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372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民间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拟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对民间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分析

从理论上看,农村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劳动、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在城乡二元体制和单一的金融产权结构下,大部分的金融资源被国家控制并配置给城市经济,所以农村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内源融资。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主体不得不从外部寻求资金来源。

而市场的歧视和金融抑制却给农村经济主体的外部融资造成了阻碍。

这一机制的形成可借助Stiglitz和Weiss的扩展SW信贷配给模型来说明(图1)。

曲线S代表正规金融机构(国有银行)的资金供给曲线,D代表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愿意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资金需求曲线,r代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均衡利率,其对应的信贷量为Q。

S1代表民间金融的资金供给曲线,D1代表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农村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曲线。

D1在国有银行供给曲线S之上,民间金融提供资金的供给曲线S1高于S,与D1相交于r1(r1r)。

民间金融信贷市场存在的原因是:

由于存在金融抑制,由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r2不是等于而是小于r,r2对应的信贷供给量和需求量分别为Q2和Q3,因此,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会出现一个差值Q3-Q2。

也就是说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在无法完全满足国有企业需要的情况下,对非国有性质的农村经济主体来说,这种信贷更是无法获得。

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以较高的利息支出求助于民间金融。

银行虽然可以视风险情况浮动贷款利率,但由于存在金融抑制,利率浮动幅度极为有限,贷款利率不能反映资本的稀缺程度以及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导致正规金融机构无法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S1之所以较高,主要有以下因素:

吸收存款成本较高。

由于开始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追逐高于无风险折现率(银行利率)的报酬,加之台会等中介没有风险管理意识盲目竞争,导致存款利率较高。

民间信用的风险成本较高。

一是借款人的违约率。

中小企业创办时没有抵押物,自身经营风险较高,信用约束较小,同时民间信用中介缺乏信用管理的经验,贷款违约率较高使得风险成本较高;

二是政府的惩罚取向。

民间信用发展初期,政府对其持否定的态度,因此惩罚措施较为严厉,增加了资金供给的成本。

540)=540"

vspace=5>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融资体系中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非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获得与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匹配的资金支持,使得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对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资金存在强烈的需求。

因此,农村民间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性原因。

民间金融制度安排的绩效分析

民间金融与金融脆弱性

根据伯兰克—杰特勒的分析,私营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依赖于民间金融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投资的代理成本,经理人员在对项目的选择上会变得更为谨慎,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都会大大降低。

但是,如果企业创业初期的资本主要依赖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间接性外源融资,融资的代理成本相当高,经理人员可能从事高风险经营活动,银行贷款变成不良债权的可能就大大增加,这会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因此,民间金融的存在较好地解决了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从而缓解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为避免金融危机提供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

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大量的金融资源流向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而使国有银行积聚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使金融体系内部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加大了我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扶持和发展运行效率较高的民间金融机构,是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民间金融机构逐渐发展壮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甚至超过国有金融,形成一个以多元产权为基础的商业金融体系时,即使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仍未能根本改观,由于其在金融体系的地位处于次要位置,不良资产对金融体系的威胁将会大大降低。

民间金融与金融体系效率

虽然在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民间金融是无效率的。

他们认为民间金融不仅扰乱了金融信贷秩序,还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由于他们的活动是隐蔽的,极易妨碍政府货币政策的实施,并且隐蔽的金融资源分配还会损害总体资本的配置效率。

但我国学者张杰(2003)认为一种制度安排是否具有效率,依存于一定的产权结构形式,即市场主体产权形式的多元化和产权的可交易性。

多元化的产权主体经过竞争性交易达到均衡时,市场才会处于有效状态。

当然,这种均衡状态只是暂时的,不同的交易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均衡点。

正因如此,不同产权形式之间的重新组合才是必要的,并由此产生出产权创新形式和效率的提高。

在某种产权形式具有垄断地位的背景下,只有发展其他产权形式并使之具有一定的谈判交易能力,才能达到市场有效状态。

金融机构创新作为效率提高的过程,本身也是不同产权进行竞争、谈判与重新界定产权边界的过程。

而民间金融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有金融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多元产权共存的金融体系的新局面,开创了竞争性的金融市场环境,给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国有金融机构施加了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由此看来,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金融体系主体产权形式的多元化,自然也就有助于这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

民间金融与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

民间金融的存在使得那些既不能通过内源融资,又不能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取资金的投资项目得以实施,它直接促进了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增长。

从信贷需求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的资金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时间性。

但在国有金融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它们往往不能及时地获得所需的资金,而抵押贷款所需要的较高的资产评估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的支出,使得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成本几乎等同于甚至高于从民间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成本。

因此,中小企业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要求民间金融机构为它们提供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具有独特信息优势和较低交易费用的民间金融机构也有向它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意向。

这样一来,形成了二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当然,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其成长初期它们往往选择对资金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投入结构,这就内生出对小规模直接融资形式的民间金融的需求;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原有的生产函数与投入结构便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要使企业顺利发展,就得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而提高技术含量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单纯依靠小规模直接融资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求助于能提供较大规模间接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就成为必然。

扶持和规范民间金融制度选择

我国民间金融是在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它的发展和壮大对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就此而言,政府对民间金融应采取扶持的制度取向。

但是,毋庸讳言,由于民间金融发端于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较低的台会和钱庄等私营金融机构,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就此而言,政府对民间金融应采取加强规范管理的制度取向。

因此,扶持和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政府的制度选择。

确立民间金融的合法身份是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承认民间金融,允许民间金融参与金融市场份额的分配,正确认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使其经营活动从“地下”转到“地面”上来。

另外,要扶持和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还应该降低其市场准入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竞争环境,使它真正能够在“公正、公平”的平台上与正规金融进行平等竞争。

这种制度取向应基于两点:

首先,民间金融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契约必须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将其信用关系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相关纠纷和矛盾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解决,消除其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咨询和相关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民间金融的经营风险,还能扩大它的经营活动区域,使其分享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收益,提高它的运行效率。

对民间金融的扶持和认可,绝非让其放任自流。

民间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存在于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一是它虽能提供优质快捷的存贷款服务,但却难以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需要,高收益往往是以高风险为代价换取的。

二是不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可能被利用而成为不法分子的骗钱工具。

鉴于此,政府在承认民间金融合法身份的同时,应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明确公正、有效的竞争规则,使其在自我约束的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时兴.对我国民间金融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5(3)

2.程蕾.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

3.徐伟,郭为.民间金融与省际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04(5)

4.刁怀宏.民营经济、民间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

(2)

5.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上海三联出版社,1972

6.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