
主要从主题与寓意立论。
小说主旨不是告诉人们怎样骗人,不是塑造骗子形象,而是通过塑造“豪”这一棋坛高手因禁受不住诱惑致一步棋走错而落败的形象,告戒人们,人生一步棋,常在诱惑中走错。
(指向人物,主题)
(《林冲见差拨》07海南)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例3:
《认识自我》(2004辽宁卷)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②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或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形象的意义)
①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形象的本质)②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思考。
⒍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㈣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⒈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⒉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⒊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⒋考题试例
.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
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1.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
2.他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
3.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
4.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
⒌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如《孔乙己》:
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